高等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体系构建研究

2022-12-27 13:06马静岩盛志伟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模块大学生课程

马静岩 盛志伟 罗 琪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还处于非均衡的发展局面,理工科、综合类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要明显优于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这使得如何促进师范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不仅成为推动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整体成效提升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充分发挥师范特色,不断深化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高等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体系构建目标

(一)促进理论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有效融合。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理论教学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学校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往往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这种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的教学虽然能够快速地帮助学生获得显性知识、构建认知,但由于缺乏实践体验,使得学生不仅难以将教师传授的经验转化为个体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不利于将对创新创业理论的认知转化为实际操作中的知识信息编码,造成学生在实际创新创业过程中无法将理论应用与实践相融合。将理论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相融合,就是要摆脱理论知识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相割裂的困境,通过采用“线上+线下”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使学生在线下实践过程中既能接受线上丰富的数字化课程信息,同时又能享受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援助,形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由此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塑造在实践中融为一体,能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加深学生对显性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对缄默知识进行内化与吸收,以此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和驾驭能力。[1]

(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三全育人的有效融合。就实质而言,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相关知识的简单传授,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思维、塑造创新创业意识和素质,使其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备技能。[2]然而传统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过于专注课堂上的教学与讲解,缺少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授课结束后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持续的关注与实践指导,从而使学生对创新创业仍停留在泛化认识的程度,无法将其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终身能力。而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三全育人相融合,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授课方式的片面性与短暂性。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方式,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从而构建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更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个性化的发展。

(三)促进多部门创新创业教育协作的有效融合。以往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突出了普适性的特点,难以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形成具有师范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单一部门的现有资源很难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物质保障,使得学生能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实践练习的机会较少,导致大部分学生尽管已经接受了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却很难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指导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因此学校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一方面通过促进多学科多专业间具有创新创业经验与能力的优秀教师的相互交流,来推动建设适合学生专业背景的师范创新创业特色课程,另一方面通过整合多部门资源来搭建面向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提供适合学生专业背景的实践活动及机会。因此促进多部门创新创业教育协作的有效融合,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配置,构建具有师范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四)推动学术研究理论成果向实践发展转化。学术研究理论成果是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和教师仔细指导的最终创业项目,是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凝结,同样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以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不注重学生的项目成果转化,使得学生在落实创新创业项目时没有足够的保障,导致学生不得已失败或是被迫放弃,这样不仅使很多具有开发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停留在理论层面,同时也导致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培养与锻炼。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完善的创业孵化基地,为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诸如咨询指导、落实知识产权、资金援助等便利,为学生解决创新创业实践的后顾之忧,以此推动学术研究理论成果向实践发展转化,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收获经验、锻炼思维,提高学生克服困难以及面对挫折的能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与全面性。

二、高等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体系构建要素

(一)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素养培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为基础,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适合学生学科专业背景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发展。因为,普适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虽然能够为学生系统展示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单调的文字叙述、与专业背景不相符的案例讲解以及较少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难以通过课程发展各项创新创业素养。因此要想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素养,需要通过普适性与专业性共存的理论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创业动机;同时还应注重实践练习,促进学生将所学显性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挫折不言放弃、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二)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有效分配。首先,教师资源方面应将外聘与内训相结合,聘请有能力有经验创业教师的同时,重视对校内有潜力教师的培养,以此保障创新创业教学的师资力量。其次,课程资源方面应注意质量与实效性,“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课程的利用率,因此更应该保障课程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做到能够切实解决学生问题,同时还应及时更新课程资源,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前沿理论与最新动态。第三,加大创新创业实践资源的投入,一方面构建实践平台,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咨询服务以及更多的实践与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设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便利与保障。[3]

(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贯穿大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包括如创业兴趣的引导、创新思维的启发、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创新创业技能的形成、创业能力的建立等内容,如此之多的培养方面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应科学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划分到学生整个大学阶段。因此,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不仅需要合理规划与设置课程体系,在不同学习阶段安排恰当的教学内容,有计划推进教学进度;同时还应制定与各阶段学习内容相契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确保学生各阶段的掌握程度与学习质量。此外,还需要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阶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活动和实践项目供其进行练习,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以此培养具有优秀创新创业素养的高质量人才。

三、高等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体系构建

(一)模块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所构建的模块化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理论教学方面通过数字化的网络信息教学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的形式展现给使用者,方便学生在使用时迅速定位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模块,同时每个教学模块还对各个教学单元知识进行脉络梳理,帮助学生对课程的关键单元和知识难点进行重点掌握。实践练习方面根据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设立满足不同需要的实践模块,如巩固理论知识激发创业兴趣的模拟情景案例模块、启发创业思维培养创业精神的创新创业竞赛模块、锻炼创新创业能力与技能的实践基地模块、转化理论成果的项目孵化模块等,以多层次、多模块的实践练习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双创人才”。

(二)多形态知识呈现。就是在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化网络信息教学平台增添丰富的数字媒体信息以及符合学生价值取向的交互功能模块,以多形式、综合化的方法呈现课程内容。在不同的模块单元中,根据教学需要辅以图片、视频等视觉元素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通过刺激学生神经感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信息编码,提升对创新创业知识内容的记忆。此外,创新创业教学平台还根据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增加丰富的教学案例、随机提问系统、学习情况统计分析、问题讨论专区等功能元素,以多形式交互模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多种类的知识传输途径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体验。

(三)“线上+线下”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实现。一方面学生在线下学习与实践时,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构建的系统化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与知识巩固,根据平台所提供基础创业知识和理论、基本流程和方法、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等学习资源与案例讲解,精确地指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处,省去以往繁杂的不必要的查询信息资料的时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掌握效率。另一方面线下实践又能反作用于线上教学,学生通过具体的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等实践练习,提升对创新创业知识的理解与体悟,加深对线上平台所构建的数字化信息内容的理解,以此发挥线上教学的最大学习成效。

(四)创新创业成效动态评价。首先,基于数字化线上教学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系统来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质量,教学平台通过收集与分析后台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阶段、问题回答情况等信息数据,再将数据进行整合与运算,系统科学地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评价。其次,通过灵活运用平台中提供的评价量表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课程学习以及实践活动的表现情况进行主观评估,辅助教师进行过程评价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最后,数字化教学平台会将学生动态学习评价与过程量表评价的结果以模糊计算的形式进行系统分析,以此为教师呈现学生课程学习与实践能力的整体成效以及能力缺陷,为更加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提供参考数据。

结语

高等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体系构建,就是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育与人才培养紧密相连,激发师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落于实处,构建具有师范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以此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提高创新创业项目成果的孵化率。

猜你喜欢
模块大学生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