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管齐下”,趣味为重,浅谈小说类名著阅读方法
——以《骆驼祥子》为例

2022-12-27 13:48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福子虎妞骆驼祥子

广东 雷 明

一、探究缘起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这也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大途径是阅读。《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学习要求中写道:“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多媒介获取信息,提高文化品位,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

由此可见,阅读相当重要,它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语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什么类型的阅读材料适合高中生呢?笔者认为,最适合的是文学名著。

文学名著的一般特点是文学性强,时代性明显,具有经典的、永恒的价值。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着作品本身的趣味性,其中蕴含的理性与思辨增加了阅读难度。况且学生的阅读时间被繁重的课业所挤压;手机、电脑等大众传媒越来越多地侵占着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方式引导,在阅读名著过程中带有极其强烈又狭隘的功利性。笔者认为,若想改变这些阅读现状,必须从教师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和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思维的训练方面着手。而在文学名著中,小说类作品占比较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本文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引导学生趣味性阅读小说文本的具体方式

1.立足小说人物性格取外号,共享个人解读之趣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其中,人物是小说的“骨血”,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影响着整部作品的质量,人物描写成功意味着可以树立典型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这个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本质。人物与情节、环境关系密切。小说人物活动的开展过程就是情节,情节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展现人物性格。小说人物活动的背景就是环境,而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均服务于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指导学生开展小说类文学名著阅读,首先应该将关注点放在人物身上。

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在学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某个人因为某种独特的行为、性格,或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而被他人取了一个外号,这个外号会陆续得到周围人的认同,被固定用在这个人身上,成了相对稳定的代号。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但是这种方法未必不能用在阅读中。在阅读指导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想象、联想等,立足小说人物形象,给其取一个恰当的外号,在串联故事情节的同时,起到概括人物特点的作用。

那么,有哪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呢?

一是可以借用原文已有信息。《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就可以直接用“骆驼”一词来形容。一来结合了作品的名字,二来祥子与骆驼的关系也极为紧密,易于理解记忆,况且“骆驼”本就是祥子的一个外号。前期的祥子像骆驼一般老实、健壮、坚忍、要强、吃苦耐劳。祥子的人生用“骆驼”来比喻再恰当不过:骆驼是沙漠之舟,一生都在追寻绿洲和水源;祥子是人力车夫,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而祥子最终的命运又与驼峰无异,起起落落,以失败告终。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尝试画骆驼的简笔画,从头开始,每画一个部分都结合文章内容详细展开描述,待画到骆驼最后一个驼峰的时候,祥子的“三起三落”也就能复述出来了。作品中的小马子、老马子也可以结合“马”直接理解,分析其人物形象特征。他们像马一样卑微、劳累,且受到社会的压迫;人物的结局也如牲畜般悲惨——小马子最终还是死了。

二是充分利用“谐音”,展开联想和想象。例如刘四爷,谐音“流”“私”爷:流氓、自私。他年轻的时候是个小混混,残忍霸道,什么都干过,老了开了个人和车场,但其自私本性仍没有改变。刘四爷在寿宴上计较得失,并因付出更多而闷闷不乐;嫌弃祥子是个穷鬼,想着祥子娶了女儿就要得到自己财产而将自己的女儿扫地出门。又如曹先生,谐音“嘲”先生,隐有自嘲之意。曹先生是个有着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师,他正直,善良,被祥子称为“圣人”。这样的一个人却被自己的学生告发,受到政治迫害。曹先生对穷人的帮助极其有限,逃跑时未能考虑到祥子,祥子被讹诈与曹先生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再如阮明,谐音“软”明。因为考试不及格而告发曹先生宣扬革命思想,当了官后又贪污腐败,吃喝嫖赌。阮明内心是软弱无能的,空有激进思想,投机取巧、有仇必报的性格注定其难有好下场。当然还有一些更次要的人物,譬如说杨太太——“扬”太太,暗指其性格飞扬跋扈。

三是利用数学符号、标点符号等。例如二强子,“二”即“两”,暗示其双重性格:时而良心未泯,关心子女,后悔将小福子推入火坑;更多时候他是个醉汉,打死妻子,肆意打骂儿子,将亲闺女当成赚钱的工具,亲手毁了自己的女儿。再如文中的小福子,可以在其名字上加上引号以起反讽作用。小福子并不是个有福之人,她十九岁时被父亲卖给军宫,憋屈着生活了一年多。回来后为养活弟弟甘愿卖身,向祥子表白又被拒,被迫去最肮脏的地方出卖肉体,最终屈辱自杀。此外,也可以在小福子的“小”字下面加上着重号,以此暗示小福子的福气小。这样我们就能很容易地记住这些人物及其形象特征。

再说作品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虎妞。一方面虎妞在体型与性格上都与虎很相似:长相上虎头虎脑,能吓住男人;性格上大胆泼辣,肆意叫骂他人。另一方面,虎妞又是一个小女人,她颇有心计,算计祥子,并且她也有小女人的梦想——嫁入上层社会,体验美好生活。

当然,取外号还可以采用最直接的方式,即在分析人物性格的时候,在其某种性格特点后加上后缀,或者采用生活中最通俗、最常用的外号,例如悍妇、渣男、吝啬鬼等。课堂上,有学生在分析虎妞形象的时候,就采取了这种方式,给她取了一个外号——“贱女人”。这个外号透露出的信息有三点:一是该学生厌恶虎妞;二是对虎妞这一人物形象的解读不够准确;三是用词不当,含有侮辱性字眼。这时候,教师不妨抛出一个问题——虎妞在小说中有没有可取之处?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就会发现,虎妞其实也有着可取之处:她很有能力,将父亲的车场打理得井井有条;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在车场和祥子之间选择了祥子。这样的人物绝不能用“贱女人”来形容。趁此机会,教师还可以告诫学生切勿随意给他人起侮辱性外号。

给小说人物起相应外号,能让学生将文本解读、人物评价的过程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联,发散思维,在展开丰富想象的同时运用语言文字传递文本信息,并在表达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进而,他们会发现分享和交流探讨过程的乐趣,名著阅读趣味横生。

2.紧扣矛盾,前后对比,在发现差异中尽享分析之趣

使用比较法阅读文本,可发现作品在同一方面的不同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某种共通点,或者发现作品前后差异中的某种内在联系。比较法阅读能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作品,解读作品,发现作品中的独特之处,从而达到鉴赏的目的。

小说类文学名著的比较内容,应在人物和矛盾上着力。以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小说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相当有趣。小说里的人物性格前后往往有极大的反差,抑或是人物性格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郁达夫《沉沦》中的“他”,毕淑敏《一厘米》中的陶影,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这样的人物形象不胜枚举。通过比较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他”明明心有抱负,却还是沉沦于肉欲之中;陶影虽然每次逃票都给了自己一个“正当的”理由,但依旧极力维护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孔乙己作为一个迂腐、倍受人们奚落、为活命而偷窃的读书人,对孩子却很热情……探究这些人物前后存在明显差异的行为,过程十分有趣。

文本中祥子的外形、他对车的态度及其性格,在小说前后就有着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就是可以进行比较的部分。作者笔下早期的祥子健壮有力,“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类似的外貌描写比比皆是,但晚期的祥子却呈现颓废病态,“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对车的态度上,前期祥子总是小心翼翼,很疼惜。他对车的爱发自内心,所以在人和车场的时候,即便是休息时间,他也喜欢去擦擦车场里的车子,搞搞卫生。但后期祥子对车却不再爱惜,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性格方面,前期的祥子老实坚忍,后期却变得自私自利,不求上进。

若学生进一步深究导致祥子发生变化的原因,不难发现其中有残酷现实对祥子的打击、祥子身为农民的弱点,以及受到虎妞的影响等。

在阅读过程中加以比较,发现个中差异,在差异之上探究根源,更能提升阅读名著的能力,此又为一趣。

3.敢于提问,合理推断,在分享交流中体会补白之趣

留白艺术最早出现于中国的绘画中,在画面上留出空白部分,达到虚实相映、笔墨有尽而意蕴无穷的效果,使绘画作品充溢着意境美。与绘画上的“空白”、书法上的“飞白”相似,文学作品上的“空白”也有其独特意味。

文学作品上的“空白”可能是作者有意为之,也可能是各种偶然因素综合起来的必然结果。且不究“空白”之因,对文学作品“空白”进行再补充甚为有趣。

补白的前提是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之处,这就要求中学生在阅读小说类名著的过程中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敢于提问。仔细品读小说《骆驼祥子》不难发现,小福子的消失甚是奇怪——她“吊死在树林里了”。作者没有对小福子自杀的缘由进行详细介绍,读者不免有疑问——小福子为什么要自杀?是因为受不了“白房子”的日子,还是因为祥子没有去找她而心生绝望,抑或是小福子遇到了意外?小福子的死因,就成了文本中可以补白的部分。

不过,补白并不能天马行空,必须立足文本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断分析。联系前后文,我们会得出几个有用信息:①小福子出卖身体是为了自己的两个弟弟和一个醉汉爸爸。“姐姐!姐姐是块肉,得给弟弟吃!”②二强子喝酒没钱时吵闹着跟小福子要钱,小福子还是坚持了下来。③失去虎妞借给她的招待客人的地方,小福子决定“好吧,谁来也好吧,给个钱就行”。④“她不怕死,可也不想死,因为她要作些比死更勇敢更伟大的事。”⑤“来了个逛的,一直奔了她屋里去……他原来是喝醉了。”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便可大胆推断,那个喝醉了的人正是二强子,是小福子的父亲。命运再次给了小福子沉重一击,彻底粉碎了小福子活着的最后一丝支撑。

当然,补白的内容未必是作者的创作原意,但若合情合理,并集体交流分享,于争论之中不断修正,也不失为阅读的一大乐趣。

4.赏析语言,结合实践,体会文本字里行间情理之趣

情趣,感知在有温度的文字里。有温度的文字总是感动人心的,这种感动在散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春》的明媚,《夏》的热烈,《济南的冬天》的温情……其实,小说的文字也有温度,这种温度还很多变。随着小说矛盾冲突的展开,人物性格逐渐完善,作者所要揭示的社会现状、所要表现的现实生活、所要揭示的对人性的思考也越来越明显,这种价值倾向常常集中体现在作品的语言上。也许是从“温情”到“冷漠”,也许是从“冷漠”到“温情”。如“他忘了一切困苦,一切危险,一切疼痛……他是生活在一个有光有热力的宇宙里;他高兴,他想欢呼”“几乎每次喝醉他必到小福子吊死的树林里去落泪;哭完,他就在白房子里住下”。读这些文字,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读者心中自知冷暖。

阅读《骆驼祥子》还可以进行三个探究:一是导致祥子命运“希望—奋斗—幻灭”的因素有哪些;二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是什么;三是个人主义、个人奋斗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为什么行不通。最终我们会发现,个人成长与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这个大背景,也不能忽略个人素质。这种立足现实的哲理性思考,正是理趣所在。

情趣和理趣的探究能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作品中的人性美、社会美、自然美,这样一来,文学阅读的过程变成了一种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展学生阅读思维,深究作品中最原始、最本质的独特意味。

三、阅读方式可多样,阅读原则不可抛

猜你喜欢
小福子虎妞骆驼祥子
虎仔和虎妞
我家的小猫
耍面
因为有条“狗”命
我家的虎妞
残喘浊世的小福子
河北省卷《骆驼祥子》阅读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建房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