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腹泻疫病的诊断及防控技术

2022-12-27 19:42潘声勇安徽省六安市农村公共事业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痢疾白痢日龄

文│潘声勇(安徽省六安市农村公共事业服务中心)

猪肉制品一直在市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对饮食安全重视度的增加,保障生猪安全生产已成为养殖业发展进程中密切关注的问题。生猪腹泻疫病作为影响生猪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疾病种类趋于多样化,而且防治难度也较大,需要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技术。本文综合阐述猪大肠杆菌病、猪痢疾等腹泻疫病的诊断方法,并提出综合性防控技术,以期为生猪提供安全健康的养殖环境。

一、生猪腹泻疫病的诊断

1.猪大肠杆菌病。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程度,给仔猪健康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综合来看当前仔猪大肠杆菌腹泻疾病发生类型,主要包括仔猪白痢和黄痢两种,而成年猪的感染症状主要集中在子宫及乳腺等器官,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

仔猪黄痢,一般仔猪在出生7天内易感染该病,其中3日龄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较高。一般仔猪感染后,腹泻症状会明显加重,并排出黄色水样粪便,肉眼可见粪便上层附着凝乳块,仔猪发出痛苦的呻吟。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在其肠道处发现膨胀,其中存在较多的气体和液体内容物。大部分新生仔猪均可表现出突然发病,并传染给同群仔猪,而且极易发生大批量死亡现象。

仔猪白痢,该病和仔猪黄痢有一定的相似性,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仔猪黄痢不同的是发病日龄,仔猪白痢通常发生在7~30日龄的仔猪身上,1月龄后的仔猪发病率可明显降低。通常来讲,不同窝的仔猪发病程度大不相同,且疾病症状程度也有明显差异。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在肠黏膜处发现诸多黏性液体,并伴有炎性病变,一般14~21日龄的哺乳仔猪会成窝发病。

2.猪痢疾。猪痢疾属于肠道传染性疾病,在临床中发生率较高,一般多集中在8周龄左右的幼猪身上,以黏液出血性腹泻较为典型。猪痢疾主要由带菌猪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并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潜伏1周左右,有甚者会潜伏更长。猪痢疾通常包括以下两种类型:第一,急性型,病猪体温明显升高至40.5℃,并表现出食欲减退,数天后排出带有血丝和黏液的粪便,同时会伴有脱水等典型症状。第二,慢性型,病猪所排出粪便附着白色黏液,其生长发育受阻,体重骤然下降,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其肠腔内有明显病变,例如:肠黏膜充血、肿胀等。

二、生猪腹泻疫病的防控技术

1.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控。首先,养殖人员要做好引种管理,并强化产后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高度关注新生仔猪,并做好护理工作,通过提高生猪免疫力来降低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率。另外,还要做好猪舍通风消毒管理,为生猪营造安全稳定的生长环境,杜绝水肿现象的发生,以此来提高生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效果。其次,要及时为7~14天的断奶仔猪补充粗蛋白质,蛋白质摄入量应不低于17%,同时,还要注重其他微量元素的供给,并在仔猪出生7天内做好免疫接种,及时注射大肠杆菌灭活疫苗。最后,一旦仔猪发生黄痢或白痢后,将患病仔猪隔离到安全区域,并合理应用药物进行治疗,不断提高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水平,确保仔猪排泄物得到合理排放。例如,在饲喂仔猪过程中,可将饲料、诺氟沙星、葡萄糖按照1∶2∶0.02的比例搅拌均匀后,由仔猪自由采食,以此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一旦发现生猪饮食出现异常,可通过注射庆大霉素来缓解病情,按照每千克体重0.2毫升的剂量肌内注射,连续治疗三天即有显著效果。

2.猪痢疾的防控。在防治猪痢疾的过程中,要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其一,养殖人员要杜绝从疫区引种,始终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原则,针对非疫区的患病猪,要第一时间上报给相关部门,同时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其二,为生猪提供安全健康的养殖环境,应定期采取消毒清理措施,保障猪舍卫生环境,不给猪痢疾的发生提供机会。其三,药物治疗是降低猪痢疾危害程度的关键举措,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疾病的复发率,一般养殖人员可采取痢菌净进行治疗,按照生猪每千克体重5毫克用量口服用药,每日用药二次,连续治疗三天为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仔猪生长过程中,会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以生猪腹泻疫病较为常见,既威胁生猪的健康生长,也会降低生猪的生产质量。所以,要积极采取针对性诊断及防控技术,坚决杜绝生猪腹泻疫病的蔓延与扩散,尽可能保障生猪的安全养殖,为未来养殖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痢疾白痢日龄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猪痢疾的诊断和防治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鸡白痢对鸡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初配日龄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猪痢疾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探究禽病清散治疗鸡白痢效果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