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亟待破解的四个问题*
——《总体方案》背景下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思考

2022-12-27 00:55丁吉念王新华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总体方案指标评价

丁吉念 王新华

(镇安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陕西 商洛 711500)

提高教育质量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需求[1],教育评价是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明确方向与核心动力。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了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用人单位五个教育主体评价改革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与目标方向[2],第一次鲜明提出了系统进行教育评价改革的战略构想,确立了一体化推进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五个教育主体评价改革的基本思路。这对教育全领域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方向,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使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系统进行教育评价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因此,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是系统进行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

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全体性,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中小学教育质量对学生健康发展的意义更为关键,也是社会关注最广泛、人们期盼最深切的教育质量。故而,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又是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关键。抓好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就抓住了教育评价改革的“牛鼻子”。那么,怎样才能抓好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呢?当前亟待破解“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评的结果怎么用”四个问题。本文以《总体方案》《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3]与《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4]为导向,以陕西省镇安县20多年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实践为背景,尝试对这四个问题一一进行回答。

一、确立评价指标,回答“评什么”的问题

评什么,即应该确立用哪些主要指标来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问题,是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的首要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年度出版物《全球教育统计摘要》中用七大类指标来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即教育机会、教育效率和成果、教师资源、教育经费、教育结构、教育公平、教育国际化。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年度报告《教育概览2013:OECD指标》中用四大类指标来评价教育质量,即教育机构的产出及学习的影响,教育中的财力与人力资源投入,教育机会、参与与过渡,学习环境与学校的组织[5]。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推进教育质量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例如,上海市构建了中小学学业质量综合评价“绿色指标”,包括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与学业成绩相关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学生体质健康指数和跨年度进步指数10项指标。广州市构建了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化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学习潜能、学业负担状况、对学校的认同六个方面共22项指标。长沙市构建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管理三个方面共11项一级指标、45项二级指标。有学者构建了目标性指标、过程性指标、结果性指标3项一级指标,和指导思想及目标定位、课程发展、教学发展、校长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满意度、学业质量、社会影响9项二级指标,以及职业道德影响力等19项三级指标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6]。2021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同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出台了“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两个指标体系都确定了相同的评价“重点内容”(A级指标):A1办学方向、A2课程教学、A3教师发展、A4学校管理、A5学生发展。由于教育质量评价实践目标不同、起点差异以及区域的局限性,因此不能把这些国际国内使用的所有评价内容都囊括起来建立一个“大一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否则,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很可能因为过于庞杂而失去操作性,也可能因为“水土不服”而失去实践性。但是,可以从中确定符合中小学教育发展实际、对教育质量提升起主要作用的评价内容,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学习环境与学校的组织”列为四大类评价指标之一。在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中,虽未将学校教育环境列为A级指标,但在A4(学校管理)的B级指标中都含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内容要求,明确了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7]学校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文化环境,对学校教育质量起着基础性作用,它作为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主要指标顺理成章。

上海市将“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作为10项“绿色指标”之一。有学者将“校长发展”作为学校办学质量9项二级评价指标之一[6]。在学校质量评价中,学校管理常被作为衡量学校质量的评价指标。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校长管理。陶行知先生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评价一所学校,首先要评价学校的校长[8]。校长之所以是学校的灵魂,是因为校长治校是学校管理的灵魂。校长治校包括专业发展与专业治理,对学校教育质量起着灵魂性作用,它作为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主要指标理所当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教师资源”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7大类指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教师节前夕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9]教师育人包括对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对中小学教育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作为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主要指标无可争议。

在几乎所有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实践中,学生发展都作为不可或缺的评价指标。学生发展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对学校教育质量起着根本性作用,它作为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主要指标众望所归。

在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中,都将“课程教学”作为A2指标。课程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分别将“教育公平”与“教育机会”列为学校质量评价指标。实现教育公平(教育机会)的“最后一公里”在哪里?在课堂教学公平。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对学校教育质量起着主导性作用,它作为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主要指标不容置疑。

学校教育质量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全面性。然而,不能将学校教育质量的方方面面都吸纳进去从而形成一个“大杂烩”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因为那样的评价指标体系会太过繁复而缺乏实践性与操作性,也会因太过庞杂而失去对学校教育质量发展的针对性与引导性。但是,可以抓住现阶段学校教育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建立起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学校环境、校长治校、教师育人、课堂教学、学生发展五项内容都以不同的形式,应用在新时代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实践中,它们分别对中小学教育质量发展起着基础性、灵魂性、决定性、主导性和根本性作用。因此,现阶段可以抓住这五个主要矛盾并将其作为五项一级指标,确立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是学校教育质量发展的基础,是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的基础性一级指标,包括物质环境与文化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保障学校教育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文化环境主要是保障学校教育质量发展的育人环境、育人风气、校人关系、校际关系等。因此,学校环境这个基础性一级指标,至少应由功能齐全的校舍、优美有序的校园、积极向上的校风、相和相长的校人、健康友好的校际5项二级指标构成。

1.功能齐全的校舍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校舍场地轻配套设施,重“有没有”轻“用没用”等问题。要形成既重校舍场地也重配套设施、既重“有没有”也重“用没用”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硬件达标、配套齐全、技术先进3项三级指标构成。(1)教学硬件齐全。宿舍、食堂、餐厅、卫生间、饮水等生活服务硬件,以及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劳动室、音乐室、美术室、多媒体室、会议室等教学部室硬件均达标齐全。(2)教学配套完备。学生体育运动、学习实习、立德树人教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实践活动场地,以及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器材药品、图书网络等教学配套设施都达标完备。(3)教学手段先进。师生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使用熟练、适切;实验教学、音乐教学、美术教学等都能在相应的功能部室进行,师生使用功能部室器材物品规范。

2.优美有序的校园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校园布局轻校园秩序、重卫生环境轻卫生习惯等问题。要形成既重校园布局也重校园秩序、既重卫生环境也重习惯养成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校园美化、校园净化、校园有序3项三级指标构成。(1)校园布局美观。校园整体布局合理美观,绿化美化朴素大方,四季有树绿,四季有花开;地面、楼道、教室、宿舍、餐厅、卫生间等师生活动场所保持整洁卫生。(2)卫生习惯良好。学校重视卫生健康教育,学生卫生健康学习生活意识不断增强,良好的卫生健康学习生活习惯不断养成。(3)教学秩序井然。校园人人遵守教学与生活规范,师生生活、教学以及课外活动等井然有序;学校安全保障到位,没有安全死角,师生在校园教学与生活安心、放心。

3.积极向上的校风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营造氛围轻师生行为、重静态轻动态等问题。要形成既重营造氛围也重师生行为、既重静态也重动态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向上的教学氛围、端正的教风学风、和谐的校园之声3项三级指标构成。(1)文化优良。在橱窗展板、文化墙、走廊、教室、宿舍等校园醒目位置,对革命先烈、时代楷模以及校内师生典范进行系列化介绍,利用周一升国旗和其他师生重要集会活动,大力宣讲其先进事迹,营造浓郁的见贤思齐的校园文化。(2)风气端正。校长始终追求更好的办学,校风端正;教师始终追求更好的教学,教风端正;学生始终追求更好的学习,学风端正。(3)动静和美。学校该静时静若处子,可闻翻书之声、思维之声、呼吸之声;学校该动时动若脱兔,可听书声朗朗、歌声朗朗、笑声朗朗。

4.相和相长的校人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教师关系轻学生关系、重团结和气轻相互促进等问题。要形成既重教师关系也重学生关系、既重团结和气也重相互促进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团结的教师、互助的学生、美好的师生3项三级指标构成。(1)教师团结协作。教师队伍团结一心,班子成员之间、班子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坦诚相待,无论校内还是校外、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没有不团结的问题;为了立德树人的一致目标,校长、班子与教师密切协作、共同育人。(2)学生互助成长。学生之间互助友爱,无论老师在场还是不在场、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没有校园欺凌问题;为了全面发展的共同方向,学生互助互学、共同成长。(3)师生关系美好。教师有一颗仁爱之心,关爱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温暖、被期待与鼓励;学生有一颗崇敬之心,尊敬每个教师,热爱每门学科教学。

5.健康友好的校际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地校关系轻家校关系、重政府评价轻群众认可等问题。要形成既重地校关系也重家校关系、既重政府评价也重群众认可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地校紧密、家校默契、群众认可3项三级指标构成。(1)地校联系紧密。学校定期、主动地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学校工作情况,努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地方党委、政府对学校支持力度较大,积极为优化学校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等方面出实招、办实事。(2)家校配合默契。学校、教师高度重视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常态化开展“大家访”活动,详细了解孩子家庭教育情况,及时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学校的教育情况,认真开展家长教育培训,有效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家校沟通畅通,家校教育配合默契。(3)群众广泛认可。学校认真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学生家长与社区(或镇村)群众代表深入学校,让他们全面了解学校教育情况。同时,面向社区(或镇村)开展“七一”“元旦”等节日文艺展演活动,弘扬先进文化,展示立德树人教育成果。学校教育得到广泛认可,群众对学校办学水平评价较高。

(二)校长治校

校长治校是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灵魂,是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的灵魂性一级指标,包括校长自身专业发展与校长对学校的专业治理。校长自身专业发展主要是专业信念的确立与坚守、专业品德的修炼与垂范、专业思想的形成与实践。校长对学校的专业治理主要是科学明确的思路与规范有效的管理。因此,校长治校这个一级指标至少应由更好办学的信念、德才兼备的品质、以人为本的理念、胸有成竹的思路、规范有效的管理5项二级指标构成。

1.更好办学的信念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校长“怎么说”轻校长“怎么做”、重校长奋进誓言轻学校实际发展等问题。要形成既重校长“怎么说”也重校长“怎么做”、既重校长奋进誓言也重学校实际发展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坚定的办学方向、鲜明的办学任务、不懈的办学追求3个三级指标构成。(1)坚定不移的办学方向。把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和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作为办学方向,并用这个方向统领学校全程管理与全程教学,真正让这个方向成为学校发展之魂。(2)旗帜鲜明的办学任务。旗帜鲜明地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有品质的发展,不断提高立德树人教育质量。(3)矢志不渝的办学追求。矢志不渝地把“让人民当前满意”与“让人民未来满意”的高度统一作为办学追求,既努力争取升学高质量,为学生上更好的学校、享更好的教育资源服好务,又努力争取育人高质量,为学生未来更好的成长、更好的发展服好务。

2.德才兼备的品质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为人品德轻为政品德、重管理理论轻管理能力等问题。要形成既重为人品德又重为政品德、既重管理理论也重管理能力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清正的管理品德、深厚的管理知识、自如的管理能力3项三级指标构成。(1)清正廉洁的管理品德。坚持党的领导,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品德;坚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初心使命,公平、公正、公开管理,忠诚、干净、担当治校。(2)广博深厚的管理知识。具有丰富的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教育管理科学等管理知识,是教育管理的内行。(3)应付自如的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学校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教师培养、校风引领、教学组织等学校管理能力,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教育教学突发事件,在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学评价改革等教育重难点工作上有突破。

3.以人为本的理念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宣扬轻举措、重精神激励轻生活关怀等问题。要形成既重宣扬也重举措,既重精神激励也重生活关怀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尊重教师、激励教师、关怀教师3项三级指标构成。(1)确立教师柱石地位。把教师作为办学的柱石,信任教师、依靠教师,维护教师教育主导地位;把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人,在决策上充分听取教师意见,在治理上充分保护教师人格尊严,唤醒教师“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把发展教师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基本策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2)激励教师专注教学。出台“面向全体、激发全体”的教师奖励措施,在绩效工资发放上实行“多教多得,优教优酬”,在职称评聘与评优树模上让“言传身教好、教育质量高”的教师享有优先权,旗帜鲜明地倡导学校重视教学的价值观念,捍卫与坚守教育教学为教师安身立命之职责的信念[10]。(3)做实教师关怀工作。关怀教师生活,想方设法为教师解决生活困扰,让教师安心教学;关怀教师政治成长,认真实施“双向培养”(把优秀教师培养成中共党员,把中共党员培养成优秀教师),让教师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方向;关怀教师专业成长,千方百计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让教师建立专业自信心;关怀教师精神成长,推心置腹地帮助教师调节情绪、滋养心灵,努力不让一个教师心中有不平、精神有怨气。

4.胸有成竹的思路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规划轻实施、重开局轻坚持等问题。要形成既重规划也重实施、既重开局也重坚持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坚定的路线、科学的规划、明确的方法3项三级指标构成。(1)办学路线坚定。把执行好国家课程计划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路线选择,认真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严格按照部颁课程设置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课程,坚定办学路线不摇摆,规范办学行为不走偏。(2)办学规划科学。把科学规划作为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目标引领,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发展精神,科学绘制学校中长期发展蓝图,并在其引领下制定学校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及后勤工作计划等各类工作计划,用清晰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划引领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行动。(3)办学方法明确。把带头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带头带课,而且带头把课带好,凡对教师的教学要求,都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上做到;带头日常听课,抓牢教学的知情权、研究权、治理权;带头评好课,对本专业的课做到专业评课,评出信心与导向,对非本专业的课,组织好专业教师评课,听好“同伴评课”。

5.规范有效的管理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制度轻执行、重严格考评轻自觉遵循等问题。要形成既重制度也重执行、既重严格考评也重自觉遵循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健全的制度、严格的执行、自觉的遵循3项三级指标构成。(1)健全的制度。依据国家教育法规政策与校本实际,建立《教师职业道德常规》《教学管理常规》《教学后勤常规》《教师教学常规》《教师教研常规》《班主任工作常规》《立德树人常规》《学生教育管理常规》等制度,让学校管理有规则、教育教学有规范、校长师生有规矩,为学校规范治理奠定基础。(2)严格的执行。科学制定每项常规制度的考评细则,严格进行日常过程考评与学年(学期)终结考评,做到凡有制度规范必有严格考评;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考评用一把尺子,不徇私情、不做人情、不搞弹性,做到凡有制度规范必能公平执行。(3)自觉的遵循。把常规制度作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方向与引领,制度对师生的“枷锁感”越来越小、过程考评对师生的“惩罚性”越来越低,制度约束与民主教学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少,广大师生逐渐把制度的教学导向与个人的教学追求融合在一起,遵循制度逐渐成为广大师生的一种自觉。

(三)教师育人

教师育人对学校教育质量起着决定作用,是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决定性一级指标,包括教师对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对学生的专业教育。教师对自身的专业成长主要是对育人愿景的追求与对人师品格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教育主要体现在成人的示范、生动的教学、笃实的教风三个方面。因此,教师育人这个决定性一级指标至少应由更好育人的愿景、堪为人师的素养、好好学习的榜样、学生喜欢的教学、勤奋笃实的教风5项二级指标构成。

1.更好育人的愿景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当前轻长远等问题。要形成既重教书也重育人、既重当前也重长远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教学事业观、教学政绩观、教学价值观3个三级指标构成。(1)引导学生成人的教学事业观。珍惜“教学生一段、送学生一程”的缘分,立足这段教学,放眼学生一生成人的需要,给予学生最好的教学引导,把学生长大成人后对自己的教学印象与感恩流传,作为自己教育事业的最高褒奖与成就。(2)托举全体学生的教学政绩观。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尽心尽力地托举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进步,特别关怀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智障儿童、学困生等特殊学生的教学,把每个特殊学生的控辍与进步,作为自己最大的教学成功与教学政绩。(3)发展素质教育的教学价值观。秉持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学生长远全面健康成长与学生当前取得满意学业成绩的更好统一,作为自己最好的教学业绩与教学价值。

2.堪为人师的素养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教师品德轻教师精神、重教学知识轻教学技能等问题。要形成既重教师品德也重教师精神、既重教学知识也重教学技能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教师品德、教学精神、教学知能3项三级指标构成。(1)富有感召的教师品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师德规范要求,勇做行为世范的师表;坚持绿色生活方式,勇做追求身心健康的师表;坚守人间正道与正义、弘扬人间美德与美好、传递人间真情与温暖,勇做富有正能量的师表。(2)公平仁爱的教学精神。以不偏不倚的爱心,关爱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关爱学生的心灵与成长;以换位思考的情怀,理解学生的所言与所行,理解学生的所思与所想,让自己的教育引导切中学生的所需与所求;以学生成人的视角,发现学生亮点及时肯定让学生建立自信,发现学生问题及时指正让学生明确方向,让自己的教育评价对学生的成长都是时雨春风。(3)满腹经纶的教学知能。拥有学科专业理论、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学科发展前沿、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本体性知识,即具有丰富的“教什么”的知识;拥有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学科方法论、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评价学等条件性知识,即具有广博的“怎么教”的知识;拥有如何激发学生、如何促进特殊学生、如何应对教学事故等教学实践性知识,即具有应对自如的教学能力。

3.好好学习的榜样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要求轻落实、重言传轻身教等问题。要形成既重要求也重落实、既重言传也重身教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树人的榜样、刻苦的榜样、读书的榜样3个三级指标构成。(1)做学生立德树人的榜样。坚持言传身教,勇于把自己作为学生立德树人的活教材与好榜样,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2)做学生刻苦学习的榜样。克服生活的拖累、教务的繁重、人性的懒惰以及得过且过的职业倦怠等问题,坚持校本研修、连片研修、网络研修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做学生刻苦学习的典范。(3)做学生热爱读书的榜样。坚持阅读经典书籍,无论多忙,无论多累,每天都能够读一会儿书,让读书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也成为每天生活的一种好习惯,做学生热爱读书的典范。

4.学生喜欢的教学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有趣轻有效、重“怎么教”轻“怎么学”等问题。要形成既重有趣也重有效、既重“怎么教”也重“怎么学”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方略3项三级指标构成。(1)因材施教的方法。摒弃“千篇一律”“一刀切”的教学做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11],根据不同的学情与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教学富有针对性与实效性。(2)启发引导的风格。摒弃“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形式,运用多种多样的启导方式,凝聚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我要学”的积极性,让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形成鲜明的“教为支点、学为主线”的教学风格。(3)不断改进的方略。摒弃“因循守旧”“老一套”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地变革教学,在传统优秀教学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让教学充满新意、让学生充满新奇。

5.勤奋笃实的教风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痕迹轻实用、重布置作业质量轻完成作业质量等问题。要形成既重痕迹也重实用、既重布置作业质量也重完成作业质量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教学准备、作业管理、学生辅导3项三级指标构成。(1)笃实的教学准备。潜心研究课标,明确“三维”教学目标要求;仔细研读教材,厘清教材的内容立意、组成构架以及各板块之间的逻辑顺序;虔心读懂学生,掌握学生相关生活基础、知识基础、实践基础以及学习情感愿望;认真学习教学参考书,了解其对教学内容解析、学习分析、目标设定、教学设计以及活动建议等方面的参考意见;对照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设施情况,最大可能地选择直观教学、实验探究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相融合的教学手段;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实际,预设结构化的教学主线(教学思路),在上课前真正做到心中有数。(2)笃实的作业管理。用心布置作业,坚持创编(针对教学重难点与学生学习中暴露的困惑点、出错点、混淆点创编)和精选(在课后习题与配套教材练习册上精选)相融合的办法布置作业,做到涵盖全面,难易适中,不超量,不重复;用心批阅作业,做到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学困生作业面对面批阅。对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写上鼓励性评语,对学生作业中的偏差提出明确改正要求;精心记录作业批阅情况,对学生作业中的典型案例、共性问题与特殊情况等作好详细记录,为教学辅导做好准备。(3)笃实的学生辅导。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结合。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坚持进行集体辅导,对于个性化的问题,坚持进行个别辅导。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因某一点知识一时遗忘,导致学习一时“短路”时,及时对学生进行课内辅导,让学生跟上课堂学习。学生因为知识欠账太多,导致学习总是跟不上的时候,则利用课后时间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课外辅导,让学生补上学习的欠账,跟上大家学习的节奏。知识辅导与心理辅导结合。在对学困生进行知识辅导时,还要重视其心理辅导,既帮助学困生消弭学习困顿,也帮助学困生消弭心理困顿。

(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主导性一级指标,包括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教学过程主要是目标认定、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学习评价四个基本过程,教学结果主要是目标达成的质量。因此,课堂教学这个主导性一级指标至少应由明确适切的目标、点石成金的导学、积极有效的学习、目标达成的效果5项二级指标构成。

1.明确适切的目标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教师把握轻学生理解、重课前认定轻课中指向等问题。要形成既重教师把握又重学生理解、既重课前认定又重课中指向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具体化、逻辑化、学习化3项三级指标构成。(1)目标具体化。按照课标规定,结合学生实际,把每节课学生最低应该获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知识与能力)、获取知识与能力(或学生对所获得知识与能力进行表现)最适切的途径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以及本节课创设何种教学情境或进行何种心灵触发促使学生以积极情感态度主动参与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要求具体化[12]。(2)目标逻辑化。按照教材学科内在关系,把课标“三维”要求,尤其是知识与能力要求逻辑化,做到目标内容问题化,问题关系结构化,问题提出趣味化。(3)目标学习化。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基础与心理基础,将课标“三维”要求学习化,努力使目标呈现具有学习价值性、激发性、导向性,让学生感兴趣、很明白、能达到。

2.点石成金的导学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导学的精彩轻导学的时机、重集体导学轻个体导学等问题。要形成既重导学的精彩又重导学的时机、既重集体导学又重个体导学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雪中送炭的导学、画龙点睛的导学、因势利导的导学3项三级指标构成。(1)雪中送炭的导学。教师引导教学的时机把握得好,导在学生“独学”无措时、导在学生“对学”争论不休时、导在学生“群学”无解时,使教师的导学总是对学生学习起到暗室逢灯、雪中送炭般的作用。(2)画龙点睛的导学。教师引导教学的多寡拿捏得好,做到“三讲三不讲”:讲学生激励、讲方法引导、讲全班学生都无解的问题节点,教材上有的不讲、学生能查到的不讲、学生讨论能解决的不讲,使教师的导学总是对学生学习起到醍醐灌顶、画龙点睛般的作用。(3)因势利导的导学。教师引导教学的契机抢抓得好,把偶发的教学矛盾或频发的教学实际与教学预设的冲突作为契机,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引导,使教师的导学总是对学生学习起到转败为胜、乘势而上般的作用。

3.积极有效的学习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动手轻动脑、重“学会”轻“会学”等问题。要形成既重动手又重动脑、既重“学会”也重“会学”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学习热情、学习思路、学习活动3项三级指标构成。(1)高昂的学习热情。学生对教师别具一格而关照心灵的教学魅力产生深深的感动,对情景交融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既能改善人类生活又能促进人类生产的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认同。学生总是保持对学习的专注力与思考力,没有兴味索然、心不在焉的学习问题。(2)明晰的学习思路。学生掌握“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开展学习—效果评价—抓差补缺”的一般探究性学习思路,面对任何学习内容总是学得明晰、学得生动、学得巧妙、学得自信,没有茫然无措、一筹莫展的学习问题。(3)积极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组织发动下,学生围绕学习目标,积极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搜集资料、阅读思考、动手实践(实验)、讨论质疑、归纳整理、应用提升等学习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总是主动而有序、热烈而有效,没有一动不动、静等灌输的学习问题。

4.激励定向的评价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问题指正轻方法指导、重测评反馈轻抓差补缺等问题。要形成既重问题指正又重方法指导、既重测评反馈又重抓差补缺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课前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3项三级指标构成。(1)课前评价重激励。上课伊始,教师通过进行与新课紧密相关的复习提问、学情反馈、情境创设等方式,既指出学生现有知识的局限性与学习新课的必要性,更肯定学生学习新课的良好愿望、积极态度与认真准备,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2)课中评价重导向。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全面细心观察学生活动,随时掌握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习中的好做法及时推广分享,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纠正,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正确的学习方向、思维方向与学习方法。(3)课后评价重反思。在新课学习完成后,教师通过课堂测评,客观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恰当真切地反馈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扎实组织学生开展反思性学习活动。

5.目标达成的效果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智育目标轻德育目标、重预设生成轻现场生成等问题。要形成既重智育目标也重德育目标、既重预设生成也重现场生成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教学生成、知能形成、促进成人3个三级指标构成。(1)有效的教学生成。有意料之中的生成,按照预设的教学主线,经过探究学习过程,水到渠成地找出新规律、形成新知识;有意料之外的生成,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脑洞大开与灵光闪现,鼓励学生形成预设之外却关联教学目标的好发现、好方法或好思路。(2)有效的知能形成。抓住教学关键点,巧破教学重难点,形成本课知识结构体系;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发展知识迁移、交流合作、创新思维等学习能力;学生课堂测评合格率达到90%以上。(3)有效的促进成人。紧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学生心理情绪,关照学生心灵成长,深挖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抓住课堂上一闪即逝的与学生成人相关的“教学事件”,恰中肯綮而又自然而然地进行立德树人教育,促进学生成人。

(五)学生发展

学生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的根本性一级指标。学生发展主要包括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发展、劳动与社会实践发展[3]五个方面,因此,学生发展这个根本性一级指标至少应由追求崇高的品德发展、成志于学的学业发展、和谐健康的身心发展、向上向好的审美发展、责任担当的劳动与社会实践发展5项二级指标构成。

1.追求崇高的品德发展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大要求”轻“小切口”、重约束轻养成等问题。要形成既重“大要求”也重“小切口”、既重约束也重养成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爱国情怀的孕生、规则意识的养成、中华美德的传承3项三级指标构成。(1)爱国情怀的不断孕生。逐步树立“只有国家强盛,才有人民尊严”的意识,不断孕生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2)规则意识的不断养成。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学生守则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班规、生产生活常识以及社会公序良俗,逐步养成自我约束的规则意识。(3)中华美德的不断传承。积极学习尊敬师长、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诚实守信、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等中华传统美德,并在学习生活中积极践行和传承。

2.成志于学的学业发展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有趣味”轻“有意义”、重态度轻习惯等问题。要形成既重“有意义”也重“有趣味”、既重态度也重习惯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学习渴望、学习习惯、学习成就3项三级指标构成。(1)志存高远的学习渴望。认识到学习对于自己长大成人的重要价值,认识到学习对于自己丰富知识、掌握本领、奉献国家、成就事业的重要意义,逐步树立“为幸福人生学知识、为建设祖国学本领”的高远学习志向,为学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对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2)坚持不辍的学习习惯。克服起早贪黑的勤学之苦、淡乎寡味的厌学之苦、基础薄弱的难学之苦以及学习条件相形见绌的贫学之苦,不迟到、不早退、不厌学,逐步形成刻苦学习的习惯;课堂上做到保持专注、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形成上好每节课的课堂学习习惯;课后做到独立完成作业、及时复习巩固与查漏补缺,形成“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踏踏实实的学习习惯。(3)学会学习的学业成就。掌握“自己独学—同桌对学—同伴群学—向教师请学”的一般自主学习方式,掌握动口、动手、动脑相结合以及有效提问、有效思考、有效解答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各学科课堂学习检测、学期末与学年末教学质量监测以及各学段学业水平考试均达到合格以上成绩。

3.和谐健康的身心发展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健康运动轻健康生活、重强健体魄轻强健心理等问题。要形成既重健康运动又重健康生活、既重强健体魄又重强健心理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生活方式、调控技能、身心状态3项三级指标构成。(1)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意识,掌握安全、卫生防疫等基本常识[3];学习健康生活知识,养成平衡膳食不偏食、按时作息不熬夜、张弛有度不过度等健康生活习惯。(2)健康的调控技能。学习强身健体知识,热爱并掌握至少2项体育运动技能,天天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学习文化艺术知识,热爱并拥有至少1项艺术特长,积极参加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不断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在面对失败与挫折时,能够运用适度宣泄、适当倾诉、相信自己、积极暗示、专注爱好等多种方法调控情绪,及时走出阴霾。(3)健康的身心状态。身体健康状态良好,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合格,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3个领域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保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乐观向上、阳光健康的心态,合理表达、控制调节自我情绪,能够正确看待各种挫折,具备应对学习压力、生活困难和寻求帮助的积极心理素质和能力[3]。

4.向上向好的审美发展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外美”轻“内美”、重“美的热爱”轻“美的践行”等问题。要形成既重“外美”又重“内美”、既重“美的热爱”又重“美的践行”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审美取向、审美体验、审美表现3项三级指标构成。(1)向上的审美取向。逐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审美取向,把为民族独立解放英勇斗争的革命先烈、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不息的英雄模范、为人类进步发展不断探索的科学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进的时代楷模等先进人物作为“美人”,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美言”,把无私奉献、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利国利民的行为作为“美行”,把让人心旷神怡、催人奋发的一切事物作为“美事”。(2)多元的审美体验。逐步培养多元的审美感知与体验情意,把镜头对准美好,不断发现体验师长之美、同学之美、生活之美、学习之美、运动之美、艺术之美、读书之美、自然之美等丰富多彩的美,让美好成为学习生活的主旋律。(3)向好的审美表现。做“美行”的实践者,以“美人”为榜样,把学生该做的事情做好、做美,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做“美事”的传播者,学会用美的语言、美的文字、美的艺术、美的作为等多种形式,表现美、传扬美、创造美。

5.责任担当的劳动与社会实践发展

本项二级指标在以往的一些评价实践中存在重劳动技能轻劳动教育、重社会劳动轻生活劳动等问题。要形成既重劳动技能也重劳动教育、既重社会劳动也重生活劳动的评价导向,本项二级指标至少应由责任意识、劳动观念、劳动技能3项三级指标构成。(1)初步建立社会责任意识。初步认识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认识到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参与、与人交往,逐步建立“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逐步学习与人交往、与人相处的基本常识与基本礼仪,在与人交往、与人相处过程中始终做到自立自重、尊重他人;逐步学习建成良好的社会参与心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社团活动、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和谐健康。(2)初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初步认识“人是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全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劳动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促使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点;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逐步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树立以劳育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和以劳壮体的劳动意识[13],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逐步培养勤俭节约、奋斗创新的劳动精神。(3)初步掌握三类劳动技能。逐步懂得“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衣裤袜”等基本生活常识,逐步学会“择菜做饭涮碗筷”“洗衣扫地理房间”等家务劳动,逐步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技能,为终身劳动自理、劳动持家、劳动养家奠定基础;深入参加符合年龄体能、切合实际背景的生产劳动,逐步掌握至少1项生产劳动技能,为终身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事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奠定基础;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逐步掌握至少1项服务性劳动技能,为终身劳动帮助他人、劳动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二、探索评价方法,回答“怎么评”的问题

为了便于评价操作,根据各项指标在中小学教育评价中的权重,确定5项一级指标、25项二级指标、75项三级指标,以及其他因素(主要是增值评价、自主评价与成果评价)评价量化占比,形成“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框架”(详见表1)。

确立指标体系,回答了“评什么”的问题。那么,怎么运用指标体系进行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呢?这是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的难点问题。《总体方案》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这是探索“怎么评”的方向性要求。以此为指导形成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框架”(以下简称“评价框架”),回答了“怎么评”的问题。在“评价框架”中,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量化基准总分为100分,其中教育过程评价——学校环境、校长治校、教师育人、课堂教学、学生发展(不含学业水平)占比为60%,教育结果评价占比35%(学生学业水平25%、教学成果10%),学校自主评价占比5%,质量发展增值评价以附加分(±分)形式计入。75项三级指标赋分主要遵循越重要的赋分越高、都重要越能精准评价的赋分越高、都重要越能短期完成的赋分越低以及便于操作等原则,确定各自的赋分标准。

表1 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框架

(续表)

(一)过程评价(60分)

小学、初中以县(区)为单位、高中以市为单位,每学年对各中小学教育质量进行一次过程评价。按照“评价框架”(一)至(五)五项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及75项三级指标(不含“评价框架”三级指标66-②)基本要求),采取“校园查看”、“教学观察”、“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含教师、学生、家长问卷,教师问卷人数按学校教师总数的10%~50%确定,学生与家长问卷人数按学生总数的5%~20%确定,并做到学校年级与班级全覆盖,参加问卷的人员通过电脑随机抽取)、“走访座谈”(含教师、学生、家长走访座谈,走访人员确定办法同“问卷调查”人员确定办法一致)、“现场测评”等评价方法,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性质量进行现场量化评价赋分,满分为75分。

(二)结果评价(35分)

小学、初中以县(区)为单位、高中以市为单位,每学年对各中小学教育质量进行一次结果评价,主要包括学业水平(“评价框架”66-②)评价与学年教育教学成果评价两部分。

1.学业水平评价(25分)。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14]为指导,小学和初中以县(区)为单位、高中以市为单位,结合学年末考试,每学年对中小学各学科进行一次学业质量监测(高三、初三可以高考与中考替代),依据学业质量监测结果,按照年级学生人均成绩、及格率、优秀率三项满分100分,分别占比50%、30%、20%赋分,加上本年级学生巩固率赋分(每流失一个百分点计-1分,正常休转学生不计入流失学生数)与本年级学生学习变化幅度赋分(与上学年学业质量监测结果比较,每前进或后退5个名次,分别得+1分或-1分),计算出学校监测年级各学科学生学业成绩分(这个学业成绩分代表的是监测年级全体学生学科学业成绩),将各学科学生学业成绩分相加再除以学科数,得到学校监测年级学生学业成绩平均分,再将同类学校同年级学生学业成绩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序,按同类学校数的20%、25%、35%、15%、5%,分别赋25分、21分、17分、13分、9分的办法,计算出学校监测年级学生学业水平综合分[15]。如果当年只对学校一个年级进行学业质量监测,则这个监测年级学生学业水平综合分,就是学校当年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得分。如果当年监测的年级不止一个,则把监测的各年级学生学业水平综合分相加,再除以监测年级数,就得到学校当年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得分。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得分满分为25分。

2.教学成果评价(10分)。(1)学校集体成果评价(3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获上级政府表彰,按国家、省、市、县分别赋3、2、1、0.5分;学校参加由政府(含教育主管部门与教研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获得表彰,按国家、省、市、县分别赋3、2、1、0.5分。两项总得分最高3分。(2)教师成果评价(3分)。教师获政府表彰,每人次按国家、省、市、县分别积5、4、3、2分;教师参加政府(含教育主管部门与教研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获得表彰,每人次按国家、省、市、县分别积5、4、3、2分;教师主持完成教育主管部门、教科研部门组织的规划课题,每个课题按国家、省、市、县分别积4、3、2、1分;教师论文成果发表每篇按国家、省、市、县分别积3、2、1、0.5分(正式出版专著每部积3分,论文成果获教育主管部门与教研部门组织的评奖减半积分)。学校教师成果评价得分=3(分)×学年教师成果总积分/学校教师总数,满分为3分。(3)学生成果评价(4分)。学生获政府表彰,每人次按国家、省、市、县分别积5、4、3、2分;学生参加政府(含教育主管部门与教研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获得表彰,每人次按国家、省、市、县分别积5、4、3、2分。学校学生成果评价得分=4(分)×学年学生成果总积分/学校学生总数,满分为4分。

(三)自主评价(5分)

学校结合学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按照“评价框架”导向,对学校学年教育教学质量发展进行全面的自主评价,并向学校全体教师报告。对自评报告进行教师现场问卷调查,按照教师对学校自评成绩经验总结的客观度、问题不足查摆的准确度及改进措施的有效度等方面的评价情况,对学校自评质量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分别赋5分、3分、1分。

(四)增值评价(±分)

将学校当年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得分相加,得到学校当年教育质量评价实际得分。小学、初中在县(区)域内,高中在市域内,分别将同类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实际得分由高到低排序,找出学校位次,与上学年度学校教育质量实际得分位次比较,按每上升(下降)1个位次得+1(-1)分的赋分办法,得到学校增值评价得分,增值评价得分可正可负。

(五)综合评价

结合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增值评价及自主评价情况,对学校进行综合质量评价。

一是评出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等级。将学校学年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增值评价及自主评价得分相加(满分100±分),得到学校学年教育质量综合分。学校教育质量综合分在90分以上的可评为A等,学校教育质量综合分在80~89分之间的可评B等,学校教育质量综合分在60~79分之间的可评为C等,学校教育质量综合分在50~59分之间的可评为D等,学校教育质量综合分在50分以下的可评为E等(一般地,A、B等学校个数分别不少于参评同类学校数的20%与25%,D、E等学校个数分别不多于参评同类学校数的15%与5%)。

二是形成《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报告》。以五项一级指标、25项二级指标、75项三级指标为目标要求,逐项与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达成目标要求的地方一一肯定,对与目标要求有差距的地方一一说明,对偏离目标要求的地方一一指出,对学校立足实际追求理想的教育质量提出明确适切的建议,逐校形成《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报告》,对学校教育更高质量发展起到明确的导向作用。

(六)评价工具

在运用“评价框架”进行评价时,主要用到以下评价工具。

1.“评价框架"量表。“评价框架”是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模型与工具。评价计划、评价培训、评价实施、评价总结等都要利用好这个模型工具组织开展。

2.档案袋评价。充分利用学校现行的教育教学管理资料(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过程记录、教育教学活动资料、校长管理资料、教师教学资料、学生成长资料等)进行评价(即“评价框架”中的“资料查阅”,主要用于过程评价)。

3.观察评价。怀着明确的评价目标,通过现场观察进行评价。主要用于学校环境、课堂教学等只能用现场观察才能做出客观评价的相关指标评价。

4.问卷评价。围绕评价目标设计简明的问卷调查表,采取线下(问卷对象线下填写)、线上(通过微信群、QQ群等信息技术手段让问卷对象线上填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评价。主要用于难以直接评价,需要考查印证的如校人关系、校际关系、校长为政品德、教师教学品德等指标的评价。

5.表现评价。围绕评价主题设计活动题目,通过观察校长、教师、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学生审美表现、劳动技能、运动技能等就可以用这种工具进行评价。

6.标准测验。主要用于“评价框架”三级指标66-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在进行标准测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命题要符合课标要求,做到规范;二是测验组织要严密,做到公平;三是统计分析要客观,做到公正。

三、建设评价队伍,回答“谁来评”的问题

谁来评,是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的重点问题。要做好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就必须建设一支政治素养过硬、人品修养端正、专业能力足够的教育质量评价队伍。这需要解决队伍组建、队伍培养、队伍管理三个问题。

(一)队伍组建

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队伍的组建工作。要整合已有的教育局教学检查、督导室教育督导、教研室教学指导力量(避免多头评价),以教育局干部、专兼职督学、专兼职教研员为主,同时聘请能胜任评价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优秀教研员、优秀校长)等,组成教育质量评价队伍。要建立市县(区)教育质量评价专家库,对评价队伍实行动态管理,避免“熟人评价”问题。

(二)队伍培训

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为提高评价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市、县(区)每年至少要组织好“三次培训”:组织一次市县(区)级学习培训、组织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组织一次“岗前”学习培训。同时,每次培训要抓实“三项内容”:一是政治培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教育方针、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内容,准确把握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方向;二是职业道德培训,认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不断锤炼廉洁自律的职业品格;三是专业培训,扎实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管理学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以及“评价框架”“校长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等内容,全面领会“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义,不断丰富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专业知识。

(三)队伍管理

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队伍的管理工作。要制定市县(区)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做好评价工作人员的考核与奖惩工作,加强对评价工作人员的管理;要采用在评价工作人员库里“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当年参加评价的工作人员,避免出现“熟人评价”导致的“评价不公平”的问题。每年同类学校成立一个评价组,坚持一个尺度评到底,避免“多尺度评价”导致的“评价不准确”的问题。

四、重视结果导向,回答“评的结果怎么用”的问题

评的结果怎么用,是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的关键问题。再有用的评价,如果不加强其结果的应用,也等于没用。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结果要用在社会共识上、用在管理激励上、用在学校发展上,充分发挥其对学校教育质量的促进作用。

(一)广泛宣传,促成社会形成新的质量观

市县(区)要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新闻媒介,广泛宣传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办法及评价结果(只公布A、B等级学校,不公布排名,不公布C等以下学校),让全社会关注、理解、认同、支持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成才观,与教育高质量同向而行[16],根本改变以中考、高考成绩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片面质量观,逐步引导全社会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的教育质量观。

(二)刚性挂钩,激发校长与教师更好办学的积极性

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等级结果与资源配置、表彰奖励以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等刚性挂钩,鼓励教师更好地教学,激励校长更好地办学,尤其是要把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等级结果与校长及学校班子成员履职考核、评优树模、评职晋级、绩效工资发放、轮岗交流等刚性挂钩。对教育质量评价A等学校校长及班子成员要进行表彰奖励,对连续三年教育质量评价A等学校授予“教育质量优秀学校”称号,对学校校长授予“提高教育质量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称号。对一年教育质量评价E等学校校长及学校班子成员要进行诫勉谈话,对连续两年教育质量评价E等学校校长及主要班子成员要劝其主动辞职。

(三)引领改进,促进学校更高质量地发展

各中小学按照市上或县(区)对本校形成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报告》,列出整改问题清单,针对问题或差距制定新学年《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实施方案》,明确新学年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思路、举措与实施计划,并上报市或县(区)教育主管局备案。教育主管部门在新学年第一学期末组织一次中小学提高教育质量专项视导,督促学校严格落实《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实施方案》,促进学校更加深入地贯彻教育方针、更加全面地提高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总体方案指标评价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总体方案及发展展望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关于印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