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中虚拟现实的应用研究

2022-12-28 04:40广西师范大学王操
区域治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村落虚拟现实传统

广西师范大学 王操

传统村落是我国地域文化的缩影,人们参观传统村落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先人的智慧,更能从快节奏的城市环境中寻找到一丝慰藉。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致使我国部分传统村落受到严重破坏,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政策。虽然目前我国先后公布了4153个国家保护级的传统村落,但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传统村落的数量数不胜数,这些国家保护级的传统村落,对于整个文化保护来说只能算九牛一毛,因此如何高效地保护我国传统村落已经成为当下国家以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村落及其价值

(一)多维视角下的传统村落

1.起源

传统村落又被称之为传统村落,传统村落这一词汇大概在1980年之后出现。聚落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民族活动的基本地缘单位,一般就是指古时候人们生活和居住的场所,聚落的产生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起源,传统村落是聚落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见证了我国的历史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

我国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因此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传统村落,但由于战乱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许多村落也随之覆灭,而村落的覆灭也代表着文化的消亡,这给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是部分地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这也使得当地的文化保存较为完整,这些村落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亟需要得到保护。

2.形成

古代人们没有当下先进的科技和文化,但我国古人也具备优秀的创造力,其能充分运用大自然的力量,因此我国传统村落大多都依附于自然环境,通过适应自然的法则依山而建,逐渐形成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在这种环境下,不同的传统村落则展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

参观传统村落最能够吸引人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我国传统村落的居民能够实现与自然和平共处,利用大自然的回馈进行农业生产和环境布局,顺应自然生存、繁衍、生息的自然理念,逐渐形成风景优美、环境舒适的自然格局。并且通过村落的布局能够展现出我国各种文化,像传统的理念以及风水观念,将自然风光融入到村落布局的建设中,形成一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村落布局体系。

3.发展

我国优秀的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而产生的,因此可以说传统文化是当前文化的依托。由于古时候科技水平相对较低,所以人们只能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才能实现长久发展,因此我国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这已经成为人们默认的生活理念,但就是这种浓浓的人情味也使我国成为一个具有很强的内部凝聚力的国家,这也是传统村落文化对现今的影响。

(二)传统村落及其复合资源价值

1.历史价值

我国传统村落是在历史长河中幸存下来的,通过研究村落的典文古籍、文化习俗等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古人的生活方式。传统村落的建筑涵盖着我国许多文化,通过传统的村落,我们能够了解到当地的建筑艺术、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及我国的历史,其具备着丰厚的历史价值,通过对历史村落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感,推动我国和谐平稳发展[1]。

2.美学价值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传统村落,但是真正保留下来的传统村落少之又少,因此传统村落可以说是一种稀缺的古老遗迹。古人对房屋的选址、设计要求十分严格,房屋的设计讲究人文合一、风水理念等传统文化,拥有着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建筑美、风景美,其设计无时无刻不透露着我国古人的审美观念。就以建筑来说,我国古人在建房屋时讲究园林设计,利用植物来装饰房屋使房屋具有别样的美感,像利用竹子来装饰房屋,通过各种修饰手法来展示出主人的喜好,这种文化在当下也被广泛应用,这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3.情感价值

相对来说我国古代交通不发达,因此不同村落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村落与村落之间沟通不便,我国古代文化中也就形成村落内部人员通婚,因此村落中的居民大多都具备血缘关系,亲人之间相互扶持、共同发展,通过创办私塾对下一代进行教育,严明的家风、浓浓的宗族文化逐渐成为村落居民的生活信条。

4.生态价值

传统的村落设计中无一不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理念,当然产生这种理念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人们生活环境所造成的,若人与自然不能和谐共处,那么在当时的环境下人们将难以生存。我国古代村落的形成是发展的必然选择,不同地域环境也使得传统村落的文化各有不同。像南方地区水源丰富,因此房屋的建设依山傍水给人一种清秀文雅的感觉,而北方传统村落雨水相对较少,所以北方建筑则表现出深邃雄厚的特点,这都是人们顺应当地的自然特色所形成的文化产物。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不断加强,人们对历史古迹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而盲目地开发和利用可能会对传统遗迹造成不可逆影响,例如沧州石狮子就是在盲目的保护中逐渐变得破败不堪,这也告诫我们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要注重方式方法[2]。

二、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分析

(一)建筑性破坏

为了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国家大力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这也促使城市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放松心情大多都会选择去传统村落体会自然风光与人文艺术,这对于促进我国传统村落保护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开发商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存在对传统村落盲目开发的问题,像是对传统村落进行修改重建以吸引更多的人到当地游玩,而在开发的过程中只注重了表面效果,而忽视了建筑本身的内涵,致使新建的传统村落与传统村落的文化底蕴格格不入,破坏了村落的整体美感。

(二)自然的破坏

古代建筑物的寿命都是有限的,所以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相对较弱,再加上古代村落地处偏远,经过长时间的自然洗礼传统建筑物都会受到一定的破坏。再加上我国传统建筑物所使用的材料大多是木材,木材本身使用的年限较短且很容易受到腐蚀,这也增加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难度,虽然相对来说传统村落是我国的无价之宝,但传统村落可能会存在修缮价值高于村落自身的文化价值,再加上我国投入传统村落保护的资金有限,致使部分传统村落在无人问津中逐渐消失[3]。

(三)人为破坏

自20世纪以来社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也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并且为了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条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拆旧建新,使得我国传统村落中也存在现代化建筑。

虽然近些年来人们对传统村落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但是相对来说我国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重视不足,再加上我国经过近代战争以及由于致力于发展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保护,致使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村落在发展的浪潮中逐渐消之。而目前人们的需求仍在日益膨胀,所剩的传统村落也由于无法满足当代人们生活的需要处于消亡的边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当加强对人们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加大对传统村落的投入和保护。

三、传统村落保护的困境分析

(一)法律法规不完善

近些年来国家致力于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因此在传统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出台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除此之外,部分出台的法规不仅缺乏规范指导,而且还可能没有实际操作性,严重影响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实施和开展。

(二)群众保护意识不强

虽然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但由于农村地区交通相对闭塞,且人们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居民对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再加上国家近些年来大力开发新农村建设,人们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也将原来的老房子推倒重建,而这不仅毁坏了传统村落的建筑,而且新的房屋建筑与传统村落建筑群格格不入,破坏了村落原本的整体性[4]。

(三)管理体制不顺

由于目前我国保护传统村落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并且部分法律法规缺乏相应的指导性,致使在传统村落的管理方面相关部门管理权责划分不明确,导致多个部门进入到传统村落管理中,这样不仅严重降低了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造成管理混乱,进而影响传统村落的管理效果。除此之外,由于资金有限,所以我国纳入传统村落保护名单的村落相对较少,还有部分村落没有纳入保护名单中出现无人管理的现象。

(四)保护及修缮经费欠缺

总的来说我国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国家在传统村落保护上投入的资金较少,而地方政府相较于文化保护,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提升人们生活中,多种原因致使传统村落的房屋得不到及时修缮而毁坏。除此之外,各地开发商对传统村落进行盲目地开发,也加速了传统村落的消亡速度。

(五)修旧工作技术条件不足

传统村落的维修保养工作是一项非常困难的技术,需要维修人员具有相当高的维修水平。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生产的迅速发展,传统手工艺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很多手工艺人在不得已的条件下转做他行,导致许多传统手工技巧在无人传承的情况下失传。对传统村落进行修缮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这也使得传统村落的居民放弃维修而选择价格较低的重建,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传统村落的发展。

四、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优势

(一)降低保护成本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传统村落进行模拟的工作相对来说较为简便,相关技术人员只需要学会测绘工具的使用、数据的录入以及3D模型等技术就可以开展相应的工作,而相较于传统的修缮工作来说水平要求较低,并且虚拟现实技术对传统村落进行修改工作也十分简便快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降低了修缮的费用[5]。

(二)多感官效果

利用当下先进的3D、4D模拟技术做到视觉、嗅觉以及听觉同步,这样能够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即使是在虚拟的环境下,人们也能体会到当地的文化特色,更重要的是利用虚拟技术模拟现实村落能够让人们随时随地地感受到传统村落的文化底蕴,对于文化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全方位立体化展示

相关工作人员通过3D建模技术能够实现将虚拟世界展示出和现实一样的环境,人们不仅能够从多个角度观察建筑物的环境,而且能够通过相应的指引完成指定的项目游览,实现对传统村落的全方位展示。

五、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村落数字还原和保护修复中的应用

目前虚拟技术已经在传统村落的保护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且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村落上的应用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工方式将与传统村落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然后通过大量的文字资料、影像资料等对有价值的传统村落进行人工修复,由于数据的保存、修改工作较为便捷,因此利用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传统村落保护的成本,而且利用数据的共享功能还能有效提高人们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视[6]。

想要充分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作用,还需要使用相机、电脑以及投影仪等,通过相机对传统村落进行全方位拍摄扫描,利用3D扫描技术对数据进行靶向处理,然后再经过人工筛选处理建立3D模型,实现1:1的真实还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能够实现像是圆明园的虚拟复原工作,让人们了解圆明园的原样以及被毁后的现实对比。

通过影像和声音采集还能记录当地居民的具体生活状态,通过生动形象的村落状态,增加人们的现实感受。其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村落进行修复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保留我国传统文化,而当地的庆典活动正好能体现当地的风俗,因此利用虚拟技术可以让游客更加清晰地体会到当地的文化特色。而传统的文化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支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只需要佩戴相应的设施就可以观看表演,甚至还可以实现游客与虚拟环境中的活动进行互动从而增强体验感。

为了充分发挥虚拟现实技术在村落保护中的作用,相关的负责人员还需要加强同当地企业之间的合作,拓展传统村落保护的资金来源,深层挖掘传统村落内部的商业价值,从而推动虚拟现实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增加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作用。

六、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设计并展示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被应用到艺术设计中的许多领域。该技术在传统村落和古建筑的数字化重建、保护以及修复方面的发展空间非常大。通过对传统村落的数字化、信息化的演示,尽可能地对一些重要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村落进行数字化保护,使其具有一定的科普作用,为对传统村落风俗文化感兴趣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同时为专业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了翔实的、直观的参考数据。

猜你喜欢
村落虚拟现实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油画《村落》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