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研究的多元实践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创新研究

2022-12-28 10:14何明霞陈立勇
关键词:会战铁人大庆

何明霞,陈立勇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

从世界范围来看,口述史的起源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历史时期。中国古代口述史可以溯源到远古时代的神话,在这些神话传说中,均以口述的方式为中华五千年之文化的积淀作了最原始的记录,这其中包括祖先们的祭祀、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战争、国家治理等。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记录国家主要政策以及各代帝王言行的官职,即“史官”。史官的设置甚至可以追溯到夏朝。《吕氏春秋·先识篇》中即有这样的文字:夏桀荒淫无道,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进行劝谏,无效,即弃而奔商。其他典籍中也有关于史官的描述:《汉书·艺文志》记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告诉我们因为有史官的存在,所以各代君王的举止、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所以都要谨慎言行,昭告天下成为范式。《礼记·玉藻》中讲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说的是君王的行动由左史负责记载,而言论等均由右史负责记载,这不仅证明了史官的存在,还对史官的任务和职责分工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诸如“荆轲刺秦”“鸿门宴”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中对于细节、人物以及环境等的描述逼真、详尽,这些都是建立在各级口述资料基础之上的。

西方的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也是基于口述史创作而成。作为古希腊乃至西方文学宝库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荷马史诗》共计48 卷,以六步扬抑格创作写成,是古希腊口述文学的伟大代表,它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是古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过程中的一部社会史、文化史、风俗史,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地理学、历史学,以及社会学、考古学、民俗文化学等各个领域均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这两部作品取材于云游希腊的众多吟游艺人的口述,他们世代相传的关于特洛伊战争的神话传说、故事、短歌等被古希腊诗人荷马整理并创作成《伊利亚特》和《奥德赛》[1]。

一、现代口述史的产生和发展

(一)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口述史发展

现代口述史虽在19 世纪下半叶开始就有踪迹可寻,但其科学发展则源于20 世纪20 年代的一些美国社会学家,当时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一些社会学家开始在学术研究中以访谈等方式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奠定了口述史学的基础[2]。而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现代口述史奠基元年,还是要从1948 年开始。现代口述史的奠基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阿兰·内文斯(Allan Nevins)教授。这位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学者,曾任《纽约晚报》《纽约太阳报》等重要报刊的编辑。1938 年,内文斯教授的经典著作《历史之门》(The Gateway to History)出版发行,也正是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现代口述史研究的经典论述,即“要有系统地、从还活着的美国风云人物口中和文件里,获取他们最近60 年来,参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全部记录[3]。1948 年,即《历史之门》出版后10 年,内文斯教授领衔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口述历史档案馆,开展口述史相关项目的研究,开始了美国口述史研究的先河。1966 年,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口述历史协会”诞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之后,现代口述史学在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实现了研究进展上的突破,并于80 年代开始了普遍、深入的发展。口述史在美国得到大力发展的同时,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口述史研究机构逐步扩大到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各个地区。1973年和1974 年,英国口述史学会和加拿大口述史协会相继成立。1987 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口述史家集聚英国牛津,成立了国际性组织“国际口述历史协会”(International Oral History Association),协会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并定期召开学术会议。至此,世界范围内口述历史研究蓬勃发展。

(二)中国现代口述史发展

中国现代口述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 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对推动中国文史资料搜集这项工作功不可没。1959 年4 月29 日,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期间,主持召开了60 岁以上政协委员参加的茶话会,并指出60 岁以上的政协委员应该把自己在中国社会变动极大的这段历史阶段内积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留下来,这是对中国社会的贡献。“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从不同视角反映历史和事件,是对现存有记载历史的有益补充。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倡议在全国政协各级组织得到热烈反响,并得到政协委员们的热烈回应和支持,人民政协从此开始了对各级文史资料的征集和编辑工作。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在1982 年集体编辑出版了《五十二种文史资料篇目分类索引(创刊号—1981 年)》,这本目录索引按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类编排,可以用来检索全国政协及各省市政协从创刊至1981 年间出版的《文史资料选辑》的全部篇目,为需要利用口述史料进行相关历史和社会学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除此之外,20 世纪70 年代末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地方志编纂工作涉及到国内28 个省市及1 800 余个县城,也是中国口述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丰碑[4]。随着现代口述史学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国内出版了一大批的口述史著作,广泛分布于各个不同的研究领域。2010 年《北京日报》刊载了姚力的文章《谈一谈眼下的口述史著作》,其将国内的口述史著作分为五种类别:侧重社会学问题研究,如《走近鼓楼:侗族南部社区文化口述史》;侧重文学,如《太平湖的记忆——老舍之死》;人物自传类,如《黄药眠口述自传》;政要人物类,如《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经历》;普通民众口述史,如《中国知青口述史》。

二、口述史和口述历史

目前,口述史类的理论代表著作有以下几种。《大家来做口述历史》,作者唐纳德·里奇(美);《过去的声音——口述史》,作者保罗·汤普逊(英);《口述历史》,作者肯·霍尔斯(英);《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作者杨祥银;《中国口述史的理论与实践》,主编周新国。这些著作均为2000 年以后出版,是口述史理论研究的代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外理论界对口述史及口述历史的概念和定义上的观点差异。唐纳德·里奇认为口述历史包括对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对相关资料进行讲解与阐述的“个人观点”;保罗·汤普逊认为口述历史即为通过采访等方式所取得的原始记载,亦即“口述史料”。即使在国内,不同专家学者对口述历史也有不同的定义,如杨祥银认为,口述历史即非书面的、口头的、有声音的历史,是对特定阶段的生活场景、经历以及回忆的一种记录;而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首席研究员、抗战史学者、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秘书长荣维木先生则认为,严格来讲口述历史和口述史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口述史料是从史料学的角度,特指史料留存形式的一个种类;口述历史则是从历史学的角度,特指表述历史的一个方式。口述历史,是通过对口述史料进行收集,之后运用其再现特定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一个特定的阶段或方面,因此,口述历史是以独辟蹊径的方式对历史进行阐述而不仅仅是为历史补充素材[5]。该观点与唐纳德·里奇基本一致,强调了口述历史是对口述史料的进一步整理、完善和提升。

三、口述历史研究的多元实践——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创新研究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甚至一个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所在,如果没有了精神,就没有了一切。20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百年来,党带领人民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巨大历史成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 周年之际,党中央发布了包括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在内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一)龙江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龙江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构成之一。徐世杰认为“龙江精神”代表了黑龙江省各族人民的本质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等,是黑龙江省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优秀品格和思想的凝练[6]。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上,以“闯关东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兴安岭精神和龙江交通精神”为代表的“黑龙江六大精神”被确定为黑龙江省文化建设“八大工程”的重点以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龙江精神”内涵丰富,是龙江文化的内核和灵魂,也是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力量。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龙江精神”的核心代表,是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

(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产生于20 世纪的大庆。在那个年代,我国正处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而石油这一重要战略物资的匮乏严重地制约了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在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部署下,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大军从全国各个地区、各个领域汇聚大庆,大家发扬不怕吃苦、为国分忧解难的精神,发誓为祖国找到大油田。仅用三年的时间,大庆石油人就高标准地建设了让国人骄傲,也让世界瞩目的大庆油田,为实现我国石油的自给自足增加了底气和信心。如果没有当时大庆石油人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忘我拼搏、敢于斗争的精神,就无法摆脱国外列强对我国石油的控制。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核心内涵也因此被定义为:爱国、拼搏、创业、求实、奉献。这样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石油人胸怀全局,为祖国、为民族争光、争气。

2019 年9 月,习近平主席在“致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大庆油田的发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60 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大庆石油会战

大庆油田的成功开发,离不开享誉全国的石油大会战。1959 年,随着松基三井和葡7 井的陆续钻井出油,初步勘探证明了大庆油田将是一个含油面积很大的油田。为了进一步加快大庆油田的勘探和开发,中共中央同意了石油部的报告,组织队伍,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仅用三年半的时间就取得了非凡的成绩,让中国石油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面貌。在石油会战时期,老一辈石油工人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发扬了不怕吃苦和连续作战的革命精神,为祖国的石油事业作出了难以磨灭的巨大贡献,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故事,衍生了闻名全国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四)老会战故事的创新口述研究

大庆石油老会战,是20 世纪大庆石油会战时期,奋战在石油一线,不惜一切代价为祖国找石油,建设祖国石油工业的广大石油干部和工人的专有称呼。在大庆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石油老会战就是一座座丰碑、一首首壮歌!他们生动地诠释了伟大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随着大庆油田的逐步发展壮大,为了这一段不能忘却也不曾忘却的历史,为了将伟大的会战精神和功绩铭记,新闻、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有效地利用口述历史理论,通过访谈、对话、资料整理等方式重温大庆开发初期会战历史,重听石油老会战讲英雄创业的故事。

《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实录》就是一部以口述形式重现会战激情岁月的口述著作,是一部有温度、接地气的历史记录。著作共计三卷,文字超过百万,通过石油会战亲历者的第一人称视角,以生动的笔触,具体、详实地为我们呈现了大庆油田开发和建设初期开拓者的奉献、勇毅和担当。实录中接受采访的有原石油部副部长李敬、大庆新铁人王启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田开发专家王德民以及在油田各个行业无私奉献的广大石油老会战们,口述记录的内容涵盖六个篇章,包括了油田开发勘探过程中从决策到后勤和思想政治建设等各个方面,既包含体现老一辈石油人情怀的《我要向大庆的同志致敬》《油田在我心里是第一位的》,也包含《我们就是“永不卷刃的尖刀”》《我培养硬骨头十三车队的故事》等一线工作点滴[7],每一个瞬间都是英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生动注脚。实录也是一部与时间赛跑的历史记录。老会战们都年事已高,为了尽可能多地访谈老会战,基地团队行走十几个省(市),累计行程超过2 500 公里,共计采访了225 位石油老会战,收集有意义的文物资料338 份,整理形成了超600 小时的访谈录音和录像资料。实录中的每一次叙述和每一个故事,共同描绘了一部立体、生动、鲜活、恢弘庞大的大庆石油奋斗史、中国石油奋斗史画卷。这些弥足珍贵的史料和记录,为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创新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素材。

猜你喜欢
会战铁人大庆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海上铁人郝振山
库尔斯克会战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全能三项:你也能够成为铁人
九曲黄河第一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