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验案

2022-12-28 11:11李阳滔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1期
关键词:僵蚕陈慧钩藤

李阳滔,陈 慧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0)

抽动障碍是一种学龄期儿童常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以突然的、不自主的、快速的、反复的、非节律性的单一或复合肌肉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1]。抽动障碍的发病无季节性,起病年龄为2~21岁,以5~10岁患儿多见[2],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1[3]。西医治疗抽动障碍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虽能快速控制抽动症状,但通常仅能减轻25%~50%的症状表现,且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家长难以接受[4]。抽动障碍可归属中医“肝风”“抽搐”“慢惊风”等范畴。中医治疗抽动障碍疗效较好,可改善患儿学习、生活质量。陈慧主任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天津市首批“津门医学英才”,从事儿科工作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临床上采用中药内服联合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收效甚佳。笔者有幸跟师侍诊,现分享陈慧主任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验案1例,以飨同道。

1 病案资料

患儿,男,13岁,2020年8月30日初诊。患儿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频繁眨眼,面部、嘴角肌肉抽动,起初家长未予以重视,后患儿症状加重,已影响正常学习,遂携患儿前往他院进行专科检查治疗,诊断为儿童抽动障碍,予以氟哌啶醇片治疗,患儿服药后症状好转,但停药即复发,且用药后出现头痛、嗜睡等不良反应,遂转求中医治疗。刻下症:患儿面部、嘴角抽动明显,抽动无力,频繁眨眼,难以自制,面色黄,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脾气暴躁,疲乏不好走动,纳少厌食,便稀溏,舌质淡,苔腻,脉沉弦无力。辅助检查: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排除其他脑系疾病。西医诊断:抽动障碍。中医诊断:抽搐(脾虚肝旺证)。处方:天麻10 g,钩藤10 g(后下),茯苓10 g,白术10 g,陈皮10 g,清半夏10 g,党参片10 g,炒僵蚕10 g,地龙10 g,全蝎3 g,炙甘草6 g,炒白扁豆15 g,山药10 g,大枣9 g,生姜9 g,14剂,水煎取汁200 m L,早晚饭后0.5 h服用。配合针刺治疗,主穴取百会、四神聪、风池(双侧)、太冲(双侧),配穴取双侧地仓、颊车、迎香、内关、丰隆、足三里、太阳。针刺方法:头面部采用斜刺或平刺,其他部位采用直刺,施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两日治疗1次,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治疗期间,家长合理安排患儿生活及教育,均衡饮食,锻炼身体,切勿粗鲁训骂患儿。

2020年9月14日二诊:患儿抽动明显减少,偶有眨眼,眠可,食欲一般,大便成形,察其面色稍黄,较前好转,舌淡红,苔偏厚,脉略细。前方去全蝎,继续服用7剂,继续针刺治疗1个疗程。

2020年9月20日三诊:患儿诸症悉除,遂用扶脾助运之法,化裁前方以善后。处方:茯苓10 g,白术10 g,陈皮10 g,清半夏10 g,党参片10 g,炒僵蚕10 g,广地龙10 g,炒白扁豆15 g,山药10 g,大枣9 g,14剂,煎服法同前。2021年2月电话随访,患儿数月无再发。

按语:现代研究表明,多种中枢神经递质异常在抽动障碍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以多巴胺、5-羟色胺、氨基酸、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异常为主[5]。陈慧主任认为抽动障碍的病因有三:一为先天禀赋不足。小孩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既弱,肾常虚。正如《育婴秘诀》所言:“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二为后天因素。饮食偏嗜、饮食不节等不良饮食习惯,可导致患儿脾胃受损。三为精神压力诱因。患儿学习劳累或受到父母训斥打骂,均可导致抽动障碍。总而言之,抽动障碍为脾肾亏虚、肝风内动、夹痰上窜所致。正如《证治准绳》所云:“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胃为脾之腑,故胃中有风,瘛疭渐生。”

陈慧主任治疗抽动障碍以治脾为根本,采用健脾化痰、平肝息风之法,通过中药内服联合针刺疗法祛除病邪,其擅用平肝息风之品,方中天麻、钩藤主入肝经,功擅平肝息风潜阳,全蝎、僵蚕、地龙有化痰通络止痉之功。诸药共奏息风止痉之功,以治其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钩藤、僵蚕和地龙均有抗惊厥、镇静等作用。天麻的有效成分天麻素可通过血脑屏障,减少兴奋性谷氨酸的释放,发挥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6]。钩藤的生物碱类成分可调节中枢多巴胺系统,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癫痫等作用[7]。僵蚕具有抗惊厥、增强免疫、镇静催眠、营养和保护神经等药理作用,其能与兴奋性氨基酸诱导产生的神经毒性相抗衡[8]。地龙的氯仿、乙酸乙酯、水萃取物均有抑制小鼠自发活动、惊厥等作用[9]。《证治准绳》曰:“治痰宜先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陈慧主任紧扣抽动障碍患儿脾胃不足的关键病机,选党参、白术益气健脾燥湿,炒白扁豆、茯苓健脾利水渗湿,清半夏、陈皮理气健脾、化痰解痉,山药、大枣益气补脾和中,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补脾气、祛痰湿之功,以治其本,脾气健运则土实,土实则肝木不亢。

针刺疗法具有操作简便、价廉效彰、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在治疗抽动障碍方面独具优势,且本案患儿年龄相对较大,可主动配合治疗。小儿脾肾薄弱,髓海未充,神气怯弱,风胜乘脾则筋惕肉,针刺治疗以平肝息风、健脾调神为主要治法。针刺选穴以督脉为主,配合足阳明胃经穴。督脉乃阳脉之海,统领诸经,上行于头,具有调神导气之功。头乃元神之府、三阳五会之处,针刺百会、四神聪有清心泻火、镇惊安神、缓急止挛之功。现代研究表明,百会、四神聪是大脑运动、感觉区在头皮投射的重要位置,针刺百会及四神聪可改善大脑皮层血液循环,调节脑神经功能活动[10]。风池为治风要穴,针刺可加强疏散内风。相关研究表明,针刺风池可调节多巴胺类物质的传递,从而抑制大脑皮质的过度亢奋,减轻抽动症状[11]。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为理气要穴,针刺太冲可镇肝息风潜阳。抽动障碍多因风痰阻于阳明,颜面部为阳明经循行所过之处,故调节阳明经经气可取得显著疗效[12]。颜面部取穴方面,针对患儿口角抽动配地仓、颊车、迎香,频繁眨眼配太阳。内关养血安神,足三里、丰隆有健脾化痰之功,还可增强患儿抵抗力,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陈慧主任通过内服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抽动障碍疗效显著,复诊时患儿肝阳不亢,脾胃运化好转,抽动减少,但需继续健脾以绝生痰之源,嘱患儿继续服用中药7剂,针刺1个疗程以巩固病情。三诊时患儿诸症悉除,遂用扶脾助运之法,巩固机体正气。

2 小结

抽动障碍的发病与肝脾二脏密切相关,本案患儿可辨为脾虚肝旺、风痰扰动证,故治疗以健脾化痰为主,兼平肝息风。遣方用药以调理脾胃为要务,选用茯苓、白术等以健脾化痰,同时选用天麻、钩藤平肝息风以制抽动,然陈慧主任认为草木之品搜风通络祛邪之力较弱,因此重用僵蚕、地龙及全蝎3味虫类药以强化息风止痉之功,针刺同理。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加强精神调护,耐心讲解病情,给予患儿安慰和鼓励,避免患儿精神受到刺激。

猜你喜欢
僵蚕陈慧钩藤
基于UHPLC-MS/MS的钩藤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斑纹限性家蚕品种同时生产中药材僵蚕与雄蛾的试验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Drawing
瓶盖“水龙头”
“剑河钩藤”上市
钩藤总碱的热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