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传统康养方式的特色及发展现状分析

2022-12-29 09:50张建凤莫清莲杨海燕何秋仪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京族康养特色

张建凤 莫清莲 余 姗 杨海燕 丘 兰 何秋仪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亚健康问题不断突显,康养理念的提出满足国民对健康及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京族是广西百岁老人比例最多的少数民族,京族所聚居的东兴市,是有名的长寿之乡。京族人口长寿特征明显,本文经过对京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观察,结合中医养生指导原则,挖掘有价值的京族传统康养方式,分析其中蕴含的中医养生内涵,深入发掘京族传统康养方式与中医养生模式的契合点,结合实际情况阐述其推广的可行性并对京族传统康养方式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促进京族传统康养以更简易、更有效、更符合需求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生活中,为打造有京族传统品牌特色的康养项目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1 京族传统康养的研究现状及优势

京族所聚居的东兴市是我国76个长寿之乡之一,2010年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京族是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中百岁老人比例最高的民族。作为我国唯一的沿海少数民族,京族在长期与恶劣自然环境斗争的生活状态中,逐渐形成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沿海生产生活方式[1]。京族有明显的长寿特征,因此学者有望从京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京族传统康养方式,满足大众对康养的需求。

从中医角度而言,长寿与饮食习俗、情志活动、形体锻炼、起居规律等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学者们从不同层面研究京族传统生活习惯,如京族人民喜食粥与海鲜,简单的饮食习惯中却可以摄取到丰富的营养滋养形体;京族多元的民俗活动,例如独弦琴文化、京族民歌、京族舞蹈等,大多以和顺、轻飘、甜美为基调,让京族活动充满舒畅愉快的氛围[2];京族的日常劳作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如跷捕鱼、拉大网、挖沙虫等传统生产方式都需要遵循自然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作有度[3];京族传统医药经验具备廉便的特性,如七夕水直接饮用,便可达到清热解毒、去湿消暑的功效[4]。

除了地理环境外,从中医养生角度而言,朴素的京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蕴含着大量有价值的康养方式,其中养神、养形、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养生保健思想,使得京族传统康养方式具备高性价比、简单易行的优点。因此整理京族有价值的传统康养方式分析其康养特色,迎合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康养,向大众推广行之有效的京族传统康养方式,有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亚健康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根本上来说,深入研究京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探索其中有益于维持健康的途径,挖掘整理有价值的京族传统康养方式用适当的形式加以推广,有助于国民康养形式多样化。

2 京族传统康养方式的内容及特色分析

2.1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京族人民世代沿海而居,又处于亚热带地区,风邪、湿邪、毒邪、火邪、寒邪极易夹杂而至,侵袭人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有经验的京医便总结出了十六种日常保健方法[5],可分为内服、外用两类。京医的内服用药方法多由京族医药理论所指导,所用的药物多为当地新鲜药材,以制成汤剂、酒剂、丸剂使用,其特点与中医质朴的用药习惯极其相似。

京医使用的外用方法较为丰富,如外敷、外洗、熏身、垫睡等,通过紧密机体腠理,调节人体阴阳和合,使卫气固护机表,外邪不易侵入,增强体质。其中值得借鉴的是京族外洗法,该法多以浸泡海水为主,可预防和治疗皮肤瘙痒等肌肤不适症状。“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海水味咸主收,利用海水外洗促腠理闭合,风不妄行则痒止。京族人民地势靠海,海水资源最为丰富,这种简单便捷集防病与娱乐为一体的康养方式,最为京族人民所喜爱。其次,京族沿海,多风邪侵扰,外用所采取的外洗法、熏身法、垫睡法,多以祛风除湿的药物为主,如防风、八爪枫、独活、羌活、豨签草、防己、薄荷、藿香、朱砂等有利于防治风邪犯表腠理不固,外内合邪侵袭人体。

2.2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中医认为“湿气困脾”,京族人民沿海而居,常年身处潮湿的环境,昼夜温差变化较大,体内易积蓄寒湿,湿性重浊粘滞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机体气机不畅,脾胃虚弱,食欲下降,大便黏稠不易排出,神疲气乏,四肢无力的症状。京族中脾胃虚弱的渔民,一旦从事大量劳动工作后,极易出现因身体过度劳耗,饥不欲食,气血运化失施,使人精神不振的情况。因此,易消化的粥食成为当地人的主要饮食方式。京族当地盛产红薯、玉米、芋头、木薯等副食,当地人称为“粗粮”。质朴的京族人民,将粗粮与粥食结合食用,满足自身的饮食需求。高纤维的食物不但可以延长饱腹时间,还可以促进排便畅通,促使湿邪排出体外,促进体内阻滞的气机回归于通顺,维持体内新陈代谢平衡。粗粮与粥食配合的饮食习惯,适合需要从事大量体力劳动的渔民保养脾胃。

由于京族人民有“靠海吃海”的习惯,海鲜成为京族人民餐桌上必不可少且数量最多的的传统美食。鲜活的海产品,如鱼、虾、贝、蟹、螺等给京族人民带去了极其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为了珍惜辛苦捕捞的食物,又让味道和口感的碰撞更为剧烈,智慧的京族先祖,在摸索中学会使用海产品腌制成“鲶汁”最大化利用食物营养价值。“鲶汁”是对数十斤鲜鱼的特殊加工,得到少量的腌制液制成。所谓“血肉有情之品”,鲶汁有补充人体精气,机体营养、强筋壮骨的功效[6]。“鲶汁”凭借美味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为当地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京族人民多元的食物来源,并不影响粗粮与海鲜成为京族人餐桌上的主角,它们共同促使京族人民饮食有节。

京族人民受自然环境的制约,顺应潮起潮落的自然规律外出打渔。因此京族当地人的生活作息,更多的是顺应自然规律,适应四时气候变化。这种机体与自然相应,起居有常的作息方式,使人体阳气升降有常,阳气发散时不被过分抑制,收敛时不被过度消耗,机体得以保身长全。

2.3 不妄作劳,形与神俱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是对京族人民质朴生活态度的最高概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京族人民在劳作之余,开展大量极其有趣的文化活动,如哈节期间弹独弦琴、踩高跷、唱哈歌、跳进酒舞等活动丰富京族人民农闲生活。活动中丰富的文体内容,轻松、和谐、欢乐的气氛,有益于身心的放松,使京族人民高强度打渔活动产生的劳累得到解除。愉悦的节日气氛让京族人民的生活充满欢愉,“形神俱养”防止情志致病的出现,身体得以濡养,精神得以恢复,机体气机便回环不休,达到颐养天年的期望。

京族人民世代捕鱼为生,“靠老天赏饭吃”的老观念,使得敬畏自然成为京族人民生活的常态。行为是否敬神,成为他们的心里衡量善恶的标杆。京族人民相信“抬头三尺有神明”“善恶终有报”。因此在追求内心的安稳中,京族人民的心态逐渐形成以善良、友善、诚信、包容、平和为主的心态[7]。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减少负面情绪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为健康长寿打下基础。

3 对京族传统康养方式发展现状的思考

3.1 因地制宜 “京族三岛”是京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但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人文文化的差异[8],万尾、巫头、山心三岛的未来发展趋势也各不相同。万尾村较巫头村、山心村更接近外海,最具对外开放交流的优势。近年来,万尾村内旅游业蓬勃发展,每年大批的游客前往“京族三岛”旅游,大量的游客资源吸引各式各样的投资项目入驻,其中不乏众多以京族康养为特色的旅游康养项目。巫头村与万尾村相邻,临海旅游资源不及万尾村,其主打建设康养度假小镇,力求打造京族康养度假集一体的特色名片。山心村地靠内海,开发旅游业程度有限,但山心村形成了生产京族特色健康食品的区域链,这些产品高营养价值、食用简单方便的特点,令当地人和游客喜爱,成为养生饮食的佳品。如鱼露、风吹饼、鱼罐头等产品,皆已对外出口贸易,对内自产自销。

京族传统康养方式于“京族三岛”地区使用较多,但想要京族传统康养方式项目在“京族三岛”地区蓬勃发展,还应寻找适合当地推广的康养内容,利用当地独特地理优势,扬长避短,守旧出新,发展出各岛独有的康养特色。

由于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少数民族,其传统康养方式具有一定海洋生活习性,因此京族传统康养方式对内陆地区推广时,康养内容仍需加以适当改良,因地制宜筛选能够满足内陆地区生活习惯的康养方式,选择改良后不影响保健效果的康养形式加以推广,有利于京族传统康养方式在内陆的广泛传播,令受益人群增加。

3.2 因时制宜 随着时代发展大众更注重品牌效益,想要京族传统康养方式发展方向更为清晰,更应注重打造有相关康养特色品牌,顺应康养产业发展趋势。

目前“京族三岛”地区正在发展与旅游业相对接的康养项目,通过哈节、开海节等特色传统节日宣传京族名片,抓住对外招商引资机会,以期建成旅游康养一体的特色度假小镇,使京族传统康养方式多角度、宽领域、跨地区发展。打造京族传统康养方式品牌特色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京族特色康养旅游及其康养产品的开发,使京族传统康养方式有独到的载体,利于扩大京族传统康养方式对大众的影响力。顺应新形势,打造相关的产业链和区块链,丰富康养产业经济结构,合理运用“互联网+”平台[9],多方位宣传京族传统康养方式特色,使京族传统康养方式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下影响日益深广。

3.3 因人制宜 继续发挥京族传统康养特色,普及推广令大众满意的康养方式,离不开众多学者持续的研究。科学分析其值得推广的原因,从中严格筛选出适合推广于大众的内容,谨慎地给出适当改良意见,有益于京族传统康养方式发展趋势持续向好。当京族传统康养方式有科学研究作为支撑,便更具公众说服力。学术界对京族传统康养的宣传更应注重实际,对京族传统康养方式的研究,最应该有的态度是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选择使用简单、运用广泛的京族传统康养方式加以研究并改进,更有利于京族传统康养方式回归于生活。

京族传统康养方式与京族人民传统生活息息相关,京族人民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京族传统康养方式的使用,但没有形成理性概念,这不利于京族传统康养方式保护。适当宣传,加深当地人对京族传统康养方式的保护意识,是保护京族传统康养方式最为必要的手段之一。

相关政府人员应针对性的对京族传统康养方式与旅游度假相结合的康养项目加以引导[10],不能让京族传统康养徒有虚名。合理运用京族传统康养的前提是理解京族医药使用原理,这需要相关人员具有一定的京族传统医药知识储备,人云亦云将无法使京族传统康养方式真正发展起来。及时聘请当地京医对相关项目进行评估,是康养项目中保留京族传统康养特色最有效的方法。

4 结语

京族传统康养方式蕴含着宝贵的养生经验和潜在开发运用的价值,其特色鲜明,未来可期。与中医养生思维贴近的京族传统康养模式,值得继续开发及推广。该康养方法虽具备独特的少数民族康养特色,但其还未形成规范的京族传统康养方式实施标准,单纯运用已有的康养方法及模式,很难将京族传统康养方式进一步广泛推广。实现京族传统康养方式与现代中医养生模式有机结合的具体方式,还有待学者进一步研究及国家政策对有关项目的支持。

猜你喜欢
京族康养特色
广西京族舞蹈语言的审美意韵
特色种植促增收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悠悠独弦琴 渺渺海上音
信息化时代下京族民歌的教育传承研究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