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宫杯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2-29 03:30崔旭天津市宁河区医院天津3015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2期
关键词:手术过程出血量腹腔镜

崔旭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 (天津 301500)

内容提要: 目的: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科学、合理应用举宫杯,进一步分析其价值与效果。方法:本文选择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具体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借助举宫杯实施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未使用举宫杯开展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参照组。结果: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在相关时间指标的比较上均明显较短,而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比较上则较少,与参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差异显著,P<0.05;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与家属对手术满意程度后可知,前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手术满意程度更高,显著差别于后者,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来说举宫杯的应用十分重要,有助于获得更加理想的手术效果。

近些年来我国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新型医疗技术、手段在临床的应用均较为广泛,尤其是在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传统手术治疗手段、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医疗工作的实际需求。传统手术过程中想要更好暴露病变位置、完成各项手术操作就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手术切口,这也就意味着患者在具体手术操作中出血量更大,而较大的手术切口所需要的恢复时间也较长,也就是说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所需时间更多,且可能因为手术过程中操作以及术后恢复中的相关不良因素而出现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恢复[1]。近些年来微创手术技术应用广泛,腹腔镜手术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将其应用于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治疗中可获得更加开阔的视野,具有微创且外部切口美观的特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显著,但是在实际治疗中依然需要借助阴部辅助来达到子宫切除的效果,而举宫杯就是较为理想的一种阴部辅助方式,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2]。本研究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6例作为对象,将举宫杯应用于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治疗中,进一步分析其价值与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象纳入时间范围为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均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患者的分组以其具体的手术治疗方法作为依据,共分为研究组(n=28)与参照组(n=28)。研究组患者年龄36~62岁,平均(52.13±3.24)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3.21±0.54)个月,有孕史的患者有27例,无孕史的患者有1例,疾病类型为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腺症、宫颈CINⅡ-Ⅲ级以及其他的患者例数分别为5例、6例、7例、8例和2例;参照组患者年龄36~60岁,平均(50.69±3.57)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12.09±0.59)个月,有孕史的患者有26例,无孕史的患者有2例,上述疾病类型的患者例数依次为6例、5例、6例、8例和3例,研究组、参照组患者上述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具有腹腔镜手术的指征;②术前接受妇科、B超子宫探查,明确了基本情况,子宫大小、附件情况等;③患者依从性与配合度均较佳;④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症;②出血性疾病;③脏器功能不全或障碍;④不愿意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均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在实施手术治疗前需要帮助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不仅仅要做好患者的沟通、交流,帮助其正确的认识手术,保持相对较为理想身心状态,以保证手术顺利、高效的完成。同时,也要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做好腹腔镜相关仪器、器械以及各种物品、药品的准备。

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建立方法:为患者开展麻醉操作,并在麻醉起效后帮助患者选择膀胱截石体位,首先于患者肚脐上方3cm左右的位置对皮肤进行横向切开,长短在10mm左右,之后穿刺置入10mm的Trocar,将CO2气体注入,以实现人工气腹的建立,并将12~14mmHg作为最为理想的气腹压力范围,将腹腔镜置入腹腔,完成这一操作之后将麦氏点位置与肚脐水平线稍向下腹中线2~3cm作为手术切口所在位置,完成手术切口后分别置入5cmTrocar,并实现相关手术操作器械的置入。

手术方法:①研究组患者在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举宫杯,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建立人工气腹后由助手经过患者的阴道置入举宫杯,按照先后顺序分别进行双侧子宫圆韧带、输卵管峡部以及卵巢固有韧带的电凝和剪开。找到阔韧带前后叶的位置,并将其打开,科学、合理调整举宫杯的位置,实现子宫下压与膀胱的推压,并以举宫杯上缘下方1cm左右为最佳位置,完善双侧子宫血管处理,电凝并剪断两侧的主韧带,并调整好其所在位置,最佳位置依然为举宫杯上缘下方1cm左右,将切除的子宫由阴道取出,将1-0号可吸收线置入举宫杯并放入盆腔之中,顺着举宫杯边缘实现连续缝合,阴道壁残端缝合完成之后实现创面的检查,并做好清点工作,进行手术切口关闭;②参照组患者在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过程中不使用举宫杯,除切开穹窿前并在阴道内填塞纱条后沿着穹窿电切阴道一圈,将子宫从阴道取出之外其余的手术方法与步骤均与研究组患者相同。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本研究评价指标包括手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手术后指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程度、阴道出血、发热、腹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与家属对于手术治疗的满意程度。

术后疼痛程度判定标准:患者无疼痛为0°;患者间歇性出现轻微疼痛的情况,无需用药为Ⅰ度;患者疼痛较为明显,且持续性存在,影响休息与睡眠,无法自行缓解为Ⅱ度;患者疼痛感较为严重为Ⅲ度;患者疼痛剧烈,且出现了脉搏、血压等相关指标上的变化为Ⅳ度[3]。

患者与家属对手术满意程度通过发放“手术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价,问卷发放的时间为患者即将出院的前1~2d,发放对象为患者与家属,由医护人员负责问卷内相关内容的讲解,并在患者、家属可以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在这一过程中医护人员不得出现引导性语言,保证患者、家属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问卷的满分为100分,评分范围在80分(包括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评分范围为60(包括60分)~80分(不包括80分)之间为比较满意、评分范围为低于60分(不包括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处理实验数据,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时间指标与术中出血量分析比较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在相关时间指标的比较上均明显较短,而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比较上则较少,与参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时间指标与术中出血量分析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严重程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严重程度和参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严重程度对比分析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中有患者28例,对其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后可知,其并发症类型仅仅为高热,且发生的患者例数为1例,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参照组有患者28例,其并发症类型涉及高热、阴道出血以及腹胀,其中高热3例,另外两种并发症发生例数各1例,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9%;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χ2=13.391,P=0.037)。

2.4 两组患者、家属对手术满意程度比较

对研究组28例患者手术治疗满意度分析后发现,分别有17例患者、10例患者和1例患者对手术治疗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6.4%;对参照组28例患者手术治疗满意度分析后发现,分别有15例患者、8例患者和5例患者对手术治疗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患者、家属满意度为82.1%,研究组手术满意度高于参照组(χ2=18.312,P=0.040)。

3.讨论

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腹腔镜这一微创手术技术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于腹腔内相关脏器的影响、干扰均相对较小[4],可能导致的损伤也较小,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所需要的恢复时间相对较短,患者机体内环境相对较为稳定,手术切口相对较小,不会出现明显的疤痕,得到了医学工作者的一致认可[5]。在实施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过程中腹腔镜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多,在实际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纱布填塞的方法比较浪费时间[6],手术过程中穹窿切开的相关指征并不明显,可能会导致不良手术结果的出现,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治疗需求,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就需要辅助应用一些技术,以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让其在不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更快且更好的恢复[7]。

举宫杯属于在子宫全切或者是次全切除手术过程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器具[8],其优点表现在可以达到举宫作用、有3个大小不同型号更加符合阴道穹窿解剖结构,便于宫颈、阴道连接处暴露等相关的优点,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巩固了手术的治疗效果,为手术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了基础以及保证[9]。也就是说在为具体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对举宫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以获得更为理想、显著的治疗效果,为患者的治疗、恢复提供保障,弥补现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术后排气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与家属对手术满意程度均与参照组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了对于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来说举宫杯的应用可以缩短患者的治疗、恢复时间,减少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量,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严重程度,避免了各种并发症出现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手术治疗效果。南蓓蓓等[10]相关实验研究将200例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实现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在手术过程中分别借助举宫杯、未借助举宫杯实施治疗,结果显示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相关指标的比较上,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少且手术时间短,在术后恢复指标的比较上观察组患者排气更快、手术结束到其可以下床的时间更短,且观察组患者受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更小,其并发症的出现频率较少,与观察组患者差异明显,并得出了对于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来说举宫杯的使用效果较为理想和显著的结论,与本次实验研究的相关结果、结论的一致性均相对较高,进一步表明了对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合理应用举宫杯可以获得更为理想手术效果,可以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

综上所述,在实施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过程中,举宫杯的合理使用获得了相对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助于获得更为理想的手术效果。

猜你喜欢
手术过程出血量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