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用在提高护士心电监护仪设置正确率中的作用

2022-12-29 03:30窦丽媛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大连11603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2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品管圈正确率

窦丽媛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33)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用于提高护士心电监护仪设置正确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56例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心电监护仪设置正确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其理论考核评分以及操作考核评分(87.61±3.25)分、(93.23±3.34)分均优于活动前(77.54±3.27)分、(85.03±3.32)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行后的心电监护仪设置正确率为96.43%,明显高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78.5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行后的心电监护仪有效报警率为63.77%,明显高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24.8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护士的理论以及操作考核评分,能够使护士的管理能力以及专业水平得到强化,进而提高护士对心电监护仪设置正确率,能够充分发挥心电监护仪的作用,对于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及提高护士的自身责任感都是非常重要的。

品管圈主要是由相近、相同或者是互补性人员自发组织的一种活动小组,其在通过小组合作以及集思广益之后,能够按照相应的活动程序,对各种品质管理技术以及统计学工具进行灵活运动,进而使工作现场、文化以及管理层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检测技术也获得了极大进展,其中,在重症监护室中,床旁心电监护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监护设备,其可以长时间对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以及血氧饱和的等进行精准检测,进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1]。但是在现实操作的过程中,护士对心电监护的不合理使用,很容易对病情观察带来影响。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研究品管圈活动用于提高护士心电监护仪设置正确率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56例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护士16例,女护士40例;年龄25~39岁,平均(29.33±15.10)岁。其中,护士25人,护师19人,主管护师9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任护师1人。工作时间不超过3年者18例,工作时间在3~5年者18例,工作时间超过5年者20例。

1.2 方法

①创建品管圈。按照自愿参与的基本原则成立品管圈小组,由主任护师担任组长,副主任护师担任副组长,临床带教老师担任圈长,主要是负责活动的方案的制定以及执行;②现状调查。调查在班圈员的心电监护使用正确率,改善的关键主要是电极片位置错误、未设置报警上下限以及报警未处置等;③原因分析。圈员利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从护士、医生、患者、器材和环境等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产生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误报警太多、工作多、培训不到位、缺乏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以及护士不够重视等因素[2];④规划管理方案,定期考核。由科室相关专业人员利用集中授课的形式对护士实行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讲座,重点关注电极片粘贴位置。在实行粘贴之前,要做好皮肤的预处理工作,可以事先使用电极背衬砂纸或者是使用清水对皮肤进行清洁,保持电极片的平整粘贴,每天都要进行更换,并且如果其产生了脱落、损坏现象,也要对其进行及时更换。而对于植入起搏器患者,则应该打开其起搏信号,反之,监护则会将脉冲信号误认为QRS波进行计数,进而造成心率过快而报警[3]。同时,在对护士完成培训之后,需要通过试卷的方式对其进行考核,只有考核合格者,才能够恢复岗位工作。如果考核未通过,则要再次进行培训;⑤制定个性化报警方案。对检测功能的报警限进行正确设置,进而实现报警限个体化。有学者表示,对于生命体征较为稳定的患者,其呼吸、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应该设置在95%以上,而对于植入起搏器以及其他特殊患者,其心率最低值应该在起搏频率的次数上减一次,对于主动脉夹层以及快速和慢速心律失常患者来说,需要按照医生叮嘱心率报警值进行正确设置。另外,护士需要对报警种类加以明确,监护仪报警主要分为技术报警、生理报警以及提示信息等,这就需要相关护士对监护仪的正确使用方式进行了解和掌握,同时熟练掌握报警暂停、报警声音关闭以及报警关闭等一系列功能,进而使心电监护仪器的正确使用率获得进一步提高[4];⑥强化简洁版制度并制定监控监督机制。在标准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增加交接班相关质控标准以及内容。一方面,需要明确护士在巡视患者以及交接班过程中的心电查看情况,主要包括电极片的紧密性以及电极片位置,上下限是否合理设置等,进而使其风险意识得到强化,提高护理的自身责任感。另一方面。需要把监护仪报警处理以及设置纳入到相关质量管理中。对监护病区相关护理安全质量的评分标准进行优化和完善,同时设置监护仪报名参数、对数据进行及时检测和记录,需要将记录的数据和现实监控的数据的一致性当做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进而使护理质量监控获得进一步有规划和完善,实现长效护理[5]。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品管圈活动实行前后的护士理论以及操作考核评分,并详细记录。理论知识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电监护仪各参数正常值、心电监护仪各参数上下限,其中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的分值为5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越好。操作考核主要是考核护士对心电监护仪的正确操作能力,根据其操作结果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士的操作技能越好。并且,分析品管圈活动实行前、后护士对心电监护仪设置正确率。同时,观察并记录品管圈活动实行前、后心电监护仪报警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品管圈活动实行前、后护士的理论考核评分以及操作考核评分

和品管圈活动实行前相比,品管圈活动实行后,护士的理论以及操作考核评分相对较高(P<0.05),见表1。

表1.分析品管圈活动实行前、后护士的理论考核评分以及操作考核评分(±s,分)

表1.分析品管圈活动实行前、后护士的理论考核评分以及操作考核评分(±s,分)

组别 n 理论考核评分 操作考核评分活动前 28 77.54±3.27 85.03±3.32活动后 28 87.61±3.25 93.23±3.34 t 11.557 9.213 P 0.000 0.000

2.2 分析品管圈活动实行前、后护士对心电监护仪设置正确率

和品管圈活动实行前相比,品管圈活动实行后护士对心电监护仪设置正确率明显提高(P<0.05),见表2。

表2.分析品管圈活动实行前、后护士对心电监护仪设置正确率[n(%)]

2.3 分析品管圈活动实行前、后心电监护仪报警情况

品管圈活动实行前,心电监护仪报警总次数为934次,有效报警次数为232次,错误报警次数为702次,有效报警率为24.84%。品管圈活动实行后,心电监护仪报警总次数为552次,有效报警次数为352次,错误报警次数为200次,有效报警率为63.77%。和品管圈活动实行前相比,品管圈活动实行后心电监护仪有效报警率明显提高(P<0.05)。

3.讨论

心电监护技术是一种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方法,能够使医护人员准确地掌握患者的生命活动信息,从而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和治疗工作。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心电监护仪设置正确率中的具体作用:①提升护士专业能力,提高对为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医护工作者从心电监护技术中获得治疗与护理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心电监护仪各参数设置的正确性不仅关乎到报警有效率,还是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发现病症的关键所在。同时,还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波动后,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后果。并且,心电监护技术能够保证医护人员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但是在现实工作过程中,心电监护仪参数设置的正确性会对报警有效率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其可以提醒相关医护人员尽早发现患者病情所产生的变化[6]。因此,积极开展品管圈活动,加强培训工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使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以及技术的学习得到强化,进而更加精准地掌握监护仪参数的数值方式,不仅能够降低误报率,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还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充分反应,进而为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以及治疗提供有力时机,能够使科室抢救成功率获得进一步提高,避免患者出现死亡的严重后果,及时有效的挽救患者的生命[7]。②提高护士专业水平,强化护理信心,在实际的临床护理活动中,护理工作是临床医疗活动的重要内容,护理的专业水平与护理治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更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在品管圈活动中,护理人员的目标一致,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每一位护士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根本上提高护理团队的整体护理水平,进而实现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成长中完善工作内容的良性循环。③提高护士管理能力,推动护理质量的提升。在品管圈活动中,各护理工作者对品管圈的使用方法与使用流程有了充分的掌握,实现了管理-控制-反思-改良的正向循环,有助于医护工作者严格执行治疗过程中的管理制度。

有研究表示,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和工具可以使床旁心电监护的正确使用率获得进一步提高,能够有效保持效果的持续性以及有效性,与此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心电监护的标准化,进而使其可以更加符合临床应用。另外,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提高护士的积极主动性,可以提高其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强化团队凝聚力以及提高工作效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8]。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能够使圈员强化对品管圈方法以及相关流程的了解和掌握,可以使活动的有效性获得进一步提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其理论考核评分以及操作考核评分(87.61±3.25)分、(93.23±3.34)分均优于活动前(77.54±3.27)分、(85.03±3.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行后的心电监护仪设置正确率为96.43%,明显高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78.5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行后的心电监护仪有效报警率为63.77%,明显高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24.8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品管圈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护士的理论以及操作考核评分,能够使护士的管理能力以及专业水平得到强化,进而提高护士对心电监护仪设置正确率。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护士对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仪器设置正确率以及强化其管理能力都是非常有利的。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品管圈正确率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PDCA 循环管理对降低冠心病监护病房心电监护误报率的效果研究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生意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