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不考虑养生问题”
——著名画家黄永玉的长寿经

2022-12-29 13:50王明洪
保健医苑 2022年12期
关键词:黄老登山读书

◎文/王明洪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黄永玉如今已是98 岁的高龄,但精神依然矍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新作不断出现,且绘画尺幅也越来越大。很多人对这个“老顽童”的长寿秘诀感到好奇,可黄老的回答却一如既往地充满了幽默:“我抽烟、晚睡、不吃水果,主要不考虑养生问题。”还开玩笑说:“我死的时候可得弄清楚我是不是真的死了,要记得在脚底下挠痒或者拿针扎我一下,否则等送到电炉一烧,再叫开门就来不及了啊!”黄老的高寿,和他心态平和、乐观幽默、喜欢读书、经常运动、自得其乐等有着一定的关系。

黄永玉

“老年人想健康长寿,就要愉悦心情”

黄老心态平和,在他的脸上,你看不出半点焦躁与烦恼。“不少人进入老年之后,都会产生失落感,认为时日不多、好景不长了,对生活失去信心,消极地打发余年。更有甚者,人未老、心已老,人未去、心已死。这种想法,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的预期寿命逐年增长,百岁老人不为鲜见;而人们对于老年的概念,不过以60 岁为限。其实,60 岁的老年人尚年轻,尚可活得更潇洒、更‘多情’。”黄老还解释“多情”的含义:老年人想健康长寿,就要愉悦心情、增进友情、巩固爱情、注重世情。愉悦心情,是指保持良好情绪,心胸开朗,逢事淡然处之,勿与人争高低,要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确立精神支撑。琴棋书画、种花养鸟,都是最佳的选择。增进友情,是指老年人切忌孤独,应广交朋友,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或结伴郊游,到大自然去领受山光水色的恩泽;或与忘年朋友交流思想,汲取青春活力,使老年生活兴味盎然。巩固爱情,是指人越是到了老年,越要珍惜、巩固爱情;即使是丧偶老人,也要重组家庭,延续爱情。注重世情,是指人进入老年,也应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走路要有精神,举止不仅要干净利落,还要注重仪表。

“鸟是好鸟,就是话多”

黄老是一个幽默的人。一个简单的故事,从他嘴里说出,就充满了幽默,这种幽默并非刻意制造,而是从黄老骨子里自然流淌出来的。曾有人问他:“回首九十年,您对哪件作品最满意?”黄老笑道:“哪一件都满意。就像母鸡下的蛋一样,你能说它对哪一个不满意?”又有人问:“与过去的作品比,您现在的作品有什么特点?”黄老说:“我讲不来。就像我前面说的,一只母鸡生了蛋,你问它第三只蛋比第一只好在哪里?它不会告诉你。但我和母鸡也不一样,母鸡下了蛋要大叫,我没有。”黄老曾写过一本散文集《比我老的老头》,里面妙语连珠。书中有一幅画鹦鹉的画,黄老题了八个字“鸟是好鸟,就是话多”。吴作人的妻子、93 岁的画家萧淑芳看了《比我老的老头》后,觉得很有意思,就向他多要了几册。“我没有那些很大的理想,我就是想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表达出来。也没有为一种什么‘伟大的意义’去尝试,没有。写出来,朋友喜欢,就开心了。”65 岁时,黄老曾在《六十五岁自画像》中不无感叹地说“余五十岁前从不游山玩水,至今老了才觉得十分好笑”;90 岁时,黄老又画了一幅自画像,画面上的他赤足坐在地上,高举着双手大笑“九十啦”,活脱脱的一副“老顽童”模样。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聪明人谈话”

“天天看书,天天写画”是黄老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方式,对黄老来说,读书就像吃饭那么自然。黄老读书涉猎广泛,从《毛泽东选集》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从《达尔文日记》到《庄子》,从《浮生六记》到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等,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来者一概不拒。黄老说:“与一个聪明人谈话是幸运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聪明人谈话,读一万本好书就是和一万个聪明人谈话。因此,我读书很杂,什么奇门遁甲我都要看,我看书不是为一时之用,但有朝一日会有用也说不定。”黄老举了一个例子:年少时,他看过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和达尔文的《一个自然科学家在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记》,其中有关军舰、地质学、岩石学、环境学的知识对他作画大有裨益。“你画岩石,总不能将水成岩和火成岩画在一起吧!这是常识啊!”黄老曾在《我小时不喜欢读书》这篇短文中谈及自己对读书的感悟:“我读了不少翻译家介绍过来的外国书。和一个人要搞一点体育活动一样,打打球,游游泳,跳跳舞,能使人的行为有节奏的美感,读书能使人的思想有节奏感,有灵活性,不那么干巴巴,使尽了力气还拐不过弯来。读一点书,会让人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不那么费力,而且觉得妙趣横生。”

“登顶之后,有一种成就感”

曾有人开玩笑说黄老有“多动症”,这是因为他爱好运动。黄老喜欢登山,且自有他的经验:“登山要步伐稳健,呼吸要调整好,深吸气、慢呼出,喘要等登顶之后再喘。那时候,你爱怎么喘就怎么喘。半路上尽量不要休息,一鼓作气。登山途中,不要忘记欣赏山中的美丽景色,这有助于缓解疲劳。常登山,腰板直,腿脚灵便,好处很多。登顶之后,你就有一种成就感,心情也会随之舒畅。”在黄老的万荷堂后,吊着一个沙袋,重十余斤,他每天都要打数次沙袋。由于击拳有力,时间一长,练就了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拳击基础。一次,一位少林寺武僧来拜访黄老。在万荷堂里,武僧—拳就将吊着6 根尼龙绳的沙袋打飞了,看得黄老目瞪口呆,直呼“厉害”。除了登山和拳击,黄老对其他体育项目也颇感兴趣。早年,他喜欢打乒乓球,后来又喜欢上了排球,尤其爱看女排比赛。他在一篇文章中赞美女排姑娘:“看看女排,想一想,人的能量潜力能发挥到什么程度?都像她们这么干,咱们的‘四化’会畅通到什么光景?这真令老汉我要为祖国干杯!”黄老对足球也很关心,他总爱把足球与人生联系起来。“人生其实极像在踢足球……就像人在事业上、艺术上要取得成就、做出贡献一样。”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本身就是快乐的”

黄老是画家,有人想当然地认为:画画是他的第一爱好。其实不然。除了绘画,黄老对木刻、雕塑、版画、油画、书法等都“玩”得十分纯熟,散文、小说等文学造诣也都有公论。如果按他自己的话来说,第一选择是文学。“我喜欢写东西,比画画更喜欢,语言本身就让我开心。”并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本身就是快乐的。我画画的的确确是玩,写文章也是如此,我写到得意的地方,就哈哈大笑。”黄老还喜欢车、茶、京剧、照相机、古典家具等,光是他喜欢的烟斗,就收藏了六七百个之多。不仅如此,他还喜欢养猴、养猫头鹰、养鹦鹉。他养的鹦鹉,不但会说“老板你好”,还会说几句英语。同时,他还倾尽心力,在北京郊区设计了一件建筑艺术品——万荷堂。万荷堂占地6亩,不论是建筑格局,还是屋内的桌椅、壁炉等,都有一种古典闲适的情调,仿佛静静地向人们述说着主人的心灵境界和卓尔不群的生活方式。每年7 月,荷花盛开时,他就在红花绿叶间流连忘返,欣赏荷花超凡脱俗、临风亭立的神韵。黄老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情有独钟,这一点在他的经历中、绘画中或是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有充分的体现。也许,黄老建造万荷堂的初衷,就在于此吧。

猜你喜欢
黄老登山读书
爱吃大闸蟹的黄苗子老先生
登山
登山有几人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多用登山杖
胸怀
“核潜艇之父”的简单生活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