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

2022-12-29 05:15叶水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阳明心内省薪火相传

叶水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曾参,字子舆,是孔子晚年弟子。曾子说:“我每天主要在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效劳,有没有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给我的,及我将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品德,有没有认真研究并努力践行?”

“三省吾身”之“三”,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多”,另一种认定为“三”。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从反省的次数着眼,宜解释为“多”:一天反省三次,似乎太机械。从反省的事情着眼,宜解释为“三”: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检点与省察。“传不习乎”之“传”,也有两种解释:一是对老师的传承,一是传授给学生,都可以说通。联系本章具体语境,“传”有继往开来的意思,传授给学生的成分更多。

忠: 主心,尽己之谓忠。信:主言,在己之谓信。忠是做事的态度,尽心竭力,坚定不移。信是为人的准则,言必信,行必果,义无反顾。“忠”,中心为忠,存乎心而发诸外,表里如一。为人谋,忠于职守。“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此为“忠”。与朋友交,言行一致。“虽千万人吾往矣”,此为“信”。无论做事的态度,还是说话的准则,终须落实于做人与成仁。因此,对于老师的教导、做人的道理,既要不断温故知新,更要不断创新实践。

“传不习乎”,师道的继承与弘扬,见诸日常兢兢业业的践行。这是“忠”与“信”的融合。教育是薪火相传的事业,自己学问精湛,准备充分,才能教好学生,因此,需要反复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己昏昏,不能使人昭昭。“传不习乎”,要旨在“诚”,否则,谬种流传,误人子弟。无论老师传于己,还是己传于他人,都涉及教育的薪火相传。传而能习,其实质乃“知行合一”。王阳明的良知说,当受到曾子此言之启发。其门人所编《传习录》,正取曾子“传不习乎”之义。

儒家学说没有终极神圣的上帝,对人性体认的多少和深浅决定于体认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境界,因而自觉性成为内省的重要条件。这种内省不仅是理性认知,也是一种情感体认。荀子《劝学》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朱熹《论语集注》云:“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通过反省,即对自己思想行为的反思来明辨是非,再以情感来体认正确的道理,人格境界就得以提升,仁得以生成。儒家的内省,大体有两条路径,程朱理学是由物及心,阳明心学是由心及物。世间万物都包含“理”,朱熹认为格物可以致知。王阳明流放贵州蛮荒之地,某日深夜内省,忽豁然开悟,史称“龙场悟道”。无论程朱理学,还是阳明心学,内省都必须自觉,这是一种自省。

人生来未必愿意自省,但却必须自省。人常常“率性而为”,结果往往是对社会规范的破坏。自省使人区别于动物,只有通过自省,以正确的价值观约束自己,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带有规训,也启发学生内省,引导学生进德修业,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正是伦理价值现象对生命的激发,以及生命对伦理价值现象的感悟,才在人的心灵深处萌生出人生态度。正是在人生态度的引领下,才有道德意义上的个人行为。价值态度产生于人对生命本身的观照和直觉,教师職业的特点,包含不间断的自我省察;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其原动力来自自身的反思。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着愿景,对学生充满着期待和渴望。因而,他们需要通过观照自身的内心世界,检点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职业,意味着持续的自我审视、自我建构和自我革新。为此,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教师发展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猜你喜欢
阳明心内省薪火相传
理性主体的内省原则及内省扩展分析
“知行合一”的当代价值
华彩少年薪火相传
大数据视域下阳明心学主题挖掘及作者发现研究
阳明心学的现代性意蕴
薪火相传
原本性体验 内省中歌唱
如何书写民族内省视角的藏族电影——探赜万玛才旦《静静的嘛呢石》电影剧本的自觉性藏族书写
薪火相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结合”促雷锋精神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