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高校节能减碳对策探讨

2022-12-30 06:46陈莹莹
科技视界 2022年25期
关键词:双碳植被校园

陈莹莹

(广州航海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

1 问卷调查情况与碳排放测算

1.1 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从碳中和角度出发来设置渐进式的问题,如大学生和教职工对碳中和及相关政策的通晓程度,对学校碳排放源及减碳活动的了解和参与情况等。本次问卷调查总共回收500 份有效的调查问卷,通过整理、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大多数人对碳中和的概念及相关知识认知比较肤浅,还停留在了解和听说这一范畴,仅有少数人对碳中和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熟悉相关政策和要求。

(2)大多数人对学校碳排放源及节能减碳措施有基本了解,但了解不够全面、深入,学校宣传教育渠道不足、力度不够、效果欠佳。

(3)大多数人有一定节能减排意识,但在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上欠缺自觉性和执行力,较少直接参与节能减排实践活动。

(4)造成以上结果的主要原因:学校在碳中和、节能减排、绿色校园建设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实践等重视不够,渠道不畅,造成广大学生和教职工对于碳中和的认识、理解不足,缺少行动自觉性和执行力,参与构建“零碳校园”活动和气氛不够。

1.2 校园碳数据采集和测算

校园数据来源于广州航海学院后勤管理处提供的2019年实际发生以及实地调研、测量所得,研究的组织边界界定为广州航海学院黄埔校区空间范围内属于学校的建筑、设施、场地,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宿舍楼等。

1.2.1 校园碳排放数据采集与测算

本文采用排放因子法来计算碳排放量,校园中碳排放数据分为能源类和非能源类碳排放,能源类排放因子采用《2006年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数据,非能源类排放因子采用碳足迹计算器中碳排放因子计算,见式(1)[1]:

其中,CE 表示某种温室气体的碳排放量;Q 表示导致碳排放发生的活动水平(幅度);

B 表示单位活动水平碳排放量的系数。具体数据和测算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广州航海学院主要碳排放源年排放量

2019年广州航海学院碳排放总量为13 634 041.71 kg,其中电力、人员呼吸、生活垃圾碳排放量排名占据前三。学校用电量集中在照明、空调、饭堂、实验室等方面,学校对用电管控相对比较宽松,受使用者节能意识和日常行为影响较大。生活垃圾主要有食物、生活用品等,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也有垃圾分类处理效果不好的情况。另外,学校在新能源应用方面比较落后,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利用很少。

1.2.2 校园碳吸收数据采集与测算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方式,绿色植物中不同组合形式有不同固碳效果,因此校园碳汇计算应对绿色植物进行调研、分类。以园林景观分类,校园绿化可分为乔灌草型、灌草型、草坪型、草地型及乔木型,其计算见式(2)[2]:

其中,Tj 为第j 类生态绿地对应类型每日固碳量;Sj 为第j 类生态绿地类型的面积;D 为计算天数,一般取365 天。

通过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绿地日固碳量数据以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院碳足迹计算器中的平均一棵树固碳数据可以得出校园绿化面积的固碳能力。具体数据和测算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广州航海学院主要植被年固碳量

2019年广州航海学院校园碳吸收总量为2 536 151.36 kg。其中,固碳量排名为乔灌草型>灌草型>草坪型。经实地调研发现,学校还有部分空地,有些绿地因管理等原因存在植被状态不佳、种植不科学合理的情况。另外,各建筑物旁边和内部较少有花草等盆栽。

2 校园碳中和对策

2.1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零碳校园”氛围

学校要高度重视碳中和校园氛围营造,理念先行,行动自觉。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工具开展碳中和宣传、教育、科普和实践活动,如在理论课和实践课、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课内和课外、线上线下等方面进行宣讲和推广,让学生和教职工充分认识、理解碳中和的重要意义与自身的密切关系,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行动,自觉做到“节约、节能、减排”,让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零碳校园”。

2.2 减少校园碳排放的措施

在校园节能减排方面,学校要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进行顶层设计,制定长远规划,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实施。要加强引导管理,发动广大学生、教职工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从各个方面、各个角落、各个细节做好工作,做出成效。

在设施设备方面,一是广泛运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如在教学楼、图书馆、宿舍等建筑中采用空调水蓄冷新技术、校园绿化滴灌和管喷技术等。二是进行照明设施改造,大力推广使用LED 灯、太阳能灯照明,实施“绿色照明工程”。三是改造学校供水管网,大量使用节水器材,提高用水效率、水重复利用率,例如使用节水龙头、马桶等。四是在学校饭堂使用天然气,减少碳排放。五是与时俱进,广泛采用其他新技术、新方法来减少校园碳排放。

在低碳工作生活方面,一是教职工、学生要养成节约的习惯。如提倡多通风少开空调,且空调温度不低于26 度等。数据表明,空调每升高1 度,24 小时的平均耗电量就降低4.5 度。夜间睡眠时,若将空调调高一度,按8 小时来算,每个宿舍将降低1.5 度,一个月能节省45 度电,减少碳排放27.9 kg。二是在教学、学习、实践过程中物尽其用,提倡节约、重复使用,杜绝铺张浪费。三是严格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四是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驾车进出校园。五是把低碳生活落实到工作、生活各环节。

在管理方面,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节能环保氛围。二是要制定明确、具体的节能减排管理办法和相应的激励及惩罚制度。三是要把减碳任务层层分解,细化到各个基层单位和个人,落实减排责任。四是要进行绩效考核,向管理要成效。

2.3 提高校园碳补偿能力的措施

校园碳补偿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和种草栽花,植物作为碳吸收的重要主体,是实现碳中和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增加校园碳吸收量,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在增加植被方面,一是充分利用校园闲置土地,种植固碳能力更强的C4 型植物,例如莎草科、双子叶植物菊科、大戟科等。二是科学种植,合理选用不同树种和草类,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空间,进行立体交叉种植,增加植被总量。研究表明,一棵树每年平均可吸收二氧化碳18.5 kg,若多种植5 000 棵树,全年碳排放量能减少92 500 kg。三是充分利用教学楼、图书馆、宿舍等地种植花木盆栽等,既美观又增加吸碳量。在管理方面,一是在原有植被基础上,加强植被养护,提高现有植被对校园环境的涵养能力。二是建立班级“认养”机制,让班级对认养区域植被健康状况负责,利用劳动课等时间进行养护。三是引入滴灌及管喷灌溉技术,将水和溶于水的肥料自水源通过压力管道直接输送到植被根部,水、肥定时定量供应,既保证植被健康生长,又节水节能。四是利用南方雨水多的特点,建设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减少使用城市供水。

2.4 校园绿色新能源的应用

适用于校园的绿色新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和沼气能。以广州航海学院实际情况为例,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校园安全、校园美观的前提下,对于绿色新能源利用有如下方案:一是在校园内如建筑物屋顶大量设置太阳能收集装置和光伏发电装置,并入电网为校园供电。研究表明,一块235 W 多晶电池板面积为1.636 8 m2,一年发电量约300 度,一年的碳排放量约为9.9~15 kg,相比普通发电的291~296.1 kg,碳排放大大减少。同时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提供校园用热水。另外,还可以把校园路灯改为太阳能灯照明。考虑到太阳光照等和强度具有不确定性,以上方式需要添加辅助能源以供日照不足时使用。二是可以考虑在校园内建设沼气收集处理系统,进行沼气发电或将沼气能转换成可供食堂和实验活动所需的燃料。三是可以利用校园边上的山体,在高处,探索、研究利用风能发电。四是与周边地区企业等进行产学研合作,使其提供更多绿色新能源给学校使用。

2.5 探索碳中和人才培养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大量相关专业人才,高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培养碳中和人才既有便利和优势,又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另外,高校实施碳中和人才培养也能更好地促进绿色校园建设,一举两得。为此,学校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以学科专业为依托,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把碳中和人才培养融入学校日常教学育人体系之中。一是在有关能源、动力、材料、管理、金融等课堂教学中增设绿色能源、碳金融、碳交易、碳管理等内容,在其他课程中穿插讲述碳中和相关知识、技术。二是结合本校特色学科专业,开设绿色交通、绿色航运、节能船舶、环保港口河道等相关专业课程和学术讲座,开展特色科普活动。三是组织碳中和、节能减排等相关领域科学研究、课题申报,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四是开展碳中和和节能减排知识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实践等。

猜你喜欢
双碳植被校园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基于原生植被的长山群岛植被退化分析
基于NDVI的鹤壁市植被覆盖动态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