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与教学科研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以常州工学院为例

2022-12-30 06:46
科技视界 2022年25期
关键词:高级职称教学科研中层

杨 蕾 曹 国

(常州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32)

0 引言

高等教育进入以提高质量和结构调整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教学管理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1],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学管理质量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而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科研素质。教学管理人员如果仅仅专注于行政管理事务,完全脱离了教学科研谈教学管理,那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1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融合教学管理与教学科研的重要性

1.1 学习教育理论

教学管理人员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理论不是纸上谈兵,不是抽象的观念演绎与逻辑推理,只有在服务高等教育实践中才能立足,只有在参与教学科研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1.2 掌握教学规律

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科研实践中,掌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才能不犯外行指导内行的错误,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制度,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在“管理-教研-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创新,真正实现研究性教学、探索式学习。

1.3 调动师生积极性

要让广大师生切实理解和感受到,制度是为“我们”、为学校的根本利益、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考虑的,这样的制度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调动所有师生的积极性与正能量[2]。教学管理人员通过教学科研学会换位思考,加强师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全体师生树立人人可参与信念,自觉提高教学管理的积极性。

1.4 树立服务意识

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服务。通过参与教学科研,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将心比心,深入了解师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有助于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打破行政化命令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与教师、学生协同合作,创造和谐的教学秩序。

1.5 寻求工作创新

实行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和改革,是高校发展的必然结果之一。在深入参与教学科研的基础上,教学管理人员更能切身体会教学管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的重要性[3]。而教学管理人员通过清楚了解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扎实掌握了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将工作创新落到实处。

2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融合教学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可行性

教学管理人员,主要是指主管学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各学院(部)分管教学院长(主任)、教学秘书及其他有关人员[4]。以我校为例,其结构和分布如图1 所示。

图1 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分布

2.1 职务分布

学校目前专职教育管理人员共有56 人,其中高层教学管理人员有分管教学的副校长1 人,占比2%,负责宏观把控学校教学质量和进行教学管理决策;中层教学管理人员有教务处处长和各学院教学院长共计21 人,占比37%,负责制定学校和学院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组织和监控各项教学活动;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有教务处各科室和各学院教务办共计34 人,占比61%,负责具体实施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运行。

2.2 学历分布

博士10 人,占比18%,其中高层1 人,中层9 人;硕士35 人,占比62%,其中中层12 人,基层23 人;学士11 人,占比20%,均为基层管理人员。

2.3 职称分布

高级职称23 人,占比41%,其中基层管理人员1人,其他均为高层及中层管理人员;中级职称23 人,占比41%,均为基层管理人员;初级职称10 人,占比18%,均为基层管理人员。

2.4 年龄分布

50 岁以上17 人,占比30%,其中高层1 人,中层6 人,基层10 人;40-50 岁29 人,占比52%,其中中层11 人,基层18 人;30-40 岁,10 人,占比18%,其中中层4 人,基层6 人。

2.5 性别分布

男性21 人,占比37%,其中中层11 人,基层10人;女性35 人,占比63%,其中高层1 人,中层10 人,基层24 人。

2.6 教学科研开展情况

进一步统计了2019—2021年,我校教学管理人员参与课程和毕业设计指导共27 人,其中博士学历占37%,硕士学历占63%;高级职称占81%,中级职称占19%。参与教学建设项目32 项,教学成果奖13 项,教研论文21 篇,其中博士学历教学管理人员占58%,硕士学历占42%;高级职称占95%,中级职称占5%。

3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融合教学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局限性

3.1 人员聘任

通过对我校教学管理队伍分析发现,高层及中层基本都是聘请参与教学一线和科研工作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尤其是教务处处长和各学院教学院长,均从学院专业系主任中选拔,具备相应的学科背景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这部分教师作为“双肩挑”人员,仍继续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而对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聘任就比较随意,基本不考虑学科背景,科员级别的岗位出现安置家属或由实验室人员暂代等情况,基层教学人员出现整体学历偏低、职称偏低、年龄偏大的现象。

3.2 工作内容

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琐碎繁杂,一般要求坐班。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除了应对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还经常要主持或参与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会议或教学检查等;基层管理人员更是直接面对教师和学生,常常处在疲于应对师生的各类问题和协调各项教学事务的状态中。因此,教学管理人员想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就必须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通过分析发现,教学管理人员中女性偏多,这也意味着剔除家庭琐事以及与家人相处之外,留给她们进行教学科研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3.3 晋升通道

高层及中层教学管理人员,一般已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除非有晋升更高级职称或职位的需求,否则也只是完成学校要求的教学科研任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基本都只有中级职称,由于学科背景错位、工作任务繁重等原因,在管理系列的职称评聘中并不占优势。我们注意到34 名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中,仅有1 位在其岗位任职期间实现了职称晋升。即使评定了管理系列的高级职称,在职位竞争中与其他专业技术高级职称人员相比,教学管理人员也处于劣势。而在职级晋升中,主要是熬年限,对教学科研工作量的体现几乎没有。付出大、回报小,是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参与教学科研工作热情不高的最主要原因。

4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融合教学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对策与建议

4.1 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人员聘用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等,使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科研中来。聘任有相应学科背景的教师承担教学管理工作,尤其是各学院教务办和教学秘书,使他们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科研实践;给所有教学管理人员以一定的教学科研要求,与此同时降低事务性工作的强度;将参与教学科研体现在职称晋升或职级晋升中,使教学管理人员服务学校的同时自身得到进步和提升。

4.2 人文关怀

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形象和地位,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从自身到他人都要改变“教学服务低人一等”的观念,这也是造成这些岗位人员更换频繁甚至缺岗的主要原因;给教学管理人员定期组织相关培训,一般高层和中层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的学术性交流较多,教学管理方面的较少,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的培训交流更是几乎为零,学校可以组织校内交流甚至校外培训,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提升自我、开拓思路[5];组织教学管理人员评优评先,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价值感等。

4.3 技术支持

大多数学校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本意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规范性[6]。但由于教学管理系统不完善或与学校个性化要求不匹配,反而事与愿违。这种面向全校师生的系统但凡出现漏洞,对教学管理带来的冲击都是巨大的,系统带来的便利和高效荡然无存。因此学校要重视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完善,并避免教学管理人员处于因系统疏漏却自身要被追责的恐慌中,使他们从繁重琐碎的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实践中去。

5 结语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处于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管理队伍在其中起着组织、沟通、协调的枢纽作用。教学管理人员只有积极融合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才能真正增强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做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因此,学校必须重视、鼓励和保障教学管理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将教学管理与教学科研相融合,切实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管理理念和创新意识,才能全面推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教学管理质量,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高级职称教学科研中层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看各省职业农民如何拿到高级职称
中美两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对比研究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
上海 率先实施高级职称全行业评审
江苏省卫生高级职称评价要素的探索及思考
湖南文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简介
从组织支持谈中层管理者激励*
《中层危机》:探讨应对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