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闻记者采访技巧

2022-12-30 07:15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被采访者对象技巧

肖 雄

一、不成功的一些采访分析

“你幸福吗?”堪称央视史上最尴尬的采访之一。有一次记者采访了浙江海宁拾荒老人“您觉得您幸福吗?”老人很有礼貌地回答:“我耳朵不好。”

过年期间,记者采访鄂尔多斯市环卫工人问“咱们过年不是都放烟花和爆竹吗,您对这个怎么看?”环卫工人说:“我们都是站在这朝天看。”“你怎么看?”也容易成为采访死穴。

为什么这些提问会被称之为失败的采访?因为有的记者提问的问题没有实质意义,有的记者在问题中有个人感情色彩。好的采访都是相似的,失败的采访各有各的原因,凡事成于细,只有注重细节的把握,才能采访出优秀的现场。

人人都会提问题,但是提出好的问题则需要记者做好充分准备、认真思考和正确评判新闻价值。提问题是一门需要认真研究的学问,作为一个完整的采访只会提问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倾听能力也决定了采访的成功与否,一次优秀的采访必须建立在好的提问和好的倾听上。

二、高质量的提问

设身处地想一下,如果自己接受采访,一定想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同时问的问题也是自己想说的,或者有发挥空间的。如果提问记者态度冷漠,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解答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可能还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那么自己肯定不愿意接受这种采访。军事上说不打无准备之仗,采访和打仗一样,都要做充分准备。提问提得好,才会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和出乎意料的回答。所以提问可以从态度、构思、问题先后顺序、技巧来做准备。

(一)端正态度

对于一个成熟的记者,参访的过程中不可以掺杂个人感情、观点、猜测。如果记者主观武断,那么记者只能见到自己想见到的,听见自己想听见的,报道内容难免管中窥豹、一叶障目。在采访中,一定要有平等对话的氛围,让他愿意和你交流。采访人员对记者的态度也很敏感,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跟采访对象的谈话方式,不要让人感到紧张,要让人感觉是在跟他聊天,是平等的提问题。也要让被采访对象感到记者是站在公平、公正立场的,不要有主观的想法和观点。同时,在采访的过程中也可以激发被采访者的荣誉感,让被采访者感觉到自己说的话有意义、有分量,代表群众的心声,并且能被大众听到。或者采访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时候,要让对方感到他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突出其所在领域的重要作用,要让被采访者感觉到其发表的观点、传递的知识对公众很重要。

(二)构思问题

有了正确的采访态度之后,记者采访前还应该做好准备采访时的问题。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提高问题的质量。通常问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要突出采访目的,不能偏离报道的主题,具有较强针对性。其次,提的问题一定要有意义,是近期热点问题、观众需要知道的问题等。

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确定问题是不是值得讨论,第一,这个问题能不能验证自己所掌握的信息;第二,这个问题和我采访的主题是否相关;第三,被采访对象在这个领域说话有没有权威性;第四,这个问题是观众应该知道的或是他们想知道的吗?切记不要问没有意义的废话。在东北零下30摄氏度的天气,去问路人“你冷吗?”这样的问题任何人都会说冷。而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说,“这样冷的天气,以前您遇到过吗?”千万不要问大家都知道、显而易见的问题,也不要问有成见偏见的问题,太复杂并且无关信息太多的问题。

(三)提问顺序

删掉不应该问的问题后,把剩下的问题按时间等客观规律排出先后顺序。如果采访时间足够,那么可以先采访几个拉近距离让人放松的问题,让双方的关系融洽,让被采访人感受轻松的氛围,然后再问最重要的问题。如果采访时间较短,则直接开门见山,把最重要的问题早早提出来。敏感或是难以诉说的问题放到最后,这样做的好处是,在采访过程中采访对象会对你产生信任,放下戒备心,才能畅谈话题。同时,不同话题之间的过渡也越自然越好。采访问题顺序确定之后,一定要检查自己的语言逻辑。首先,问题不要太复杂,不然被采访者对问题的理解会有困难,同时也给对方逃避回答你问题的机会。其次,问题不要有词不达意的地方,不要太模糊,问题越抽象就越难得到答案,问的问题一定要精准。想要的回答最后还要检查一下问题是不是还有个人偏见,设计好了问题之后还要预测被采访者会怎么回答问题,可以根据各种可能性思考决定如何应对。

(四)提问技巧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技巧,学习技巧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践。实践不仅可以打开思路,还能总结出适合自己、适合栏目的技巧。但更多的技巧还需要在采访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下面就几种技巧进行简单概括,抛砖引玉,帮助记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提问方式。

1.选择性提问

这种提问会框定被采访者的答案,即非此即彼。这样也会最直接得到答案。弊端也显而易见,不会得到意料之外的新闻素材。

2.假借他人之口提问

在采访提问过程中,如果借用别人之口提出问题,这会与采访对象之间没有那么大的压迫感。记者借助第三方之口可以提一些敏感、尖锐的问题。

3.激将法提问

通过提问表述,刺激采访对象说话。激将法可以在正面采访时使用,能让采访对象表达观点。负面新闻采访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激发被采访对象回答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在实际采访中,总有些记者能挖掘到更多信息,除与他们掌握的技巧和方法有关,还与他们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有关。一定要记住,“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三、有方法地倾听

在采访过程中,提问和倾听是记者获取信息最直接简洁的手段。提问和倾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问题问得好,回答才能好。有了好的倾听,才能提纲挈领地掌握被采访者想要表达的观点,继而提出更好的问题。只有精准提问、用心倾听,采访对象才会说出很多意料之外的内容。

(一)未雨绸缪,做好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必须做足准备,要克服日常沟通局限性,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还要做到细致思考。唯有做足准备,通过倾听,记者才能掌握被采访者的经历、接收信息。最为主要的是,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态度。认真听别人讲话,体现了对别人的尊重,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妨碍良好倾听有客观外在因素,例如:室外采访的大风天、雷雨天、鞭炮声,室内嘈杂的机器声音,周围人大声说话的声音,等等。同时也有主观原因。由于大脑特有的工作机制,人们会在倾听的过程中把不重要的信息自动过滤掉,会首先注意到认为重要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听到信息之后有一个主观判断,决定我们听什么或不听什么,但是这种主观感觉有时候是不准确的。对采访的内容缺乏兴趣,也会导致记者不能认真听采访者的讲述,如果你对一些深度难懂的话题不感兴趣,很可能在采访会议过程中睡着或者走神发呆。

外在因素可以通过更换设备、技术手段避免,或者适当远离嘈杂环境。主观原因需要主观解决,通过不断心理暗示来调整状态,还可以培养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提高自己“做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素养,避免让观点、态度、情绪影响自己。避免心中有以下概念想法,“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误的。”“不愿意看到对方的样子。”“想要自己获得注意。”“对被采访者抱有偏见。”“对被采访者是否一视同仁。”

(二)左右逢源,注意变化

倾听是一个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要求记者要在大量的话语中找出有用的,并且以一种开放平和公平的态度,能让被采访者把话讲下去,同时,引导被采访者说出记者想要的东西,好的倾听要去积极主动听,带着思考去听,不仅要听文字字面意思,还要倾听其背后隐藏的含义,更准确了解说话人的意思。倾听技能,在工作当中都需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同其他技能一样,你要认识到自己必须具备这项技能,而有了这种心态,倾听能力才能慢慢成为记者的加分项。

在采访过程中可以关注的东西非常多,记者除要准备面对场外时刻都在变化的情况外,还需要注意被采访者的变化,包括采访对象在声音语调、表情、肢体语言、精神状态、用词等方面突然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被采访人的心情、状态有所改变,记者要注意这些改变。这里就需要记者留心被采访者正常状态下是什么样的,被采访者以什么样的语言速度、什么样的语调进行说话,当跟这个语调语气说话发生变化时,就要注意认真倾听和仔细观察。在采访过程中,不要直接指出被采访者情绪的变化,要学会控制住这个变量。无论记者是否同意被采访者的观点,都要让他把要说的话说完整,这样有助于记者全面理解被采访对象的想法,也是对被采访者的尊重。只有当被采访者跑题了,或者是重复一个观点一句话的时候,可以有策略、有方法地引导。让被采访者能够继续把采访进行下去。如果被采访者情绪过于激动导致不能进行正常采访,可以通过转变话题,或者适当暂停稳定被采访者情绪之后再进行下一步采访。

(三)相随心转,控制肢体

相随心转,面由心生。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就会做出相应的肢体语言。当你对一个话题感兴趣的时候,整个人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好奇心,但是大部分人有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导致采访对象误以为我们不感兴趣而致使采访不顺利。采访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眼神的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的沟通交流能给人以安全感、亲切感。记者不要戴有色眼镜或变色眼镜,给人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或者给人一种距离感。在采访的过程中,眼神不要死死地盯着对方,否则会让被采访者产生紧张、不自在的情绪。眼神也不能总看周围而不看被采访者,这样会让被采访者产生对方不认真听,而不想采访继续下去。

站、坐要端正。站立的时候高低肩或双手抱着肩膀,坐下的时候跷着二郎腿、腿不停地抖动、半躺在沙发上、双手支在后脑上、手指不停地敲打东西等动作给人的感觉都是不尊重对方。采访时不要有多余动作,否则很容易让对方产生厌烦情绪。

(四)听中带问,注意思考

采访认真倾听的时候,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对方以及自己心理的变化,同时,还需要做记录等,这也是为何反复强调要做好准备。只有提前做好准备,避免提问自己本应该掌握的信息、知识点,这样会给被采访者留下专业的印象,在固定的时间里,能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留在采访重要问题上。

采访过程中采访对象的一些话转瞬即逝,一定要注意倾听对方说了什么,有不清楚或不理解的地方,马上追问。有些时候,采访对象出乎意料的观点和想法正是采访需要的新闻点,同时,也是最值得追问的地方。

综上所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要学会高质量的聊天和倾听。好的记者就是要学会沟通,设身处地为被采访者考虑,由己及人。

猜你喜欢
被采访者对象技巧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指正要有技巧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