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教育理念的“幸福树”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22-12-30 09:23谢芳青刘冬雪
中小学校长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素养学校

□谢芳青 刘冬雪

积极教育是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在教育领域的实践结果。积极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品格以及创造幸福人生的能力。积极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技能,还致力于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品质,提升其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生活投入等核心能力,以帮助学生追求有价值感、意义感、幸福感的蓬勃人生。[1]由此可见,积极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引领师生追求幸福,获得有价值的人生。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基于积极教育理念,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引领作用,提升课程育人水平,逐步构建和实施了独具特色的“幸福树”课程体系。

一、“幸福树”课程体系构建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2018 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就是我们教育人要遵循的幸福观。2019 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决策。近年来,深圳市不断新办学校,以满足老百姓对公办优质教育的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教育的向往,实现“学有优教、幼有善育”。

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17 年9月开办的,是一所“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秉承新安中学(集团)“育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立足“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分数,更是为了幸福”,办学伊始选择“积极教育”作为办学路径,旨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学校首届生源基础薄弱,学生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师大多是从全国引进的名校毕业生,平均年龄只有27 岁,学校发展面临机遇更面临挑战。为此,学校围绕如何让全体教职工找到幸福感和价值感,如何让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如何让这所新教师占比高达70%的新学校成为社会满意的学校等问题深入探索、大胆实践,逐步形成“以校为本”的课程体系。

好的教育就是森林的样子。森林是树木生长的地方,是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的地方。我们希望孩子像树一样成长,如花一般绽放。学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积极教育,追求幸福”的办学愿景,于2019 年成功申报省级课题“基于积极教育的新办学校发展路径研究——以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为例”,力求实现“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家长幸福地陪伴”。学校以“树”为原型搭建起“幸福树”课程体系,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四层—五类”课程架构,聚焦“幸福”,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实现课程选择多样化、课程资源丰富化、课程管理科学化、课程评价多元化。

二、“幸福树”课程体系的内涵与实施路径

(一)“幸福树”课程体系的内涵

学校致力于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努力构建“幸福树”课程体系(见表1)。该课程体系可归纳为“一个目标、四大层级、五类素养”。

一个目标:学校以“培养 ‘阳光自信,向上向善’ 的积极少年”的培养目标为核心,以积极教育理念为导向,聚焦“幸福”,培养有审美感(Aesthetic)、有创造力(Creative)、有同理能力(Empathic)等优秀品质的“ACE 人才”[2]。通过四大层级课程培养喜阅读、善表达,能专注、会创新,乐运动、善审美,乐助人、善合作,广视野、有担当的积极少年。

四大层级:四大层级功能性课程构成课程体系的“根、干、枝、叶”。一是基础性课程,即国家课程,是“幸福树”的“根”。二是拓展性课程,即单一学科的拓展与延伸,构成了“干”。三是选择性课程,这是“幸福树”的“枝”。四是综合性课程,即“枝”上的“叶”。学校多角度、多途径整合资源,拓展课程体系的广度与深度。

五类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艺术素养、社会交往素养、国际理解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艺术素养既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的普遍性要求,也体现了积极教育对审美感、创造力的要求;社会交往素养则指向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等方面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也体现了积极教育对同理能力的要求;国际理解素养则是根据学校的外语特色教育提出的。

(二)“幸福树”课程体系的实施路径

在明确“四层—五类”课程架构后,学校以积极教育理念为导向,立足国家课程,从科目到课程,再到课程群,保证课程组织类群化、课程选择多样化、课程资源整合化。

1.课程组织类群化

立足国家课程,依托“广东省县(市、区)教研基地项目”基地学校打造“福流课堂”。“心流(Flow)”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的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于1975 年开创性地提出的概念,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彭凯平教授称之为“福流”,他认为福流“体现的是一种人对一件事情全情投入的幸福状态”[3]。“福流课堂”是积极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模式,追求师生关系的和谐,是让学生积极投入并沉浸其中从而获得“福流”体验的幸福课堂。学校落实学科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优化选择性课程,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方面的系统培训,聚焦国家课程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依据学科内容体系以及学生个性特点开展学科教育,夯实学生基础,激发学生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比如,语文学科的“新语文学社”课程,引导学生喜阅读、善表达;英语学科的“模拟联合国”课程,培养学生广视野、有担当;艺术学科的“足尖上的精灵”课程让学生乐运动、善审美;化学学科的“幸福方程式”课程,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开设了一系列特色课,让学生能够做到“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能专注、会创新(见图1)。

2.课程选择多样化

学校积极调动家长、社会的力量,开设80多门社团课程,以“走班制”社团活动为主,供学生自由选择,以发掘学生个体潜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比如,“‘绳’ 采飞扬”课程以花样跳绳为培养项目,融合多样元素,培养学生乐运动、善审美、善合作的积极品质,也激发了学生为校争光的责任感。学校于2021 年广东省中小学生跳绳锦标赛中获得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于2022 年广东省“百校联动·百万同跳”跳绳挑战赛中勇夺第一。

3.课程资源整合化

学校通过整合学科资源、社会资源,让课程来源更加多元,让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让丰富的课程资源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源头活水。在课程实施中,更加注重发现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为学生成长提供最佳“养料”。学校多次邀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朱红、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席春玲等专家学者,以及学生家长来校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学校还组织学生赴贵州省遵义市等地,以及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宝安区城市规划展览馆等场馆参加研学实践活动。同时,还开设了独具特色的学段衔接课程、职业体验课程、期末游园课程等。此外,读书节、科创生态节、体育节、课程文化节与国际文化节更是展示出了积极教育理念引领下的课程育人实践成果。

图1 化学学科“幸福方程式”课程

三、“幸福树”课程体系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一)管理机制

学校建立课程领导小组、学科组、年级组三层级管理机制。课程领导小组作为课程建设的引领与服务部门,对课程的开发进行指导、完善、调整,对过程实施进行督导。学科组负责课程设计、过程实施、课程成果展示。年级组对开课时间及学生选课进行自主管理。

(二)评价机制

通过多元评价赋能学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以“梵星画社”课程为例,评价不再是单一的纸笔测试,而是对学生制作的文创作品进行评价,教师还会对学生的团队协作、审美、创新等积极品质进行评价。同时,积极开展家长评价、同学互评,丰富评价方式。优秀课程和作品会在课程文化节、国际文化节以及“年级一台戏”等重大活动上展示。多元评价让学生收获了价值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经验与思考

第一,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要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将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牢牢把握育人方向,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改革,落实“五育”并举。

第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要结合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强调,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研究地方、学校和学生特点,充分融合地域文化、学校文化特质。[4]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基于积极教育理念,同时融入了“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着力打造“外语国际教育、生态环境教育、幸福生涯教育”三大办学特色,使课程不仅成为学校的特色标签,更彰显价值取向。

第三,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要引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深度学习。要树立“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明确指向“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学生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将创新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相结合;教师以情境式、问题式、项目式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比如,学校以“科创生态节”为主题,让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化线上线下融合学习;通过微视频征集大赛、科幻征文大赛、环保小制作大赛、科幻绘画大赛、摄影大赛等赛事调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性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要树立面向未来的新思维。科学技术进步驱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走进教育领域,为个性化教育的实现以及学校教育的效能提升提供了可能。学校“围墙”将被打破,学习方式将得到优化。在实施线上教学时,学校积极开展使用AR 智能机器人辅助教学、利用大数据助力学情精准分析等创新探索。在课程开发中,学校将继续融入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面向信息化、面向未来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从顶层设计到微观实践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逐步推进、动态实现的过程。我们深知,课程改革是一项没有终点的事业,学校将不断深耕、积极探索,让学生在积极教育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尽情舒展。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素养学校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