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演进、关键举措及启示研究

2022-12-30 11:55张地珂车伟民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成员国转型数字化

张地珂 车伟民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驻欧盟使团,布鲁塞尔1000〕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1]我国“十四五”规划首次明确,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实施“数字中国”战略。作为我国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的核心要素,数字化人才培养日益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数字化时代,不仅需要培养年轻一代作为“数字原住民”的核心素养与能力,还要培养大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拔尖创新型人才,这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出了高要求和新挑战。

欧盟成员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传统工业强国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美国和新兴经济体的挑战,传统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数字经济相关产业人才极度短缺等因素,对欧盟国家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大规模培养数字化人才以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成了欧盟成员国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选取近年来欧盟关于教育数字化的关键性政策文件和报告,讨论欧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演进、关键措施与实施路径,以期为我国提供借鉴。

一、欧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演进

有学者指出,数字化转型不同于数字化。数字化是指将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最初源于企业实践,本质是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解决复杂不确定性问题,达到降本增效、提升能力效率的目的。[2]数字化转型则是在数字化转换和升级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技术,重构组织业务和运营流程,优化组织运行和治理能力,从而提高运营绩效的一种变革过程。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创新和数据资源持续增长双重作用的叠加下,推动教育目标、资源配置方式、教学组织与评价模式、人才培养机制等持续变革,进而使教育理念与实践发生深刻的转型和重塑。依据不同时期欧盟教育数字化的政策重心与特点,本研究尝试将欧盟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演进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2000—2010 年)

欧盟教育数字化起步于2000 年出台的 《里斯本战略》,该战略作为欧盟第一个十年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通过鼓励创新,建设世界范围内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知识经济的构想。客观而言,这一时期教育数字化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里斯本战略》提出要大力发展以互联网、数字化为代表的创新型知识经济。欧盟要求成员国加大校园互联网硬件设施的建设投入,为智慧校园建设和教育数字化发展打下了基础,[3]但是传统教学的理念、目标与实践模式并未发生改变,数字技术也未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二是欧洲教育一体化发展为教育转型创造了条件。在欧盟推动下,“博洛尼亚进程”启动并有力推动了欧洲教育一体化发展,国家资格框架等制度化、标准化建设极大提升了欧洲各国教育的可比性和兼容性,加强了欧盟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为欧盟实施统一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打下基础。

2.布局阶段(2010—2015 年)

欧盟2010 年出台第二个十年经济发展规划《欧洲2020 战略》,正式启动“欧洲数字化议程”,提出加快经济和工业数字化转型,希望借此实现经济革新、可持续增长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施政目标。[4]在这种背景下,欧盟将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正式提上议程,并开始有计划地布局。首先,欧盟推动德国、法国等成员国出台了数字化战略,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其次,欧盟以教育目标为导向,对数字化能力进行界定和标准化解读。2010年5 月发布《公民数字化能力框架》等文件,要求欧盟成员国据此出台适应各自教育发展现实的政策,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大量培养具有数字化能力的公民,从而支撑数字经济的发展。最后,依托“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伊拉斯谟计划”等,欧盟资助建设了一批数字创新中心和实验室,为数字创新人才培养做好准备。至此,欧盟教育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已较为完备,数字化教育理念被广泛接受。

3.快速发展阶段(2015—2020 年)

这一阶段欧盟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欧盟整合区域内的资源,推动数据经济、网络安全、在线平台等发展,同时厘清法规和标准,构建公平竞争机制,力图促进欧盟全域内各成员国工业数字化发展。与之相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相关政策的着力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数字化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基本形成,成员国各级学校开始系统培养数字化核心素养与能力。欧盟发布的 《欧洲学校的数字教育》要求成员国对各级学校开设数字化课程的情况、教师数字化执教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和能力进行评估。[5]二是数字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步伐加快,期间欧盟先后出台了 《欧洲工业数字化战略》《建立欧洲数据经济》《欧洲人工智能战略》等文件,通过欧盟资金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工业自动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培养人才,从而在全球竞争中抢占数字技术的制高点。虽然教育数字化在这一阶段得到长足发展,但成员国仍未对教育数字化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欧盟也缺乏战略性谋划和系统性举措推动教育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4.战略发展阶段(2020 年至今)

该时期,数字化转型被上升至欧盟数字主权的高度,欧盟对数字化转型进行总体规划和再定义,建立基于规则和标准的数字化转型框架,为此密集发布了 《塑造欧洲的数字未来》《欧洲数据战略》《人工智能白皮书》等系列文件。在前期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欧盟于2021 年3 月发布了纲领性文件《2030 数字指南针:欧洲数字十年之路》,提出了欧盟数字化转型的愿景、目标和途径。具体在教育领域,欧委会制定实施 《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在顶层设计和项目资金上全面支持教育数字化发展,还建立了欧洲数字教育中心作为执行单位,采取一揽子举措具体落实与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要求成员国制定适应各自国情的数字化教育战略,大量培养不同领域、层次的数字化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欧盟教育数字化进入全面战略发展时期。

总体来看,欧盟二十余年持续推进经济产业和教育数字化发展,成员国也紧跟欧盟步伐,在欧盟立法框架下先后出台政策文件推动数字化转型(见表1)。可以说,欧盟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演进呈现出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主权意识更加明晰、参与主体日益增多、覆盖人群愈加广泛、监管力度逐渐加强的趋势。欧委会在文件中多次强调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全民的数字能力,扩大数字化专业人才规模,确保欧盟成为数字经济的领跑者。从过去的政策轨迹可以推断,下一个十年欧盟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将更加明确,即以人为本,提升全体公民的数字化能力,扩大数字专业化人才规模,建设一个“没有人掉队”的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社会。到2030 年,欧盟境内至少80%的成年人应具备基本数字能力,拥有2000 万名信息和通信技术专家,以此加强欧盟的数字主权,支撑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经济地区之一。[6]具体目标主要涵盖四个方面[7]:一是树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意识,也就是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与数据积累,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实现数字思维引领的教育转型;二是涵育数字化能力,既包括公民适应数字化社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还包括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三是构建数字化教育生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技术支持的教学法变革,创新技术赋能的教学评价;四是形成数字化多层治理体系和机制,构建由欧盟及成员国各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校与企业等多方主体协同的教育治理体制机制,对传统教育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

表1 欧盟及成员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相关政策文件

二、欧盟教育数字化改革的关键举措

1.做好顶层设计,优先发展数字教育

培养数字化人才是欧盟在实现中长期发展战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举措。过去二十多年,欧盟出台了系列重要文件,针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持续有效的设计和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新一届欧盟领导层的施政重点之一,欧盟及成员国共同出台了 《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提出欧洲公民提高数字技能的目标举措,通过设立和提供重要的先进数字技术硕士课程以提高欧洲数字技能等,系统培养数字人才。在欧洲经济下行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欧洲教育峰会连续两年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欧洲各国在数字化转型上逐渐达成共识。目前,在欧盟指导下,已有德国、法国、比利时、爱尔兰、奥地利等16 个成员国推行数字化能力战略,提出长期数字化发展愿景并明确目标,在国家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中纳入数字化教育。同时,欧盟在资金支持方面,优先考虑数字化人才培养,以保障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2014—2020 年,欧盟通过“伊拉斯谟+”项目、欧洲地区发展基金(EFRE)和欧洲社会基金(ESF),投入约260亿欧元,解决数字化人才培养中的师资紧缺、课程单一和设备不完善等瓶颈问题,提升数字化人才培养质量。

2.制定教学标准,系统培育数字化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能力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新型能力,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指向。欧盟面向数字时代抢抓机遇,以培养数字化能力为导向,引导各成员国实现数字化转型。2013年,欧委会发布的 《公民数字化能力框架》认为,数字化能力是数字时代重要的生存技能,是公民在工作、生活、学习、休闲和社会参与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综合能力。2017 年,欧委会在 《公民数字化能力框架1.0》的基础上,更新出台《公民数字化能力框架2.0》,将数字化能力进一步量化细分为五大领域21 种能力,并把它作为教学、评价和认证的依据(见表2)。

表2 《公民数字化能力框架2.0》数字能力的五大领域

基于对数字能力的定义和分类,欧盟将数字能力映射至教育领域,指导各国制定相应的教学标准和课程大纲,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据此开设信息科学、编程和人工智能等课程。此外,欧盟优化人才培养框架。通过出台 《欧盟教育工作者数字化能力框架》,为提升教育工作者数字化胜任力提供了共同参照框架,并推行相应的“欧洲数字化能力证书”,其所标注的持有人数字化能力水平和熟练程度得到了欧洲各国的广泛认可。

3.构建教育生态,协同培养数字人才

目前,欧盟及成员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一个政府搭台、企业支持、学校对接、共建共享,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数字人才培养的教育生态。具体而言,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领导下的欧委会协调成员国政府持续加强政策引导和加大资金支持,在2021 年出台的可持续增长战略中,将教育数字化列为欧洲复苏与增长的七大旗舰投资领域之一,投资逾2.49 亿欧元用于教育数字化装备、师资培训、数字技能课程研发等领域。同时,欧盟充分考虑各成员国数字化转型的不同利益诉求,构建多方合作机制,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共同培养数字化人才。2021 年欧盟宣布正式启动“数字化教育枢纽”,旨在围绕“联系、监督、合作、创新”四个目标,搭建一个覆盖成员国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平台。具体工作包括协调制定实施数字教育政策,对各成员国的发展情况和完成进度进行监督,构建数字化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制定数字教育共同标准等。[8]

欧盟立足行业、产业和企业需求,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和融合,推进数字化人才培养。2016年12 月,欧盟成立“数字技能与就业联盟”。在该联盟框架下,根据不同的数字经济领域成立了“欧洲软件技能联盟”“欧洲人工智能联盟”等,构建包括成员国教育部门、数字企业协会、高等院校校长协会、培训机构和欧洲投资基金等各种利益攸关方的数字教育框架,为学生提供相匹配的数字技能培训认证和工作实习机会。[9]

4.发展贯通教育,培养数智创新人才

欧盟注重推动教育全过程数字化转型,针对学生个体成长的不同阶段特点因材施教,贯通培养数字化人才。

在基础教育阶段,欧盟重视夯实基本的数字素养。根据《欧盟2020 战略》要求,爱尔兰、德国、比利时、葡萄牙和波兰等21 个成员国将计算机编程列为小学必修课程,一半以上的欧盟国家在中学阶段将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课程作为必修课。其中,2016 年,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部长约翰娜·万卡(Johanna Wanka)宣布实施“数字知识社会的教育攻势”战略,推动850 所德国中学和职业学校与数字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合作,开设专门课程,讲授包括计算机编程、互联网安全使用和数据保护、网络暴力识别与预防等内容,并教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批判、独立和创造性地使用数字媒体,以加深其对技术的理解。[10]

在职业教育阶段,欧盟倡导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和培训,注重技能型数字化人才培养。欧盟及各成员国主张职业教育和培训与企业实训同等重要,推行学校、企业紧密结合并联合建设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双元制”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数字化平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欧盟各成员国的社会就业和市场竞争力提升。2016 年,根据《欧洲新技能日程》,欧盟将修习数字化相关课程和实训所获得的学分和证书纳入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和欧洲资格证书框架体系,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活力。

在普通高等教育领域,欧盟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出“欧洲大学”战略,加强数字教育合作,增强数字时代欧盟各高校的竞争力。欧盟在 《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人工智能白皮书》等文件中多次提出从“地平线2020”计划中划拨专项经费,支持欧洲大学设立教育数字化学位,开设人工智能、数据分析、软件开发和网络安全等相关课程,支持大学生进行数字化实习实训。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数字化技能大赛”“欧洲编程周”等活动,加强支撑数字化转型的数字技能培养,构建高质量、高绩效和包容性的数字教育生态系统。

三、欧盟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我国的启示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教育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数字资源高质量建设不断推进。当前,我国正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数字化带动教育转型升级还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教育组织存在数字化转型战略缺位的现象,未能在教育理念、组织形态、大学制度、学习方式等领域开展战略性、结构性的数字化变革,导致对数字化转型的探索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方向性。第二,公民数字鸿沟客观存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数字能力教育相对缺位,全民信息素养和数字能力亟待提升。第三,高校产学研未能充分融合,人才培养与企业数字化需求匹配度不高,毕业生数字化实践能力不足,加剧了人才供需不平衡,等等。因而,在我国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必要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互学共鉴。从欧盟经验看,教育数字化改革是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从数字社会角度重新思考和探索人才培养理念与教学实践的过程。欧盟在战略层面进行全面规划,系统培育数字化意识和能力,建立了一个包容、公平、绿色和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体系,可以给我国带来几点启示。

1.加快顶层设计,构建数字化教育体系

2022 年1 月,国务院印发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面对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变革,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应进一步落实落细顶层设计,着眼培育“数字原住民”、智慧工匠和创新人才等,尽快出台促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文件,推动教育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革和转型,逐步建立和完善涵盖教育理念、标准、方法、资源和评价等的中国特色教育数字化新体系。

2.培育数智能力,分类培养数字化人才

数字化能力是当今时代的社会生存与发展能力,培育数字化能力是教育数字化的核心目标。欧盟的 《公民数字化能力框架》针对数字化能力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并注重分阶段、贯通式培育数字化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遵循数字伦理规范;在职业教育阶段注重培养数字化创新素养、保护自我安全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在普通高等教育阶段注重培养ICT、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我国应根据数字化能力形成的渐进性、交叉性等特点,结合中国国情社情,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数字化能力框架,并完善评价机制以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3.构建教育生态,完善数字化治理体系

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求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思维和认知,重塑和改造教育治理,系统性变革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多方协同共治的教育生态。这种生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教育系统自身的生态进行智能升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的教学和评价方式,构建智慧教育以适应学习者多元化和个性化要求,建设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系统。二是完善教育治理的体制机制。教育数字化转型要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体制机制,鼓励数字化行业协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定教育标准,更新教育内容与方式,培养数字化应用人才,推进高性能数字化教育系统建设。

4.促进产学研融合,加快培育复合型创新人才

数字经济跨越多领域、多学科,具有创新度高、技术迭代快等特点,这对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求聚焦特定的前沿领域,将数字技能与专业技能充分融合,加快数字技术的落地转化;又要求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缜密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助推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优化学科布局,注重学科交叉和跨界融合,加强数字经济与传统学科的优势互补与相互促进,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金融科技、区块链、云计算和新材料等前瞻性战略性领域着力突破,培养具有深厚经济素养、数字素养和管理素养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同时,推进产学研合作,依托企业数字化平台,为高校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前沿的数字化资源、匹配市场的实操机会,协同培养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人才。

5.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人才国际交流

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提出促进数字时代互联互通倡议。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数字化人才培养也需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支持与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数字企业协同合作,推进融合创新。支持国内高校与世界知名高校在数字经济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交流合作,引入数字经济领域的前沿课程,加大选派学生学者前往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学习交流的支持力度,形成良性的交流运行机制。另一方面,鼓励各高校建立并依托数字经济相关专业,招收海外留学生,开设海外“云”课堂,依托“留学中国”品牌打造“数字中国”来华留学重点项目和精品工程,输出中国数字经济和数字教育的优秀范本和典型案例。

猜你喜欢
成员国转型数字化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北约成员国武装部队参与在乌克兰举行的2020年联合军事演习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