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的演化路径与追踪*
——基于CSSCI期刊相关论文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2-12-30 06:26王俊龙张艳梅郭贯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农地经营权发文

王俊龙,张艳梅,郭贯成,3※

(1.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2.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3.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5)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开始大量的向城市迁移,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迁移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利用[1],农地流转作为农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方面,对农业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长期以来,土地小规模的经营和土地碎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3]。农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一般从农地富裕的农户转移到农地匮缺的农户,一方面来讲,农地流转有利于无地少地人们摆脱贫困,减少农地分配不均,增加贫困农户的获益机会,缓解社会矛盾[4];另一方面来讲,农地流转作为一种分拣机制,有利于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和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户收入[5,6]。从现有文献看,大多数学者对于农地流转主要聚焦于小规模的农户间的土地流转[7,8],部分学者研究了农户和政府自发或主导两种类型土地流转对农户获益的影响[9],理论上讲,农村土地流转作为一种个体或家庭决策行为,具有很强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10]。

目前,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近年来,新的研究热点不断涌现。随着相关文献大量出现,为了更好地把握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的研究历程和发展方向,文章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从高中心度和引用的突显性等方面对农村土地流转展开文献梳理,以期更准确地把握该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其演变趋势,尝试为该领域的研究学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决策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含扩展版)数据库;同时考虑1998年是CSSCI数据库建立起始年份及体现最新研究成果,故时间选择为1998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考虑有效性,以“主题”词为检索条件,检索主题中含有“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或“农地流转”等,手动筛选剔除会议纪要、简讯、征稿信息等边缘信息后,最后共检索到2 120篇研究文献,该2 120篇论文构成该文研究样本。

1.2 研究方法

该文采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包括:一是共词分析法,该方法主要运用CiteSpace5.6.R5软件对农村土地流转研究问题进行定量分析[11],通过对主题、关键词、作者、机构等不同的节点类型、学科信息进行共现分析,提取和挖掘其隐含的信息,并借助知识图谱绘制出所需要信息间的相互关联性。二是聚类分析法,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探究该领域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三是社会网络分析法,运用Bicomb和Ucinet软件,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以展现农村土地流转各研究领域的关系。

2 农村土地流转领域研究概况

2.1 发文量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1998—2019年发文量年均近94篇,自1998年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流领域发文量总体上有所波动,其中1998—2009年发文量总体上呈现出增加趋势(特别是2007—2009年),但论文发表总数较少。之后每年论文发文数量有所波动,并在2014年达到近20年来的峰值(211篇),但后10年的发文量总体上大于前10年的发文总量。由此表明,自1998年来,农村土地流转成为研究的热点,该领域发文量也呈现出增加态势;2007年开始,农村土地流转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发文量呈现出直线型增长,形成了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的高潮;虽然在2011年和2018年先后出现了短暂折线上升、下降趋势,经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的发文量增长与我国的“三农”问题有关。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对农地制度进行相应调整,分别倾向“土地承包经营”和“三权分置”改革,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制定一系列惠民惠农的政策等。由此可以看出,党和国家的政策对农村土地流转相关研究影响较大。

图1 1998—2019年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发文量及增减量分布

2.2 核心作者及其合作情况

发文量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者的学术能力。因此,根据普莱斯定律可计算核心作者,核心区的发文量其中Mα为高频作者的阈值,Nmax为区间发文率最高的值。经计算,发文量大于等于3篇及以上的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为此,该文选出3篇及以上的作者进行展示,如图2所示,并列出了发文在5篇以上的作者,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孔祥智(21篇),其中《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被引频次较高,为548次。中南大学的刘卫柏(13篇)和李中(10篇)分别列第二、第三,其中刘卫柏《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模式与路径研究》被引频次为142次,李中的《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被引频次为162次。以上学者的聚焦方向主要为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经济等。

表1 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作者信息

利用Citespace对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如图2所示。在图谱中,节点字体大小代表中心性,连接线代表作者间的合作性。结果显示,大部分作者间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如孔祥智、刘同山、伍镇军等为一个研究团队,研究方向为农村土地的流转与政府政策支持;刘卫柏、李中为一个研究团队,其重点关注农村土地流转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分析文献主题,归纳出两个研究主题:第一,土地流转的影响效应研究,主要的研究学者有刘卫柏、李中、郑爱民、彭魏倬加等;第二,土地流转的制度完善,主要的研究学者有孔祥智、刘同山、崔红志、高强、周振等。

由图2分析可知,该领域核心作者共发文量为222篇,占总篇数的10.47%,根据普莱斯定律,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仍没有形成。即图中显示的研究团队规模都普遍较小,大多数集中于2人或者3人,而且存在一定联系与交流的学者大多数属于同一科研机构,缺乏与其他科研机构学者的联系。

图2 农村土地流转研究领域核心作者及其合作图谱

2.3 高产科研机构及其合作情况

高产科研机构及其合作图谱,如图3所示,并列出前10名高产科研机构信息,如表2所示。

图3中节点大小反映机构的发文量多少,节点间连线的粗细反映机构间合作强度。由图3和表2可知,农村土地流转领域科研机构大部分合作相对较少,合作强度不大,虽然机构间存在一定的合作,但更多偏向于同地域或同一科研机构的合作,缺乏很大跨区域性科研机构的合作,如华南农业大学与中南大学等。

图3 农村土地流转研究领域高产科研机构及其合作图谱

由表2可知,从发文量看,1998—2019年农村土地流转领域发论文最多的科研机构是中国人民大学,为53篇,以孔祥智、高强、刘同山等学者为主的研究群体最为显著;其次是南京农业大学,为29篇,以林乐芬、诸培新、郭忠兴等学者为主的研究群体最为显著;排名第三的是四川大学,为28篇,以衡霞、杨遂全、杨少垒等学者为主的研究群体最为突出;研究发现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的机构主要以农业类高校和研究所为主。另外,对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发现机构间连线甚少,说明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关系需要进一步加强。

表2 农村土地流转研究领域高产科研机构信息(前十名)

3 农村土地流转领域研究热点与趋势

3.1 研究主题分析

从知识的理论角度来看,关键词是论文的主要内容的概括和凝结,是学者们思想和观点的核心体现,而关键词中心度和频次大小代表着在一段时间内学者们对其关注的研究热点。通过关键词和中心性大小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的研究主题。

根据普莱斯定律,可计算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同样该定律也适应于高频率关键词的衡量[12]。在2 120篇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样该文献中,统计出了频次排名前20名的关键词,如表3所示。土地流转(666次)位居榜首,并且具有很强的中心性(0.53),处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研究领域热点关键词的第一个梯段;第二梯段热点关键词出现频次在100次以上有农地流转(频次173,中心性0.28)、农村土地流转(频次152,中心性0.27)、土地承包经营权(141次)、农村土地(103次);第三个梯段出现频次在30~100次的有流转、农村、土地制度、三权分置、农村土地制度、规模经营、影响因素、土地产权、农地制度、城镇化、土地经营权、对策、制度创新、土地使用权、家庭农场等。从以上出现的高频关键词来看,除了“农村土地流转”这个主题关键词外,其他的关键词如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等也是研究的热点。其中,“农地流转”中心度高达0.28,说明农地流转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研究主题。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的热点环节、代表区域及主要路径等方面。

表3 农村土地流转研究关键词和中心性信息

3.2 基于凸显词可视化分析

新主题词凸显代表着研究的前沿[13],运用CiteSpace软件中的“Detect Bursts”功能,可以将某些年份发表的相关论文中的专业术语提取出来,进行一些关键词突变分析,有助于捕获国内土地流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表4为运行CiteSpace软件后,得出的排名前25位样该文献的凸显词。

从表4可以看出,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的热点持续时间总体上呈现出由长到短的趋势。1998—2008年突显出“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流转、农地使用权、土地流转市场”等关键词,有些关键词相关研究持续的时间平均长达8年之久;而2008—2013年突显的关键词有“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家庭农场、城镇化”等;2014年至今则突显的关键词有“经营权、土地经营流转、集体所有制、三权分置”等。以上突显词体现出不同时期农村土地流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化趋势,其中“新型城镇化、经营权、土地经营流转、集体所有制”等关键词的突显一直延续至今,同时也反映出这几个关键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可能是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的热点。2008年至今,有关“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流转、农村社会保障、新型城镇化、经营权”等关键词的研究持续时间较长,从而反映出农村土地流转研究主要集中在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市场流转稳定的基础上,满足国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14]。

表4 关键词突现表

3.3 关键词前沿时区视图的研究演进分析

关键词前沿时区视图是根据前沿热点的演进路径和交互关系设计的,每个时区同步生成相应的专业术语。为了获得热点关键词,需要绘制关键时区图,以方便人们探寻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演进情况[15]。

基于CiteSpace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土地流转在“Timzone”功能上的关键时区图谱(图4)。结合图1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文献年产量分布,可将农村土地流转领域的研究大致划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0年前的萌芽期。这一时期为土地流转研究的孕育阶段,也是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提出阶段,学术界开始对农村土地、农村土地制度等展开初步研究。第二个阶段:2001—2009年的缓慢增长到快速成长期。由2001年前后的土地流转成因探究阶段,到2007年的迅速爆发式增长阶段,各种类型的研究主体交织在一起。如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土地产权、承包经营权等成为研究的热点。第三个阶段:2010—2016年为土地流转研究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从多学科角度分析土地流转社会效应的高频被引文献大量涌现,多数关键字也在此时产生,如影响因素、家庭农场、“三权”分立等,土地流转主要研究方向的奠定文献基本上出现。2017年至今,在土地流转研究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化,对相关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如崔腾飞重点分析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难点;Liu等认为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技术效率[16];Deng等认为早期饥荒对土地流转是否有一定的影响[17]。该阶段表现出明显的方向重叠,而又各具有侧重点的研究特征。

图4 农村土地流转研究关键词前沿时区视图

3.4 研究热点:关键词的聚类分析

关键词是作者对论文中心内容的提炼,对特定领域内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共现情况进行研究,有利于把握该领域内研究热点的分布态势。为反映不同时间内关键词是如何动态演进的,该文绘制了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如图5所示。

图5 农村土地流转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5共包含702个关键词,15个聚类,分别是土地流转、农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对策、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使用权流转、产权、农村土地制度、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规模经营、土地转包、抵押贷款、土地流转机制、信托法等。通过以往学者的相关研究和对知识图谱的热点关键词聚类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发现当前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土地流转内涵的界定与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的研究。大部分学者围绕着土地流转展开研究,虽然部分学者对其看法有所不一,但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权利流通和转让方面基本一致。在具体的定义上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农地流转包括经营权、承包权以及农地所有权;第二种是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农户保留了承包权,只转让经营权[22]。土地流转形式大都以传统形式为主,短期特征化明显;土地使用权流转范围较为狭窄,只局限在本村集体内[23],导致土地流转供给动力机制缺乏。随着对确权政策认知的演变,其内涵也在不断地扩充和延伸。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户拥有的产权约束职能得到拓宽。在个体农户上赋予占有、收益、流转、使用经营抵押等权能,在承包经营中赋予占有、抵押等职能,大大提升了农地流转的效率。只有在土地非农流转过程处于有序、规则、充分尊重农民的状态下,才能更好有效避免失地补偿不公平不和谐的现象。

(2)农村土地制度与土地流转、确权的问题。农村土地制度包括农地产权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等,也是近几年农村改革的重点。大量学者围绕着怎样改革、是否改革等展开多方面的讨论。相关研究也涉及到三农问题、城镇化、“三权分置”、城乡统筹、经营规模、土地利用等关键词。农村问题的核心是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24]。在诸多研究成果表明,农村土地确权能够增加土地利用的效率,增强土地的稳定性,进而增强土地市场增值潜力,产权的明确也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激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就业转移,降低土地减值风险[25]。自2014年国家出台了农村土地经营流转相关政策,我国农村开始建立了“三权”分置制度,允许土地经营权自由流转。大部分学者也充分赞同农地确权制度,同时确权制度也被视为农地改革的基础[26]。

(3)土地流转机制与农民土地权益损失的探讨。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纷纷围绕着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流转、农村金融和经营规模对农民土地权益展开讨论,因此农民土地权益方面也成为研究土地流转的主要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农民土地确权可能导致土地的细碎化,应谨慎实施,如贺雪峰[27]认为当农民土地权利变大时,会极大地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集体行动也越难;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在民意基础不坚实的情况下,忽略农民对土地认知心理和价值偏好,政策主体不能与时俱进的明确实施方案,过度强调“公平”,可能会导致“被产权”实践逻辑[28]。郎秀云[29]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农地确权会增加土地流转和农业经营成本,虚化村集体组织作用,引起乡村治理危机。更多学者认为中国农地流转的核心问题在于是否能通过合理的土地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农民的权益损失[30]。

(4)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行为问题的研究。土地财政收入成为许多地方政府在面临着财政危机时,快速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短期行为。目前,政府集团多采用“征地制+批租制”使得农村土地农转非,从而获得丰盛土地转换收益[31]。地方政府以土地为载体,获取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资金和来源收入。与此同时,政府为获取大量的土地,其失范行为和土地效应引发的寻租现象数见不鲜,主要有:①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搞“强制流转”[32];②以推行土地规模化经营为借口,实行“反租倒包”[33];③在农民非自愿情况下,实行征地形式,将土地廉价出售或承包出去,以获得引资[34];④部分村集体或地方政府在土地承包经营过程中挪用、截用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35]。村集体、地方政府在土地的流转过程中扮演着强势者的角色,如上报信息存在着不对称,中央政府很难扮演其重要的仲裁角色,调控失灵。从而使村集体、地方政府、用地单位形成一个共同的利用集团,农民只有被动接受土地流转[36]。

3.5 关键词共现网络和多维尺度分析

该文通过Ucinet对2 120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并对前30个关键词的共现矩阵进行共现网络展示,如图6所示。在共现网络图中,关键词的共现频次可以通过节点大小来判断,节点越大,关键词的共现频次越高,节点越小,关键词的共现频次越小;通过节点的位置来判断关键词的中心性,即关键词在共现网络图中的位置距离中心越近,该关键词的中心性越高,反之,则关键词的中心性越低。从图6中可以发现,“土地流转”“农村土地”“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产权”等关键词,节点大、连线多,且居于中心位置,表明共现频次高、关联性强和中心性较高;同时“城镇化”“土地制度”“制度创新”“流转”“规模经营”“三权分置”等关键词节点也较大、连线也较多。

为了获取网络图整体定量分析描述状况,需要进行网络图密度测量,密度描述是社会网络分析的重要测度之一[18],反映了图6中各点间的关联紧密度,测度的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大,点间的关联性越紧密,该网络对其行动者产生的影响也越大[19]。在共现网络中,表示关键词所指代的子领域交叉性影响越强,通过图6数据显示,网络的密度值为0.18%,标准密度差为1.33%,表明该网络密度整体水平偏低;在图6中,位于中间部分的关键词连线较多、较密,而位于周边部分的关键词连线较少、较疏松,说明该网络图中存在着“分层”现象。同时也可以看出,该网络图中,整体呈现出相对分散的趋势,在该网络图中如“土地流转”“农村土地”“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农村”等连线仍相对较多。为了更好地测量该网络图的结构,该文引入了中心度,它是评价关键词在社会网络中重要性作用和地位[20]。那么网络图中的关键词就可以表示该关键词在网络图中的地位以及重要角色,体现出该研究领域的某一个关键词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其他关键词的关注度和交叉影响力[21]。图6中,社会网络分析图谱点中心度值2.93%,而点中心度值排名前十的有“土地流转”“农村”“农村土地”“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制度”“流转”“制度创新”“三权分置”“土地产权”“城镇化”,也说明这些关键词所代表的研究问题备受关注。

图6 农村土地流转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

从网络图谱6整体角度来看,图中清晰呈现出这一时期该问题的研究主题结构:图的核心关键词围绕着“土地流转”“农村”“农村土地”“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热点词与其紧密联系,这些热点关键词又汇集了其他热点词,各种热点关键词复杂地交汇在一起构成了近几十年来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的热点话题。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该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1998—2019年CSSCI(2019—2020)数据库中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绘制出了知识图谱,分析了该研究领域的基本现状、研究重点及研究趋势的变化,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该研究领域发文数量总体上逐步呈现出“M”型的增长变化轨迹,从发文年份来看,发文数量变化同国家阶段性政策的变化有着高度吻合的关联性,也同时反映出学术界对国家政策的回应。从变化曲线上看,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研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目前形成的关系网络相对松散。

(2)科研机构或学者们合作交流甚少,仍未形成农村土地流转的核心作者群,合作强度较低;从政府管理的视角关注较少,以农业经济管理研究仍为主导;研究主题主要围绕农村土地制度、承包经营权、集体所有制、土地流转等展开研究,对流转中的社会保障、服务组织及政府职能关注较少。

(3)基于关键词的高频率和凸显性来分析,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承包权、规模经营和农地确权等仍然是研究的热点,土地流转研究的知识脉络结构日臻完善,尚有“土地流转”本土化的研究语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益属性以及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协同性等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学者们对农村土地的流转研究往往会随着国家的政策而变动,也同时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模式;2008年后,“城乡统筹、社会保障、经营权”等关键词的研究持续延长,说明学者们的研究开始逐步向完善城乡统筹、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美好的生活以及促进农村健康发展多元化转变。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研究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农村土地的相关制度、土地的确权、土地流转市场的机制、农民土地权益的损失以及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行为问题研究等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研究成果颇丰,为农地流转和宅基地流转研究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4)基于关键词前沿时区视图和共现网络演变分析,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的重点也具有一定的政策导向性,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热点词也会随着政策提出而落实;核心词由“土地流转”“农村”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热点词逐步扩散到“影响因素”“社会保障”“农民权益”“失地风险”“政府行为”等;各种热点关键词复杂地交汇在一起也构成了近几年来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的热点话题。

4.2 讨论

(1)虽然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相对比较丰富,但很少有比较全面、综合性的研究,如涉及到的城镇化问题、粮食安全、农民代际差异问题等。对农村土地流转权的界定,更倾向于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通和转移,在实际上还包括承包权以及土地所有权。土地流转的更多层次问题,是由系统外部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内部因素决定的。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关键的转型期,是农村人口、产业、土地等要素组合发生重要变化,因此土地流转研究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突出矛盾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而农村土地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资源要素,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的重要抓手。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农村土地流转应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背景与新趋势,把握城乡融合发展与土地流转的有机联系,从多学科融合的视角,在研究内容、研究地域、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完善。

(2)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迁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并非短时期可以解决的,还要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及农地流转收益等相匹配。在当前状态下,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是循环渐进的,不可依靠行政手段达到农村土地集中的目的,它的过程是漫长的[38]。

综上所述,当前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文献较多,涉及的学科较多,方法大多为农户实地调查,更多的偏向于问题描述和表层对策。能够结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兼顾法律、政治等理论的不多,可操作性不是很强,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对于当今土地流转中农地的定价、宅基地退出、风险的评估等问题关注的还不够,也为未来相关研究留下空间。此外,应注重科研机构之间、研究者之间合作,以便产生更有前瞻性的成果。

猜你喜欢
农地经营权发文
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需要备案而非登记
《民法典》时代农村土地经营权法律问题探究
农地细碎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三权分置下的农村土地经营权研究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办法出台
当前农地产权与流转制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