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顿大学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及对旅游人才培养的启示

2022-12-31 03:58冷庆深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希尔顿酒店培养目标校企

冷庆深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休斯顿大学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是校企合作最具影响力的机构,它把酒店运营与学生培养紧密融合在一起,学院和酒店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到酒店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细节,极具深度地做到了理论与应用的高效结合,是全世界校企合作办学的成功典范。[1]因此,吸收借鉴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促进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我国旅游人才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休斯顿大学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的形成与发展

休斯顿大学是美国一所知名的大型综合性大学,建立于1927年,至今已有近100年历史,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南部的著名城市休斯顿。休斯顿大学设置了多个学术研究院,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被认为是这个大学里最知名的学院。它是由美国希尔顿酒店集团的创办者希尔顿与休斯顿大学共同创立的,已经发展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最为知名的酒店管理学院之一,自1969年成立以来,培养和造就了大量世界一流水平的酒店管理人才。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必须完成不少于600个学时的实习课程才能获得相关课程的学分。学院配备的专业导师既是具备全球视野的国际学者又是深谙酒店行业前沿研究的专家,学院每年有超过九成的毕业生能够获得优质的就业机会。[2]学院最大的优势是由希尔顿酒店集团和学院共同创办的一家供师生共同经营和管理的希尔顿教学酒店。此外,教学酒店还建有全球领先的餐饮研究实验室和葡萄酒实验室。完善的培养体系和齐全的硬件设施为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的发展和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办学模式等方面,这些特点不仅促进了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自身的发展,也为世界上其他酒店管理学院的办学提供了参考经验。

(一)独具特色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同的培养目标会导致培养单位选择不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形成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提出的培养目标是“为饭店和餐饮业培养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领导者”,定位准确,特色鲜明。[3]以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作为首要的培养要素,定位于管理人才,相比较我国的“复合型应用型”培养目标,其目标更明确,更具有商科视角。

(二)从行业需求出发,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在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课程设置与酒店业的需求息息相关。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十分丰富,为学生提供学分从1学分到4学分不等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共70余门。必修课程注重酒店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选修课程设置则注重酒店及旅游产业知识能力的拓展。从住宿和餐厅管理基础到酒店营销、餐厅布局与设计、俱乐部运营与管理、葡萄酒和高级酒店运营与管理等更高级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修满75学分才能毕业。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将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构思自己的职业规划。结合通过酒店实习获得的实际工作经验,合理的课程体系将为学生在不断变化的酒店行业取得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产教融合、强调实践的教学方法

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秀代表。在课堂教学上,基本以企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要求学生亲手制作产品和参与经营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对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索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完成一个类别的课程后,会被学院安排到希尔顿教学酒店的相关部门进行实践学习。该学院最具有特色的是一家供学生经营的咖啡馆,学生们在这里可以学习小企业运营的所有知识,包括营销和销售、定价、薪资、成本控制、供应管理和新产品开发。通过将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培养的毕业生既能满足酒店行业的需求,也为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并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对师资队伍有严格的选拔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学院配备了酒店专业所有研究方向的教师为学生提供高效全方位的指导,任课教师一般都具有知名酒店相应岗位的从业经验,有的在授课同时还承担着部门工作,而且在岗教师会间歇性地回到酒店相应岗位,了解最新的酒店业发展趋势。另外,学院还聘请不同背景的行业专家来校讲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实践操作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因此,教师能根据行业发展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教学始终与行业保持同步发展,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五)施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秉持开放先进的办学理念

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通过校企联盟,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双方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学校和企业双方协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培养计划,同时借助希尔顿教学酒店开展更具有真实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培养的旅游人才既能尽快适应岗位,也能满足旅游行业发展的需求。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秉持多样性、开放的办学理念,让所有背景的学生、教师和工作人员都可以合作学习、工作和服务。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带来了学术繁荣,提升了社会利益,推动了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的蓬勃发展。通过校园各种经历帮助学生形成了包容、同情和相互尊重的处事态度,为学生的个人和专业发展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三、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与借鉴

通过对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可知,尽管旅游人才与酒店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旅游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却与酒店人才培养的特色呈现高度的一致性。[4]酒店人才是旅游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培养方向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因此,借鉴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的经验和措施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旅游从业价值观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社会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如影响原有产业结构、民族文化过度商业化、破坏环境等。旅游业要想减少对环境、文化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要求旅游从业者既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又能够理解旅游社会并对其有正确的认知,因此,强调以学生的价值观为重点的旅游教育更能彰显价值观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旅游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培养他们面对旅游负面影响的能力,形成公正的道德意识、创造性和批判性的知识观念、对稀缺资源的保护意识、多元的相互尊重的价值观。[5]因此,从学生的价值观层面入手,在培养一批有能力、会思考的毕业生的同时,也为我国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二)明确培养目标,强调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我国旅游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复合应用型人才,呈现缺乏特色、定位宽泛等问题。但旅游业的各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具有针对性,这让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对口选择问题。因此,“通才型”的培养目标很难培养出具有针对性的旅游人才。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国际化的不断推进,需要拥有国际视野的旅游应用型人才作为支撑。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明确且强调国际化。旅游院校作为人才供给方,应同教育部门共同根据国际行业发展趋势、院校层次制定出相应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一定是根据国际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强调基础、适用和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知识和技能;打造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国际化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意识的学生;积极与国外知名旅游院校交流合作,吸收其成功经验并将其本土化,融入到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这样,学生会有更清楚的职业发展规划,也才会扎根于我国旅游业的各个角落。

(三)增强文化底蕴,应对文旅融合新挑战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提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向。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为当今发展的新主张、新挑战,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复兴、旅游行业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6]在此背景下,人才是文旅融合的关键因素。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这也是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文旅融合的稳健发展需要既掌握旅游知识与技能,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旅游院校要通过各方面的改革将传统文化与旅游教育相结合,培养目标要突出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设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用传统文化感染学生。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经营管理方法以及专业技术技能的传授,更要强调旅游的政治文化本质,提升学生的旅游文化修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旅游人才用文化和旅游讲好中国故事,让游客享受文旅融合的新体验。[7]

(四)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职业能力与素养

随着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单一的主体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旅游人才,旅游高等教育应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依托以往的校企合作,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多主体合作教育成为现实,从而提升旅游教育的办学实力和水平。[8]目前,产教融合浮于表面,相关制度落实不彻底。推进产教融合深度,需要政府、企业和院校多方面的共同配合。产业学院作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允许企业参与育人过程,共同承担学生的实习和实践,企业优秀人才参与学校教学,学校教师进入企业积累经验,从而更精准地把握旅游市场的需求。通过创建产业学院,高校依靠自身的教学资源和管理资源,企业提供丰富的行业资源,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深入发掘校企合作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

(五)调整培养思路,应对旅游新业态

随着科技的变革,人工智能、5G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旅游行业。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促使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同时人们的出游方式和旅行偏好更注重个性化、奢华的旅游体验,为旅游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挑战,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多学科知识的旅游专业人才。旅游高等教育应根据行业需求和产业变化特征进行人才培养,培养不同类型和适销性的旅游人才。在专业设置方面要及时关注旅游产业的变化与需求,调整更新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努力探索开设多维度立体的课程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办学模式上要深化校企合作,采用多主体协同办学的方式,培养旅游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四、结语

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经过70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吸收和借鉴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和旅游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从学生从业价值观,培养目标,文旅融合、产教融合的培养思路等方面探讨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对提高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希尔顿酒店培养目标校企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SWOT分析的大连富力希尔顿酒店发展对策研究
成都协信中心希尔顿酒店婚礼秀:积攒的爱意只为在这里熠熠生辉
浅析五星级酒店的网络经济运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