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采用左卡尼汀配合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2-12-31 07:08麻艳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4期
关键词:尿毒症红细胞肾功能

麻艳艳

尿毒症为临床危重病症,包括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多种症状及体征,以呕吐、纳差、意识障碍、水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在进入尿毒症阶段后,除机体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还伴发神经、心肺、血液等中毒症状,健康水平严重下降[1]。血液透析为尿毒症的主要治疗方案,其可将血液中分布的代谢废物有效排出,进而维持机体正常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然而,虽血液透析为重要的维持患者生命的手段,但在发挥血液净化作用的同时,也会将血液中的营养成分、电解质、水分排出体外,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会有较高的营养不良、贫血风险,从而导致肾功能进一步受损[2]。故在展开血液透析的同时,应用可改善贫血、营养不良的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本次研究选取60 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血液透析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60 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观察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27~79 岁,平均年龄(52.71±8.40)岁;尿毒症病程7~23 周,平均病程(14.22±3.23)周。对照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9~80 岁,平均年龄(52.75±8.38)岁;尿毒症病程7~21 周,平均病程(14.29±3.18)周。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4]相关诊断标准符合,肾小球滤过率<15%;②具有正常交流条件;③对本次实验知情,并报伦理学组织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引发的心功能受损;②合并顽固性高血压。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将透析速度设置为310 ml/min,同时,将透析液流速设置为 500 ml/min,透析时间4 h/次,3次/周,持续时间为6个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取该药1 g 混入生理盐水20 ml 中静脉注射,3 次/周,持续时间为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IL-4、IL-10)、血液及营养指标(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红细胞比容)、肾功能指标(BUN、Scr)水平。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炎症反应、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血液及营养指标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炎症反应、肾功能指标有部分改善,血液及营养指标无明显降低;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4、IL-10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4、IL-10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n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ng/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血液及营养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及营养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血液及营养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BUN、Sc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Scr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mmol/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3 讨论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加之公众生活方式和行为发生转变,明显增加了肾脏疾病发病率,尿毒症为一种多发性慢性肾病,具有较强的危害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后,患者易有水电解质紊乱,同时,人体内分布的Scr、BUN 水平均显著升高,使炎症反应几率增加,进而引发营养不良及贫血[5,6]。肾性贫血为尿毒症患者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其以增生低下性、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为主要表现,发病机制与机体内分布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相关,另外,叶酸及铁缺乏、红细胞寿命缩短、骨髓微环境变化、失血等均参与贫血中,或使贫血症状加重[7,8]。

临床在对尿毒症展开治疗时,常用的方法为肾脏移植和血液透析,前者需要的医疗费用高昂,且受肾源紧张以及肾脏匹配特殊性等因素影响,效果欠佳。而血液透析为一项最为理想的对尿毒症进行治疗的方法。其是依托半透膜原理,促使于患者血液中分布的过量代谢物及有害物质向体外排出,经有效的血液净化处理,将血液向体内重新回输,以维持正常的水电解质平衡[9-11]。但长期进行血液透析,会使贫血问题加重。

左卡尼汀在生理学层面属人体重要能量代谢物质,其在人体骨骼肌、心脏广泛分布,除可对脂肪正常代谢进行维持外,还具有促骨骼肌和心肌功能改善的作用。同时,左卡尼汀可使蛋白质分解、合成速度加快,增加红细胞膜稳定性,大幅延长红细胞生存期限[12,13]。而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可使此物质明显减少,故需应用此类药物以发挥补充效果。左卡尼汀注射液属天然的对人体能量代谢进行调节的药物,可通过增加能量,显著提高组织功能,经静脉推注给药,可使人体细胞功能增强,促进细胞正常代谢,同时,还可促机体营养指标改善,为正常体质功能修复创造理想条件[14-16]。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针对尿毒症患者,在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4、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使用左尼卡汀后,可通过对机体炎症因子紊乱状态进行纠正来降低炎性反应程度。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应用左尼卡汀可对尿毒症患者的贫血症状进行纠正,其通过对红细胞生成糖蛋白激素产生刺激,使红细胞合成能力增强,机体与氧的运输、结合能力提升,使组织缺氧状态得以改善。大部分肾性贫血患者,多有程度不等的铁缺乏存在,原因表现为较复杂的情况,包括铁的摄入吸收减少、尿毒症相关慢性炎症、透析失血、肠道失血等,而应用左卡尼汀可发挥抗氧化应激效果,使红细胞脆性降低,红细胞降解时间延长,故使肾脏贫血症状得以改善[17,18]。本次研究结果还表明,治疗后,观察组BUN、Scr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r 随肾损伤加重、机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而表现为升高现象,BUN 升高多表现为肾功能存在一定障碍,上述两项指标均为对肾功能进行监测的标志物。左卡尼汀可促进脂类代谢,为长链脂肪酸氧化代谢提供良好条件,另外,还可为肝脏受损修复提供能量、物质。同时,左卡尼汀可通过提高氧化应激介导的机体对炎症反应的抵抗力,减轻缺氧、氧自由基、缺血等诱导的肾脏组织细胞损害,进而为肾功能的有效恢复提供帮助[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尿毒症采用左卡尼汀治疗,可发挥对肾功能的有效保护 作用。

综上所述,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贫血、营养不良状态及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尿毒症红细胞肾功能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猪附红细胞体研究进展
预防尿毒症的关键措施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尿毒症可以预防吗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