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用水权改革成效和启示

2023-01-02 15:52
中国水利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用水节水水资源

李 科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水务局灌排管理中心,751600,青铜峡)

一、青铜峡市水资源利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利用情况

青铜峡市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位于宁夏平原引黄灌区中部、黄河上游,黄河穿境69 km,年过境水量400 亿m3,平均地下水资源量2.69 亿m3,年平均降水量178 mm,全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6.18 亿m3。2020年全市取水总量为6.394 亿m3,其中黄河水6.127 亿m3,占取水总量的95.8%,地下水0.247 亿m3,占取水总量的3.9%。

2.存在的问题

根据《2019年宁夏水资源公报》,青铜峡市现状人均用水量2617 m3,是宁夏全区平均水平的2.69 倍;万元GDP 用水量486 m3,是全区平均水平的2.72 倍;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5.44 m3,工业用水效率低于吴忠市和全区平均水平;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830 m3,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25,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铜峡市新老水问题复杂交织,水资源匮乏与利用效率低下之间矛盾突出。

①当地地表水资源匮乏,可利用水资源量少。 青铜峡市地表水产流形式主要是季节性山洪,且无调蓄设施,地表水资源基本无法开发利用,农田灌溉主要依靠过境黄河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②灌区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面积小。 现状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44 万亩(1 亩=1/15 hm2,下同),占总灌溉面积的29.51%,且自流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中水利用几乎为零。

③节水意识淡薄。 灌区传统灌排体系较为完善,有些高效节水灌区随意恢复大田灌溉方式,农田大水漫灌、大引大排现象仍有发生,用水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④互联网+城乡供水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低。 原有供水工程设计标准较低、设备老化,运行维护费用增高;现行水价执行的是2007年标准,农村供水工程处于亏损状态,经费不足影响了信息化、自动化发展。

⑤服务机制不完善,社会化服务发展缓慢。 基层服务体系基本覆盖灌区管理,但以85 个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代表的经营性社会化组织建设标准偏低,无法适应灌区现代化发展。

二、用水权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青铜峡市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增设用水权改革专项小组,由党政分管负责同志担任改革“施工小组长”,统筹推进用水权改革。 梳理出41 条改革事项,确定5 项15 个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确保用水权改革落到实处。

1.主要措施

(1)抓好灌溉面积核实

为推进用水精细化确权,核实灌溉面积是关键。 委托第三方专业测绘公司,调集青铜峡市农业农村局2014年农村土地确权数据、自然资源局“国土三调”耕地和园地数据,借助高清地理信息影像,按照乡镇、村组、农户三级体系完成灌溉面积的测绘核实工作,按照测量成果统计成册确认。全市水资源确权控制指标4.53 亿m3,实际确权指标为3.76 亿m3,对应灌溉面积66.12 万亩,初步核定805 个确权计量单元。

(2)开展用水权收储和市场化交易

完成全市用水权二级市场交易平台搭建,依据自治区新修订的用水权改革相关制度,制定了《青铜峡市用水权收储交易管理办法》,构建水权交易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 2021年9月先期挂网的869 万m3黄河水用水权分9 宗被太阳山工业园区的9 家企业摘盘,交易单价1.08 元/m3,交易期限10年,交易总金额9385.2 万元;二期472.6 万m3黄河水用水权交易于12月份完成。初步确定了用水权基准价,其中工业为1.08 元/m3,规模化养殖业和农业为0.025 元/m3。

(3)建立完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制度

在保留各镇农民用水户协会总会的基础上,对全市注册的村级农民用水户协会和渠系协会进行注销清算,撤销整顿支渠个人承包模式,配齐田间水管人员。 各镇用水户协会按照灌溉面积配齐田间淌水员。 全面执行农业末级渠系水价,相继出台了水价调整执行方案、水费收缴和使用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 水费收缴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干渠水费由各协会直接缴干渠管理单位,末级渠系水费由协会上缴市财政专户。

(4)建立健全监测监管体系

投资2247 万元建设了青铜峡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智能监控项目,整合现有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了水资源监测网络和监管平台,形成全市取用水管控“一张图”,全面提升水务工作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2.取得的成效

青铜峡市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赋予的 “在用水权改革上先行先试、蹚出新路”的政治任务,聚焦“节水增效”总目标,在全区率先“破”确权坚冰、“攻” 节水难点、“蹚” 交易新路、“建”管水机制,探索节水优先、量水发展新路。

(1)制定了水资源配置规划,严格落实“四水四定”管控方案

①按照《宁夏“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编制了《青铜峡市“十四五”水资源配置规划》,将自治区“四水四定”管控方案分配青铜峡市的黄河水、地下水、中水合理配置到农业、工业、生活、生态上,作为“十四五”期间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指导全市产业布局、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

②调优种植结构,压减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 农业上坚持适水种植,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从2021年的10万亩压减到4.8 万亩。

③建立健全监测监管体系,地表水、地下水取水实现全监控。 规范了外销蔬菜种植企业取水手续,在线实时监测各菜场取用水情况。 分别核定各菜场取用黄河水和地下水的许可水量,对超定额取水实行累进加价,以规范企业取用水。

(2)建立了权责明晰、精简高效的基层水管组织

2021年对77 家村级及渠系农民用水户协会进行清算注销,对八镇一场用水户协会总会进行重组改建,建立了独立的基层水管体系,全市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行管理人员由改革前的381 人减少到153 人。2021年青铜峡市遭遇大旱,在保障全市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的情况下,灌溉用水量比年初下达的5.66 亿m3用水指标少0.56 亿m3,与2020年相比节约0.17亿m3,取得了保灌增产节水的目标。

(3)采取多项制度,逐步实现田间用水管理精准化

通过落实水权制度,调整产业结构,严格执行用水计划,精细管理田间用水,实行“一把锹”淌水制度,逐步实现田间用水管理精准化。 建立农业节水奖惩机制,每年拿出末级渠系水费的25%用于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增强用水户主动节水的意识和积极性。

(4)开展用水权收储交易,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益

收储八镇一场“十三五”期间所建高效节灌工程节约的2505 万m3用水权,折算黄河耗水量1500 万m3,经自治区水利厅审核同意,将1500 万m3用水权指标申报纳入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挂牌交易。 辖区农业节水流向太阳山园区高附加值工业领域的同时,创收9385.2 万元,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生态灌区计量设施改造奠定了资金保障基础。

三、用水权改革经验与启示

青铜峡市以节水增效、集约高效为目标,全面深化用水权改革,优化用水结构、转变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益,建立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的节水用水治水兴水体制机制,推动水资源利用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高效转变,为保障青铜峡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水利支撑。

1.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

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决落实“四水四定”,按照水资源供给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做到“有多少汤泡多少馍”。

2.坚持优化结构、绿色发展

统筹黄河水、地下水、地表水、非常规水等各类水资源,优化生产、生活、生态配置格局,调整区域、城乡、工农用水结构,严控农业用水总量,深挖工业节水潜能,推动高耗水产业节水增效,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保护水源、高效用水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

3.坚持两手发力、高效用水

注重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提升效率,发挥政府的调节和监管职能,处理好政府调配与市场交易、保障刚需与提高效益的关系,建立政策有效引导、市场有力倒逼的节约高效用水机制,实现资源有价、使用有偿、交易有市、节约有效。

4.坚持协同推进、综合施策

把握先行区建设核心在水、关键在水、难点在水的定位,以“四水四定”原则引领国土空间规划,以用水权改革带动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改革,配套推进水价改革和水资源税改革,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守好生态环境生命线。

5.坚持补齐短板、夯实基础

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水利的新要求,聚焦防洪排涝、供水保障、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重点领域,因地制宜推动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解决水利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猜你喜欢
用水节水水资源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王佩:为半干旱地区集聚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