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微量元素叶面肥对滴灌长绒棉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023-01-02 11:11王同仁徐金虹姜守军
新疆农业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微量元素

王同仁,曾 雄,徐金虹,姜守军,张 宏

阿瓦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喀什 843200

阿瓦提县是农业大县,当地主要种植农作物以棉花和粮食为主,其独特的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棉花产业的发展,其中,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75%以上。研究表明,氨基酸水溶肥能够提高小白菜产量构成[1],叶面喷施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可显著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2]。氨基酸微量元素水溶肥可提高棉花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实现增产增收[3-4]。阿瓦提县于2021 年开展了氨基酸微量元素叶面肥对长绒棉产量影响的试验,通过调查分析,了解该叶面肥对长绒棉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其进一步在阿瓦提县棉产业上的推广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21 年3 月至11 月安排在阿瓦提县塔木托格拉克镇阿克亚村(80°19′25.71 ″E,40°37′48.14″N),前茬作物为棉花,土壤质地为壤土。供试棉花品种为新78,供试叶面肥为磷酸二氢钾(52% P2O5,34% K2O),氨基酸微量元素叶面肥(氨基酸≥100 g/L、Fe+Mn+Zn+B≥20 g/L)。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 个处理,分别为喷施等量清水(处理1)、喷施磷酸二氢钾(处理2)、喷施氨基酸微量元素(处理3),每个处理重复3 次,共9 个小区,各小区面积54.72 m2,随机区组排列,设保护行,除叶面肥外,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叶面肥喷施依据产品说明进行。

处理1:喷施清水50 kg/666.7m2,喷施2 次,其中:蕾期(6 月15 日)喷施20 kg/666.7m2,花铃期(7 月6 日)喷施30 kg/666.7m2。

处理2 :喷施磷酸二氢钾0.3 kg/666.7m2,喷施2 次,其中:蕾期(6 月15 日)0.15 kg/666.7m2兑水20 kg 进行喷施,花铃期(7 月6 日)0.15 kg/666.7m2兑水30 kg 进行喷施。

处理3:喷施氨基酸微量元素90 mL/666.7m2,喷施2 次,其中:蕾期(6 月15 日)45 mL/666.7m2兑水20 kg 进行喷施,花铃期(7 月6 日)45 mL/666.7m2兑水30 kg 进行喷施。

1.3 田间管理

试验于4 月10 日播种,种植模式为1 膜6行,播种方式为精量播种,一穴一粒,播量量1.8 kg/666.7m2,株距10 cm,播幅内宽、窄行距配置为66+10 cm,灌溉方式采用膜下滴灌。施肥量80 kg/666.7m2,其中:尿素8 kg/666.7m2,磷酸二铵6 kg/666.7m2,复合肥25 kg/666.7m2,滴灌肥41 kg/666.7m2。整个生育期共滴水6 次,滴水情况根据当地供水进行,各处理滴水量相同,因与周边大田同步进行,未测量水量。

1.3.1 水肥管理

基肥于4 月8 日进行机械撒施,施用尿素(46% N)5 kg/666.7m2、复合肥(18%N,18% P2O5,18% K2O)25 kg/666.7m2。追肥结合田间水肥需求和当地供水情况进行滴施,施尿素3 kg/666.7m2、磷 酸 二 铵(18% N,44% P2O5)6 kg/666.7m2和 滴灌 肥(8%N,24% P2O5,24% K2O)41 kg/666.7m2,分6 次随水滴施,其中:蕾期(6 月10 日)尿素3 kg/666.7m2、磷酸二铵6 kg/666.7m2,花蕾期(6 月25 日)滴灌肥8 kg/666.7m2、花铃期(7 月7 日)滴灌肥10 kg/666.7m2、花铃期(7 月23日)滴灌肥10 kg/666.7m2、铃期滴灌肥(8 月2 日)8 kg/666.7m2和铃期(8 月14 日)滴灌肥5 kg/666.7m2。

1.3.2 病虫害防治

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和实际发生情况进行了防治。5 月25 日第一次防治棉蚜,用啶虫脒20 mL/666.7m2兑 水30 kg;6 月8 日 用 啶 虫 脒25 mL/666.7m2、克 螨特30 mL/666.7m2混 合 兑水25 kg,用于防治蚜虫和棉叶螨;6 月28 日开始防治棉铃虫,高效氯氰菊酯20 mL/666.7m2兑水20 kg,7 月18 日高效氯氰菊酯30 mL/666.7m2兑水30 kg。

1.3.3 化控

共化控3 次。6 月5 日使用缩节胺1 g/666.7m2兑水30 kg 进行喷施,7 月3 日缩节胺3 g/666.7m2兑水30 kg 进行喷施。打顶后于7 月18日用98%的甲哌鎓(缩节胺)15 g/666.7m2兑水1.2 kg 进行一次重控。

1.3.4 打顶

采用化学打顶方式,打顶时配合缩节胺共同使用。7 月11 日利用无人机进行打顶,用98%的甲哌鎓(缩节胺)20 g/666.7m2,打顶乐100 mL/666.7m2,兑水1.5 L 进行喷施。

1.4 测定方法

棉花产量:9 月2 日在各小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1 个(6.67 m2),调查棉花株数、总铃数及单株铃数。于吐絮期在每个小区定点采收100朵完全吐絮棉桃(根据棉花吐絮情况,分别于9月17 日和9 月30 日各采集50 朵),测定单铃重和衣分,计算棉花产量。

1.5 数据处理

产量(kg/666.7m2)=株数(株/666.7m2)*单株铃数(个/株)*单铃重(g/个)/1000

试验数据采用WPS 2019 和方差分析2013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 法(P<0.05)。

2 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长绒棉农艺性状的影响

各处理对长绒棉农艺性状影响不同(表1)。与处理1 相比,处理2 和处理3 能够提高长绒棉农艺性状。株高分别显著增加13.35%、13.07%,单株果枝分别增加9.76%、7.32%,单株铃数分别显著增加8.07%、7.84%,单铃重分别显著增加10.01%和13.05%。

表1 不同处理对长绒棉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长绒棉产量及构成的影响

各处理对长绒棉产量及构成影响不同(表2)。各处理株数无显著性差异。与处理1 相比,处理3 和处理2 铃数分别显著增加6.94%和8.76%,处理3 较处理2 减少1.67%,无显著性差异。处理2 的单株铃数最高,为8.07 个,处理3次之,为8.06 个,与处理1 相比,处理3 和处理2的单株铃数分别显著增加7.84%和8.07%,处理3 较处理2 减少0.21%,无显著性差异。处理3 单铃重最高,为2.69 g,处理2 次之,为2.62 g,处理1 最低,为2.38 g,处理3 单铃重较处理1 和处理2 分别显著增加13.05%和2.77%,处理2 较处理1显著增加10.01%。处理3 籽棉产量最高,为344.44 kg/666.7m2,处 理2 次 之,为340.93 kg/666.7m2,处理1 最低,为284.93 kg/666.7m2,与处理1 相比,处理3 和处理2 籽棉产量分别显著增加20.89%和19.65%,处理3 较处理2 增加1.03%,无显著性差异。处理3 的衣分最高,较处理1 显著增加6.38%,较处理2 显著增加6.93%。处理3 皮棉产量最高,为124.26 kg/666.7m2,处理2 次 之,为115.11 kg/666.7m2,处 理1 最 低,为96.64 kg/666.7m2,处理3 分别较处理1 和处理2显著增加28.57%和7.95%,处理2 较处理1 显著增加19.11%。通过表1 数据及分析可得,叶面肥通过增加长绒棉铃数和单铃重促进增产,与处理2 相比,处理3 通过增加衣分促进皮棉产量显著增加。

表2 不同处理对长绒棉产量及构成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长绒棉经济效益的影响

不同处理长绒棉产量、产值、叶面肥和和其他支出不同,纯收益也不同,处理3 和处理2 均能显著增加长绒棉纯收益(表3)。处理3 的产量、产值、叶面肥、其他支出和纯收益最高,处理2 次之,处理1 最低。处理3 产值为4649.95 元/666.7m2,处理2 产值为4602.50 元/666.7m2,处理1 产值为3846.57 元/666.7m2,与处理1 相比,处理3 和处理2 的产值分别显著增加20.89%和19.65%,处理3 的产值较处理2 增加1.03%,无显著性差异。处理3 和处理2 的其他支出分别较处理1 显著增加10.85%和10.21%,处理3 较处理2增加0.58%,无显著性差异。处理3纯收益最高,为3058.50 元/666.7m2,处理2 次之,为3026.19 元/666.7m2,处理1 最低,为2420.35 元/666.7m2,处理3 和处理2 纯收益分别较处理1 显著增加638.15元/666.7m2(26.37% )和 605.84 元/666.7m2(25.03%),处理3 较处理2 增加32.31 元/666.7m2(1.07%),无显著性差异。

表3 不同处理对长绒棉经济效益的影响

3 结论

氨基酸微量元素叶面肥增产效果与磷酸二氢钾基本一致,均能显著增加长绒棉产量及构成,实现长绒棉增产增收。氨基酸微量元素叶面肥处理皮棉和籽棉产量最高,分别为124.26 kg/666.7m2和344.44 kg/666.7m2,较清水处理显著增加28.57%和20.89%,磷酸二氢钾次之,分别115.11 kg/666.7m2和340.93 kg/666.7m2,较清水处理显著增加19.11%和19.65%。氨基酸微量元素叶面肥处理纯收益最高,为3058.50 元/666.7m2,磷酸二氢钾次之,为3026.19 元/666.7m2,分别较清水处理显著增加638.15 元/666.7m2(26.37%)和605.84 元/666.7m2(25.03%)。氨基酸微量元素叶面肥主要成分为有机物氨基酸,且含有部分微量元素,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替代磷酸二氢钾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微量元素
超常量磷酸二氢钾对温室番茄控旺效果的研究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3种叶面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叶面肥磷酸二氢钾,你会用吗?
不同叶面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怎样施用叶面肥
怎样施用叶面肥
磷酸二氢钾在果树上的科学施用
微量元素里的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