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农药双减技术在加工番茄上的应用

2023-01-02 11:11
新疆农业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昌吉市全生育期磷酸

刘 欢

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昌吉 831100

近年来昌吉市坚持以加工番茄绿色、高产、节本、提质增效综合配套技术示范为主要抓手,以农业投入品减量化、高效化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以农业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手段,全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及农药减量控害工作,提高作物品质,提升经济效益[1-3]。

1 实施地点及品种选择

昌吉市2021 年加工番茄示范区设立在昌吉市二六工镇幸福村四组,坐标为东经87°20′31″,北纬44°10′45″。常年平均≥10℃积温3374℃,无霜期平均165 d,年均降水180 mm。前茬作物为制种玉米。实施面积86.67 hm2,品种为:金番11号(早熟)、亨氏1015(中熟)、亨氏3402 及亨氏2401(晚熟)。目标产量9000 kg/666.7m2。

2 技术方案

2.1 育苗

2 月23 日在温室大棚内进行穴盘点种育苗,3 月10 日打水,注意温度和水分管理,培育壮苗。移栽苗标准:4~5 片真叶,高度14~16 cm,茎粗3 mm,茎杆紫色,根系发达,毛根无损伤,苗龄35 d 以上,长势均匀一致。

2.2 整地

及时整地深耕,耕深25~28 cm,要求达到地平、土碎、地净、地实。基施磷酸二铵10 kg/666.7m2,商品有机肥50 kg/666.7m2。耙地后起垄,沟心距152 cm,垄背宽度112 cm,沟心宽35~40 cm,沟深15 cm,施肥深度25 cm。移栽前1~2 d 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可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防治田间杂草。

2.3 移栽前准备

移栽前5~10 d,机械铺膜和铺设滴灌带,要求膜面平展,膜边压膜10 cm,覆土严实,采光面不少于50 cm。滴灌带铺设在距垄背中心10 cm处。

2.4 移栽

当膜下10 cm 土壤温度稳定在12℃以上开始移栽。4 月20 日开始采用机械移栽,栽植密度2500~2800 株/666.7m2,深度10~12 cm。

2.5 田间管理

2.5.1 滴缓苗水

移栽后即滴缓苗水15~25 m3/666.7m2,要求灌匀灌透,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2.5.2 适时中耕

加工番茄一般中耕2~3 次。于移栽后5~7 d开始中耕,以后每隔7~10 d 中耕1 次,由浅入深,中耕深度8~20 cm。

2.5.3 合理滴水

于移栽后7~10 d 开始滴头水,以后每隔7~10 d 滴水1 次,采摘前10~15 d 停水。全生育期滴水约420 m3/666.7m2。

3 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应用

苗期生长阶段,随着气温回升,田间杂草滋生,病虫害开始发生,需及时进行防控。农民常规防治方法即只喷施化学农药,用药次数多且用量大,全生育期用药190~220 g/666.7m2。

3.1 物理防控,生态调控

推行物理防控和生态调控,减轻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大力推广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黄板诱杀等物理防控,保护利用天敌等生物生态控害技术。利用棉铃虫成虫的趋光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灯黄板400 块、太阳能杀虫灯25 盏、性诱剂60 盏进行防控。

3.2 生物农药使用技术

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使用高防效、高活性、高含量、低毒、低残留、低污染的生物农药和生物有机肥防控虫害。

3.3 高效植保机械使用技术

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委托专业植保服务组织在示范区开展专业防治,实施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和综合治理。

3.4 加强病虫监测预警能力

在加工番茄示范区建立病虫监测点,充分调动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积极性,定期开展田间调查,准确掌握病虫发生特点、分布情况,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病虫动态》,减少盲目施药、重复施药,降低农药使用量。

3.5 化学防治

病虫害发生严重时严格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通过改进施药技术来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以提高农药利用率。选用可杀得3000 或阿西米达30 g/666.7m2进行病害防治,选用普宗或天王星30 g/666.7m2进行虫害防治。全生育期防治病虫害2~3 次,用药180~200 g/666.7m2,较农民常规防治减量10~20 g/666.7m2[4]。

4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应用

4.1 测土配方

土壤类型:灰漠土,质地:沙壤土。有机质15.8 g/kg,碱解氮87.6 mg/kg,有效磷17.8 mg/kg,速效钾261 mg/kg。

4.2 增施有机肥

基肥施商品有机肥50 kg/666.7m2、磷酸二铵10 kg/666.7m2。有条件的可增施农家肥代替化肥,施量不少于1000 kg/666.7m2,结合秋翻整地前施入或春季整地时施入。

4.3 秸秆还田

前茬作物为制种玉米,通过秸秆粉碎还田技术,使大量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减少化肥使用量。

4.4 水肥一体化技术

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基础上,围绕测土、配方、配肥、智能化灌溉、增施有机肥、滴施高效水溶肥、田间墒情、气象与信息监测、物联网设备八大关键环节等相关的配套技术为一体,通过智能措施达到作物节水、节肥、节药。追肥以氮钾肥为主,自缓苗水开始随水滴施,全生育期共施肥10 次,追施量:尿素20 kg/666.7m2、磷酸一铵10 kg/666.7m2、硫酸钾20 kg/666.7m2、磷酸二氢钾3 kg/666.7m2、锌肥2 kg/666.7m2(滴头水时一次性施入)。坐果期开始滴施钾肥,采收前最后一次滴肥时不滴钾肥。农民常规施肥模式:基肥磷酸二铵20 kg/666.7m2、尿素30 kg/666.7m2、磷酸一铵15 kg/666.7m2、硫酸钾30 kg/666.7m2、磷酸二氢钾5 kg/666.7m2、锌肥2 kg/666.7m2[5]。

表1 加工番茄生育期内施肥时间及施肥量统计表

5 效益分析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及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肥料成本。全生育期随水滴施肥料55 kg/666.7m2,与常规施肥相比,减少基肥磷酸二铵10 kg/666.7m2,减少追肥尿素10 kg/666.7m2、磷酸一铵5 kg/666.7m2、钾肥12 kg/666.7m2,并适量增加微量元素,从而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全生育期通过物理防控、生态调控及使用生物农药等措施,减少化学农药10~20 g/666.7m2,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可大面积推广应用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猜你喜欢
昌吉市全生育期磷酸
磷酸MER值对磷酸二铵产品质量影响研究
不同纤维对磷酸镁水泥砂浆早期性能的影响研究
退役磷酸铁锂材料资源化循环利用研究进展
湿法磷酸制备磷酸脲的研究进展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银行服务质量与客户满意度调查研究
黄骅市2013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