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学生就业指导相关问题的思考

2023-01-03 05:36张亚涛
河南化工 2022年1期
关键词:工科新工科就业指导

张亚涛 , 段 锟 , 王 景

(郑州大学 化工学院 , 河南 郑州 450001)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加速,新一轮科技革命也在孕育兴起,从深层次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面对新形势,我们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对我国工程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积极应对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工科”建设成为我国工程教育新的发展方向。“新工科”不仅是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方式的革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也提出新的命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实现高质量就业,既衡量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同时对产业发展,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能否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 “新工科”对就业指导提出的新要求

“新工科”理念被提出后,工程教育领域迅速反映,围绕“新工科”内涵、建设、发展等问题的研讨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一定成果,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高质量建设“新工科”的规范化指导文件和改革发展路径,由我国主导的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的创新发展模式正在引领全球工程教育变革。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新工科”对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工程人才有了新的标准,由被动适应服务到主动引领发展,对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改变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有了新的要求。

1.1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发展形势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新时代,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效凸显,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当前国家发展的新形势,牢固树立发展信心,全面了解“互联网+”“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应用中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强国家发展形势认知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统一的重要意义。

1.2 帮助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理念

“新工科”是工程教育应对新的产业技术革命带来的新的挑战对工程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理念与传统工科教育有着根本的不同,相比培养单一工程专业尖端人才的传统工科教育,“新工科”则遵循工程教育发展规律和工程创新人才发展规律,把培养未来全面发展的工程人才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要求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成为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跨界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以此满足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换代和新产业培育和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时要有较强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解决未来发展难题的能力。

1.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在新发展理念中居于首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应对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同时对创新人才则要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新工科”是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发展的时代潮流下,工程教育领域创新改革的思考,建设重点就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技术变革带来的新挑战,主动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也应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全面认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1.4 引导学生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进程中,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表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研发及工业化应用预示着利用信息技术带动产业变革将成为常态,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积极应对新的科技革命,“新工科”也是为积极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而进行的工程教育创新。因此“新工科”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在就业选择时,对新事物才能科学预判,正确评价。

2 当前工科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2.1 “新工科”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

传统工科下的工程教育理念是被动适应服务经济,被动作为,以适应现有技术和产业发展为目标。而新工科的工程教育理念则是主动引领发展,主动作为,以引领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为目标。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当及时回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搭建学生高质量就业桥梁,课程设置理念、目标应当紧密结合时代发展新形势。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很多仍停留在传统人才培养及就业选择的理念上,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缺乏实质性指导,具有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兼具良好人文素养的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理念尚未贯穿就业指导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准确认识国家发展形势,主动融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在就业指导中还未明显体现。

2.2 就业指导课程设计与实践需求锲合度不高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计单一,课程归属不明晰,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千篇一律,多以就业认知、就业选择、就业技能、面试技巧等问题讲解,以选修课方式出现,以论文或简单考试结课,课程建设缺乏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与社会需求相差较远,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吸引力较弱。

2.3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大学生就业指导对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要求较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师资力量的强弱决定就业指导的效果。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对国家发展形势、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也要充分熟知,教师队伍要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双师型”教师要成为主力军。我国很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不完整、体系不健全、力量薄弱现象常态化存在,少数高校有专任教师,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及日常教育都由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队伍完成,甚至存在课程教学前临时组建教师队伍现象。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背景的任课教师丰富了队伍结构,但多元的教师成员对教学任务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把控带来了挑战。

2.4 就业指导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少数高校常态化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但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在毕业年级才开始,有的课程教学放在大二或大三进行,课程教学课件、教材大而全、模板化严重、修订不及时,就业指导学科区分度不明显,多元化就业指导欠缺,几乎是“一刀切”的模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脱节现象,缺少针对性,形式教育严重,实效性有待提升。

3 “新工科”背景下学生就业指导路径探析

3.1 坚持立德树人,树立正确就业观

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对学生高质量就业有直接促进作用,也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检验,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将课程思政的成果应用到就业指导上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育大国工匠精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到就业创业软、硬实力的提高培养中,提升就业指导的思政价值引领。

3.2 强化校企合作,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新工科”背景下对于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出新的命题,能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的挑战与变革,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起核心作用。工程教育其自身的特殊性不仅要求专业课程需要“双师型”教师,在就业指导领域更要有工程实践背景教师的参与,这样才尽可能保证就业指导不会出现“形而上”的现象。强化校企合作,引进企业、行业专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作为就业指导教师,对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产学研基地、实习基地、大学生“双创”基地等建设,提高校企合作质量,全过程、全方位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引进校外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实现高质量就业,但必须完善考核管理机制,防止出现单一指导毕业设计或专题讲座形式的就业指导,应加强过程管理,从入学到毕业,全方位、多样式、强互动开展就业指导。

3.3 完善课程设置,增强教育教学针对性

“新工科”教育视野下的学生是有能力积极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技术变革带来的新挑战,可以主动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因此在就业指导课程设计应当有针对性,围绕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国际视野的新型工程人才为目标,帮助学生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就业指导教材应与传统教材相比应更具有针对性,侧重讲授“新工科”中“新”的实质内涵,对新技术、新产业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应重点讲述,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实时更新,确保教材与时代紧密结合。课程章节设置上,不能仅仅讲述就业技巧类的内容,对于国际国内发展的形势、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双创”动态等也应作为核心要点,防止出现授课课件老旧现象。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教育的比重,通过优化暑期社会实践、认知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强化就业指导实践教育的效果,同时专业基础、方向课也应加强就业指导专章讲授环节。

3.4 坚持创新理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新工科”打破传统工科单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培养、产学研协同、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为一体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工程教育供给体系,打破制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壁垒和边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和标准层次更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新工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坚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充分应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不能仅停留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应将全面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也要通过新科技革命和产业技术变革对人才需求变化,如何积极应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带来就业新的方向,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4 结语

“新工科”是为积极应对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新挑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有力地支撑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做好“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认识到国家发展新形势及“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国际化视野,强化工程实践能力,树立正确就业观,积极融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带来新的就业方向,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就业,同时也能有效缓解结构化就业矛盾。

猜你喜欢
工科新工科就业指导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