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2023-01-03 05:53李建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工作

李建军, 刘 成

(1.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2.新疆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2021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立足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面向“两个大局”时代之维,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的坐标上,对于百年来党带领中国人民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成功,以及未来如何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继续保持成功进行了历史经验总结,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简称《决议》)。《决议》中明确提出,“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1]48,这是新时代指引党和国家事业稳步发展的思想航标,也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指针[2]。进入新时代,基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动摇的逻辑前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以及东西方意识形态交锋现实,对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作出了科学判断。《决议》中提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1]72这一科学论断更加清晰展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着力点,更加明确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新面向,更加凸显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新特征。因此,厘清这一论断的发展理路对于我国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意识形态生态环境,推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行稳致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现象表征

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利益为要,开创性继承、发展与创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实现了意识形态领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新的飞跃。本文认为其表征主要涵盖四个方面。

(一)意识形态工作定位更具科学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党对意识形态的绝对领导权,科学定位意识形态重要地位。

1.明确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定位

这一定位既是对党百年来意识形态工作定位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定位的与时俱进的科学把握。回顾百年来党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火的洗礼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奋进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表达的时空赓续。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2013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意识形态工作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领域,影响社会发展战略全局和整体布局目标实现,这一科学定位是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规律的深化认识,是基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逻辑、东西方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的现实的正面回应,致力于解决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

2.彰显意识形态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情怀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提到,“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4]《决议》也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1]95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任何自身的利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践行党性与人民性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每一个历史紧要关头,党考虑的都是人民的利益,党员带头成为一种新的标识。在实践中锻造了伟大建党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精神谱系,彰显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本色和牢记使命的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和共同目标凝聚了最强合力。例如,在打赢脱贫攻坚这一战胜绝对贫困的战斗中,无数的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奔赴贫困一线,扎扎实实为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最终换来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全部脱贫的胜利,实现了党提出的“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精神已经内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接续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3.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更好发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抢抓战略机遇期,增强意识形态斗争本领,更好发挥宣传思想战线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更加注重党的理论创新,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使得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党高度重视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学习大国建设,这些都体现出党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使命担当。进入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更加注重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努力在变局中开新局,在斗争中求发展,在乱局中定乾坤,实现了意识形态领域乱象的根本扭转,错误思潮的坚决遏制,网络渗透的坚决打击,开放、包容、和谐的中国形象的成功外塑,意识形态凝聚力向心力显著提升,这也充分证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定位是科学的,是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现实的正确实践。

(二)意识形态工作制度臻于完善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指明,国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秩序”,而“秩序”的最权威体现就是“制度”[5]。制度是科学严密的逻辑体系,是管根本和管长远的理论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注重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国理政效能。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也随意识形态工作治理能力的提升而臻于完善。

1.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坚持以什么思想理论为指导,是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关系到政党的性质、国家的方向,关系到民族的命脉、人心的凝聚。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05/content_5449023.htm。,明确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总结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历史经验而得出的科学结论[6],事关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创新的实践,这一制度遵循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为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的发展锚航定向,为新时代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提供根本保障,也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规律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2.注重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履行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指出要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责任,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切实为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提供了思想遵循。通过出台《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2)2015年10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办发〔2015〕52号),http:∥www.csysgz.com/info/1238/6236.htm。《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厅字〔2017〕32号)(2017年8月15日由中共中央批准,2017年8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该办法于2021年7月发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汇编》中公开,位列“党的领导法规”板块,是公开法规183篇中的第24篇,属于“党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节。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提出要强化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强化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确立,更加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职责,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坚决守好“责任田”[7],健全完善意识形态督促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强化问责刚性和“硬约束”,真正从思想上、工作机制上、工作方式方法上构建全方位的意识形态责任制工作新格局。

3.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机制运行顺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时代之维,站在时代理论潮头,立足中国实际,洞察时代大势,高度明确党管意识形态根本遵循,构建起了全党重视、全民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各类巡视巡查、考察考核等体系中,意识形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决议》指出,“党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1]70,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打着学术旗号妄议政治等问题,坚持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了加强党的建设的首位,从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等领域着手,注重党内强肌补钙工作,致力于从思想上正本清源,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彰显时代气息

《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1]93这是党的百年意识形态发展的重要论断,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础上,开启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新篇章,本文认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转变是其重要彰显。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语体系确立

回顾百年来,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历经话语体系的多次转变。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际,意识形态话语主要体现为革命话语,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力量,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进入新的阶段,突出表现为革命话语与建设话语的同步交织,这是基于一穷二白基本国情使然,虽然期间也存在意识形态功能无限扩大化趋势,但意识形态话语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的中心任务在于服务经济发展,因此,意识形态话语实现了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话语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意识更加强化,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已经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话语转变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话语体系转变。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转变意味着意识形态斗争的面向和任务发生了变化,完全契合我国基本国情。

2.注重共通的意识形态话语表达

意识形态话语表达讲究方式方法,在以西方为主导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我国意识形态话语在国际舞台上长期存在有理讲不出、话语传不开、外部不接受的现实困境。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已经解决了“挨打”“挨饿”的境地,但是还未解决“挨骂”的问题[8]。因此,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国家的意识形态能力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话语实现了“刚柔并济、以我为主、注重对话、互信共通”的表达方式,更加注重对话而不是对抗,注重共通而不是屏蔽,注重交流而不是断流,如中国共产党组织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以交流互信举动实现了意识形态话语的中国式表达,取得显著成效。又如“大象回家”的话语表达方式,充分彰显了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和成就,得到了世界主流媒体的一致认可。意识形态话语的有效表达,更易让世界深入了解一个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以及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3.推动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方式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注重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全方位、多领域、立体化格局建构。通过主流意识形态塑造,强化传播方式、内容和形势的变化变革。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坚持党管新闻媒体原则,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就是人民文艺,努力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守好互联网安全,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和抗疫精神,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了解中国[9],向世界诠释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奏响中国声音与世界声音的“交响乐”。

(四)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批判卓有成效

进入新时代,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强化的结果就是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错误思潮得到有效遏制。意识形态领域的乱象得到有效清理,报刊媒体的主旋律更加清晰,绿色网络媒体的理念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模糊空间得以澄清,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得到捍卫。

1.增强了抵御错误思潮的思想伟力

纵观百年来党的辉煌历史,之所以能永葆先进性的成功密码就是《决议》中提出的“十个坚持”。《决议》指出,“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1]101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建设成为其永葆先进性的重要抓手,开展一系列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修订和制定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文件,如《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4)http:∥www.gov.cn/zhengce/2021-01/04/content_5576940.htm。《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5)http:∥www.gov.cn/zhengce/2019-09/04/content_5427269.htm。《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6)http:∥www.gov.cn/zhengce/2019-05/21/content_5393554.htm。等,其目的就是增强党性。党性的增强是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的坚强政治保障。通过集中学习教育在全社会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正是得益于党的自我学习优势,极大地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抵御错误思潮的本领,提升了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真正牢筑起了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防线。

2.实现对错误思潮的有力批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从正本清源的角度开展一系列工作,对“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进行坚决驳斥,如依法对亵渎先烈的行为实施严惩等,都是对所谓“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有力回击。通过挤压错误思潮存在空间,铲除错误思潮滋生的土壤和传播渠道,错误思潮蔓延态势实现根本性扭转。《决议》指出,“党从正本清源入手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如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分别召开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就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思想文化领域向上向好态势不断发展。”[1]70进入新时代,党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基础上,还注重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厘清学术与政治问题界限,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或政治问题学术化的倾向;同时,还注重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网络环境得到有效净化。通过坚决有力批驳,错误思潮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发展进程中已无处藏身。

3.坚持立破并举,重在破中立

意识形态领域的“破“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破中立。实践证明,抵制错误思潮侵蚀的最有力武器就是科学的意识形态思想建构。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动摇,站在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的高度,标定新的历史方位,强化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注重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把握,坚守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强化伟大斗争战略抉择,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新思想、新论断、新理念,最终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意识形态理论成果,闪耀着真理的光辉,蕴含了文明的深意,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理论,擎画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进程。习近平同志关于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新理论,注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致力于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实现价值规范与信仰的全方位提升。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真正全方位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碾压错误思潮生存空间,直至全部清除,真正实现了在破中立,立破并举的意识形态工作新发展。

二、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演进逻辑

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判断,是基于意识形态发展基本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党的百年意识形态发展历程的实践经验总结,也是对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高度契合,彰显了严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指引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稳步前行。

(一)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历史逻辑

回顾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在不同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基本理论,推动着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进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启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先河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1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尤其注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更加强调党的意识形态领导能力建设,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结合中国革命现实,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即毛泽东思想,开启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序幕。正如《决议》提出,“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1]26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稳步前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内忧外患依然存在,党在这一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心是凝聚各方力量,坚决肃清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坚决捍卫国家安全,通过进行各方面民主改革,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使整个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这一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定位认识进一步深化,如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提出党的工作重心是大力发展经济,科学地规定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方向和基本任务,表明党的意识形态规律把握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这一时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既维护了国家尊严,也支持和支援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在国际上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向世界作出了永不称霸的庄严承诺,向世界传递了坚定的中国声音;三是在加强党的建设上,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发扬“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在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了党的领导;四是在科学文化建设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动科学文化建设新的繁荣。这一时期意识形态工作是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之下实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意识形态发展新探索。因此,《决议》提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33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经历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扩大化、绝对化的挫折,但是最终因违背党和人民的意志,注定退出历史舞台,重新回到正确轨道。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推向新高度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革命与改革的实践磨砺,基于中国亟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国情,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更加明确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进一步厘清意识形态服务于经济建设功能转向,注重汲取以阶级斗争为纲、无限扩大意识形态作用的历史教训,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绝对领导权;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注重历史经验和发展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党的建设,推进全面改革开放,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向发力,成功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强化科学发展,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这一时期,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向新高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新形势,更加明确党管意识形态根本原则,提出“一项极端重要”“三个事关”“三个关乎”等重要论述,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正面引导,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注重弘扬主旋律,主动议题设置,深化规律性认识,把凝聚人心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11]。面对东西方意识形态激烈交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战略目标,抢抓战略机遇期,增强意识形态斗争本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意识形态全局建设,从人类文明新形态高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精髓,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底气和活力,发挥意识形态强劲动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稳步向前,这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新的转变的时代价值彰显。

(二)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理论逻辑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所蕴含的理论逻辑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发展、创新和探索。

1.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致力于通过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探究意识形态发展基本规律,提出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的特征,只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才能战胜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最终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意识形态指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方向。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正如《决议》中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4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又实现了与中国基本国情相契合,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健康持续发展。

2.致力于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

意识形态的属性由所属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理论在革命的战火洗礼中、建设的艰难困苦中、改革的新时代大潮中,实现了继承性发展,发展中创新,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根本属性。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把握,坚持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充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基本国情,明确党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不是别的意识形态,明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大优势更加凸显,即广大的群众基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更加明确,即实现“两个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斗争能力更加强化,即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冲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抹黑和攻击,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鲜亮本色。这既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本质的坚守,也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致力于探索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理论,实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3.注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探索

基于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论与现实逻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国情的契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回顾百年党史,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探索始终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坚守,在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实践的观察与比较中,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意识形态发展之路。正如邓小平同志曾形象比喻,就如同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经验可寻,回顾历史,无数仁人志士曾提出西学东渐,用西方的理论拯救东方国度,都以失败而收场。唯有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思想,走出一条有别于西方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结合基本国情,使道路更具中国特色属性。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关于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更加凸显中国特色,立足于中国实际,提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真正入脑入心,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新样本。

(三)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时代逻辑

新时代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是先进生产力充分迸发的时代,是社会矛盾交织共存的时代,也是呈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其丰富的内涵蕴含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变的时代逻辑。

1.新时代意识形态发展的必然

进入新时代,站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顺利实现,正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历史节点,《决议》全面总结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理论自信,不惧时代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新的辉煌。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航天科技、深海技术、高铁技术、5G技术等已经处于世界领跑位置,这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不愿面对的现实,“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掠夺论”等抹黑中国的言论开始甚嚣尘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斗争求发展、以斗争求稳定、以斗争求创新的意识形态发展思路,不惧威胁,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对西方意识形态外溢效应的必然回应和发展逻辑。

2.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转变

纵观国际风云变幻形势,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已经开始呈现从无形转向有形、从无声转向有声、由幕后走向台前、由软实力斗争转向硬实力的对抗,由两国之间的斗争延伸至全球范围内意识形态斗争等形态,网络已经成为各国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发展并没有按照一些学者预想的终结,反而进入白热化对峙阶段,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新的变革和转型。进入新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重启冷战思维,强化意识形态对抗,以经济手段压制中国发展,政治病毒思维沉渣泛起,其背后隐藏的是意识形态的霸凌,凸显了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侵略、扩张本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全球视野,紧密结合中国国情,深入洞察意识形态斗争现实,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战略全局视角提出了要进行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也是对不惧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发展的强有力回应。

3.意识形态工作新的使命担当

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外溢效应更加明显,维护国家全方位的安全是意识形态新的使命担当。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冲突和争端不断,军事威胁和军事斗争时常触发,因此,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在依靠硬实力的同时,还需要意识形态软实力的提升。对外而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能够伸张国际正义,营造和平国际环境,有效化解意识形态争端,促成国际共识,凝聚维护世界和平最大公约数,为我国发展创造最大和平环境红利;对内而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更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体中国人民的价值共识,在维护公平正义,维持社会安定,彰显民主自由,传扬社会道德等层面起着十分重要的稳定剂功能。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将其内化于人民的头脑和行动,引领人们通过辛勤诚实的劳动,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同时,增强抵御错误思潮的侵蚀能力,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强合力,这也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使命担当。

可以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时代逻辑的必然统一,这一转变旨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影响力,进而转化为强大的斗争武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稳步前行保驾护航,这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发生转变的本质所在。

三、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经验总结

回顾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发展历程,其彻底打破了西方国家所遵循的全球化即西方化、西方化即现代化、现代化即市场化、市场化即自由化的意识形态演进逻辑怪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更加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意识形态工作经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演进规律的认识。本文总结其经验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引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根本

《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1]92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的事实,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12]。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我国才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坚守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最强大人民合力。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人民性以及实践性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稳步前进。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动摇,在尊重意识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注重马克思意识形态论的中国化发展和创新,在意识形态发展中注重批判性和否定性工具运用,深刻阐释意识形态斗争本质,致力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可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

(二)明确党管意识形态逻辑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坚强政治保障

《决议》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1]95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政治优势,这是新时代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新的认识和升华。纵观建党百年,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始终起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统领作用,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进程中力挽狂澜于水火,带领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意识形态领域也不例外,纵观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同志指出“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13],更加明确党管舆论、党管宣传、党管媒体报刊方针,在宣传思想、文艺、思政教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网络等意识形态重要领域全面强化党的领导,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形成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发展基本经验,即党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是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沿着正确方向的根本政治保障。正是得益于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领导,坚持把党的最新理论、方针、政策贯穿于意识形态建设全过程,彻底纠正了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倾向,坚决打击了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更加牢固,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显著提升,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文化遵循

《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1]7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根基。2017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1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孕育了独特的中国精神、中国气魄与中国风格,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所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价值表征,彰显了丰厚的中华文化底蕴。2018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15]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遵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文化内蕴,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实,注重国家稳定团结的同时,注重和谐世界的建构。这也充分彰显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基本事实。

(四)坚守意识形态安全阵地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

实践证明,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最前沿。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16]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正如《决议》指出“党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1]171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意识形态领域往往是最容易攻破的堡垒,一旦意识形态领域被攻陷,将会犯无法挽回的错误。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已经转移到了网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坚持把网络安全作为加强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认真研究网络作为舆论放大器的演变规律,重视互联网核心技术,补齐短板和弱项,注重因时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建设的同时,加强宣传思想建设,注重报纸、媒体、书籍等传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同样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加强了对宣传思想阵地的管理,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责任担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提升审核把关能力,积极宣传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优秀的作品感染人,用高尚的品德感化人,用专业的素养感动人,确保了党的意识形态阵地安全。

(五)坚持伟大斗争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新的时代面向

斗争是一门艺术,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坚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针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了要进行新时代特点伟大斗争的最强音。2019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7]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事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事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确前进方向,事关社会和谐安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践行伟大斗争精神成为党百年来意识形态形态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践行伟大斗争精神,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实现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就是坚持斗争的成就。坚持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是党永葆先进性的重要战略保障。在伟大斗争精神指引下,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需始终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对内而言,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坚决抵制错误思潮,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除模糊空间,以斗争精神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外而言,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决抵制网络渗透,树立文化自信,用伟大斗争争取伟大胜利,赢得国际社会普遍共识,有理有据有节粉碎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积极构建和谐世界。进入新时代,坚持伟大斗争才能在意识形态领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才能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取得胜利,正如《决议》指出,“只要我们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1]100

四、结语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意识形态领域作出的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论断,是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准定位,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规律的精准把握,是指引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科学指南,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发展的最新理论呈现。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复杂,事关社会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加速变革的今天,更需要提高警惕。要注重把意识形态从理论的塔尖转化为人民大众普遍共识,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注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促进意识形态主体功能发挥,坚持守正创新,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固防线,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实现意识形态话语中国化表达,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起最强大合力。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时代工作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不工作,爽飞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