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对接的化工类课程教学改革

2023-01-03 06:19亢生磊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金昌737100
化工管理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校企岗位

亢生磊(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金昌 737100)

0 引言

200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关于职业技能教育建议》方案,提出基于终身教育和全面教育思想,要求职业技能准备教育要让人才在特定领域中从事多种工作需要的广泛知识和基础技能,这样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就能够减少限制,促进更好的就业。在化工类课程教学改革中,推进岗课对接育人模式应用,能够提升课程育人成效,加速课程改革发展和创新,对提升专业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也有重要作用。

1 岗课对接育人模式的要求和内容

1.1 要求

在岗课对接模式中,要求高职教育要坚持以岗位为基础,注重对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岗位工作能力包含多个方面,有多个初始岗位的就业能力、岗位转换能力等,要求通过岗课对接,让学生一毕业就能够就业,上岗即能操作,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潜能。在岗课对接育人模式中,高职专业课程也需要和实际的企业工作岗位相对接,相关课程教学要以岗位工作需要和技能为基础和内容[1]。要将岗位工作流程作为主要教学流程,真正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推进岗位模拟。

1.2 内容

岗课对接,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环境结合,创设教学环境下让学生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实践操作和训练,与此为基础设计一门或者是多门课程,这样在仿真背景下,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

2 岗课对接在化工类课程教改中的意义

2.1 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专业要培养具备哪些能力、什么层次的人才,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设定相应的课程,传授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方向。以化工类课程为例,高职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道德、熟练掌握化工相关岗位工作流程、能够扎实应用化工基础知识、掌握化工基本操作技能和技术、具备一定岗位拓展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2]。

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化工类专业课程加速拟合,不管是教学模式选择、教材设计还是实训组织开展等,这些教育和活动的组织开展,都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的。而岗位对接是教材开发、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计等的重要途径,在岗课对接模式中,结合化工类专业对应的相关岗位工作情况,来进行专业课程设计,促进岗位需求和课程设置相统一,让人才培养的岗位针对性更强[3]。

2.2 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之一,也是全国各高职院校和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建设中都提出的一致意见。理实一体化模式形式多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例如: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岗课一体化、工学结合等。但是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是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边做边学,提升学习成效。

通过岗课对接,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工作岗位,在岗位中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业务流程、基本技能等,再结合相应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流程、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对实际工作岗位中的相关事务进行处理,为未来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4]。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岗位对接为基础,让学生对岗位工作任务、内容、流程、技能等进行学习,是对岗位工作的具体操作的实践。如果在化工类课程教学中不强调岗课对接,这样岗位和实际课程教学之间缺乏联系,学和做之间脱节,学和做都变成了无米之炊,不但不利于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的培育。

2.3 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基础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行业竞争激烈,在这种经济市场环境下,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流动变得更加多元化,流动速度也在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到市场中去选择企业岗位就业,就业单位也有权从众多应聘者中挑选满意的人才,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而企业基于自身的发展效益考虑,在人才选择中,为了降低自身的各种用人成本,会倾向于选择一些有经验、有岗位操作技能的员工。所以在就业竞争中,应届毕业生面临巨大压力,如果没有相应工作经验,是很难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这样势必会导致他们在首次就业上受到影响。

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现状让高职毕业生感受到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让高职院校认识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转变,这也是提升自身毕业生未来就业率的关键[5]。高职院校积极响应教育改革政策和计划,尝试探索各种育人模式,让学生有很多的机会积累工作技能和岗位经验。而采取岗课对接的育人模式,也是高职院校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有效育人模式之一。通过岗课对接,让学生能够在模拟岗位中进行业务仿真实操,还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积累经验,强化实践,解决了毕业生岗位工作经验和技能不足的问题,这对未来毕业生的就业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3 化工类课程中岗课对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专业和岗位对接不畅,岗位调研不足

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和岗位转型加速,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在化工类专业建设中依然存在一定的落后情况。而这些高职院校在新增化工类专业课程时,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办学效益,更愿意选择招生趋势好的专业,但是对地区的化工类岗位转型升级中需要的人才需求却没有引起重视,所以高职院校培养的化工类人才和地区的经济市场需求不相对应[6]。例如,目前很多地区的化工类企业比较多,相关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更多的来源于相关院校开设的化工类专业。而这些高职院校在化工类专业建设中,虽然设置了较多的专业门类,也在尝试进行专业群建设,但是实际的建设效果并不理想,相关化工类专业建设缺乏和地区经济市场的有效对接,导致化工类专业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并不高,相应化工类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的市场人才需要也存在一定偏差。

3.2 校企合作有限,对接流于形式

就目前化工类专业课程中的岗课对接的具体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对实践教学部分常常一带而过,没有深入详细的实践教学安排。一方面,是因为相关高职院校自身在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上的资源供应不足,所以实践教学开展滞后;另一方面,是相关专业课程建设中,缺乏合理性。

3.3 理论课程配置不合理,导致教学侧重理论

针对实践教学不足问题,很多学校试图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来弥补,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就化工类企业来看,这些公司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实验室,如:ICP、GC、DTG、液相色谱、红外光谱、无菌实验室等,可为食品、环境、化妆品、农产品、水产品等提供全方面的检测服务[7]。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深化合作,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当地化工类企业在技术提升、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把化工类企业打造成技术水平过硬、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企业,实现互利互惠。而一些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虽然开展了校企合作育人工作,但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育人难以实现协同,相关教学工作开展没有有效的沟通联系,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合作流于形式,实际的深入合作比较少。这就导致企业对高职院校化工类人才培养提出具体要求,但是不能和高职院校之间进行资源交互,高职院校对企业的要求不会正视,合作很难取得成果。同时,也不能真正为企业培养对口的化工类岗位工作人才,课程教学依然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情况,学生没有足够的岗位实践锻炼机会,对锻炼和提升他们的岗位技能,增加经验积累也是不利的。

4 课程教改中推进岗课对接的有效路径

4.1 强化岗位对接,做好岗位调研

在深入开展地区化工类专业岗课对接实践时,一定要对地区化工类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明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对教学工作进行规划。在具体化工类专业建设时,以提升专业课程建设水平为基础目标,以满足人才岗位需求为核心目标,结合人才培养目方案,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课程设计时,多层次、多样化、多思维建设化工类数字化数据库[8]。要通过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应用课程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不断提升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对专业间、系统间的数据库实现共享。在专业类课程建设时,注重校企合作之间的相互引导、相互扶持,共同完成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为化工类专业的岗课对接育人模式推进奠定基础。

4.2 强化校企合作,真正互通有无

基于现阶段就业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高职院校要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相关企业要降低成本,快速找到对口的岗位人才,双方必须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更注重专业人才的高质量输出。在化工类专业岗课对接育人模式推进中,要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校企双方要深化合作,开展行业调研,根据企业化工类岗位的要求,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和学习情境设计,重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真正完善专业课程建设,提出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共同努力,而不是开展流于形式的合作育人,真正能够发挥双方在资源和经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做到互通有无,加速资源共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关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课程教学改革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学校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顶天”与“立地”之间的辩证关系。学校要坚定不移地按照既定的发展规划走下去,坚持育人为本,大力发展协同化育人。协同化育人就是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企业用人机制和学校育人机制的耦合作用,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合作中,双方应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深化合作、精准合作,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基础研究领域和省石化院在技术应用领域的各自优势,打通校企壁垒,把企业资源引入学校,把学校资源带到企业,资源双向流动,搭建校企合作创新平台。

5 结语

在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岗课对接是一种创新的职业育人模式,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形式和方式,对促进人才培养、推进高职教育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高职院校化工类课程教学中的岗课对接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模式,把握岗课对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强化校企合作,促进化工类专业人才高质量培养的目标实现。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校企岗位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