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概况

2023-01-03 16:22徐思羽叶美玉
甘肃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吡啶肾虚证型

徐思羽 叶美玉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强直性脊柱炎(AS)是的一种涉及炎性侵蚀性骨质减少和异常骨质过度生长的慢性炎症性疾病。50%的AS患者可伴有脊柱和髋关节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导致残疾,给患者在身体及心理上带来巨大的负担[1-2]。在古医书中“龟背风”“腰痹”“竹节风”等形容与AS的临床表现非常类似。在中医辨证分型方面,对于AS可辨证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肝肾亏虚、瘀血阻痹等,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中医药治疗,对于AS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将中医药治疗AS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1 AS的中医病因病机

AS的西医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可能与遗传、生活饮食习惯、生活及工作环境等因素有关[3]。中医认为AS发病原因有自身因素,外部因素,诱发因素三个方面。先天肾精亏虚、督脉空虚、素体虚弱为自身因素,“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故痹证为总的外部因素,风寒外邪或受伤后督脉受阻是诱发因素。久而久之,血瘀内生,后而筋骨受损,脊背强直,发为本病。

2 AS的中医病症分型

中医认为AS以肾虚督寒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和瘀血阻络证最为常见。中医治疗则从益补肝肾、强筋健骨、驱寒除湿、活血化瘀及舒筋通络止痛入手。路占忠等[4]对石家庄地区122例AS患者进行面诊询问,调查问卷,进行中医证型诊断,总结出肾虚督寒证、肾虚湿热证、瘀血痹阻证等。任泓吉等[5]总结了近三十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AS的文献,分析得出AS的证型以湿热痹阻、肝肾不足、寒湿痹阻为常见证型;沈逸等[6]收集了278例AS患者的临床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AS的中医证候分型,总结出肾虚督寒证、湿热痹阻证和瘀血痹阻等。翁於欢等[7]检索各大数据库中有关AS中医证候的文献,总结出AS最为常见的证候为肝肾阴虚证、湿热痹阻证、瘀血痹阻证和寒湿痹阻证。蔡卡娜[8]收集了191例AS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临床上以肾虚督寒证、湿热痹阻证的患者最为常见。邱东妮等[9]将广东地区306例AS患者的中医临床四诊信息,采用主成分因子提取法,研究广东地区AS的证候分型,总结出肾虚督寒证、督寒脾湿证及肾督痰瘀证3个常见证候。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的病症分型,总结上述文献主要包括肾虚督寒证、肾虚湿热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等5种证型。

3 AS的中医药治疗

3.1 肾虚督寒型AS 肾虚督寒型是AS最为常见的一种证型,多为肾虚督寒,筋脉不荣,气血调和不畅,主要以补肾温督作为中医治疗方式。如魏根红等[10]对符合肾虚督寒型AS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柳氮磺吡啶和柳氮磺吡啶+甘草附子汤的治疗方案,连续治疗四周后,结论显示甘草附子汤联合西药对AS患者骨质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成骨细胞凋亡,增强骨质,进而促进脊柱功能恢复。牛朝阳等[11]将160例A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片口服,治疗组采用美洛昔康片+温肾强督散寒汤口服,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西药治疗加温肾强督散寒汤治疗肾虚督寒型AS患者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下调炎症因子,控制疾病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张仲博等[12]将120例A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加味安肾汤治疗AS肾虚督寒证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加味安肾汤可改善AS肾虚督寒证患者的疼痛、降低炎症因子。吴佳等[13]收集了96例肾虚督含型AS患者,研究祛寒定痛饮加味对AS患者的作用,结果表明,驱寒定痛饮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比单用西药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赵金豹等[14]将100例A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治疗,实验组给予塞来昔布+补肾强督治尪汤治疗,结果表明补肾强督治尪汤联合西药组相比于单用西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且各项指数均优于西药组。朱峰等[15]将72例肾虚督寒型AS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中药熏蒸+补肾强督方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补肾强督方加减口服,结果表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熏蒸联合补肾强督方加减内服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各项分,缓解脊柱不适。以上均证明服用补肾温阳,温经通脉,祛寒除湿的中药来治疗AS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要比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3.2 肾虚湿热型AS 刘国振等[16]将90例符合条件的A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观察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补肾强督清化汤口服,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血清炎症因子和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贾宇东等[17]将60例AS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实验组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顽痹康丸,治疗4周后,实验组的炎症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对于AS肾虚湿热证患者,加用顽痹康丸能够提高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好。白琳[18]将肾虚湿热型AS患者7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试验组采用痹症一号+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结果表明痹症一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AS,能够提高疗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包乌吉斯古冷等[19]将50例A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西药,观察组采用西药+补肾清热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结果表明中西药联用疗效优于西药单用。秦松林等[20]认为肾虚湿热是本病的主要病因,AS应当以中医辩证为基础,分型而治。肾虚湿热型AS的治疗当补肾祛湿为主,用药多选熟地黄、鹿角霜、山茱萸、菟丝子等。同时也要选用补骨脂、骨碎补、独活、续断、杜仲等壮骨强脊,祛寒逐风通络。

3.3 湿热痹阻型AS 马雪梅等[21]将93例符合条件的A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西药+强脊止痛汤结合夹脊穴埋线治疗,结果表明西药+强脊止痛汤结合夹脊穴埋线治疗效果优于单用西药治疗。陈君立等[22]将6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吡啶+美洛昔康治疗,实验组采用口服柳氮磺吡啶+美洛昔康+天柏金黄散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疗效评价指标,疗程结束后,外敷天柏金黄散治疗湿热痹阻型AS优于单纯使用西药,使用方便,安全性高。连云等[23]将湿热痹阻型AS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肌注+柳氮磺吡啶口服,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肌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清痹愈风汤口服治疗,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AS活动指数、中医证候积分都有显著降低,同时各项炎症因子显著下降。

根据临床经验,湿热痹阻型AS多起病较急、症状较重。该证型属于AS的活动期,疼痛加重。因此,临床多使用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等,以达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目的,从而缓解患者的病痛[24]。常见的药物有杜仲、茯苓、当归、苍术等。

3.4 寒湿痹阻型AS 侯海鲲等[25]将98例AS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内热针疗法)和治疗组(49例,温阳通督针法联合内热针疗法),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等,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崔朋涛等[26]将132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寒湿痹停丸+塞来昔布胶囊+柳氮磺嘧啶肠溶片,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柳氮磺嘧啶肠溶片,结果表明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各项指标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俞琪芳等[27]将80例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西药+附子汤加减内服,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西药加附子汤加减方治疗寒湿痹阻型AS患者,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3.5 肝肾阴虚型或肝肾不足型AS 卢俊光等[28]将83例AS患者随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益肾强脊汤口服,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及各项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李屏等[29]将80例AS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各40例,分别给予颈椎康复丸、双氯芬酸钠,疗程12周,结果表明两组12周时BASDAI、BASF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徐荣敏等[30]将80例肝肾阴虚型AS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西药+六味地黄丸治疗,疗程结束后,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晨僵时间显著缩短,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说明六味地黄丸可以改善肝肾不足型AS患者临床症状。肝肾亏虚型和肝肾不足型AS患者的中医药治疗多从补益肝肾的方向进行[31-32]。常用中药材有地黄、白术、当归、五味子、炮附子等。

4 小结

中医药治疗AS根据中医证型不同,其用药尽不相同。肾虚督寒型AS多用补肾温阳,温经通脉,祛寒除湿的中药来治疗。肾虚湿热型AS的治疗当补肾祛湿为主,用药多选熟地黄、鹿角霜、山茱萸、菟丝子等。湿热痹阻型多属AS的活动期,症状加重,临床多使用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以达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目的。肝肾亏虚型和肝肾不足型AS患者的中医药治疗多从补益肝肾的方向进行。综上所述,中医药可提高AS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在治疗AS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上述研究样本量偏小有诸多不足,治疗效果上有待考证。以后希望能有多中心、大样本、长时间的随访研究,这样更加严谨,更具说服力。

猜你喜欢
吡啶肾虚证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肺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有机硼敲开吡啶药物合成“新大门”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透视“肾虚综合征”
2—氯吡啶的合成及应用
咪唑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展
自测是否肾虚你中招了吗?
补肾八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