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2023-01-04 07:11吴钟英综述李鹏审校贵州省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贵州贵阳550000
贵州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内质网脂质肝细胞

吴钟英 综述 李鹏 审校(贵州省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一种代谢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脂质在肝脏中蓄积,且脂质蓄积的量大于肝总重量的5%,并排除长期大量饮酒[1]。该病不仅已成为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而且在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是第一位[2]。近20年来,NAFLD在慢性肝病中的比例由47%上升到75%,预计将在未来10年内成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CC )的主要原因[3]。该病发病率较高与肥胖密切相关。肥胖的主要病因是由于高热量饮食和低体力活动,其直接后果为胰岛素抵抗(IR)和血脂异常,上述危险因素得不到缓解,诱发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异常、星状细胞活化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

1 内质网应激

内质网(ER)是真核细胞中膜状细胞器,是蛋白质合成、折叠、修饰、转运的场所,参与脂质和类固醇合成,以及钙离子(Ca2+)储存,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缺氧、缺血、炎性因子释放等应激导致内质网堆积过量的未折叠、错误折叠蛋白质,诱发一系列反应叫做内质网应激(ERS)[4]。

1.1ERS通路 内质网不仅是蛋白质折叠加工与质量控制的场所,也是细胞内调控钙离子稳态及多种脂类合成的重要细胞器,其内环境的稳定对于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正常情况下,内质网将合成、加工修饰后的蛋白质转运到高尔基复合体,并作为膜蛋白或分泌蛋白发挥生理作用。当ER腔内积累过多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时,ER平衡遭到破坏,细胞将启动未折叠蛋白反应(UPR)[5],通过增强ER内蛋白折叠、促进自噬和内质网相关蛋白降解 (ERAD) 等方式增强ER对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的清除能力。当前认为主要由3种内质网膜跨膜蛋白介导UPR,分别是:肌醇依赖酶l ( IRE1)、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PERK)和活化转录因子6 (ATF6 )[6]这三条信号通路在维持细胞内稳态及缓解内质网应激发挥重要作用。(1)IRE1通路:IREl位于真核细胞ER膜上的I型跨膜蛋白上,具有激酶和内切酶活性的蛋白质[7]。正常情况下,IRE1在ER腔内与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78 ( GRP78 )结合,处于失活状态。当ERS条件下,IRE1与GRP78解离,活化的IREl剪切并编码x盒结合蛋白1(XBP1),XBP1激活下游UPR的基因表达,可促进蛋白质的折叠、ER相关蛋白降解( ERAD )、蛋白质易位[8]。(2)PERK通路:PERK位于ER膜上的I型跨膜激酶,内质网应激时与结合免疫球蛋白蛋白(BIP)解离并发生二聚化和反式自身磷酸化激活,PERK活化后能够磷酸化起始因子2α(EIF-2α),使其阻断多肽链合成的起始阶段, 阻止启动蛋白质翻译的功能, 促进胞内蛋白整体合成水平下调[9]。(3)ATF6通路:ATF6是一种II型ER跨膜蛋白,与ER膜共价结合,当其胞内错误/未折叠蛋白聚集激活ATF6,ATF6先转入高尔基体,由高尔基体蛋白酶S1P和S2P对该分子进行切割,产生较短的ATF6片段,ATF6片段进入细胞核内,促进错误/未折叠蛋白反应靶分子等基因转录激活编码XBP-1、CHOP等基因[10],上调ERAD途径的组分蛋白[11]。

1.2ERS与肝脏代谢紊乱 高脂饮食或IR引起机体游离脂肪酸升高,升高的脂肪酸促进肝细胞对脂质的摄取及合成增加,当脂质在肝脏内积累超出肝细胞的代偿能力时,UPR通路被异常激活,IRE1的激活通过上调NF-κB的表达,引发肝细胞炎症因子如IL-1β、TNF-α的分泌增加,巨噬细胞向肝脏迁移增多,同时TNF-α也会诱导肝细胞凋亡,导致肝细胞损伤,加重NASH[12]。PERK通过增加NF-κB的活性促进炎症因子的分泌并引发炎症,而ATF6可以通过磷酸化AKT来激活NF-κB。最近的研究表明,内质网膜的脂质饱和可以独立于未折叠蛋白激活UPR,支持脂质在内质网应激反应中的直接作用。研究已证实,从肝细胞脂肪样变到肝细胞炎症的发生,ERS贯穿整个过程,可见内质网应激在NAFLD中发挥重要作用。

2 线粒体功能异常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氧化磷酸化为机体提供充足的供能[13],并参与细胞多种功能:如脂肪酸的β氧化、细胞内Ca2+平衡调节、活性氧簇( ROS )的产生、胆固醇及激素的合成等[14]。能引起的线粒体数目、结构、质量、功能的变化的各种因素均可导致其功能障碍[15]。研究[16]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关系密切,对肝脏细胞存活产生不利影响,导致肝细胞代谢紊乱,引发慢性肝损伤。

2.1线粒体氧化应激 研究[17]发现,长期高脂、高糖饮食,肝细胞中游离脂肪酸升高超过细胞代谢负荷时,会诱导大量的ROS产生损伤线粒体,受损的线粒体产生更多的ROS,最终导致NASH的发生,该过程涉及JNK和AMPK等信号通路异常表达。研究[18]证明,通过上调抗氧化反应基因的表达,增加线粒体ATP的生成,减少ROS生成,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减弱,进一步降低 NASH 炎症反应程度。此外,肝细胞抗氧化因子如:谷胱甘肽、辅酶泛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分泌减少与肝脂肪性病变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19]。研究[20-21]显示,NAFLD患者中谷胱甘肽在线粒体中水平明显下降,这与胆固醇水平在线粒体内膜的上升,阻碍谷胱甘肽向线粒体转移有关。各种因素导致ROS生成过多,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紊乱,进一步加重ATP生成不足、氧化应激异常等,而呼吸链功能紊乱、ATP生成不足以及脂肪酸代谢紊乱再进一步促进ROS的大量产生,最终加剧线粒体功能障碍,促进NAFLD的进展。

2.2线粒体脂质代谢异常 线粒体是脂肪酸氧化和ATP合成的重要场所,当线粒体内脂肪酸堆积或脂肪酸氧化异常时,ATP合成能力降低,可导致肝细胞损伤和肝细胞死亡,引发NASH。研究发现,在NAFLD患者和小鼠模型中均存在脂肪酸β氧化和ATP合成降低的异常现象,这充分说明线粒体在能量代谢和NAFLD中扮演重要角色。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a(PPARa)是将线粒体和细胞代谢串联起来的重要信号通路。AMPK是细胞能量代谢变化的感受器,激活后提高脂质代谢相关酶类活性,加快脂质分解代谢氧化供能,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AMPK也可以通过抑制脂肪酸合成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减少脂质的合成,抑制过多的脂质在肝细胞中沉积沉积[22]。而PPARa主要是通过调控脂质代谢相关基因来实现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当细胞中PPARa表达水平下降时,脂肪酸氧化酶基因水平也随之降低,影响细胞对脂肪酸的氧化利用,最终出现细胞能量代谢异常。PPARa作为脂质能量代谢通路上关键基因,还与法尼醇X受体通路进行交汇,协同调控葡萄糖、脂肪酸、胆汁酸的代谢,从而影响能量代谢,在NAFLD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损伤会引起ATP生成不足、ROS过度生成,而这些功能异常会导致线粒体的二次损伤,加剧肝细胞损伤,形成恶性循环促进NAFLD的进展。

3 星状细胞的活化

在肝纤维化生成过程中,需要多种不同类型细胞协同作用,其中HSC是主要的胶原生成效应细胞,而库普弗细胞和肝细胞参与纤维生成的辅助调节。在正常肝脏中,HSC处于静止状态,但在肝细胞受到刺激时被激活,HSC由静止表型向活化表型转变,成为主要产生细胞外基质的细胞类型[23]。而Kupfer细胞通过分泌如转化生长因子β/Smad3(TGF-β /SMAd3)启动肝纤维化,同时也促进星状细胞增殖,维持肌成纤维细胞表型,并通过TGF-β/SMAd3信号通路促进胶原合成[24]。TGF-β/SMAd3下游有许多促纤维化介质,最重要的是NOX4[25]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26]。活化的HSC的迁移和增殖是纤维化的两个基本特征,而这两个特征的维持是依赖TGF-β刺激来实现的,当然也受三磷酸鸟苷(Rho GTPase)信号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受体β表达的刺激[27]。与炎症反应类似,LPS诱导TLR4介导的信号转导是纤维化的重要调节因子。而TLR4是通过激活NF-κB并表达NF-κB依赖的基因触发炎症样反应。虽然这种炎症通路不能直接促进HSC的活化,但它能增强HSC对TGF-β的促成纤维反应能力。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涉及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介导的HSC表型变化,这些变化也有利于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及沉积[28]。此过程包括:HSC的增殖受生长因子的刺激,如PDGF,通过Ras/Erk和Ras/PI3K信号通路,促进有丝分裂信号传导。HSC的趋化,Kupfer细胞和脂肪细胞释放的PDGF和MCP-1是HSC最重要的趋化因子。内皮细胞外基质被活化的HSC释放的金属蛋白酶(MMP)-2和-3降解,并被胶原纤维取代[29],是肝纤维化初始重构的重要部分。释放细胞因子(如TGF-β1、PDGF等)的放大效应[30],从而通过自分泌机制维持星状细胞的激活状态。

4 结论与展望

NAFLD的发病率正快速增长,使其成为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特别复杂,涉及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目前普遍认为,当大量FFa聚集在肝细胞中,引起ROS过度生成、内质网络应激、线粒体损伤,促进NAFLD进展。最终由此产生的细胞损伤,触发免疫介导的肝细胞损伤和凋亡机制,诱发星状细胞激活和纤维组织的生成,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在过去的几年里,关于NAFLD发病机制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目前还没有针对该病公认可行的疗法。因此,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坚持合理饮食、加强运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治疗的根本。由于肝活检通常不能被广泛推荐,因此需要能够预测病情变化或监测治疗反应的敏感生物标志物。随着广大科研工作者对NAFLD发病机制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细胞、动物和人类肝脏疾病模型中进行广泛的验证,将会建立新的公认可行的诊断及生物预测指标,使NAFLD能够得到更有效地防治。

猜你喜欢
内质网脂质肝细胞
溶剂法提取微拟球藻脂质的工艺优化及其脂质组学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脂质组学:中药调脂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内质网应激/微小RNA-26a负反馈调控回路调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
脂质过氧化在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肾细胞癌中的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肽基脯氨酰同分异构酶(Pin1)对子宫颈癌细胞脂质代谢的作用
愤怒诱导大鼠肝损伤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