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皮下带蒂皮瓣在耳甲腔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2023-01-04 07:11梁秋林杨秀海冯超赵睿曹长兴杨虹郭威贵州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贵州贵阳550002
贵州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乳突耳廓皮下

梁秋林 杨秀海 冯超 赵睿 曹长兴 杨虹 郭威(贵州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2)

耳甲腔是为耳廓中央的一个结构,由皮肤、菲薄的皮下组织及软骨构成,且软组织与软骨连接紧密,活动度小,血供差,耳甲腔皮肤缺损的修复不仅影响外观,还对声音的传导有一定的影响[1],因耳甲腔处组织与软骨连接紧密,依靠游离皮下组织直接拉拢缝合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采用耳后皮下带蒂皮瓣修复耳甲腔处缺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因耳甲腔肿物就诊于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患者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2~64岁,平均41岁,病程为6月至7年,术前各病例均无全身疾病。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中沿肿物边界大概2 mm将肿物完整切除,同时肿物送术中冰冻,确保边界无肿物残留,达到肿物完全切除,于耳后乳突区做一带蒂皮瓣,其蒂在耳后下方,其瓣在上方,于耳廓根部做一隧道,切除部分软骨,与耳后皮瓣蒂处相通,将带蒂皮瓣从耳廓根部隧道穿过之后,覆盖于耳甲腔皮肤破损,皮瓣略大于创面,然后对位无张力缝合,针距略大;耳后乳突表面切口皮下少许分离后对位缝合,创面较大可放置橡皮引流条,使用碘仿纱条轻微加压包扎,使用“头孢唑林”抗感染治疗,术后隔日换药一次,主要观察术区皮瓣愈合情况,有无皮下积血,有无肉芽组织形成,10 d后拆线。

2 结 果

11例患者病理结果分别为:乳头状瘤1例、基底细胞癌4例、色素痣3例、脂溢性角化病3例,所有患者皮瓣愈合良好,无坏死,10 d后拆除缝线,耳甲腔处皮肤颜色、质地及弹性与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异,耳后切口瘢痕不明显,不影响耳廓外形。随访6~37个月,耳甲腔无明显肿物复发。

3 讨 论

耳甲腔肿物在临床中发病率不高,对于该类疾病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术中遗留创面的修复是手术中重要环节,修复不当会造成愈合时创面挛缩导致耳甲腔变形,耳甲腔软骨外露反复感染,若破损处于外耳道口时,可导致外耳道入口狭窄等[2],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部分医生习惯使用皮片移植修复,该方法虽然较为简单、易行,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皮片坏死、颜色差异、皮片挛缩等,严重影响预后[3]。

我们采用耳后皮下带蒂皮瓣修复耳甲腔缺损,方法简单易行,相对于其他修复方式有明显的优势:耳后供区皮肤面积大,可提供较大面积的皮瓣,同时切口位于耳后,瘢痕较小一般不容易被发现,不影响美观,虽然部分创面较大的患者术后耳廓颅耳角减小,但一般术后2~3个月后可逐渐恢复[4];耳后皮瓣与耳甲腔距离较短,皮瓣张力小,对皮瓣血供影响最小,利于术区恢复;无需寻找知名血管,无需解剖,操作简单、方便,耳后动脉在乳突于耳廓之间发出3~5个大小相当的分支支配局部皮肤[5];耳后乳突区皮肤组织较疏松,有利于皮瓣的制作及转移,同时耳后皮肤的颜色与耳甲腔相同,术后愈合与周围的皮肤无明显颜色差别。对于耳后皮下带蒂皮瓣修复耳甲腔缺损时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制作耳后皮下隧道时候需要切除部分耳廓软骨,以免皮瓣蒂在隧道中被嵌钝,注意防止皮瓣的蒂扭转,影响血供,导致修复失败;(2)制作的耳后皮瓣大小适中,需要完全覆盖创面,以免创面软骨外露导致反复感染;(3)术后需要用碘仿纱条压迫修复创面,避免形成死腔,创面较大时可放置引流条,避免皮下积血或积液,提高修复成功率,同时术后隔日换药一次,了解皮瓣愈合情况,保持皮瓣清洁;(4)耳后供区切口缝合时需要适当皮下分离后再缝合,以免术后瘢痕形成影响耳廓外形。

综上所述,耳后皮下带蒂皮瓣在修复耳甲腔缺损时,操作简单,供区皮肤资源丰富,对缺损较大的病例仍然适合,可达到无张力缝合,术后瘢痕隐蔽、较小,颜色与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异,预后一般较好,值得在各级医院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乳突耳廓皮下
自体延长乳突肌骨膜瓣及骨粉在乳突切除术后修复中应用的长期观察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搓耳
——护肾
两步缓解颈肩痛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腹部切口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观察
奇思妙想
运用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