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β2M、CD62P、CD63表达水平对ITP临床诊断价值的研究

2023-01-04 08:50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糖蛋白溶酶体免疫性

徐 锋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临床检验中心,湖北 恩施 445000)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又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1-2]。ITP是由于机体免疫失调耐受,产生的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表面特异性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在网状内皮系统过度破坏引起血小板减少,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3]。皮肤黏模出血、月经过多、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是ITP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部分ITP患者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病因机制尚不明确,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为减少ITP的发病率,对ITP患者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因此ITP的早期筛查至关重要。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作为一类小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在肾小球被自由滤过后,在近曲小管处完全被重吸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大量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β2M水平显著增高[4]。CD62P是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临床把CD62P作为反应血小板活化的“金标准”,用于血小板活化的检测[5]。CD63是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成分,能介导血小板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可对血小板是否形成进行反应,临床主要通过检测其变化预测疾病的发展[6]。本研究旨在探讨β2M、CD62P、CD63表达水平对ITP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上ITP的发生提供有效参考。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ITP患者作为ITP组,同期选取40例中重度贫血患者作为贫血症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见表1。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基线资料Table 1 Baseline data

纳入标准:符合《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中相关诊断标准[7];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档案资料;标本采集时血小板低于30×109/L;没有进行ITP特异性治疗或其他疾病的治疗。

排除标准:伴有糖尿病、高血压、消化道溃疡、妊娠、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症、结核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伴有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者。

1.2生化指标检测方法 于清晨采集三组空腹静脉血5 mL,以2 000 r/min离心半径15 cm离心处理5 min,取上血清,以比例为1∶10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管抗凝,-8 ℃环境保存待检。

1.2.1血小板参数检测 取2 mL血液加入惰性促凝剂后,应用山东博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BK-2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按仪器标准程序进行测定,处理样本、取样、稀释、检测及结果打印均自动完成。

1.2.2β2M、CD62P、CD63检测 将采集到的血液在以3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血清待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血清β2M、CD62P、CD63水平。ELISA试剂盒由江西艾博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ELISA试剂盒由上海继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3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所用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男性、女性、比例、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ax,BMI)]、生命体征[体温、呼吸、呼吸、心率、PLT、MPV、PCT、PDW]。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应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levene法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齐性检验,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estic回归分析确定ITP的影响因素。采用GraphPad Prism 7做ROC曲线,分析血小板相关参数表达对ITP患者的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三组β2M、CD62P、CD63表达水平比较 对照组、贫血症组、ITP组β2M、CD62P、CD63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β2M、CD62P、CD63表达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expression levels of β2M, CD62P and CD63 in three groups

2.2发生ITP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贫血患者是否发生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为因变量(否=0,是=1),β2M(<216.52 mg/L=0,≥216.52 mg/L=1)、CD62P(<12.54%=0,≥12.54%=1)、CD63(<13.55%=0,≥13.55%=1)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对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影响进行校正,最终β2M、CD62P、CD63表达升高是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因素,见表3。

表3 发生ITP的影响因素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TP

2.3ROC曲线分析β2M、CD62P、CD63表达水平对ITP的诊断价值 ROC曲线分析显示,与β2M、CD62P、CD63单项诊断相比,联合诊断对ITP诊断价值较高(P<0.05),见表4、图1。

表4 ROC曲线分析β2M、CD62P、CD63表达水平对ITP的诊断价值Table 4 ROC curve analysis of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β2M, CD62P and CD63 expression levels in ITP

图1 血清β2M、CD62P、CD63表达水平对ITP的诊断价值

3 讨 论

ITP的主要特征是血小板计数降低,有较大出血性风险[8]。相关研究认为,细胞免疫异常、体液免疫都有可能引发ITP[9]。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被破坏为ITP发病相关机制,自身抗体存在外周血中广泛存在,可抑制血小板的产生,使血小板的生成减少,且自身抗体还可对血小板分泌颗粒进行调节,导致ITP的生成。本研究通过探究β2M、CD62P、CD63表达水平对ITP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期为ITP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β2M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1 800,存在于除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以外的所有有核细胞,尤其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比较丰富,在其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10]。由于人体组织抗原的分解,以及代谢作用,β2M分离后,在细胞外液以游离的方式存在[11]。血清中的β2M能够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自由滤过,近端肾小球会对大部分β2M吸收并分解[12]。有相关研究表明,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β2M表达水平显著增高[13]。本研究结果显示,ITP组患者β2M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贫血症组,说明β2M表达水平可以作为ITP早期筛查的重要指标,原因可能机体内免疫活性细胞的分泌增加可导致有核细胞的破坏,使细胞表面β2M释放,导致患者血清内β2M表达升高。

血小板活化后其质膜糖蛋白较静止期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有标志性的是黏附因子家族中的可溶性选择素CD62P[14]。血小板在内皮细胞上的黏附、滚动主要是由CD62P介导,并可作用于血小板及单核细胞间[15]。CD62P在静止期血小板上不表达或少量表达,当血小板活化后,α颗粒膜蛋白迅速与血小板膜蛋白融合,使CD62P持久表达在活化的血小板膜表面,且CD62P只在活化的血小板表面表达,不被血浆蛋白所掩盖,且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在活化血小板表面消失[16-17]。CD63是溶酶体颗粒糖蛋白,属于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成员,主要位于静止的血小板致密颗粒和溶酶体腔内[18]。相关研究证实,只有在血小板活化时溶酶体膜溶解,CD63与血小板浆膜融合后才表达于血小板膜上[19-20]。但CD63需要很强的刺激剂的诱导才能缓慢地与血小板质膜融合,从而释放内容物,使血小板表面表达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因此,血小板质膜上检测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被认为是血小板已被活化到较高程度[21-22]。本研究结果显示,ITP组患者CD62P、CD6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贫血症组,表明CD62P在ITP患者体内存在一定活化程度,其原因可能为血小板受到炎性因子、化学物质及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等刺激时,就会发生黏附、聚集、释放等一系列变化,导致该病的发生[23]。说明CD63参与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在细胞黏附中起活化细胞传递作用。因此,可根据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水平的高低来判断血小板的活化程度。

综上所述,β2M、CD62P、CD63参与ITP的发生与发展,在ITP的早期诊断中,三项联合诊断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对ITP的早期筛查有重要作用。但因纳入样本量较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后续研究还需进一步的对β2M、CD62P、CD63进行分析,以期望造福于更多的患者。

猜你喜欢
糖蛋白溶酶体免疫性
大连化物所发展出时空超分辨四维荧光成像 解析全细胞溶酶体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玉竹糖蛋白研究进展
中药糖蛋白的研究进展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
P-糖蛋白表达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
高中阶段有关溶酶体的深入分析
浅谈溶酶体具有高度稳定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