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6种医科大学学报的主要计量指标比较研究
——以《河北医科大学学报》为例

2023-01-04 08:50杜媛鲲刘延冰张小平刘斯静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医科大学均值学报

杜媛鲲,刘延冰,张小平,刘斯静,何 祯

(1.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河北 石家庄 050017;2.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河北 石家庄 050017)

科技期刊是科研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科技传承和科学评价的主要的信息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科技期刊也在不断发展,发表的文章数量和质量也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科技的发展,医药卫生类期刊亦发展迅速,而作为医药卫生类重要分支的医科大学学报期刊也得到了发展,其不仅起着高校学术窗口的作用,而且对我国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医学学报杂志,提升学报杂志的影响力和办刊水平,本研究选取全国16种科技核心医科大学学报,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2和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SCTPCD)为评价基础,以《河北医科大学学报》为例,对16种科技类核心医科大学学报的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地区分布数等指标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提升办刊水平,以吸引更多学者投稿,提高论文质量,增加期刊的社会关注度,凝聚期刊的竞争力[1]。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2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的统计数据[2]。

1.2期刊评价指标 ①期刊主要来源指标包括来源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海外论文比及基金论文比。②主要被引指标包括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核心即年指标、核心他引率、综合评价总分及红点指标等。

2 医科大学学报基本情况

经济的发展可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某个地区的经济实力也有助于本地区的各项事业的发展。从地域来看,既有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也包括中西部、华北、东北等地区均有覆盖;出版周期是衡量期刊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出版周期短的,载文量相对较高,从刊期来看,《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是半月刊,双月刊有4种,占25.00%,其余都是月刊,占比68.75%;从数据库收录情况来,有三种学报被双核心、CSCD收录:《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及《南方医科大学学报》,说明这三种期刊依托学校的资源优势办刊质量较好,影响较大(表1)。《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是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综合期刊,月刊,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在主管主办单位的领导和编辑部的努力下,办刊水平和学术质量日益增高,近年来影响力也日益增大。

3 结 果

3.1医科大学学报主要来源指标分析 16种科技核心医科大学学报平均载文量271.75篇,年载文量超过300篇以上的有《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昆明医科大学学报》、《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第三医科大学学报》、《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及《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稍低于全部期刊的平均载文量。医科大学学报平均引文数最高为32.1条,最低为14.1条,平均为19.6条,低于全部核心期刊平均引文值,说明学报的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参考了一定质量的参考文献,对文章的引文持有高度负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地区分布数可以反映期刊论文覆盖面和全国影响力,其均值与全部期刊均值相近;机构分布数是反映期刊作者覆盖面指标,远低于全部科技核心期刊机构均数,可能受学报区域性及收录文献量的限制,较少发表其他地区和机构的文章,但是10种期刊机构分布数大于 100,显示大部分学报收收录文章机构的广泛性。16种学报期刊中,海外收录论文比值都比较低,侧重收录中文医学论文。基金论文比均值达0.66,高于全部科技核心期刊平均值0.62,其中《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基金论文比高达0.96,除了《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和《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外,其他学报的基金论文比均大于0.5,说明学报对基金资助文章的青睐,对文章质量的要求较高。《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在来源指标中来源文献量、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及海外论文比这四项高于16种医科大学学报平均值,在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这二项低于平均值。见表2,图1。

表1 16种医科大学学报基本情况

图1 主要来源指标比较

3.2医科大学学报主要被引指标分析 16种医科大学学报中,核心总被引频次均值是1 219.75,远低于全部期刊均值1 523,频次最高是《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 226次),其次是《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 216次),再次是《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 673次),频次最少的是《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38次),核心总被引频次反映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及科学交流中的绝对影响力,说明在医科大学学报中,《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及《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影响因子指标中前三名的是《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及《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影响因子均值为0.64,低于科技核心期刊均值0.87,核心影响因子用于测度期刊学术影响力,医科大学学报须继续努力,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力;核心即年指标均值为0.154, 低于全部科技核心期刊均值0.188,其中高于核心期刊均值是《南方医科大学学报》、《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及《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四种期刊,《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的即年指标最高(0.558)。核心他引率是测度期刊学术的传播能力,医科大学学报的他引率普遍较高,除了《新疆医科大学学报》低于全部科技核心前他引率均值,其他均高于全部核心期刊的均值。红点指标反映出期刊论文与学科研究热点的重合度,结果表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论文均大于50%,表现良好。综合评价是结合各个指标的权重对指标进行了整合集成的一个指标,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该期刊的综合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水平。总体来说,医科大学学报综合评价分值较高,均值为55.93,远高于全部核心期刊均值41,综合评价分值最高的是《南方医科大学学报》(94.1),说明其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其次是《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和《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后三位是《大连医科大学学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及《新疆医科大学学报》[3]。《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高于16种医科大学指标的均值,也高于科技核心期刊均值,核心即年指标均低于二者的均值,核心他引率及红点指标高于科技核心期刊均值但低于16种医科大学指标的均值。见表3,图2。

表2 16种医科大学学报2020年主要来源指标

表3 16种医科大学学报2020年主要被引指标

图2 16种医科大学学报主要被引指标比较

4 小 结

从来源指标分析来看,16种医科大学学报的平均载文量、平均引文数及机构分布数、海外论文比均低于全部科技核心均值,地区分布数与均值相近,基金论文比高于全部科技核心均值,说明部分学报由于出版周期长,刊期少,出现载文量较少。研究发现,我国的科研人员更倾向于把论文发表在出版周期短、接受稿件较快的杂志[4]。所以建议医科大学学报在保证稿件质量的前提下,将双月刊改为月刊或者半月刊,以增加载文量和加快出版周期,同时在保证稿件质量下适当增加引文数量。对于地区和机构,建议医科大学学报既要收录本区域和本单位科研人员论文外,还应加大跨区域及外单位人员的优秀文章,促进科学间交流与合作[5]。《河北医科大学学报》近年来注重稿件区域的分配,来源文献量、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及海外论文比这四项高于16种医科大学学报平均值,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这二项低于平均值;指导今后多收录优秀的文章及基金类论文。

从被引指标分析来看,16种医科大学学报的平均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核心即年指标低于全部科技核心期刊均值,说明医科大学学报的影响力相对较小,但是综合评价分值远高于全国均值,整体来看,学报期刊的综合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较高。核心他引率高于全国均值,而且红点指标高于0.5,说明学报紧跟科研医学热点,追踪科研前沿趋势。《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高于16种医科大学指标的均值,也高于科技核心期刊均值,核心即年指标均低于二者的均值,核心他引率及红点指标高于科技核心期刊均值但低于16种医科大学指标的均值。说明本刊可以在医学热点方面多下功夫,可以通过多参加学术会议,掌握学术前沿信息,约到高质量、高水平的稿件;中国高校学报类大多属于省属期刊,但是是全国公开发行刊物,需要走出地域限制,稿源面向全国,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这样路才能越走越宽。

经中国知网学术指标综合评定,《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入选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据2022年中国知网公布的数据统计,学报影响力指数(CI)408.290(CI学科排名35/215),复合影响因子为1.222(全国影响因子学科排序38/215),Web下载量为12.13万次,较去年提升了14.65%;数据表明,我校学报的整体学术质量稳中有升。综合分析16种医科类大学学报的主要计量指标,在分析数据发现不足的同时也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希望多向优秀的兄弟期刊学习,并携手共进,使中国医学学报类早日跨入世界一流期刊行列。

猜你喜欢
医科大学均值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1期英文目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