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介入检查及治疗的临床护理观察

2023-01-04 06:07李娟
健康之家 2022年16期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效果观察临床治疗

李娟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护理方法用于脑血管疾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分成I、II组,各组40例,分别进行常规、全面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情况。结果 II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I组的30.00%(P<0.05)。结论 脑血管疾病介入检查与治疗过程中进行全面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介入检查;临床治疗;全面化护理;效果观察

近些年,国内介入放射医学在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介入技术逐渐成为临床医治脑血管疾病的一项重要方法,其能较好地控制患者病情恶化过程,改善预后,但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有报道称[1],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检查与治疗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防控出现多种并发症,促进疾病转归。现纳入80例行介入检查与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资料,分组对比常规、全面化护理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分成I、II组,各组40例。I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4~75岁,平均(67.95±5.20)岁;病程1~5年,平均(2.85±0.30)年;脑动脉瘤18例,脑梗死14例,眩晕8例。II组:男、女各20例;年龄51~78岁,平均(68.64±5.13)岁;病程2~4年,平均(2.90±0.33)年;脑动脉瘤16例,脑梗死15例,眩晕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分布(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经脑CT/MRI检查后确诊;(2)患者家属知晓本次研究目的、过程等,自愿配合完成。排除精神类疾患者、急慢性传染性疾病者、失语症者、肝肾功能严重病变者等。

1.2 治疗方法

指导患者在造影床上取仰卧位,固定好头部,有效暴露术野,对左右两侧腹股沟区进行常规消毒铺巾,麻醉后首选右侧腹股沟区动脉搏动最为显著位置穿刺插进导管鞘,经由导管鞘分别送进导丝、导管,采用造影管依次进行双侧颈内、颈外以及椎动脉造影检查,有介入治疗需求时依照病情分别采用弹簧圈栓塞术,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等治疗,实现再通血管或者闭塞病灶。

1.3 护理方法

I组进行常规护理。

II组进行全面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术前护理。首先,患者正式进行介入治疗之前,护士要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科学测评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意识状态等,了解其血糖、肝肾功能、凝血机制及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等情况。术前协助患者完成血常规、血液粘稠度及影像学检查等常规项目,依照检查结果遵医嘱进行用药治疗。

其次,加强心理疏导。很多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全面认识,护士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疾病相关知识,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通过列举既往案例的方式阐明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介绍介入检查与治疗中的配合要点,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到临床护理中,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鼓励、照护,充分发挥家庭系统的支持作用,更好的改善患者心态,增强治疗疾病的自信。

再者,术前1 d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清洁、消毒,具体是将脐部之下到两腿内侧之上1/3处作为消毒范围,并且严格按照规程做好备血、配血及碘过敏实验等工作。

最后,介入术前要确保患者进食正常及睡眠充足,术前禁食8 h,禁饮4 h,以确保患者介入治疗时能有效进行全身麻醉。在患者进入介入室时结合其病情开通静脉通路,详细记录病患术前的瞳孔、肢体肌力及血压值,以便于和术后进行比较分析。

(2)术中护理。认真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及住院号等,以防出现差错。帮助医生摆放好患者的体位,结合其病情采用大小型号适宜的无菌导管、导丝以及相关医疗物品等。

手术全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密切关注患者瞳孔、血氧饱和度(SpO2)、神志状态、生命体征等,及时发现与处理异常状况,特别是要注意呼吸频率、节律等,将呼吸维持在14~22次/min范围内,SpO2>98%。护士实时监测压力袋内液体滴注状况,及时予以加压,并且始终将压力袋内的压力维持在设定范围内,以确保液体能持续、安全滴注。

最后,手术过程中进行有效配合。具体是运用16~20号套管针于病患左下肢建立静脉通道,组装好三通接头,并且要可靠衔接血压、心电图以及SpO2测试仪,随后进行气管插管麻醉,有效固定患者头部,暴露术野。认真做好消毒以及无菌手术台面的整理工作,严格遵医嘱配制好局麻药物与肝素盐水,连接压力輸液设备,保证滴壶自身及其之下的输液器均是无菌,排尽其内储留的气体,将压力袋气压增加到300 mmHg。科学调整监视器安放位置以及角度,进而更好的观测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及其他情况、介入治疗过程中,推注造影剂时如果病患主诉有头胀、发热感觉时,则护士要立即嘱咐患者放松身心状态,进行深呼吸,适当按摩患者头部,使求情绪状态趋于平稳。接入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肝素化干预,故而在确认成功放置好动脉鞘以后,要依照患者体重计算出首次肝素用量,精地记录患者肝素使用的时间与剂量,本组患者静脉给予3000~5000 U肝素钠进行全身肝素化,第2小时肝素剂量为首次剂量的一半,第3小时肝素剂量为第二次剂量的同等量或者一半量,以此类推(据患者病情而定)。介入术治疗过程中为防控因导管操作导致局部脑血管痉挛的情况,一般建议泵入3~5 ml/h尼莫地平,配合运用聚乙烯输液管避光输注。术中应用尿激酶的要做到现用现配,在调配环节要保证针头斜面尽量贴近瓶壁,以防有泡沫形成。

(3)术后护理。介入术结束后,拔除动脉鞘管,垂直压迫穿刺点20 min左右,随后再用医用弹力绷带连续加压包扎24 h,并在穿刺点上方予1 kg沙袋局部加压2~4 h。患者返回到病房以后要尽量维持平卧位,每2小时抬臀一次,保证术肢制动12 h,连续卧床24 h,以防穿刺点出血,24 h后结合患者具体状况指导其进行下床活动。

对术后有长期卧床需求的患者,卧床制动时可以应用气垫床,病患有需求时可以将其体位调整成半坐卧位,借此方式减轻患者腰部不适感,提升治疗舒适度。叮嘱患者术后日常生活中多饮水(≥1000 ml/d),以尽早排出体内的造影剂。多进食维生素含量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甜汤、鸡蛋等食物以防胃胀气。督导患者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遵医嘱予中药贴敷、耳穴压豆等以促进肠蠕动,确保排便通畅,特殊情况下酌情使用开塞露。加强并发症的护理: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需要常规拔除鞘管,护理上要观察局部是否进行了无菌包扎,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落实交接班工作。每间隔30 min观测并记录穿刺点处是否出现渗血、瘀斑以及血肿情况,发生血肿时及时进行冷敷处理,针对局部淤血者24 h后遵医嘱予活血散局部外敷以活血化瘀。术后6 h内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时常询问患者是否有下肢疼痛感,警惕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情况。

针对吞咽障碍者,术后规范留置胃管,日常提供流质食物,做好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工作。为防控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问题,护士要指导患者行下肢踝泵运动,实时关注患者下肢的皮肤颜色、温度及状态等,如果探查到患者出现异常状况时,护士要合理调整包扎绷带的松紧度,严格遵医嘱运用低分子肝素进行干预。加强对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等的观察,结合其具体状况控制其血压,观测与评估患者语言能力、肢体运动、感知觉以及局部皮肤黏膜出血等状况,预防发生便秘、情绪异常波动、喷嚏及咳嗽等,及时协助患者排尿排便,及时处理异常状况。

(4)出院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出院后3~4周内不要参与重体力活动,后续也要尽量不进行剧烈活动,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针对接受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护士要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阐明规范化抗凝治疗的必要性,叮嘱其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教会患者自己观察是否有出血倾向的方法,定期前来正规医院复诊。

1.4 观察指标

术后并发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软件包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II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脑病科临床上的常见病,有发病快速、病情复杂及危重等特点,患者通常有语言表达含糊不清、肢体行动不方便等特点,疾病临床治疗难度相应增加。近些年,医疗科技水平在发展中取得了很大进步,介入手术治疗脑血管疾病能够控制患者病情恶化、改善症状,逐渐恢复患者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早日回归正常生活[3]。但是介入手术治疗属于侵入性操作,对临床医生诊疗技术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存在着较多的风险因素,故而介入术治疗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I、II组患者采用了不同的护理措施干预,统计结果发现II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7.50%,I组为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既往部分报道结果相一致[4~5]。提示通过全面化护理能减少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术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护理依从性。全面化护理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确立了患者的主体地位,追求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确保临床治疗活动顺利推进,最大限度的提升护理质量。全面化护理过程中加强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管理,术前加强心理疏导、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配合主导医生规范实施各种护理性操作;术后加强病情监测、体位管理、饮食指导及各项并发症防控等;通过进行出院后健康教育以延續临床护理工作内容,确保患者出院后也能获得有效、周到的护理服务,提升疾病治疗效果,优化转归。

参考文献

[1] 李静,刘甜甜,贺秀菊.护理专案模式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并发症及心理、躯体症状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2,23(1):107-109.

[2] 槐金霞,张蓓蕾,闫萍.集束化护理在置入中线导管的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6):153-155.

[3] 田小华.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20,39(30):111-113,147.

[4] 周霞.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术后股动脉出血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4):101-102.

[5] 辛丹,胡雪飞.循证护理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74(21):3562-3565.

猜你喜欢
脑血管疾病效果观察临床治疗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脑血管疾病多层CTA与DSA影像诊断的对照分析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
脑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碍特点及治疗分析
MR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