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素养视角下的《小英雄雨来(节选)》深度解读

2023-01-05 08:37燕翠翠
语文天地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小标题鬼子敌人

燕翠翠

《小英雄雨来(节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文章,与《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同一个单元,此单元都是略读文章,要求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从语文能力、思想情感、思维品质等多方面都能有效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从素养角度出发,深入解读文章,有利于实现小说的教育价值。小说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讲述一件事情,运用独特的写作特色,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来刻画人物的英雄形象。小学课本中尤其注重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更深入地解读文本,提升语文知识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课文基础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首先,从课题出发,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对课题的疑问出发,如:“谁是雨来?”“为什么说他是小英雄?”“他做了什么事?”从而引出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与方向,让学生初步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初步浏览文章,看出这篇文章是由六部分组成的,了解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把握整篇课文内容的基础。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小标题。先分析教材课后题中示范的两个小标题,使学生明白小标题一般以短语的形式出现,简洁精练。课后范例“游泳本领高”这个小标题能够概括第一部分的主要意思,“上夜校读书”这个小标题能够概括第二部分的主要意思。根据示范引导学生列出其他部分的小标题并尝试分享,归纳出其余部分标题分别是“掩护李大叔”“宁死不屈斗鬼子”“乡亲牵挂”“雨来机智脱险”。

其次,围绕以上故事情节,让学生通过这些小标题的顺序依次连接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要使主要内容概括得更加清楚明白,就要让学生掌握准确的概括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将小标题连接起来去说。概括内容要对小标题增加相应的情境性语言,使语句衔接更自然,语意表达更顺畅。

最后,让学生体会哪部分的故事情节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形象,为下一部分深入理解人物做好铺垫。

二、教材深入细读,理解英雄形象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的重要要素。本篇文章塑造的小英雄雨来是抗日战争时期少年儿童的缩影。首先,他是一个活泼顽皮的儿童,然后又是一个热爱学习、忠于祖国、英勇斗敌、机智勇敢的小英雄。文章通过对雨来多角度、多方面的描写来彰显人物的英雄形象,无论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神态描写,都能够把人物性格与品质凸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的英雄形象,以感染读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珍惜,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语言描写

通过文章中的语言描写能够直观地体会人物的情感与性格。语言描写与对话描写都是极具语言艺术的,通过对语言的分析,能够透视人物的性格,感受人物的情感与品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

《小英雄雨来》中多次出现这一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夜校女老师领读,孩子们跟随齐读的情景中,表现孩子们学习的用心与热情,以及朗读时饱含的爱国情感,这在雨来的心里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在第四部分遭受敌人的毒打后,鼻子流血滴到课本的这几行字上,雨来依旧咬紧牙关说“没看见”。雨来在面对敌人温和哄骗的询问下说“没看见”,在敌人用糖果金子诱惑的情况下说“没看见”,在遭受毒打后依旧说“没看见”,三次重复出现的语言描写,强调了雨来掩护交通员与敌人作斗争源于对祖国的热爱,他为了祖国不惜用生命保护李大叔,表现出他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意志,同时深化了雨来热爱祖国的情怀以及机智勇敢、不怕牺牲、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二)心理描写

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包含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通过对心理描写的分析,能够体会到人物的内心独白,体会他的所思所想,更全面地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揭露人物内心状态,体现人物的个性化。

《小英雄雨来》第四部分“宁死不屈斗鬼子”中,鬼子做鬼脸,假装温和,为了让雨来打消恐惧说出李大叔的隐藏之地。但是结合鬼子刚进来的表现“翻遍前后院”“用刺刀挑破枕头”“两眼红红”,雨来能够意识到敌人的温和是装出来的。而此时雨来面对敌人的询问,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所见所闻所感使他在心里十分地痛恨敌人,但表面上表现得受了委屈一样,在此能够深刻体会到雨来内心的丰富与意志的坚定,体现出他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在敌人第二次威逼利诱掏糖块之前,鬼子伸手往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气了要挖小孩眼睛的!”此时的心理描写,表现了雨来的天真无邪,面对凶残的鬼子他和常人一样存在着恐惧心理。但是雨来在此情况下依旧勇敢机智,体现了他的英雄形象。

(三)动作与神态描写

文章中的动作与神态描写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动作描写更能直接突出人物的形象,使人物形象变得鲜活,能更形象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直接感知人物所具备的性格与品质。

《小英雄雨来》的第一部分则描述了儿童戏水的一系列动作,“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仰浮”等游泳本领,不仅描绘出了雨来的活泼可爱,还体现了他游泳本领之高,同时为后面机智脱险的故事情节埋下了伏笔。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小雨来“念课本”“塞课本” 的行为中,可以看到雨来对课本的珍惜、爱护和对学习的热情。文章的第四部分雨来英勇斗敌,有雨来的神态描写:“雨来的脸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疼痛难忍。”还有鬼子“两眼红红”“眼睛瞪得圆圆的”“做了个鬼脸”“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然后通过“抽”“扭”“打”“拧”等动作写出了敌人的凶残,即便敌人软硬兼施、威逼利诱,雨来依旧“咬紧牙关”不屈服,通过鲜明的对比,更能凸显宁死不屈、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

三、文本细致解读,赏析写作特色

(一)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的写作特色,环境要素也是小说重点内容之一,人物的活动背景与环境描写息息相关。人物的解读脱离环境描写的分析,就会使人物与环境相脱离。因此,分析人物要置身于典型的环境中去具体分析,不可分离地单独分析。

《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中的环境描写提及了三次还乡河的景色。第一部分写“还乡河中芦花开,苇絮如同鹅毛飘飘悠悠……”此处描绘了风景优美的芦花村。还乡河也为雨来练就游泳本领提供了条件,同时养育了这里的村民,芦苇为人们到集市上卖芦席提供生活基础条件。我们初步感受到人物的生活背景,从而体会优美的山河景色不容敌人践踏。在文章的第五部分“乡亲牵挂”的开头,“太阳落下,天空飘着像红绸子一样的浮云。芦花被风吹起……”此处的景色描写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衬托了雨来的英雄形象,似乎在暗示着雨来的“牺牲”;岸上沉重的气氛渲染了乡亲们的牵挂,大家沉浸在悲痛中,饱含对雨来的惋惜与不舍。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写道:“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的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此时以动衬静,为人们难以平复的悲伤心情带来一个反转,“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给大家带来意外的惊喜,又使得故事的结局在情理之中。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情感同样饱含于景色描写当中,环境描写同样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且能够烘托人物形象。

(二)反复

文章中运用了反复手法,三次出现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深化了雨来的爱国主义英雄形象。从上夜校时,大家认真地跟随女教师学习这句话而种下爱国的种子,从此爱国主义理想不断萌发,在与敌人斗争的过程中,雨来遭受毒打,血溅到这几行字上,再一次激发出雨来的爱国热情以及宁死不去的坚强意志,从而使得雨来在与敌人斗争的过程中,反复出现“没看见”这三个字,体现的是雨来的勇敢、坚决的英雄气概。这种反复的写法,重点强调爱国精神的力量是反抗敌人的动力源泉,同时也在感染读者,旨在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感。

(三)照应与伏笔

这篇文章还有一个极具风格的写作特色就是照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在《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写道:“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开头写雨来在水中调皮,游泳本领高。游泳本领高,这里便为下文写“雨来机智脱险”埋下了伏笔。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写道:“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像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这里雨来脱险,便照应了第一部分游泳本领技艺之高。

还有景物照应,第五六部分写“芦花飘飘悠悠地飞……”便照应了文章的开头还乡河芦苇荡的景色描写,展示的是“祖国的优美山河不容敌人践踏”的情感。同时文章中还提到了“识字课本”的照应。在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他第一次接受到了女老师的爱国主义教育,从此爱国情感便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这与第四部分鲜血滴在识字课本上的两行字上相照应,有力地说明雨来在与敌人斗争过程中的宁死不屈的精神与顽强的意志,是因为他在夜校里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起的爱国情感,这是他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

对于小说素养视角下的教材深度解读,就是要带领学生了解故事的情节,深入理解英雄的形象,细致分析写作特色。最重要的是通过文本的阅读,从环境、情节、人物等几个方面去深入了解人物的形象。在《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当中,首先是让学生从课题出发,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流畅的连接与概括,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深入细读,从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与神态描写等,去深入理解人物的形象,再通过细致的解读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及独特的写作特色,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与内涵。《小英雄雨来》所塑造的英雄形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个性特点,通过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不仅具有教育性,也具有儿童性、英雄性,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文章不仅将人物与时代环境相联系,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深入解读文本,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文章所塑造的小英雄既生动又可信,与儿童生活和真实情境紧密相连,能够深入儿童内心,极具感染力,便于学生实现语文知识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小标题鬼子敌人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艰难的行走(随笔)
敌人派(下)
小标题作文格式
足够是够的敌人
战利品:共产党能打鬼子的证据
最后一个敌人
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