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红色文化微党课实践育人路径研究

2023-01-05 16:11邓春晖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铸魂党课红色

艾 娜,黄 洲,邓春晖

(1.湖北工程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2.湖北工程学院 音乐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3.湖北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有效促进和引导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更加坚定文化自信。高校红色文化微党课以红色文化为内容,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新时代育人价值,制作成5--20分钟的微型党课,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学习。红色文化微党课作为高校党课的一种新形式,它的教育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广大师生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学习和浏览“微党课”内容,受益面更广,应用于高校实践育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红色文化微党课实践育人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文化微党课实践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2]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求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必须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高校红色文化微党课实践育人是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党课实践育人中,抓住红色文化为当代大学生铸魂这个关键,运用微媒介融入到党课育人的过程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利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时代青年。

(二)红色文化微党课实践育人是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优势,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3]高校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有效促进和引导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红色文化微党课立足红色文化,重点挖掘和发挥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育人功能,强化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达到育人的效果。

(三)红色文化微党课实践育人是适应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在当今微时代下,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各种微媒介得到广泛应用,微产品也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产生,人们通过微媒介所表达的观点、传递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4]红色文化微党课作为党课创新的一种载体,顺应了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手段加强高校“微党课”建设,探索建立符合互联网思维方式的开放式和共享式高校党课教育模式,用网言网语宣传党的理论、开展党史教育,已成为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亟需解决的新课题。

(四)红色文化微党课实践育人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时代,文化的多元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缺乏实效性、缺乏创新等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红色文化微党课把微博、微信、手机APP等微媒介应用于党课建设中,充分发挥微媒介及时、便捷、交互的优势,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快速广泛深入传播,通过指尖微互动、微传播,实现了学习内容在线共享,扩展了红色文化微党课的影响力和传播面,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有益补充。

二、高校红色文化微党课实践育人研究现状

(一)红色文化微党课处于实践探索阶段

目前,高校红色文化微党课正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尚未发展成熟,红色文化微党课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学者们在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和价值上进行了挖掘,相关学术成果也较之前大幅增长,但大部分研究仍处于理论分析层面,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实践育人方面还不够深入,将红色文化微党课应用于高校实践育人的研究并不多。目前搜索到的仅有几例,如中央音乐学院挖掘“音乐中的红色基因”,打造“经典铸魂”红色音乐系列微党课。[5]因此,红色文化微党课应用于高校实践育人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内容设计不够规范丰富

面对新时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困境,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中的作用发挥方面面临现实困境。部分高校暴露出了“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6]部分高校“微党课”课程内容陈旧,没有挖掘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课堂内容缺乏新意和深度,不能紧扣时代主题和脉搏,课堂设计未能注意鲜活素材的收集,未能把握学生党员普遍关心的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使得学生不能将党的理论与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难以满足学生党员和广大入党积极分子的现实需求。如何丰富“微党课”的内容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三)教学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

随着新时代文化传播媒介的变化,高校党课教育面小、形式单一等问题凸显,高校党课教育面临新的困境。传统党课育人形式不够丰富,缺乏活力和吸引力,且育人载体传播力薄弱,影响力较小。部分高校党建工作者对“微党课”这种新型党课形式缺乏全面认识,党课教学形式单一,不能按照授课对象的不同来把握选题脉搏,红色文化融入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党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高,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很多高校都是以讲座或座谈会的形式开展“微党课”,这种形式不能很好地发挥学习效果。而且高校党课教师普遍存在一套讲义覆盖全校的情况,很少对理工科或文史类等专业结构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学效果缺少实效性。

(四)师资力量不足,不能适新时代需要

较多高校缺乏专职的党课教师,党课教师的来源不同,有专职思政课教师,有党员干部,还有辅导员等,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思想保守,适应网络新媒体多样化能力较差,自身素质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信息量增长多和信息技术更新快的需求。老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有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式党课授课,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微党课”这种新鲜事物,少数老教师上课还用纸质版讲稿,还没有熟练使用PPT、QQ和微信,对运用抖音、学习强国和学习通等多种APP软件还不熟悉,难以适应新时代党课教师的需要。部分党员干部或高校辅导员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水平不够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三、高校红色文化微党课实践育人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红色文化微党课实践育人模式

立足于新时代新媒体,立足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课教育体系,是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的必然要求。探索高校红色文化微党课实践育人模式,既是时代所呼,也是现实所需,更是职责所在。新时代网络传播文化的变化,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面对新形势,应积极探索和建立“互联网+”开放式和共享式高校红色文化微党课实践育人模式,以“微课堂、微媒介、微互动”三种方式运用于红色文化微党课建设,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手段,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开创网络平台同频共振的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二)丰富红色文化微党课实践育人内容

当前高校“微党课”正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内容是“微党课”的灵魂和核心。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丰富高校微党课的内容,加强大学生实践育人体验。充分挖掘红色故事、红色金曲、红色遗址这三个方面的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丰富微党课的内容,加强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内容建设,提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用这三个方面的红色精神为当代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铸魂”聚气。用红色品质去教育人、启迪人、激励人,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在大学生中弘扬红色文化,提升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作用提供新的方法。

(三)拓展红色文化微党课实践育人形式

传统党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时代需求,育人内容缺乏活力和吸引力,且育人载体传播力薄弱,影响力较小。红色文化微党课内容上用“小故事”解读“大理论”,用“音乐”增强“影响力”,用“场景”提升“吸引力”,还可以采用动漫制作等新形式展现红色故事,形式上短小精悍,借用微平台、微媒介进行网络直播和传播,教学及学习形式多样,分享“微党课”,开展“微互动”。

(四)加强红色文化微党课实践育人教师能力建设

高校红色文化微党课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水平,还需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运用新媒体的能力。高校需要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构建好教师服务体系,培养出一支理论过硬,实践经验丰富,能适应新时代新媒体需要的高校党课教师队伍。高校需要主动与市委党校对接,争取党员干部和党课教师去党校系统学习的机会,提升党课教师整体理论水平。广大党员干部和党课教师也要注重提高自身新媒体素养,达到新时代高校党课教师要求。高校还需要重视对红色文化微党课的教学研讨,成立红色文化微党课制作团队,不断提升红色文化微党课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红色文化微党课新媒体平台,将丰富多样的党课内容汇集到新媒体平台上,实现红色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

猜你喜欢
铸魂党课红色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红色是什么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红色在哪里?
干部教育“筑基铸魂”的实践与启示
追忆红色浪漫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新疆“铸魂工程”亮点纷呈
“三严”铸魂 “三实”塑形 凝聚扭亏增效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