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涵育策略探析

2023-01-05 09:30孙继胜
中学政史地 2022年31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概念

孙继胜 刘 静

安徽省含山县第三中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最大的变化之一便是正式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五大素养之一,它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不少学生认为具备时空观念素养就是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可,因此只知道死记硬背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属性,却缺乏时序性思维,常常混淆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次序,不能从事件的内在联系去识记它们的先后顺序。在评判历史现象时,依旧从当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有效把握时代特征,从特定时代去评价问题。另外,一些学生地理知识匮乏,空间观念较为薄弱。从考试与评价角度来看,中考试题也侧重考查时空观念素养。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时空观念素养。

一、运用历史地图,做到心中有方向

历史地图是培育时空观念素养的有效载体,中考试题也常以此来考查具体知识。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地图,我们绝不能弃之不用。在解读历史地图时,要从时间、空间、内容等角度进行阐释,绝不能走马观花。例如,在学习分封制这一概念时,我们需要多读“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然后结合历史知识,作出以下总结:分封范围以中原地区为主;分封对象多元化;分封制以王族为主体,仅有部分诸侯国为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另外,要大致了解诸侯国的分布范围,如齐国和鲁国大致在今天的山东地区内,楚国大致在今天的湖北地区内。

2022年安徽中考历史第17题第(1)小题让学生说明山东是“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的依据。该题难度不大,但得分率却不高。很多考生并不能将“山东”“文化发祥”“孔子”等内容关联起来。事实上,许多考生虽然知道孔子是鲁国人,但对鲁国的空间概念并不清晰。如果对西周初期的主要封国有所了解的话,该设问就不会觉得突兀了。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还可借助多幅地图,在对比中感受不同时空视域下的历史变迁,进而把握历史的走向和发展趋势。例如,在学习秦朝的统一时,可参考“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和“秦朝形势图”,并思考如下问题:相较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的版图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又能说明什么?基于以上思考,便能明确统一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秦朝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王朝。再以宋代商业、城市发展为例,我们可搜集西汉(或唐)与北宋都城平面图,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二者的区别。不难发现,西汉(或唐)时期为市坊分离,而北宋时期市坊的界限已被打破,这也恰恰说明了宋朝时商业的繁荣。类似地,我们还可以比较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地图、一战前后的欧洲地图等。

二、制作历史年表,做到心中有逻辑

历史事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关联,既有纵向的传承发展,又有横向的相互影响。要想深刻理解或评价某一事件,就必须从“纵向”“横向”两大维度去深挖相关事件,理清内在关系。

例如,在学习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可依照时间次序制作如下表所示的表格,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以下问题:表中内容有哪些共同之处?它们能说明哪些问题?

时间内容1927—1936年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1937—1945年实行“双减”“双交”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1952年土地改革1953—1956年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大包干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依据国情的变化制定了不同的政策,这些政策始终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结合具体的国情,我们还能认识到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我们还可以制作如下表所示的对照形式的表格。

时间中国世界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

由上表结合相应历史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与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密切相关,它们是内在动力,二者的差异也导致了不同时期列强侵略方式的差异。

同样,在学习与巴黎和会有关的知识时,可以将其与五四运动联系起来;在学习与冷战有关的知识时,可将其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串联起来。如此,我们才能厘清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三、明晰历史概念,做到心中有体系

历史概念蕴含时空观念,明晰历史概念便能把握阶段特征,形成知识的时空体系。以“丞相”这一概念为例,它出现于秦朝,止于明朝,它的存废反映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又如,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指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所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反帝反封建斗争也取得了成功,故新民主主义革命宣告结束。2022年安徽中考第19题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1921—1949年的斗争事迹,然后让考生列出一个标题。这一时期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以考生可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来组织答案。

相较中国史而言,一些考生对世界历史中的部分概念有些陌生,这就需要这些考生从时空角度去辨析它们。例如,“中世纪”指的是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它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的一个中间时期。所以,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属于古典时代(奴隶时代);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即为中世纪(封建时代);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则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和近现代历史的开端。再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形成于一战后,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有关,瓦解于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扩军备战以及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等。在辨析概念的过程中,考生可以主动建构起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知识体系。又如,“冷战”一词,它指的是1947—1991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既非和平又非战争的对峙和竞争状态。冷战结束于1991年,它以苏联解体为标志。

涵育时空观念素养极为重要。运用历史地图、制作历史年表和明晰历史概念能够使时空观念素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当然,考生亦可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一些其他做法,如总结阶段特征、绘制思维导图、走进时空现场等。尽管方法不一,但都是根植于深度学习理念,绝不是简单地识记时间和空间信息。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跨越时空的相遇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镜中的时空穿梭
幾樣概念店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