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航天精神视角新读邓小平“南方谈话”

2023-01-06 01:37段陈言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中国航天载人

段陈言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

中国航天的建树不仅映现在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伟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以下统称“航天精神”)也在航天事业中孕育出。时值建党百年,迎来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30周年,回顾我国航天事业创建发展60多年来取得的璀璨成就,重温浩瀚事业催生的伟大航天精神,从“南方谈话”内蕴的重科技、重人才、重精神文明建设三方面感受新时代航天精神的生机力量。

1 航天传统精神:“南方谈话”再申科技的关键地位

航天传统精神是1986年底,原航天工业部党组概括归纳并根据聂荣臻元帅倡导的方针,进一步将其表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1]。自力更生是航天事业的根基。核心技术问别人要不来,要了也不会给,惟有自力更生将主动权和尖端科技紧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提升竞争力,提高国家实力,振兴中华民族。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成立开启了我国研制导弹、火箭的事业,尽管新中国成立之初,科技、工业等基础羸弱,百废待兴,我国始终将自力更生摆在首位,强调悉数贯彻落实自力更生才是发展的定海针。

邓小平历来注重科技对我国发展的影响,屡屡重申科学技术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1977年便毛遂自荐抓科技建设;1978年访问考察日本现代化工业体系一行,加深了邓小平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认识;1982年,邓小平认为办好科学工作是在20世纪末实现“翻两番”奋斗目标的前提,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这一支柱;1988年,在北京视察时指出,无论过去今天将来,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否则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377这些经历与论述不仅深刻阐明科技在我国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及目标取向,而且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之间的逻辑理路,扫清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障碍。站在改革开放和利于国家兴旺发展的高度,以提高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宏阔视野强调科技的奠基石作用。

邓小平始终重视科技的战略地位,也得益于适时、准确地研判和把握世界范围内科技发展大势。美德等国的航天先驱们成功研究出火箭,开拓了人类通往太空的航线;苏联的科罗廖夫、美籍德裔布劳恩、我国的钱学森等航天科学家,将人类遨游宇宙的幻想预言变为现实,问鼎九霄。科学技术正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创新时代,是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发展变革的力量,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其势力不容小觑,是各国综合实力的表现、竞争的中心。据此,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再次强调:“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2]378指明我国科技创新的前进宗旨。科技是长期稳定发展的保障,是经济增长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南方谈话”字里行间吐露出对科技的青睐。正是邓小平常抓不懈科技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继续崛起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指明了更为清晰的方向。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突飞猛进,科技整体水平蓬勃发展,达成在某些领域掌握话语权的大幅飞跃,成为世界先进行列的并行者甚至领跑者,与邓小平“南方谈话”再申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思想密不可分。

2 “两弹一星”精神:“南方谈话”重视人才队伍的构筑

为表彰研制“两弹一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技专家,于1999年提出了“两弹一星”精神。20世纪30年代,美、苏、德等国的科学家兴起火箭研究热时,中国一名寻找“航空救国”的热血青年钱学森也十分关注火箭技术的发展:他在1935年发表的《火箭》一文中描述了种种设想和展望;1936年后赴美学习世界先进的航空理论和航空工程,并热衷于火箭技术的实践。由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毅然打破万难回到祖国,与其他优秀的航天儿女共同投身新中国航天事业,追赶世界航天的先进水平。

新中国成立时,国际核威胁及军备竞赛态势严峻,党中央精准观测我国所处环境,并趁势作出以发展导弹、核弹、人造地球卫星为牵引,加强尖端科技以巩固国防的战略。从仿制近程导弹到独立自主研制,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相继爆炸成功,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往太空告捷,我国航天强有力地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人民有底气的国之重器。“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带动了相关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增强了我军的防御及作战能力,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自信,提升了爱国热情,激起了全体航天工作者及全国人民的干劲。

发展科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的关键,人则是这一关键进程中的主体,没有人的现代化便无谈科技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各国间的竞争最终落实到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攻克一个个科技领域难题,在于坚持创新,不断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靠人才。这正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盛赞科技工作者,肯定老一批科学家们的贡献和成绩,寄希望于中年、青年科学家们的原因。首先,不仅要调动科技工作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还要多宣扬他们辛苦耕耘的事迹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例如:在我国航天事业起步时,经济、技术各方面都较贫窭的条件下,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忘我工作,成功研制出刻上中国专属烙印的“两弹一星”。其次,必须重视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发展道路上的首要地位。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率先明确肯定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出色贡献,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全社会重科技重人才的积极性,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了国家科技事业的进步与繁荣。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着重强调了人对于中国发展的关键作用。他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2]380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沿着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要取决于人,要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培养人才。从谈话当时的背景来看,小平同志讲的“人”主要指我党的领导班子,而新时代再读“南方谈话”关于“人”的重要性论述,可施以更广袤的视阈从“人才”的角度来加以理解和贯彻落实。在人才方面,“南方谈话”不乏蕴含诸多真知灼见。邓小平指出,要牢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历史性贡献,希望更多的海外学子能够学成归国为我国科技事业奉献力量增添动力。邓小平一直关心并重视人才问题,1991年曾发表《总结经验,使用人才》的谈话,在该谈话中较为系统地说及人才不足,如何客观看待和使用人才,以及在培养使用人才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这些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即是对当时情况的科学总结,在新时代同样适用于航天领域选人用人惜人。

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论断。航天事业不断向前推进靠人才,靠高素质航天人才队伍,靠青年科技人才这一主力军。60多年来,不论我国航天事业处在起步时,还是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阶段,人才始终不渝是助推器,一代代航天人如同接力跑,在国家重大工程,在不同型号的研制中施展自己的才华与实力。60多年来,中国航天人以严慎细实的态度对待每一项任务,以极其负责的思想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挫折与瓶颈,真正做到精益求精未雨绸缪,将自己拧在工作岗位上,拧在祖国的航天事业中。我国航天工作者坚持走在被实践证明是唯一真理的、独立自主不竭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勇攀高峰,为建设航天强国勇立潮头锐意进取。每当表彰钱学森时,他总说自己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能对他一生所做之事满意那便是最高嘉奖。中国航天人牢记初心使命,十年磨一剑,不懈探索突破,征战了璀璨星辰,飞渡了险要天堑,实现了跨越发展,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宇航界的话语权与竞争力。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或许还存有差距,但一定会赶超,这正是航天工作者们奋斗的意义。

3 载人航天精神:“南方谈话”强调精神文明建设

载人航天精神的提出是为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得胜。载人航天、建立空间站将人类开拓天疆的千年梦想照进现实,在国防领域起到毋庸置疑的功用,在大国航天竞争中发挥绝对优势。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飞船发射试验传来捷报,从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从“神舟九号”完成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再到“神舟十三号”携航天员在轨6个月,每一次都是我国航天事业自主攻关的突破。

载人航天具有技术难度是国际宇航界公认的。60多年来,我国航天人在艰苦拼搏中攻破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在实践奋斗中不仅铸下非凡的业绩成果,还积淀出宝贵的载人航天精神。中国航天人传承和弘扬伟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又在不同航天时期孕育出载人航天精神以充实航天精神的整体内涵,是我国航天事业持续向好发展的思想动力、精神源泉。航天精神与航天工程实践不可分割,精神与技术对航天事业的支撑作用并重,应将两者紧密结合并不断培植出具有明晰时代特质及特色航天元素的精神文化,作为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驱动。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思想。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要抓社会秩序与社会风气,可以吸收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也要注重本国的廉政法制建设,“南方谈话”阐明的系列内在规律,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指南。载人航天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始终高度聚焦运用载人航天精神这一载体传递正能量。

航天精神滋养航天事业迈步向前,润泽建设航天强国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视察时指出:“我们一起来参观航天科技成就展,感受载人航天精神,激励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3]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能笃定航天报国志向,发扬载人航天精神能坚定航天强国抱负,推崇载人航天精神能铸就又一批中国奇迹。潜入透彻地挖掘载人航天精神,畅通渠道全方位、多受众的讲述航天人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迎难而上的使命担当,赓续载人航天精神的红色基因于人民群众的血脉之中,增强载人航天精神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践守载人航天精神,必须激发奉献精神,坚定为国争光的信念。航天事业联系着国家安全人民幸福,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人民,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至上是每一位航天人的追求和自觉行动,对祖国的热爱、为民族的复兴、为人民的幸福都化作航天工作者从未预设失败,以必胜的壮志雄心拼搏出一片独属于中国的实际伟绩;践守载人航天精神,必须秉承敢为人先,特别能吃苦的进取意识。新中国成立伊始,发展航天尖端技术是一条需克服重重困难的路,没有过去的经验可借鉴,没有真正的外援可吸收,面临如此局面,我国航天人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创新的方针,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反复试验的务实姿态、顽强的奋斗意识,将核心技术标上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印记,攻克数个尖端课题,在航空航天主要领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兑现了许给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走出了中国特色与中国气概。践守载人航天精神,必须持续升华不求名利的宝贵品质。只因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召唤,老一辈航天专家毫无怨言,主动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及科研条件,回国开启中国航天的全新征程,在他们心中,名利似水而航天事业犹如高山。航天事业因其特殊性需要航天工作者们甘当无名英雄,不能以事业为谈资,不能与他人共享工作中的喜难,只能以苦为乐,以奋斗为荣,为祖国航天事业献出青春、智慧与汗水。当前,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多元价值形态肆掠,弘扬不逐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载人航天精神不仅激励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的航天人,更在于勉励中华儿女们扎实敬业,在漫漫的征途中实干奋斗。

4 航天精神:新时代与时俱进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中强调:“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4]精神是时代造就的产物,勾勒出那个时代特有的价值取向和环境,精神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新时代的航天精神不仅描绘了60多年来我国航天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品质,也描画出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兼具面向未来、继往开来的旨意,顺应时代潮流依旧焕发出勃勃生机。

航天精神涵蕴实践性这一庞大引擎,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取得的诸多成就离不开实践。在实践中发愤图强,在实践中改革创新,在实践中构筑坚实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在实践中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实践中探寻特色的管理经验与方法,造就出一支优秀的航天人才队伍。航天精神始终贯彻自主性这一精粹,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取得的诸多成就离不开自主。在自主中不畏失败,在自主中自立自强,在自主中紧握夯实国家安全之基的利器,在自主中完成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再到探月的飞跃,始终秉持自主的理念,找准瓶颈和短板,深层分析背后原因,把征服太空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人类的飞天梦。

严谨性是航天精神的支柱,中国航天人在宇宙征程中取得的系列成就离不开严谨。航天是一门系统性工程,须做到万无一失,容不得分毫误差,在严谨中攻破难关,在严谨中反复试验直至完美,在严谨中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进程,沉住气,埋头苦干,用严谨的态度不断探索各类技术领域。奋斗性是航天精神的脉搏,中国航天人吃苦战斗取得的系列成就离不开奋斗。在星辰大海的漫漫征途中,惟有奋斗是一切的前提,中国航天人树立起奋斗的决心,稳扎稳打,以非凡的坚韧与魄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将航天精神的奋斗性具象。

航天强国的使命脱不开航天精神的活力注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中国航天日”的重要批示中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5]航天强国的使命在于展现大国实力,显露国威军威,振起民族自信,应稳稳铭刻航天精神彰显的航天铁军风貌。60多年来,广大科研人才牢记投身航天事业的初心,牢记铸造国之重器的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斗志,做隐姓埋名人,干震天动地事,练就出一支能拼搏、精技术、硬作风、纯思想的航天铁军。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新时代航天精神的新内涵,激发广大航天人逢盛世抓机遇,不忘奋斗坚持创新作出成绩,为建设航天强国齐心出力。航天精神带动科技强国的新发展。航天精神是一批批航天工作者们开拓进取突破各个难题的内生动力,航天范畴技术的进步是整个科技领域水平显著提升的标志,能称量一国科技的确凿实力,航天科技蓬勃发展随之有力带动系列高新技术的提升,推动科技强国建设。航天精神作为我国航天伟业的软实力,为文化强国灌注不涸血液。航天精神既需流传于航天工作者之中,更应镌刻于中华民族心里。近年来,中国航天与众品牌联名合作宣扬航天文化,这有利于挖掘航天精神深厚历史底蕴,有利于赋予航天精神鲜明时代特征,有利于鼓舞新时代航天人承传航天精神发展航天事业,有利于为全体中华儿女树立爱国敬业、攻坚克难的榜样,从航天精神中汲取奋发之力,为航天梦、中国梦的实现插上羽翼。让中国航天的创新成果不断实现全人类多样的飞天梦,不断缔造全人类宇宙探索的新篇章,不断在人类文明史上谱写航天事业新画卷。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中国航天载人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载人大戏再开场
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