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价值与实践路径

2023-01-06 01:37段妍橦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政治

段妍橦

(喀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6)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这种红色文化是珍贵的、先进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利用并学习的一种彰显时代内涵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的历史,是红色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党的十九大以来,建设文化强国,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高度重视对红色文化的教育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1]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载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提供了独特的教育素材。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发展,也可以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背景下促进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价值

1.1 价值导向作用: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红色文化资源的功能,是指红色文化资源的使用价值,其最根本的使用价值就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久的革命和斗争中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财富,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来源之一。作为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红色文化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从物质层面来看,都起着一种天然的价值导向作用。革命遗迹、珍贵文物和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都以其自身具有的宝贵经验财富,折射出历史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使人们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红色文化资源是时代与历史的产物,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接班人,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2 价值激励作用:坚定信仰、精神传承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种文化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革命与建设时期形成的40多种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传承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时,“决不能丢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2]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红色文化资源起到了一种价值激励作用。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多种革命精神的学习,科学把握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总结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辉煌历史章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学习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使高校大学生可以增强和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激励其展现新时代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魄力。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与实践也是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3]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多种途径和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引导其在日常现实生活中发扬红色文化的基本价值,内化成自我的政治认知,从情感和心理上对红色文化产生一种自觉的文化认同感。通过这种文化认同感将高校师生和红色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激发对红色文化的求知欲望,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1.3 价值规范作用:维持秩序、约束行为

价值规范是指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它在现实社会与价值体系中起着沟通桥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政党,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形成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客观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隐性教育的作用,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教育本身具有的教导真理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所需人才的功能来传递规范,能有效地教导人们利用红色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可以避免高校师生陷入享乐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帮助其实现艰苦奋斗、团结勇敢的优秀品质和爱国情怀,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榜样作用约束个人的自身行为规范。

2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2.1 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主张:“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4]这句话的意思即寓教于乐,人们如果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就会不自觉地、潜移默化地受其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灌输,还包括让学生自身去主动地体会知识,学习其中的内涵并转化成自我的认知。如何使学生自觉地学习知识,就需要一种认同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实践,应当增加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心理认同感。红色文化资源如果不能被认同,那么,就仅仅是一处历史遗迹、红色景区而已,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如何增强其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5]高校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能单纯片面地直接借助红色文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否则,就会造成红色文化空洞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的原则,深刻剖析学生的心理,通过总结学生对红色文化意义内涵和重要性的判断来规范和调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高校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激发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例如:江西师范大学为了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开展了井冈山革命文化体验、红色经典读书大会,还有红色精神演讲等特色活动。学生们在亲身经历感悟红色文化以后有不同的心理感悟,不同的学生对此类红色特色活动有不同的价值选择。高校在开展这类活动时可以先从物质鼓励出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对这类活动充满兴趣进而转向精神鼓励,而精神鼓励远比物质奖励更能激发学生的认同感,使学生自觉地向主流思想靠拢。只有增强高校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感,才能更好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2.2 挖掘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坚持地方特色

“各具特色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共同构成了与时俱进的红色文化。”[6]中国土地面积广阔,每个地方革命斗争的时期和内容不同,所形成的红色文化背景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例如:“长征精神”“红船精神”是学习红色文化的标准,“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则是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并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有利于提高地方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弘扬地方红色革命精神。高校教师在教授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来辅助主体红色文化。例如: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讲述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进行革命斗争,各个地方高校可以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辅助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程。内蒙古高校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利用独特的地方资源讲述内蒙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是如何进行民族解放的;河南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走进豫西等革命先烈纪念馆,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使学生耳濡目染红色文化,更好的传承革命精神。二是有利于高校开展常态化的红色文化教育。例如:湖南长沙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摇篮和重要发源地。目前,长沙已挖掘开发的红色资源点一共有275处,将长沙现有的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学习的鲜活教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和长沙晚报社携手成立“红色学院”,以“党建+高校+党媒”模式构建红色教育长效平台,巧妙地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仅充分利用了宣传长沙的特色红色文化,也促进了长沙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常态化发展。三是有利于保障地区高校师生获得红色文化教育的权利。由于地区差异和发展水平不同,各个地区的师资力量、教育水平也不一样。西部地区相较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落后。高校作为传播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载体,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因为地区发展不同,高校教师队伍水平的参差不齐直接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认识程度不同,如果直接灌输红色文化知识,很多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难以真正领会红色文化的内涵。将地方红色文化编入教材,用巧妙易懂的文字语言教导学生领会其中的革命精神,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不仅能够弥补因地方差异导致的红色文化认识不同,也能够提高高校对当地红色文化的科研水平,从长远角度看,能够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使红色基因融入每个人的血脉之中。例如:江西师范大学重点开展江西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性研究,井冈山大学集中通过以井冈山精神为主的红色文化研究。同时,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还能够促进当地的红色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带动全省学习红色文化的社会氛围,从而提高高校师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

2.3 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模式,重视开辟红色文化教育第二课堂

红色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也应当不断创新。新时代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手段也变得丰富多样,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模式的创新也有着极大挑战。

2.3.1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红色文化教学基地”

高校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第二课堂的建设。课堂实践是理论课堂的延续和拓展,不仅起到巩固课堂理论知识的作用,也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红色文化教学基地”是指高校为了承继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整合珍贵的革命遗迹和文献资料的照片,一些革命标志物的微缩模型,深刻了解党史和革命精神,提升红色文化认同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高校内部教育场所。中国地域广阔,高校带领学生到每个重点红色文化地方进行红色文化的实践教育缺乏客观上的可行性。红色文化教学基地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重点革命遗迹和文献资料的照片,为了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近代革命斗争,学习红色文化,基地还可安置革命标志物的微缩模型,设置多媒体影像播放红色文化纪录片。红色文化教学基地可由专业人士进行讲授,也可安排学生轮流当志愿者进行讲解,不仅加深了每个学生对红色文化抽象知识的认识,也可以从年轻一代学生的视角去看待红色文化,提升个人素养。“红色校车”是建立红色文化基地的一种新的方式,也是一种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创新手段。“红色校车”是指将革命遗迹、文献资料的照片张贴在校车中形成以党史学习为主的主题车厢。高校校车作为一种流动性强的运输工具,与学生们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可在不影响安全性的前提下,将校车内外部进行红色文化“包装”。

1.3.2 注重价值规范,开展红色文化网络课堂

5G时代到来,网络新媒体日益成为高校教学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式。高校运用网络资源平台将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可以有效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自身价值。推动网络新媒体的变革和创新,开展线上红色文化网络课堂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一种利用,同时,也是吸引高校学生不断突破自我,在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中潜移默化的学习红色文化的方式。

开展红色文化网络课堂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良好的网络课堂师生关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发挥教师在网络课堂中的辅助作用。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网络课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也暴露出来很多问题。例如:网络课堂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坐在屏幕前认真听讲,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牢牢掌握知识理论。高校进行红色网络文化课堂时应当着重解决这些弊端,注重培养价值规范,建立良好的网络课堂环境。红色文化网络课堂不仅仅是直接播放红色影像让学生写观后感和体验感,教师也应当根据网络新媒体可视化、动态化的特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特点,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例如:教师应当注重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要求,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提炼红色文化的精髓内涵,在红色文化网络课堂网页上发布不限观看次数的微课堂、图示课件解析等,并设立学生评论留言区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听课时间并在留言区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话网络。同时,学生也可以针对所学习的红色文化发表自己的感悟,这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遵循从未知到已知的知识探索过程,也使教师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作出相应的教学方案改革等。

策划网络活动,提升红色文化网络教学的趣味性。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多种样式的主题活动,以提升网络教学的参与度。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关键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7]为了增强高校网络红色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对红色文化充满兴趣,必须注重将网络与现实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比如:以“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为主题举办校园网络红色诗歌大会,在微博或者微信小程序等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学生还可以进行投票和点评。同时,在法治社会的今天,对革命烈士的保护法也相继出台,这也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一种保护方式。高校可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下,进行网络法律宣传活动,综合运用法律、政治等学科知识,结合线下热点生活进行时事评述。

2.3.3 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实践课堂建设

高校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理论结合实际,在社会实践中感知红色文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讲书本的内容,还应当结合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实践方式,如:再走长征路,重温苦难与辉煌。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仅感同身受体会长征革命精神,也能树立“走好自己长征路”的坚定信念。加强实践课堂建设,不仅仅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过去,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激发自己内心中的红色文化基因,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在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今天,努力献身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思想觉悟与行动纲领。高校挖掘好、利用好、宣传好红色文化资源,十分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伟大事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身爱国、无私等优良品格的进一步彰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有效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政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