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

2023-01-06 01:37钟品妍李云飞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提质办学特色

钟品妍,李云飞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育研究所,辽宁 营口 115009)

教育部等九部门于2020年9月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系统设计。《行动计划》的内容涉及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10个方面,包括27项任务,其两个关键是“公平有质量”与“类型特色”,这是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建设,以质图强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行动计划》中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新一轮的总体布局与顶层设计,为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特色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1]诚然,高职教育经历了“示范校”“骨干校”“双高建设”的建设黄金期,软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技能教育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但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文化积淀相对比较薄弱,基本上还没有真正形成具有自身院校特色的、有效的文化体系,“重技能轻文化”成为其发展短板。社会对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注使文化在学校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凸显。高职教育要避免陷入褊狭式发展的胡同,需要大学文化精神引领。因此,高职院校应按照《行动计划》中的水平要求和价值取向,依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类型要素和运行模式,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校企互融文化、专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深入研究自身特色文化的建设路径,以加强高职教育内在运行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高职院校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中的高质量、内涵式特色发展。

1 “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内涵及特征

1.1 “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内涵

学校文化内涵演变具有历史性,其内涵的丰富发展与时代发展、社会主流意识密切相关。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学校文化必将呈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追求,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也呈现出特有的内涵特色与发展走向。在《行动计划》中,提出职业教育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2],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中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高职教育的特性出发,结合自身优势、文化传统与发展定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自然资源与人文特点,从校园规划、总体建设、硬件配备、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各个层面入手,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增强文化向心力、凝聚力、影响力与辐射范围,凸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与成果,提高学校的办学美誉度与社会影响力,发挥文化在高职院校办学价值确定、制度安排和环境营造中的作用,实现文化传承、文化引领与文化育人。

1.2 “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特色文化特征

1.2.1 职业性

高职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兼具职业性和高等性,职业性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显著特点,更是高职校院特色文化的显著标志。高职特色文化要能够形塑和彰显高职教育的类型属性,其既具有高等教育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共性,也具有独特的层次性与职业性。《行动计划》中提出,高职院校要培养多层次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人力与智力支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把职业精神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形成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学校文化,使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独特的教育服务和教育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从而强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效应与质量提升。特别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的“校企合作”理念不断加强,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所需,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企业文化的融入使高职特色学校文化在职业性上得到了更高层次的提升,这一“文化基因”成了学校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3]

1.2.2 引导性

文化在学校治理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高职院校特色文化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和动力保障,发挥固本强基的重要作用。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文化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特色文化能够起到引导学校教育发展方向、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大目标的重要作用,被师生所认可的具有文化价值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制度、办学行为,能够给学校的发展带来深刻、持久的影响。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优质学校文化具有多功能的引导作用,其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能够通过正向的主流意识形态引导高职学生的“三观”形成与发展,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能力和个人素养,使其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既能发挥自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又能积极引领社会生产力向着更好方向发展。

1.2.3 地域性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学校文化属于地域文化的子系统。因此,地域文化影响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物质承载方式,学校文化同时也承载着地域的广度和历史的厚度。[4]《行动计划》中提出,职业教育发展需地方主责,协同推进。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更需体现出其地域性特点,应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人才所需,与当地文化特色相融合,融入地方文化的先进元素,提炼自己的精神文化,改善自己的环境文化,使所属地域的人文特色、历史文化积淀能够为我所用,形成特色鲜明的优质校园文化品牌,既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原动力,又能引领与助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 “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路径

“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实现增值赋能、以质图强,需要走特色发展之路。高职院校只有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办学特色。因此,高职院校应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校企共融文化、专业品牌文化建设六个方面入手,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内容体系,通过合理布局、多措并举,在立德树人中实现学校文化的系统化与全覆盖,达到以特色促发展、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目的。

2.1 打造特色物质文化

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能够直观鲜明地传达学校的表层文化,其表现形式是以物质基础、文化陈设为主的外在实物载体,同时,也包括形成的文化环境,如:学校的校园建筑、图书资料、实训设备、校园环境布置、校徽校服等。优质的物质文化能够彰显出高职院校的实践性特色,展现出独具一格的学校形象,提升学校的外部整体形象和美誉度。高职院校应通过打造特色物质文化,使学校特色鲜明,形成全时空育人空间,夯实特色发展的文化之基。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陈设与文化环境建设:文化陈设指校园内建筑、雕塑、校徽校服等要体现出行业性与职业性,发挥出场域作用与宣传教育作用;文化环境指校园整体规划、教室、实训场所的布局与功能,要融入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与岗位文化,彰显实践性特色、体现共享的人文情怀,营造“崇文重技”的职场文化氛围,实现从“技能培训”到“文化育人”的提升。

2.2 锻铸特色精神文化

学校文化的内核是“学校精神”,这是高职院校自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发展愿景和价值取向,因此,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所在,承载着学生的心性成长和教师的职业发展。优质的精神文化能够形成一种气场、一种场域,对身处其中的人起到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5]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是高职院校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铸造的,是高职院校文化内涵的融合、提炼、发展与积淀,是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灵魂与精髓。塑造高职教育的独特文化属性和文化身份,锻铸具有高职特色的学校精神文化,就要立足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培养目标、校园精神、校风校纪等方面入手,传承学校历史、凝练学校精神,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核与精神实质全面贯穿、有机渗透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形成具有鲜明职业特色与办学特色的校训,传承学校精神文化价值,使师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文化同化和文化认同。

2.3 塑造特色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高职院校全体师生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共同特征的外在文化形态与行为表现方式,体现出其对社会、学校及自知的认知。行为文化是对学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外在表达,具有外显性,是最容易被人感知的部分,积极的教师文化和高尚的教师形象、青年学生特有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为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注入了崭新的活力。高职院校要塑造特色行为文化,要以师生行为规范为抓手,培养教师的良好师德形象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师生的精神境界,塑造师生高尚的人格、培养师生的进取精神与意志品质,塑造师生高品位、高质量、有特色的行为文化。要从“价值、规则、意义、语言、期望”等方面做好“价值传递”与“信念共享”,注入尊重、关心、团结、和谐等人际要素,以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使师生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行为文化当作其共同的价值追求、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2.4 形成特色组织制度文化

文化治理是高校治理的一种软实力。健全的组织制度包括管理制度、岗位责任、教学规范、校规校纪等,高职院校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是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高职院校要筑牢文化建设的制度根基,形成特色组织制度。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方向,以学校章程为统领,强化组织机构建设,健全责任体系,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制度体系,有序有效地进行挖掘、整合与凝练,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可以操作的方法和手段,以凝炼学校精神凸显职教特色。高职院校党委要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相关部门要加强其职责管理,带领全校师生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党团组织要利用了解学生、接近学生的优势,充发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取向,全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进程。通过长期培育与积淀,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特色组织制度文化。

2.5 培育校企互融特色文化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具有特殊性,学生既要接受学校文化的引导与教育,还要了解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遵守行业企业的行为规范,具备行业理念与职业情怀。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管理、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观念、价值和行为准则,具有教育、凝聚、约束和协调等功能,是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特色学校文化建设要将行业领军型合作企业作为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主体,以校企合作共融作为建设理念,培育校企互融的文化建设模式,推动校园、区域和企业文化的共融与发展。高职院校要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实现文化共建,通过与企业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等方式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引入学生的校园管理中,通过产教融合、校企结合吸收并融入企业优秀文化元素,并将其内化,渗透到学校的校风、教风与学风中,使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并将企业文化精神内化、渗透到学校的校风、教风与学风中,用企业文化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行业职业规范影响和企业文化熏陶,获得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

2.6 创建专业特色品牌文化

文化建设不能与学生技能培养相割裂。专业是高职院校最基本的办学单元,专业文化是高职学校文化系统中的主要内容,高职特色学校文化建设需创建以专业为核心的特色品牌文化,以强化学生的专业品质,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高职学校文化建设要从所处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与学校办学特色与专业优秀紧密结合,依托地域文化资源设置专业,打造地域特色专业。[6]同时,在专业教育中,强化文化启蒙,彰显行业风范,对接行业理念,充分挖掘出专业建设中的文化资源与育人元素,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形成特色,凝练成专业建设内涵和特色最核心部分,做好专业文化传承,体现学校特色文化的职业深度与专业的紧密结合度,实现知识技能教授和价值引领、素养养成等同频共振。

3 结语

高职院校的发展关键是高质量、内涵式的特色发展,而文化的发展能促使高职院校实现真正的特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文化是高职院校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精神内核,也是守正创新、接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提质培优”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提供了特定的环境背景,按照“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中的水平要求和价值取向,依据高职院校自身的类型要素和运行模式研究高职特色学校文化建设,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明晰特色学校文化的概念与内涵,凝聚学院的文化理念共识,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理顺管理机制强化质量文化、学术文化、合作发展文化等建设,形成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具有高职特色、专业亮色与大学品质的学校文化,形成特色发展、跨越发展、持续发展的优良文化生态,促进高职院校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中得到高质量、内涵式的特色发展。

猜你喜欢
提质办学特色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为城市提质而歌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