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产业学院建设探析
——以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为例

2023-01-06 08:14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29期
关键词:产教跨境校企

左 锋

高职院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当前新形势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实践,是整合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举措[1]。2020年10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与澳门全朋友有限公司、珠海想要城电商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成立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该学院以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经过2年探索,在培养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跨境电商技术技能型人才上取得显著成效。基于此,本文以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为例,从推动逻辑、主要内容、实践路径等方面对该产业学院的建设历程和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建设产业学院提供参考。

一、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建设的推动逻辑

(一)珠澳跨境电商产业迅猛发展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以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推动下,广东自由贸易区、珠海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不断推进,“产业集群+跨境电商”新业态快速发展,珠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双十”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服务业“两业融合”不断深化。根据珠海市商务局数据统计,2020-2021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年均增长超过300%,2022年1月至8月,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57.65%。澳门拥有自由贸易港、独立关税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澳门跨境电商产业的有序发展,近几年进出口总额保持年均近100%的增速。随着我国“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和粤澳合作不断深化,澳门特别行政区、珠海经济特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形成了多个经济体的制度叠加优势和开放叠加作用,为粤澳两地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许多澳门企业纷纷进军珠澳跨境工业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跨境电商业务,从而对跨境电商和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激增。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深化

2015年,教育部提出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机制;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产教融合“四位一体”制度框架;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持续推进产学结合,深化校企“双元”育人[2];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要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3]。产业链发展迫切需要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技能人力资源供给的支持,在上述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4]。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必须实施产教多维合作,将专业链建在产业链上,对接产业岗位标准设置课程体系,紧跟企业创新链持续迭代升级课程内容,打造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链反哺支撑产业链发展[5]。在产教融合持续深化助推下,只有扎根到珠澳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办学,打造顺应数字经济知识集聚和数字贸易创新的网络化组织,才能有效实施校企协同育人。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正是在此背景下探索构建的跨境电商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旨在打造包括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在内的“四位一体”协同发展体系和跨境电商产教融合生态圈,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跨境电商专业链,不断延伸和完善人才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形成协同共生、相互促进、循环不息的产教深度融合持续发展机制。

(三)区域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珠海与澳门陆路相连,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和经济特区,职业教育资源丰富。截至2022年8月,珠海拥有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珠海艺术职业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14所中职学校,专任教师约2700人,在校生约6.8万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和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是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其中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全省在校生规模最大的省属高职院校,是教育部“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和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等荣誉。珠海14所中职学校、技工院校中,现有4所国家级重点学校、3所省级重点学校、3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珠海各类职业院校重点建设119个专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与城市、产业布局高度契合,为推动开展产业学院探索奠定了良好基础[6]。

(四)学校进一步深化专业改革发展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具有与澳门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天然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互联网+国际贸易”,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广东自由贸易区横琴片区以及珠澳跨境工业区,不断深化与珠澳两地战略性支柱新兴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思达”)、全朋友、格力电器等开展跨境电商合作,实施“校企双精准”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聚焦以跨境电商为特色的数字贸易供应链管理全链条核心岗位,构建数字营销、跨境电商运营、数字贸易交付等课程体系,培养数字商业思维敏锐、国际视野开阔、英语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和具有工匠精神的跨境电商运营专员、外贸业务员、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专员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逐步探索形成“认知+实训+跟岗+顶岗”四阶递进的“双精准”育人模式,为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提供了重要实践支撑。

二、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理论基础

美国学者享利·埃茨科维兹创立的三螺旋理论为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7]。三螺旋是指保持独立身份的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创新中各自承担独特的作用和角色,同时又密切合作、相互作用、交叉影响,理想模式是三方各司其职,学校提供智力支持,产业提供充足资本和最新技术,政府提供有效政策保障,从而实现知识转型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和经济发展[8]。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由政府指导,学校和地方企业等多主体组成,高职院校发挥教授和博士团队智力资本优势、技术服务优势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势,更好地服务珠澳两地企业和产业;企业发挥产业项目实践优势、技术创新优势,深度参与跨境电商专业职业教育,珠澳两地跨境电商企业之间依托各自行业,优势互补,共同吸引学校教授博士团队提供智力服务和学生团队的加入;珠澳两地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让地方优质高校和优质企业深度融合,协同培育跨境电商技术技能型人才,不断提升学生留在珠澳两地服务区域跨境电商产业的比例,实现育人和服务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

(二)建设原则

根据学校“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求,按照“面向需求、服务澳门”“产教融合、育人为本”“共商共管、共建共享”原则建设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面向需求、服务澳门”是指产业学院面向珠澳“双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设立,体现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适应性要求,打造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服务粤澳深度融合、服务国家“一国两制”的广科职教样板;“产教融合、育人为本”是指产业学院秉持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的核心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更多粤澳两地急需的跨境电商技术技能型人才;“共商共管、共建共享”是指产业学院的组建和运行要坚持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共同管理,完成重大决策和推进日常事务,共同投入资源建设专业、课程、基地、团队等,产出的人才成果、技术服务成果、对外交流成果等归校企双方共同所有。

(三)内设机构

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实行实体组织架构。具体来讲,校企共建重大决策机构——产业学院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产业学院院长由学校商学院院长担任,产业学院副院长由龙头企业负责人和学校产业学院项目负责人担任。产业学院下设办公室、教务部、教师发展部、实训部、对外交流部等部门,各部门均由产业学院深度合作企业导师和学校专任教师共同组建而成,共同承担产业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职责。办公室负责统筹产业学院各项行政工作,包括活动组织、发文办会、财务收支管理、后勤保障、信息沟通与后勤事务信息管理、高水平专业建设统筹;教务部负责制定符合珠澳跨境电商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日常教学活动,组织和管理项目班、订单班、创业班等校企协同育人项目;教师发展部负责组织产业学院专兼职教师师资培训和专题研讨,开展珠澳两地师资互聘、柔性人才引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等;实训部负责建设珠澳校企共同投入的综合性、开放性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对外交流部负责组织与澳门高校、行业、企业等学术交流或专题交流活动,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项目,以及针对珠澳两地行业企业尤其是澳门青年的专业培训项目。

(四)运行机制

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携手全朋友、纳思达等珠澳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打造珠澳校企命运共同体,引入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创新校企“共同管理、共建专业、共设基地、共组团队、共享资源、共创成果、共育人才、共担责任”及“跨境主体协同、校内外场地协同、珠澳项目协同、校企资金协同、跨境师资协同、学生管理协同”的“八共”“六协同”运行机制,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保障协同育人有效实施,见图1。

图1 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关于“八共”:共同管理是指校企双方均为管理主体,共同实施管理;共建专业指校企双方共同建设跨境电商高水平专业;共设基地是指学校在企业设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企业在校内设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学生进企、项目驻校”需要;共组团队是校企共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享资源是指产业学院校企双方投入资源由校企双方共享,但产权归各自所有;共创成果是指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成果、技术成果;共育人才是校企共同培育跨境电商人才;共担责任是指校企双方共同承担产业学院运行责任。

关于“六协同”:跨境主体协同是指由学校、珠澳龙头企业牵头,协调珠海、澳门行业企业资源,形成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企业集群,为产业学院提供生态支撑;校内外场地协同是指协同引企入校和引校入企,根据产业学院育人、培训、研究、交流等需要,协同校内跨境电商协同育人中心等资源以及校外企业场地、跨境电商孵化器等资源,校内校外融为一体,实施校内校外联动;珠澳项目协同是指境内各企业项目与澳门企业项目协同进入平台,企业校内项目和校外项目协同进行,实施产教融合的全项目覆盖;校企资金协同是指根据产业学院建设需要,珠澳校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商业利益目标、社会价值目标和国家利益目标共同分年度投入资金(各方投入经费所购置的设备或资产产权归各方所有),创设更好的产教融合基本条件;跨境师资协同是指专业教学团队和珠澳企业团队实施互聘,企业高管符合学校要求柔性引进成为学校团队带头人,专业教授、博士、骨干教师进入企业顶岗任职,承担项目,管理学生团队;学生管理协同是指根据产教融合项目开展需要,学生团队跟随项目进行流动,实施校内外协同管理,校内外项目班、订单班、创业班学生协同管理,由校内专业团队和企业团队共同实施。

三、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以项目班、订单班、创业班等形式灵活组班,将企业育人用人过程嵌入项目班人才培养方案,实施“2+0.5+0.5”教学组织模式。

在第一学年,完成“综合素质+国际贸易行业企业文化”教育。在校内跨境电商协同育人中心、实训室、多媒体课室等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了解跨境电商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合作企业业务骨干每个月至少到校开展1次有关行业企业发展前沿的专题讲座。

在第二学年,完成“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基础实操能力”培养。以跨境电商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辅以其他专业群模块的选修课程。以学校学习为主、企业实践为辅,授课地点为校内和校外,校内学习主要安排在跨境电商协同育人中心、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等,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产业学院合作企业业务骨干共同完成授课任务;校外学习主要安排在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校外场所——珠海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珠澳跨境工业区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内的合作企业,由企业业务骨干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完成授课任务,通过参观、培训、跟岗、实操等手段提升学生实操能力。

在第三学年,完成企业岗位实践。企业岗位实践分为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学习地点为校外和校内两大区域,校外在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校外场所——珠海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珠澳跨境工业区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内的合作企业完成。在第五学期开展产业学院深度合作企业冠名项目班、订单班、创业班等形式的跟岗实习,由校内专任教师、辅导员和企业骨干共同管理和指导。在第六学期开展顶岗实习,学生在订单班合作企业、产业园合作企业或创业企业开展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结束后,考核鉴定优秀的学生将被企业录用到澳门企业总部或珠海企业总部工作。

(二)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

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依托校企命运共同体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实施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产教、专创、德技三融合,打造高水平专业。通过校企精准对接跨境电商产业链,将跨境电商产业行业前沿技术和操作技巧引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对接跨境电商岗位的课程体系,由校企“双导师”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实习任务。在产业学院内实施学分制改革,探索选课制、弹性学制、学分计量制,将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合格的依据,将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评估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指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推进课堂革命,组建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跨境电商视觉设计、跨境电商营销推广、跨境电商数据分析、跨境电商综合服务5个模块化课程组,重点实施“一周一任务”“一课程一项目”的项目化教学,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案例式、情境式等教学设计与翻转课堂式、线上线下混合式、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等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法改革,着力打造产业学院“金课堂”。

(三)强化教师创新团队建设

以“四有”标准为引领,实施“头雁计划”“六个一”工程,融合电子商务高水平专业群专任教师团队和珠澳龙头企业高管团队,强化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教师团队建设。“头雁计划”即引培一批行业有权威、国内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聘请全朋友、纳思达等行业企业高水平专家担任技能大师;“六个一”工程即产业学院专任教师对接一个X证书、建设一门课程、编写一本教材、指导学生参加一次技能大赛或自己参加一次教学能力大赛、对接一个领先企业、承担一个社会服务项目。校企双方根据产业学院人员结构和跨境电商专业发展需要来组建教师团队,学校和企业互派优秀骨干,按照职务、职称、专长等进行互兼互聘,企业高管或技术骨干担任学校兼职学科带头人、校外骨干教师等,专业教师兼任企业技术顾问或咨询师等。校企组建“业师协同”授课团队,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联合授课,在校内实训、校外项目实战中联合指导,校内教师负责基础知识、能力、素养和课程思政的授课与培养,企业导师负责岗位核心技能的应用能力、跨境电商行业的创业能力、解决跨境电商企业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以上举措,校企共建专兼结合、校企混编、跨界融合、优势互补的教学共同体,多维度打造高水平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教师创新团队。

(四)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按照“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设计与工作方案”对接的课程建设思路,将跨境电商行业最新技术与标准纳入教学标准与内容,协同企业合作开发教材与课程。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以及职业教育跨境电子商务类专业建设内涵,从前沿理论、专业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跨境电子商务岗位技能训练、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开发产业学院跨境电商课程资源。具体来讲,一是结合学校全面课改要求,建设“新媒体营销(海外版)”“电子商务基础”等一批专业基础课程;二是对接“X”标准证书开发“跨境电商B2B实务”“跨境电商B2C实务”“跨境电商运营数据分析”“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英语”“跨境电商独立站运营”等优质书证融通课程、教材及资源;三是以企业经营项目、技能竞赛项目为载体,开发“跨境电商项目实战”“跨境电商模拟沙盘”“外贸业务综合实训”“中小微企业创业项目孵化”项目化课程资源。

(五)打造实习实训基地

坚持产教融合和共建、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原则[9],面向“基础能力”“岗位技能”和“综合实战能力”三个人才培养层次,通过“引校进企”“引企驻校”“校企一体”等模式共设“基础共享型”“岗位技能型”“产教融合型”“创新创业型”和“开放共享型”五个类别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双方通过共建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的校内外跨境电商实训实习基地,推动深度合作企业申报建设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引入全朋友、纳思达等企业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以企业模式运作。将企业真实跨境电商运营项目引入产业学院,将学习课堂“搬”到企业内部,通过真实的专业氛围和企业文化环境培养学生跨境电商运营能力。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功能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心、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产教跨境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