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配合法(十九)

2023-01-06 09:38许晓俊
中国篆刻 2022年11期
关键词:横画偏旁部首分部

许晓俊

为获得字形完美之艺术效果,部首偏旁之合理配合方法,历代书家论述甚多,其见解亦大同小异。清王澍、蒋衡总结前人之说著《分部配合法》,是清代书论中论述结构的经典之一,以偏旁部首为中心,讲解另外部件与之的关系。在教学应用中,教学内容有四个方面:笔画的形态巩固,笔顺关系,偏旁部首中每个笔画之间的构成关系(教学重点),影响构成关系的因素(教学难点)。

二十一、提手旁

《分部配合法》曰:“竖钩中间微细,画左长以冒下勾。左右有两勾,右用绰勾,以避复。挑与竖钩或接或交,视右而伸缩,以避就。”

竖钩因起笔与出钩较重,中间行笔略快,显得略细。竖钩与横画相交点偏右,分割左右两段,左段较长,能盖住下钩。如果右部也有竖钩,出钩笔舒缓,宜平而略长,显得宽大,势态与左部竖钩不一样。提画较斜,起笔偏左,与竖钩相接或相交,根据右部的形态,为了避免冲突则提缩,用相接法,为了迎合补空,用相交法。如“持、插”等字。

构成关系:

三个笔画的长度对比明显,通常横最短,竖钩最长,提画居中,有时提缩则与横画长度相当,或略短,如“批、校”等字。

角度构成稳定,横略上斜,竖钩挺直,提较斜。横的角度变动较小,提则依字而变化角度,如“提”字较斜,“捡”字则较平。

弧度变化较小,特别在楷书中,横短平,提直斜,竖钩略有向背变化,如“推”字取向势,“抽”字取背势。行书中三个笔画则有弧度变化,横画取上仰之势,竖钩一笔之中有向背转换,如“于”字。

影响构成关系的因素:

(一)提手旁的字左窄右宽居多,也有左右相当的,如“指、于、招”等字,左部的横、提可以稍长而伸,竖钩略长,与右部相当。

(二)右部宽且取横势的,如“捡、拱”等字,左部竖钩不宜太长,要与右部相称。左右靠紧,右部有一笔与竖钩相接,提则尽量不向右伸,也与竖钩相接。

(三)左右相向的字,如“扬、持”等字,虽势亦紧,而形不相粘,参差错落。

(四)右部纵长的字,左部竖钩也须长,横、提则短,提的角度也较斜,如“撰、拂、摄”等字。

(五)右部有长捺的字,整体上左收右放,但左下不可缺口太多,提应起笔偏左以求平衡,中间靠近。如“擿、挺、校、投、披、拔”等字。

(六)右部有撇画左伸的字,根据位置不同,调整伸缩。如“振、握”等字,撇在右部的最左边,或缩如“握”字,形态较短,用笔宜轻,或伸如“振”字,长撇与钩接搭,形长势足,撇与竖钩须一伸一缩。

若撇在右部的上方,收笔正对竖钩中上部,则提常与其对尖,须掌握交替位置,如“抓、舍、捡”等字。

(七)行书中三笔之间有连有断,每一笔的形态变化丰富。如“提、握、投”等字,一笔相连。横画的长短、角度变化各异,如“捎”字横较长而上斜,“扬”字横短而下斜,“招”字则横似斜挑。

(八)同一个字,不同的书体,在结字中也各不相同,如“抱”字,楷书中左右靠紧,相互穿插,而行书中或上紧下松,或左右相离以求空疏,但三个笔画之间的构成关系大同小异。

猜你喜欢
横画偏旁部首分部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十一)
画说汉字——百
我的作文(外一首)
台字找偏旁部首
学生写不好“横画”的原因分析与解决策略
移字谜
中国世界遗产分部图
偏旁部首知多少
关于正整数不含分部量2的有序分拆的几个组合双射
分部积分公式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