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认同视角下粉丝集资行为及风险防范研究

2023-01-06 00:47肖志芬解钰莎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集资运行机制风险防范

肖志芬 解钰莎

摘要: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发起“清网行动”,整治“饭圈”乱象。然而,粉丝应援活动特别是粉丝集资活动仍时有发生。粉丝集资是粉丝自愿将个人资金放在他人集体保管下对偶像的一种应援活动。集资行为背后有着多重力量的纠缠与博弈,明确粉丝集资行为的生成与运行机制,对正确引导青少年追星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以明星王某的粉丝集资群为研究对象,探究粉丝参与集资行为的内生动力与运行机制,旨在为青少年理智追星和树立正确价值观提供参考建议。研究发现,粉丝出现集资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其对偶像的喜爱与崇拜,但粉丝对社群的集体认同是参与集资行为的关键。同时,文章还针对粉丝集资行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集体认同;集资;粉丝社群;运行机制;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4-0083-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青年粉丝社群网络集体行动的发生及演化机制研究——基于意义建构的视角”成果,项目编号:20YJA860017

在流量主导的偶像时代,粉丝数量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明星的商业价值。粉丝们抱着“为爱发电”的朴素想法,加入各种打榜、投票群体,甚至慷慨解囊为,自己的偶像做宣传。粉丝集资金额从几千元到上百万元不等,偶像的形象出现在城市地铁的广告牌上、核心街区的广告大屏上……粉丝们为偶像的一次次优质曝光而兴奋,也膜拜着集体无所不能的力量。然而值得反思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粉丝参与集资?仅仅只是对偶像的喜爱吗?这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应该如何应对集资行为带来的潜在危机、更好地引导青少年粉丝群体理智追星?本文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探究粉丝社群集体行动的运行机制,以期为前述问题找到答案。

当前,我国娱乐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覆盖游戏、电影、综艺、动漫、短视频等多个垂直领域。从内容制作、传播运营到内容变现,文化产业的生态构建日益完善。前几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养成类选秀节目打造出了一批批“流量”明星,演员“一夜爆红”现象层出不穷。在资本的助推下,为了提高曝光度、增强粉丝黏性,偶像明星纷纷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日常生活,与粉丝交流、相处。粉丝们因共同喜好集聚在一起,为了提升偶像的影响力,自发打榜、控评、购买代言产品,其中许多粉丝自愿参与集资,为提升偶像的影响力买单[1]。

据调查,69.04%的追星族都曾为偶像花钱,在月收入3000元以内的人群中,有4.35%的粉丝曾透支为偶像买单。调查显示,粉丝群体的年龄趋于年轻化。年龄越小,追星人群占比越高。90后群体中追星族占比不到三成(26.78%),95后中这一比例上升至五成(50.82%),而近七成的00后都认为自己属于追星一族。其中,学生党成为追星群体中的主力军,占比超过五成[2]。

互联网社交平台助推了粉丝社群的形成与发展,使喜爱同一个偶像的粉丝自然地聚集在一起。随着集资项目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粉丝个体加入其中,个人集资行为慢慢演变成粉丝的社群行为。粉丝集资行为普遍存在于娱乐圈内各种偶像的粉丝团体中,是由该明星后援会或相关团体组织,向该明星粉丝集资,将所筹得资金用于选秀投票、购买相关投票券、制作相关会员产品、组织支持电影或者演唱会等活动的一种集资行为[3]。不但集资项目多样,而且随着粉丝群体逐年增加,集资活动也越发频繁。粉丝集资与法律概念里的非法集资不同,它不以给予粉丝个人金钱回馈为承诺,驱动力在于粉丝对偶像的喜爱,同时与追星的社群文化密切联系。粉丝集资一般由线上粉丝社群制定一定数额的集资公告,其中较为具体明确地规定了本次集资的开始时间、截止时间、集资平台、集资目标和集资规则等,号召粉丝自愿参加并将集资宣传发布出去,具有较强的煽动力及感染力。

粉丝集资实质上是发生在粉丝社群内部,基于组织者和参与者之间形成的网络群体认同关系的集体行动。在网络虚拟生活空间中,作为现实个体的粉丝虽然感知到集资存在的风险,但仍对集资组织者表现出对其能够履行所托付之义务与责任的一种积极期望。粉丝集资行为以群体认同为基础,通过对集资行为的过程管理,不断激发粉丝的参与热情,以达到集资目的。

(一)粉丝集资行为的基础:群体认同

笔者于2020年9月—2021年1月加入多个明星粉丝社群,通过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了解群体认同在粉丝集资活动中产生与扩散的内部机制。在近半年时间内,笔者一直坚持写观察笔记和备忘录,对社群内部角色、组织结构及日常行为等的数据记录真实有效,可供研究参考。明星王某的粉丝群中,集资活动主要由群主和三个管理员全权负责,他们发布具有一定时间期限的应援集资项目,群内成员自愿转账到群主发布的集资二维码。群主或者管理员会记录每个粉丝的金额数量、收件地址以便购买王某小配件应援物赠送给他们,以此感谢他们参与集资活动。以2020年11月王某生日会前期集资购买地铁广告位活动为例,主要通过如下流程完成集资活动:群主发布集资公告,动员粉丝参与,然后粉丝转账并截图私信给群主,收到私信的群主备注好金额和收件地址,待集资金额目标达到后,群主会挑选定制玩偶作为回馈物寄送给参与集资的粉丝。

笔者随机访问了几位老粉以及刚入群的新粉,ID为“丸源源”的粉丝说:“我加入群组织已经好几年了,在王某刚出道不久这个群就成立了,都是归于对偶像的认同汇集在这个群体。渐渐地相信群主,认同群主的集资项目,反正都是为了偶像支持偶像。”据不完全统计,微博上有关该明星的粉丝群体数量不少,各种省会后援团、打投群等类型各不相同,各类不同的集资行动促进了群体认同的“萌芽”。群体认同是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最常被提及的概念之一,它反映了个体将群体成员身份整合进自我概念的程度。粉丝集资的共同目标就是为偶像宣传,及时为应援增加流量。管理者与粉丝双向反馈,使萌生出的认同心理逐步强化,新进入群体的粉丝通过老粉的反馈来认同并相信打榜行为,进而参与集资活动。

(二)粉丝集資行为的过程及管理

笔者亲身参与打榜群发现,管理者多以热点事件为依托进行集资。比如明星生日会、组合成立周年庆、感恩节等时间点。笔者就集资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对群主进行了采访,他说:“打榜群是一个粉丝投票宣传的群,它的目的是将集资的金额用于不同方式的偶像形象宣传,一切宣传活动都是为了让偶像越来越红获得更多流量。”管理员会提前三天开展集资项目投票活动,列出近期集资的三个不同的活动,哪一个参与投票的人数最多,此次就开展这项集资活动。例如某次购买广告牌的目标参与人数达300余人,群员对此活动的积极性远远大于其他集资项目,于是决定实施该项目。待集资进行了一段时间后,管理者会在一定程度上公布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同时将这段时间做的有关明星的所有信息、图片、资料等分享到群中,让新进群的粉丝感受到活动的氛围,力图提升粉丝参与的积极性、忠诚度甚至鼓动更多粉丝加入打榜群。群内有严格的社群规范,要求社群成员必须遵守,不遵守的人会被请退出群。群主在集资系统管理体系中处于统帅地位,负责总领全过程监督管理。群主下设三大管理主体,分别是财务截图管理员、项目发布管理员和注册领号管理员。三大管理员分工合作,负责不同的部分,管理群内大事小情。群主可以按规定管理成员,要求粉丝成员在群内只能宣传自家明星的海报微博等。

由此可见,粉丝集资行为的驱动力始于粉丝对偶像的迷恋。加入社群后,粉丝又被社群的集体力量裹挟。通过一系列集资行为,粉丝感受到集体力量,进而形成强烈的集体认同。这种集体认同又会加深粉丝个体的自我认同。在“偶像认同—集体认同—个人认同”这一机制的循环往复下,粉丝沉浸其中、毫不自知,甘愿为偶像付出金钱与劳动。粉丝期望通过自身贡献获得个人和集体认同感是出现“粉丝众筹式追星”现象的深层原因,这一过程遮蔽了在资本驱动下粉丝参与数字劳动的本质。集资行为过程中所涉及的组织者、支持者和第三方平台都具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组织者和第三方平台极易出现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给粉丝集资行为过程带来重重危机。

2018年8月14日,人民日报刊文《粉丝集资 得算个“明白账”》,质疑粉丝集资现象。人民日报文章表示,粉丝追星,只要合理适度,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一旦超出适度范畴,就可能走向极端,对青少年而言,如果过度沉迷追星,可能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压力,甚至影响其健康成长。近几年,在粉丝集资、应援等活动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值得深思。特别是粉丝集资行为涉及组织者和第三方平台的利益,容易成为滋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温床,对深藏其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利于更好地采取措施防范相关风险。

(一)粉丝集资行为存在的问题

1.挪用集资款项的风险

集资行为的组织者多为粉丝团体,其目的是表达对偶像的支持,但粉丝团体多为松散的群体,缺乏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和监督机制,因此极易出现集资款使用过程透明度不高、挪用集资款甚至“卷款跑路”等情况。ID为“樱子不是英子”的粉丝说:“网上有不少在贴吧、站点自发组织的粉丝会有时也会发起集资,我最担心的就是被骗。”有媒体报道,某网络选秀综艺节目粉丝集资项目组织者携款失联,不少粉丝发帖质疑集资款使用问题。ID为“小小熊”的粉丝说:“粉丝会在筹款集资上的公开透明程度参差不齐,‘凡筹款必贪钱、事后总起争议’的说法一直都有。”同时,第三方平台作为服务提供者,对组织者和集资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不作完全保证,对集资过程的资金使用情况也不承担完全监督义务。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粉丝集资行为暗藏风险,支持者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较大。

2.法律风险

粉丝集资行为既不属于互联网募捐,也有别于普通的民事赠与。粉丝集资应援行为与非法集资虽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两者在主观、客观和犯罪客体等方面有实质区别,因此粉丝集资不应被归为非法集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粉丝集资行为可能触及刑法而受刑法规制。如集资发起者在集资应援款提现后“卷钱跑路”的行为就可能构成犯罪,具体还需根据发起者的主观目的来界定。如果组织者虚构事实、诱骗粉丝出资、擅自挪用款项,则可能构成诈骗罪。如果组织者擅自挪用资金甚至占为己有,则可能构成侵占罪[4]。

3.使青少年过度沉迷或相互攀比

除了资金的去向问题,粉丝集资行为如果引导不当,还可能产生过度沉迷或相互攀比等恶劣影响。以某档网络综艺节目为例,根据赛制,参赛选手淘汰与否取决于观众投票数。很多粉丝通过购买视频网站会员来获取更多投票权。为了支持喜爱的选手,很多粉丝不仅自己购买视频网站会员,而且还号召身边人一起购买并投票。这样一来,原本是选手间实力的比拼,最后变成了粉丝财力的竞争,表现出明显的拜金色彩。ID为“秋山嘟嘟”的粉丝说:“我有时也会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虽然我未必用得上,但事情过后会觉得自己当时有点傻傻的。”有类似行为的粉丝不在少数,他们将自己的零花钱甚至生活费用来购买明星代言的产品,美其名曰“做美好的数据”,等到醒悟后才觉得自己之前的行为荒诞可笑。

(二)粉丝集资应援行为的风险防范

1.出台相关法规,规制粉丝应援行为

针对网络空间中的各种乱象,以2020年《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施行为标志,正式拉开了全面深入开展网络生态治理的序幕。国家网信办先后出台了整治“饭圈”乱象、规范娱乐明星网上信息等规定,大大压缩了非理性追星的空间。2021年,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饭圈”乱象整治、春节网络环境整治、用户账号运营乱象整治等15项“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200万余条,处置账号13.4亿个,封禁主播7200余名,下架应用程序、小程序2160余款,关闭网站3200余家。2021年8月,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重拳出击解决“饭圈”乱象问题,通知提出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严管明星经纪公司、严禁呈现互撕信息、严控未成年人参与等10项要求。通知中要求强化明星经纪公司(工作室)对粉丝群体的引导责任,对引发粉丝互撕、拉踩引战的明星及其经纪公司(工作室)、粉丝团的账号采取限流、禁言、关闭等措施。要求加强对明星粉丝团、后援会等账号的管理,要求粉丝团、后援会账号必须经明星经纪公司(工作室)授权或认证,由其负责日常维护和监督。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一律不得注册明星粉丝团账号。通知还要求清理违规群组板块,关闭易导致粉丝聚集、交流打榜经验、讨论明星绯闻、互相做任务刷数据的板块、频道等,阻断对粉丝群体产生不良诱导甚至鼓励滋事的渠道[5]。国家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加大了对网络生态的治理力度,为无序扩张的粉丝组织戴上了紧箍咒,也为广大网民营造了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

2.加强第三方平臺的审核和监管

第三方平台是粉丝组织行为的主要实施平台,不能置身事外,应该负有维护用户合法权益和监督管理的责任。第三方平台具有较强的信息数据搜集和分析能力,应负有防范相关风险的责任。2021年8月,为回应国家网信办整治“饭圈”乱象的相关规定,腾讯、抖音、微博等多平台发布公告,整治“饭圈”乱象。2021年9月15日,新浪微博社区管理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截至目前,4660个粉丝组织账号已完成整改工作,对仍未获得认证的粉丝组织账号,先进行禁言处置,直至其获得授权。然而,微博“饭圈”乱象依旧存在,有些粉丝组织只是把名字改了,仍然在发布违规内容。要彻底根除,就需要从内容监管做起。第三方平台应对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完善自身审查机制,针对经审查发现是恶意营销、拉踩引战、诱导集资打榜等内容,要立刻封禁;同时,对审查人员开展培训,更好地开展内容审查与封禁工作;对经查验后发现是造谣诽谤的内容进行标记,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调查追究;针对明星艺人相关内容的评论区,及时删除清理影响普通网友观感、存在营销目的的控评[6]。第三方平台唯有以用户体验为准则,以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为己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3.发挥主流媒体的正向引导作用

青少年追星无可厚非,但如果到了疯狂迷恋、失去自我的程度,就需要警惕了。美国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认为,自我通过认同与群体连接起来形成新的整体,实现自我的扩张,从而使个人生命变得有意义[7]。青春期的青少年渴望通过认同与群体融合在一起,容易将追星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过于迷恋则会形成扭曲的价值观。2021年9月,澎湃新闻网转载中共阜城县委网信办向广大青少年发出的倡议书——《致广大青少年的倡议书——对“饭圈”不良网络文化说“不”》,明确号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颜值就是正义、财富就是成功、有钱就是任性”的错误思想说“不”;号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以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榜样为标杆,多学习英模人物先进事迹;不被流量明星误导,不盲目追星,不盲目投票打赏,不参与应援打榜等活动[8]。主流媒体在进行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要积极回应社会大众关切的问题,在互联网主阵地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英雄和时代楷模成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4.家校协同关爱青少年成长

青少年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渴望通过钟爱的明星投射自己的梦想,表达自己的态度、倾向,这是正常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他们寻找与同龄人之间的共同话题,更好地融入集体。但随着近年来一些不良风气愈演愈烈,不少家长担心孩子过度沉迷追星会影响其学习和生活,更害怕孩子受到错误引导,形成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有的家长会用过激的方式来阻断孩子的追星行为,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家长应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多了解、亲近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了解和观察孩子喜欢的明星身上有哪些闪光点和榜样作用,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他们努力向上。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学校在对学生开展教育的同时,也有必要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只有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随着娱乐文化产业的深度发展,粉丝经济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其背后的逻辑离不开粉丝的情感劳动和金钱的无偿投入。笔者通过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发现,粉丝集资的直接原因是对偶像的崇拜与热爱,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对群体认同的渴望。粉丝社群通过一套层级化管理和运行机制,使粉丝成员感受到无所不能的群体力量。不断加深群体认同情感,又反过来作用于对自我的认同。作为粉丝群体的主要构成力量,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急剧变化的成长时期,自我认同不应仅仅来自对偶像的崇拜。强大的内心力量应该来源于个体不断的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凌敏.社交媒体时代偶像粉丝社群情感劳动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22.

[2] 童哲俊.粉丝集资的合法性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9):32-34.

[3] 丁珂玥,胡菡菡.粉丝“集资”:信任的形成与集体行动:以TFBOYS粉丝投票群为例[J].传媒观察,2019(9):57-62.

[4] 杨怡红.互联网平台粉丝集资应援行为的法理分析及风险规制:以Owhat和摩点为例[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9(4):72-78.

[5] 王思北.重磅出击!10项措施治理“饭圈”乱象[EB/OL].新华社,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709227727976340865&wfr=spider&for=pc,2021-08-27.

[6] 欧阳衡.微博“饭圈”整治,“换汤”也要“换药”[EB/OL].中国经济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711196563682226928&wfr=spider&for=pc,2021-09-18.

[7] 陈华.集体认同的变迁与重构: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研究[J].学术界,2011(10):261-263.

[8] 中共阜城县委网信办.致广大青少年的倡议书:对“饭圈”不良网络文化说“不”[EB/OL].网信阜城,https://m.thepaper.cn/ baijiahao_14628930,2021-09-23.

作者简介 肖志芬,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媒体广告、粉丝文化。 解钰莎,本科,研究方向:粉丝文化。

猜你喜欢
集资运行机制风险防范
太原:举报非法集资最高奖万元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各式非法集资套路与反套路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当心非法集资搭上网络传销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