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规划师助力城市更新工作的思考
——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2023-01-07 01:11罗毅
建材与装饰 2022年23期
关键词:规划师城市更新居民

罗毅

(重庆市规划事务中心,重庆 401147)

0 引言

2021年,住建部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科函〔2021〕443号),明确了21个开展城市更新试点名单(含重庆市渝中区),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的工作机制,科学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1 重庆市城市更新行动

1.1 城市更新内涵

城市更新,重点在“更”,要义在“新”,核心在“人”。关键不是形式的“新”或“旧”,而在于理念的“新”或“旧”,在于内在的和谐与理性。城市更新表面上是城市硬件的更迭,本质上是城市治理方式以及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提升。简言之,就是对城市建成环境和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在此过程中广泛发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创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人居环境,让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

1.2 重庆市城市更新历程

重庆市城市更新起源于直辖后,大致经历了“局部更新—重点更新—专类更新—特色更新”4个阶段。2017年至今,主要是以山城巷、十八梯、红育坡小区等为代表的特色更新阶段,更为关注城市的历史文化、山地特色,更为重视人的实际需求,并探索了微更新、PPP、居民参与等多种更新实施模式[2]。

1.3 重庆市城市更新制度

经过多年的城市更新实践,重庆市建立了“1+2+N”的制度体系来促进城市更新有序推进。“1”是指《重庆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2”是指《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城市更新技术导则》两个技术文件;“N”是指由市级相关部门按职能职责制定的涉及规划土地、准入审批、产业培育、财政税收等“一揽子”配套政策。其中,《重庆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提出“发挥好社区规划师的作用,鼓励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城市更新”。

2 社区规划师助力城市更新的工作实践

渝中区是重庆母城,是“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城市形象的最佳展示地,也是全市城市更新工作涉及更新量最大的城区之一。渝中区早在全市正式启动社区规划师工作前,就已经开始了社区规划师的试点工作,助力辖区的城市更新工作,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工作成果。

2.1 嘉西村社区更新

2.1.1 项目概况

嘉西村社区位于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嘉陵江大桥南桥头西端,面积0.23km2。在更新改造前,嘉西村环境凋敝、房屋破旧、基础设施老化、配套设施短缺、邻里交往缺失,社区居民对社区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社区规划师以问题和实施为导向,编制了社区更新规划,通过强化社区服务设施提升和公众参与社区治理,改善社区治理结构、优化社区文化生态、增进社区成员互动,推进社区持续更新。

2.1.2 更新方法

规划先行,保障民生。社区按照改造规划,整治房屋31栋(整治面积14.19万m2),全面完善居民最关心的管线规整、污水整治等市政工程,并增设医疗护理服务站、社区图书馆等便民配套设施。

激活资产,复兴文化。社区规划师深度挖掘社区内鲜英旧居、宋子文公馆等文化遗存,将其串联为社区生活文化线路,打造为社区特色街巷空间。通过举办社区联谊会,设立历史文化宣传周,成立少年教育基地等,策划社区公共文化活动,激活社区文化资产。

公众参与,社区自治。社区规划师不仅关注物质空间的更新,也强调全过程的社区公众参与,发动居民参与社区标识设计和空间美化,并与社区共同引导老党员、楼栋长、志愿者成立物业服务中心,开展规范化物业自治管理。

2.1.3 更新成效

更新成效体现在以下3点:①社区居民认同感显著提升。通过社区环境美化、社区文化培育、社区治理升级和社区公众参与,大力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可度,自发组成1400余名志愿者参与社区公共服务。②社区社会效益持续增强。成为重庆市第一个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社区,年均接待120余场次国内外政企团体参观学习和交流访问。③社区规划师纽带作用充分体现,充分发挥了社区规划师作为群众意见的倾听者、社区问题的发现者、多方诉求的沟通者、公众参与的组织者、空间美化的设计师的纽带作用。

2.2 马蹄街社区规划艺术节

2.2.1 项目概况

马蹄街位于渝中区南纪门街道凉亭子社区西北角,山城巷东侧,全长216m,228步台阶,极具老山城街巷气息。马蹄街作为连接中兴路与放牛巷的重要街巷,周边建筑风貌已得到有效改善,但在文化氛围上还需加强,场所认同感上有待提升,邻里交往上仍有进一步融合的空间。2021年底,社区规划师在马蹄街开展了以“渝州花开三千年”为主题的社区规划艺术节活动,极大地激发了社区活力。

2.2.2 更新方法

将艺术融入社区场景,提升社区宜居性和文化艺术性。实施微空间改造,将更多艺术元素、历史记忆融入社区,提升社区综合品质。

将展览与营造相结合,激发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动马蹄街沿街商铺共同策划七个主题展览,把社区空间转变为更有品质和意义的场所,增进人与人、人与场所的情感认同。

将规划主导转向社区协同,让居民成为“自己的规划师”。从调研、选点、规划设计到具体实施,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共商共建共同推进,激发居民对社区的关注和投入。

将规划理念带进社区课堂,引导社区可持续发展。开展社区对话活动,让高校师生和青年规划师们走进社区,与街道、社区、居民共同探讨社区问题,共谋社区发展,提升社区规划能力。

2.2.3 更新成效

社区更新成效如下:①实践了“微投入+微空间美化+微公区治理”的社区更新模式,通过高效治理居民身边的小微公共空间,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②从空间硬环境优化向社区软治理升级,从城市宏观视角投向社区微观空间,从政府主导改造走向多方共治协调,加强了人与人的联结,共同创造滋养心灵的家园和充满诗意与温度的栖居。③鼓励社区居民、商家参与社区家园营造活动,强化居民对社区环境的自我管理和维护意识,充分利用各方参与主体的优势,建立“政府-高校-社区-志愿者”多元主体共治机制,推进“共建共享共担”社区家园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3 社区规划师助力城市更新工作面临的挑战

3.1 社区规划师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一方面,城市更新工作涉及多个管理部门,渝中区城市更新包括老旧小区、老旧商业区、老旧街区等类型。在实际工作中,社区规划师需要跨部门协调建筑、城管、市政、交通等各类管理要素,跨系统综合考量问题。但目前社区规划师调动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经常受阻,急需更为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路径。另一方面,社区规划师只有在接受了有关部门项目委托等任务时才会进入社区,这样的工作机制难以让居民与社区规划师建立深度联系,也不利于规划师了解社区、调动公众参与社区自治和城市更新工作。

3.2 社区规划师人员队伍有待扩大

渝中区划定了5个更新片区,总面积约1800hm2,涉及建筑规模约4165万m2,更新建筑量和更新工作任务量较大。然而,全区目前仅在上清寺街道和南纪门街道配置了社区规划师,采取以社区为单元的“一对一”服务模式。其余城市更新区域的社区规划师人员匹配数量存在较大缺口。从渝中区已开展社区规划师工作的城市更新片区来看,社区规划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结了可供复制和推广的城市更新工作经验,应在辖区内推进该制度,进一步强化人员队伍建设。

3.3 社区规划师工作形式有待创新

城市更新工作的关键在人,以满足人的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规划师的工作核心也是在强化“人与人”的联结。传统社区规划开展的工作包括基层调研、问题分析、片区更新规划编制和小微公共空间设计等,虽然种类比较多,但每项工作的开展形式较为单一。面对各阶层、各年龄段,不同需求和兴趣爱好的社区居民,社区规划师单一的工作形式难以充分调动各类居民参与的积极性。通过马蹄街社区规划艺术节也可以看出,丰富的社区规划师工作形式是唤起居民对城市更新工作关注和参与的有效措施之一,应采用更丰富和柔性的方式开展城市更新工作。

4 社区规划师助力城市更新工作的建议

4.1 创新工作机制

将社区规划师工作纳入城市更新和基层治理的工作机制。建议建立社区规划师联席会制度,由有关区领导主持,分别设立社区规划师联席会议办公室(简称“社区规划师办公室”)和社区工作站。

(1)社区规划师办公室可结合渝中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机构设置,成员单位包括相关区级部门及各街镇等。主要负责社区规划师的工作任务制定和配套制度完善;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组织项目实施主体、各条线、街镇等相关方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寻找相关领域的合作机构,分享各自的资源优势;社区规划师有关组织工作,包括社区规划师的宣传、招募、培训、考核等。

(2)社区工作站可结合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居委会设置,作为社区规划师深入社区的基地,可吸引更多的居民、外来人口、相关专业人士、社会热心人士等,共同为城市更新出谋划策。主要负责接待社区居民,回答居民提出的问题;开设城市更新有关的社区课程,用报告、图片和案例等形式解读城市更新政策;监督社区城市更新工作进展情况,将进度整理归纳并及时公布给民众、上报给政府。社区工作站的建立能够打破社区规划师与居民的沟通壁垒,让居民深度了解城市更新工作,从而增加城市更新的内生动力,减少城市更新工作的阻力,引导居民共同创造高品质生活[3]。

4.2 加强队伍建设

(1)区级设立“社区规划导师”岗位。以社区规划师办公室名义聘请规划建筑、策划设计、美学应用、商业运营、社区营造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建区级社区规划师导师队伍,纳入城市更新专家库。主要负责对城市更新政策机制创新、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年度计划、策划方案、实施方案等进行咨询指导和审查,并对相关职能部门、社区规划师团队、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等进行城市更新宣讲和培训指导。

(2)街道(镇)级设立“社区规划师团队”。由社区规划师办公室指导,以各街道(镇)名义选任相关专家学者组建社区规划师团队,在社区工作站开展驻点服务。主要负责对片区更新、社区改造、场景营造等进行计划编制、策划设计和技术审查,并协助社区规划导师开展相关工作。社区规划师团队既可以是街道(镇)相关专业人员兼任,也可以采用购买服务方式进行外聘。

(3)社区级设立“社区居民规划员”。通过驻扎在社区的工作站向居民发出招募信息,组织发动一批在社区、爱社区、热心服务社区的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能人贤人、社会企业人员等,组建社区居民规划员队伍,有效补充社区规划师的数量,为日趋复杂的城市更新工作提供“在地力量”。主要负责走访、收集、反馈居民反映突出的需求和问题,提出年度拟实施的社区更新、场景营造等项目的建议意见。

4.3 丰富工作形式

丰富社区规划师工作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助力城市更新。

(1)助力开展好现状体检评估工作,指导和配合技术团队在片区层面和社区层面两个维度开展好既有规划评估工作,动态更新现状体检报告及居民“画像”,协助厘清3项清单即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和项目清单,制定年度工作行动“作战图”。

(2)协助开展社区生活圈专项研究,对照《重庆市城市街道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划导则》以及完整社区、绿色社区指标体系,编制或指导社区更新规划设计方案。加快规划设计成果转化为实施项目,跟踪并指导项目建设、运营,切实协助解决社区现存的问题。

(3)对当前开展的社区活动进行扩展创新,融入更多新鲜、有趣的元素,让各年龄段的人群能够参与进来,探究“以事聚人”和“聚人成事”的城市更新和基层治理路径。例如邀请居民代表参观优秀城市更新案例、组织社区墙绘等活动,借助文化艺术激活社区居民,共同用行动来改变社区环境,凝聚社区共识,并吸引社区多元力量参与城市更新。这些活动不仅能以较低的成本拉近居民与社区规划师的距离,还让各类居民亲自参与到城市更新的过程中,由此形成社区发展推动力,并能吸引更多元的力量和资源参与城市更新。

5 结语

随着社区规划师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倡导和参与下,重庆市社区规划师队伍将逐步发展壮大,相关工作机制也将愈加成熟,逐渐推动城市更新从“物”的更新回归“对人的关注”,从追求空间体量指标的增长转向关注真实的生活场景营造以及对人的幸福感的提升,真正成为城市更新工作强有力的助推器。

猜你喜欢
规划师城市更新居民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广西荔浦市启动首批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工作
石器时代的居民
美国退休规划师受追捧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Why I'll never switch to Google Calendar 生活的“规划师”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高台居民
规划师.建筑师.雕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