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开发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实践

2023-01-07 08:30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2年2期
关键词:水利水电环境保护生态

黄 蕾

(新疆博衍水利水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推进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具有灌溉防洪等多项作用,同时对推动交通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利水电开发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也产生了部分负面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建设,因此,人们应当提高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并且采取措施,减少水利水电开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1 水利水电开发项目推进的必要性

当下城市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因此,我国顺应水电开发项目的规模也在扩大,其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多,工作人员通过加强对于水电水利开发项目的应用能够切实地缓解能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较好的改善生态环境。

在水利水电项目工程开发的过程中,一方面工作人员应当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也应当积极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在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当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注重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除此之外,也应当针对水利水电的实际开发情况展开综合性的分析,针对工程建设出台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水利水电开发项目推进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在水利水电开发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趋利避害的原则,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开发项目所具备的经济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开发项目的作用,最终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1]。

2 水利水电开发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气候

不同区域的气候主要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而大气环流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始终保持平衡的状态,然而近两年随着水利水电开发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大气环流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无法保持相对平衡,这直接会影响当地的气候。在进行水利水电开发项目推进之前,工作人员应当在建成之前应当开展全面的调研,了解到大气环流作为影响气候的重要元素,对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工程建设结束之后,水库蓄水也会导致水平面持续升高,进而加快水资源的蒸发速度,导致水域水电开发项目的施工区域内空气湿度不断增高,进而降低温度,使得当地的气候出现变化。

2.2 土壤

在水利水电开发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土壤也会受到项目建设的影响产生改变,这种改变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通过建设水利水电开发项目工程能够更好地拦截径流,这也会直接改变土壤那所蕴含的水分以及土壤养分,最终确保农作物能够健康生长。除此之外,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施工所在区的农田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在遇到持续的强降雨时农田受到洪水冲击[2]。从消极这一角度来看,水库在进行蓄水之后,水资源会直接渗透到地下,导致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很多区域的土壤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盐碱化,进而引发沼泽问题。

2.3 水文

从以往水利水电开发项目工程施工的经验来看,工程的建设势必会对当地的水文造成不良影响,就当前情况来看,在水利水电开发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不能够避免对于水文造成的不良影响。首先在水库建成之后,蓄水池会变成死水,同时水流速度也会相对降低,这样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水体自身所具备的净化能力。其次,在水资源储存量上升的背景之下,一旦达到某一程度水中含有的水密度就会出现改变,并且对下游植物的成长以及繁殖造成不良影响[3]。再者水库在开始蓄水之后,在时间不断推移的背景下温度也会有所上升,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及时进行排泄,如果长期不能够展开排泄会直接改变水库中的水质,情况严重时甚至会污染当地的水土,造成了较严重的生态问题。

2.4 生物

水利水电开发项目的建设会导致水体出现变化,很多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产生影响,甚至会出现死亡,引起灭绝的问题。除此之外,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会对所在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最终威胁该区域生物生存。

首先,水利水电开发项目对于生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鱼类以及藻类这两个方面。在进行水库蓄水的过程中,一部分区域会被淹没,这一地区的动植物都无法正常生长,出现死亡的问题,很多元素都被直接释放到自然环境之中,例如可溶性盐。动植物在死亡之后释放的元素会被雨水溶解,会升高水中富含的养分,很多鱼类无法回到原本的生存环境中,导致鱼类出现大量死亡。除此之外,在水密度不断增大的前提之下,温度也会不断上升,这就导致很多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受到变化,水中一旦有大量的微生物出现死亡,会导致以这一类微生物为生的鱼类遭到威胁[4]。其次在水利水电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也会影响陆地上生存的生物,其中分为直接影响以及间接影响这两种。直接影响主要指的是对这水量的增多会使得很多原本江堤上生存的生物环境造成破坏,无法继续生存,而间接性影响主要指的是当地的气候以及突然发生改变,进而影响陆地生物发生改变,例如迁移等等,很多植物都无法适应生态环境改变后的生存状况,最终出现死亡。

3 水利水电开发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3.1 开展科学评价

在水利水电开发项目开始的前期,工作人员应当对工程环境进行科学评价,其中包括对于人民群众以及周围环境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对数据展开合理的分析,最终总结出水利水电开发项目对于环境存在的最高影响,这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利水电开发项目推进过程中对于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最终实现水利水电开发项目推进与生态保护两者的共赢。

例如山区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因此工作人员在开展水利水电开发项目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解决由于项目建设引发的人口迁移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施工的基础建设。从全局角度出发,着眼于当地未来生态以及经济环境建设,确保人能够和自然和谐共处,最终提高水利水电开发项目建设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5]。

3.2 加强理念建设

在全球不断变暖的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地加强,建立了一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因此在水利水电开发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学习,例如通过在水利水电开发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有效地保护当地的植被、水资源等等并且展开与生态环境有关的维护措施,及时治理还原水电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破坏问题。例如某县的草坪面积有260,000 公顷,其中可利用的土地面积为220,000公顷,由于当地的牧草产量较高,因此在水利水电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草场优势。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密切关注草场退化问题,通过加强相关措施,开展组织领导,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可持续建设措施[6]。

3.3 引进水电人才

在水利水电开发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有关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人员可以合理安排建设项目的设计以及规划,通过培养出水利水电开发项目的综合性人才,从而保障当地的生态环境。水利水电工程量较大且复杂程度较高,因此,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十分严苛,在项目开始之前,工作人员可以从实际角度出发,在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之后,引进专业的水利水电建设施工人才。根据实际情况了解水利水电项目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并制定各种突发紧急预案。

任何项目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由于一些城市的地理环境十分特殊且受到周围环境条件的限制,因此在开展水利水电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权衡利弊,在确保水资源便利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对于当地环境的开发和保护,通过引进水利水电建设人才,创新水利水电建设技术,利用高科技先进手段,最终保障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7]。

3.4 加强原材料控制

在水利水电开发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材料和设备都是其中的关键部分。这一部分不可或缺,十分重要。

对此,在实际水利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机械设备以及施工材料进行管理。若是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和设备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给企业的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对此,在实际施工开始之前,就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考察,管理人员应当结合考察的实际结果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在对材料进行审查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原材料进行监督,追溯到生产厂家,对生产的相关信息进行考察,这样采集样品能够有效确保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以此确保材料之间的合理,让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都能够经过严格的审查,确保整个水利水电开发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的质量以及施工安全。

3.5 加强制度管理

对于水利水电开发项目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先明确制度来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对此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的质量,就需要建立较为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此外,当前施工人员在现场的施工行为也会对施工的整体质量带来很大影响。对此,为了能够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规范、高效就需要从以下角度出发。

首先,是经济方面。企业需要为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来维持整个项目的顺利运行,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项目地投入来让施工的各个环节得以顺利开展。

其次,在项目完成之后也需要加强维护和运营,为了能够保证开支平衡,需要调整收费,确保其合理性。通常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便利,对此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对费用收取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成立小组,确保收费合理性和及时性。在工程前期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开展深入的论证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可靠。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想确保工程稳定运行就需要不断落实安全管理,加强责任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监督水准,这样可以确保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结合项目内容,明确分包方以及劳务分包方,为他们落实责任,以此在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统筹管理的优势,形成一个更为全面、完善的安全责任机制。在实际开展施工的过程中,还应当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顺应施工方需求或是安全责任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管理,需要企业组织相关的管理小组来分析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安全和技术隐患。

最后,应当对施工的进度和合同进行管理。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以周控制、月调整为基础,排查施工现场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和隐患。

3.6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在当下水利水电开发项目的过程中,面临这项目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因此如何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展开考察,是当下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工作人员应当在河流保护的基础之上尽快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联合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展开生态环境保护。首先应当加强对于环境保护目标的探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科学有效的生态监测体系。根据国际的成功经验,作为工作人员在落实生态保护的过程中应当就水流、生态等技术信息展开长期的监测,并且对监测技术进行合理的规范,实现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的监测信息共享。当下我国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在信息监测这一方面十分薄弱,同时监测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在建立监测站网的基础之上,就典型河段展开试点工作,不断地累积经验,最终实现生态补偿机制的全面推广。对于近期投入应用的大型工程,加强对于水文环境的监测,可以以检测单位作为依托,加强评价工作等一系列的观测内容,对于早期已经完工的水利开发项目工程可以展开全方位的调查分析,根据当下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程度,制定相对应的配套策略。

为了适当的减轻水利水电开发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对于周围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工作人员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首先应当选择对于环境相对友好的工程技术以及施工管理方式,通过对周围的河套生态进行及时的修复,能够更好地避免工程建设对于周围环境存在的不良影响,其次应当对于存在的环境影响及时进行补偿,包括对于生态生物栖息地建设人工繁殖等等,通过在较大范围内达到水利水电开发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最终确保河流的多样性以及结构功能发展。针对当下的情况,工作人员也可以适当性的运用适应性管理概念,通过加强评价、展开规划、合理设计、科学实施、加强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结语

综上所述,当下我国的综合国力正在不断地提升,因此水利水电开发项目建设也呈现增长的态势,自十四五规划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水利水电开发项目建设。当下在水利水电开发项目推进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势在必行。在进行项目规划、施工调度以及水库运行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工作人员应当制定与之相对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开展项目建设,构建绿色环保的水利水电开发项目。

猜你喜欢
水利水电环境保护生态
环境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湖南水利水电》2021年总目次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生态养生”娱晚年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住进呆萌生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