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地表水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2023-01-07 08:30陈晓琴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2年2期
关键词:定西市水体水资源

陈晓琴

(甘肃省定西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甘肃定西 743000)

引言

定西是甘肃省辖地级市,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东接天水市,西靠兰州市,北邻白银市,南连陇南市,并于甘南州、临夏州接壤。处在北纬34°26′~35°35′,东经103°52′~105°13′之 间,全市总面积20330 平方千米。定西市水资源贫乏,人均年占有量600 多立方米,每亩耕地平均每年占有量140 立方米,北部极缺,水质差,含泥量大,农耕地多,所需水量大。南部水资源相对较丰,水质较好,含泥沙量小,农耕地少,所需水量较少,水的供需矛盾不大。定西地区降水量的分布,其水平分布特征是南多北少,垂直变化上山区多于河谷。河流按其归宿,分属黄河、长江两个流域,4 个水系。黄河流域境内集水面积20106.37 平方千米,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98.9%,共分洮河、渭河、黄河干流3 个水系。长江流域片境内集水面积223.63 平方千米,位于嘉陵江水系西汉水支流湫山河上游。

1 水资源概况

定西市水资源贫乏,人均年占有量600 多立方米,每亩耕地平均每年占有量140 立方米,北部极缺,水质差,含泥量大,农耕地多,所需水量大。南部水资源相对较丰,水质较好,含泥沙量小,农耕地少,所需水量较少,水的供需矛盾不大。定西地区降水量的分布,其水平分布特征是南多北少,垂直变化上山区多于河谷。河流按其归宿分属黄河、长江两个流域,4 个水系。黄河流域境内集水面积20106.37 平方千米,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98.9%,共分洮河、渭河、黄河干流3 个水系。长江流域片境内集水面积223.63 平方千米,位于嘉陵江水系西汉水支流湫山河上游。

降水是定西市地表径流补给的主要来源,全市多年自产平均径流量为14.197 亿立方米,约占全省的5%。定西市径流的时空分布、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近似降雨量的分布,从区域分布看,临洮—渭源—漳县三县县城一线一北地带多年径流深在50mm 以下,以南为50mm 以上。最大的岷县南部在500mm 左右,而北部关川河、洮河下游地带年径流深仅为10mm 左右,相差50 倍。从年内分配情况看,水量主要集中在7—10 月,全市境内的洮河、渭河、关川河三大河流,最大四个月的径流量占全年的60%以上。从年际变化看,则以丰、平、枯循环往复交替发生。

2 水环境污染情况

定西市的地表水环境从目前来看,总体是好的,根据甘肃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监测的资料表明,洮河、渭河支流漳河及渭河陇西以上主要支流的各项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标准的Ⅱ—Ⅲ类水质。关川河、散渡河由于氨氮、氯离子、高锰酸盐指标等超标,超过Ⅴ类水质标准。

造成天然水体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定西市来看,对水质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排水及城市污水等。工业废水主要排放源主要有铝加工、酒精、印染、制革、造纸、印刷、电镀、机械制造等。排入水体的污染物硫化物、氯化物、酚、锌等。农田排水对水体的污染物主要是由农药、化肥等污染物组成,主要排放氟化物、硫化物、砷、磷及挥发酚等。城市污水屙屎造成水体病原菌、需氧有机物等污染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3 水质污染成因分析

通过对定西市近五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的评价分析和预测研究,不难发现总氮是定西市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总氮,简称为TN,是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包括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与有机氮的总称,常被用来表示水体受营养物质污染的程度,以每升水含氮毫克数计算。

水中的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测定有助于评价水体被污染和自净状况。结合定西市的工农业发展与社会经济情况,其成因有如下几方面。

3.1 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人口激增,导致定西市人口密度大大增加,与此同时群众生活水平也大为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厨房、洗涤、浴室、厕所等地方排放的污水混杂体,对水体的污染最为严重,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造成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而相应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不够健全,生活污水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污水处理效率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而导致大部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还处于管理不到位状态,污染河流水质。

3.2 工业污水排放缺乏有力的监控和奖惩措施,排放达标率偏低

随着西部经济的整体发展转向良好,包括定西市在内的甘肃省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甘肃省以及定西市在整治和监控工厂排放污水方面缺乏长效管控力度和管控措施,制定的相关环保奖惩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并没有得到完好的贯彻施行,政府部门的监督、监管、引导作用也没有完全理顺。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古称“陇中”,东接天水市,西靠兰州市,北邻白银市,南连陇南市,是甘肃省的重要经济贡献力量,目前在整体上尚不发达,环境保护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相对经济发展的增速仍然不明显。前些年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做得不是很到位,相关政策和条例并没有完全贯彻实施,为了片面追求经济的高增速发展,对于某些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采取容忍态势,环境保护的工作较为被动,环境质量逐步恶化。导致很多工业污染排放物直接进入到定西市的地表水环境中,甚至有些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程度日益加深,总氮的含量居高不下。

3.3 农业废水污染

总氮污染在定西市的地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在数个监测点中均有超标,部分监测点超标严重。除了靠近工业区的监测点,也有些监测点靠近农业区。定西市是甘肃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产区,近些年来由于农业开垦过度导致土地表面疏松土壤结构的破坏,土壤的肥力也有所流失,随着风化、降雨等,大量泥沙流入河水中,增加水中悬浮物,导致水质浑浊,黄河流域污染首次影响大;另一个原因是在对农作物进行栽种和培育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生长,片面的采用大量施加化学肥料增加氨氮类营养元素,这些氮类元素通过雨水、地表径流冲刷进入地表水河流以及其他地表水环境中,导致农业污染源危害程度加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药、化肥的滥用,导致大量农药、化肥残留物在土壤和大气中,通过雨水、地表径流冲刷进入地表水从而造成水体污染。

3.4 降雨季节性不均,河流生态补水量不足

通过前面对定西市的降雨和河流径流量的分析表明,定西市处于甘肃省中部,而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部,整体降水量本就不足,而这种形势下季节性的降水量变化也较大,导致降水不足的情况下季节性分配也不均匀,这就使得不管是在平水期还是枯水期,河流的径流量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导致河流的自净能力大大削弱,进一步加深了水质的富营养化污染程度。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的发展,为保证用水需求,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也使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储量大为降低,使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日益加深。

4 防治对策研究

总氮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当水体和河流中总氮含量超标时,微生物会大量繁殖,浮游生物生长旺盛,水体呈现富营养化,水体颜色较深,对水体生态环境和用水安全均会产生不良影响。结合对定西市的水体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由于定西市水资源较为匮乏,水资源的保护显得更为重要。

随着我国的社会加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加,大量工业和生活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或地表,导致水体质量明显下降。水资源的污染日益加剧对我国的社会经济造成较大的的阻碍,不仅危害生态环境,对人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也有较大威胁。针对定西市水体污染热点的防治对策和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为减少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应当着重提升城镇居民的科学用水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和水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居民进行全方位的知识教育,使广大居民充分意识到不合理的水资源使用方式和污水排放方式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明白解决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同时适当引导居民的科学用水,发放相关宣传册和节水护水装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不污染或者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同时,定西市应借助甘肃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大环境,加大对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加大技术更新的进度,采用更为合理更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通过完善污水收集、处理、排放和回收利用城市管网设施,着手打造一个现代化的污水集中处理网络,实现对城市老旧管网系统的改造和新型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水污染治理设施。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全面考虑各村地形地貌、村民居住分散程度、集体经济状况和处理后的污水净化情况等,选择效果稳定、维护管理简便、费用低廉、工艺技术简单的多元化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尤其是土地处理系统中的人工湿地技术和一体化技术,实施水生态系统和水环境治理。

4.2 完善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政策的贯彻实施

现阶段,定西市以及甘肃省的相关方面的立法立规中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对于水体污染防治和监控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一方面应该根据国家“水十条”和甘肃省地表水污染防治相关的政策再行梳理,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定西市地表水环境的实时统计监控和治理,重点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在线水污染自动监控管理平台,完善监测点的科学布置,对于各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并以此进行相关预警,确保监测数据客观准确,实现全方位实时监管。同时,合理规范和强化执法的强度和手段,让执法程序合理化和强制化,对于不达标的企业单位坚决予以惩治,保障现有法律规定的贯彻实施。此外,对于监控系统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集中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素质高的专业队伍。结合实际,综合施策,灵活、多样地运用考核方法和手段,不断提升人员素质,保障水资源保护队伍的业务技能水平。确保监测数据客观准确,实现全方位实时监管。

4.3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相应国家的号召,从供给侧进行改革,通过对经济发展方向的合理把控,调整定西市的产业结构,努力进行定西市的绿色革命,通过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企业,压减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低效用地型等一般制造业企业,实现污染排放物、安全隐患点、能源消耗量持续减少,并不断释放存量资源。具体到定西市的水污染治理和预防,就要结合定西的城市改造,通过对周边的造纸厂、炼化厂等企业进行限期政治和污染治理,使其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标准,强制要求各工厂排放的水质符合环保标准,减少对于定西市地表及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对于正在申报或者建设当中的工程,应严格按照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和定西市相关地方政策进行适时的评估和监督。

4.4 对农业污染源进行控制,推广生态农业新技术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面向乡镇和农村,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短信、报纸、传单、板报、微信公众号推介等方式,加大对农村均码环境知识的宣传工作,同时创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形式,大力提倡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观念。

二是突出治理重点,推进科学治理。示范推广农林牧副渔一体化,种植、养殖、加工相结合的配套综合生态新技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高效化肥的研制与推广应用,鼓励和推进肥料增效剂和土壤改良剂、高效环保型农药、增施有机农家肥;实施农业“白色工程”,做好废弃膜的清除、回收,防治白色污染。

4.5 保障河流和其他地表水环境的生态需水量,加快恢复水体平衡

由于降水量是难以实现人工干预的,但是对于水资源的使用还是可以适当控制的。对于城市,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用水价格区间,对于基本用水的区间实行低收费费率,对于超过基本用水需求量之外的额外用水实行超额收费;此外,也可以尝试提高水费,用价格杠杆来推动城镇的节约用水。对于农业方面,应适当引导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倡导科学合理施肥方式,多用有机肥;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关闭河流采砂场,平整河流扩大水域面积,逐步恢复水体生态环境增加水体自净能力,适当种植相关水生植物,选择部分水域进行鱼类放养。

结语

随着我国的社会加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加,大量工业和生活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或地表,导致水体质量明显下降。水资源的污染日益加剧对我市的社会经济造成较大的的阻碍,不仅危害生态环境,对人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也有较大威胁。由于定西水资源较为匮乏,水资源的保护显得更为重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特别是短期内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的难度很大,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治理过程。因此必须借鉴成功经验,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结合我市的发展实际,不断加强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防治之路。而民众也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身行为,保护环境,为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定西市水体水资源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亢蕾作品精选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亢蕾作品精选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原继斌作品精选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