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明时代的科技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2023-01-07 16:10张成岗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本刊编委
中国科技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现代化数字体系

张成岗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本刊编委)

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调整期,百年未遇之大疫情持续影响,新科技革命、新全球化与社会转型发展 “三重叠加”,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形成历史交汇。伴随着网联、物联、数联、智联的迭代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交织演进,新兴技术正在深层次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创造出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最大现实,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需要关注与探索的关键问题域。第四次工业革命自提出以来,迅速从发展理念转变为产业现实,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四次工业革命不满足于 “智能工厂”,已经向着第四次科技革命迈进,预计将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将会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进行新一轮相互建构,并在根本上变革现代人的核心观念、认知方式、行动原则。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曾提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 “四个现代化”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第五个现代化”,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提出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健全科技伦理体系的目标任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与科技发展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相继实现的。第一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此时也是中国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时间段;第二步,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35年也是中国成为真正制造业强国的关键点;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此时是中国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汇合期,科技发展将持续为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历史地看,每一次文明演进都是技术驱动下人类文明形态的新突破。中国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历史性新跨越的战略选择。随着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深度显著加深、速度显著加快,人类正在进入一个 “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智能互联时代,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入人类文明构建各领域和全过程。数字技术正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中成为引领创新的先导力量,西方发达国家都在抓紧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谋求在全球经济版图和治理格局重构中抢占发展制高点。

迈进现代化是历史大势,各国都在立足本国实际努力建设现代化国家,国家治理并不存在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模式,多样化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国家治理样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在人类社会迈向数字文明进程中,应当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深挖数字经济潜力,同时又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产业模式创新,而应着眼民生大局,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引导 “科技向善”,利用科技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 “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让更多人在数字化浪潮中享受红利; “让数字赋能国家治理”,实施 “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台阶。

猜你喜欢
现代化数字体系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答数字
数字看G20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成双成对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