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2023-01-07 08:03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20期
关键词:绞痛排石输尿管

陈 赟

(于都县人民医院外科,江西 赣州 341000)

输尿管结石患者因未能及时治疗而引发各类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常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ripsy,ESWL)进行治疗,其疗效、安全性也得到临床广泛认可。近年来随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eteroscopic pneumatic lithotripsy,URSL)因其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特性也逐渐应用于临床[2,3]。研究表明[4],输尿管结石中约有70%的结石位于下段,上段较为少见。而截至目前,临床关于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标准。基于此,本研究以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患者为例,探究ESWL、URSL治疗输尿管不同部位结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0月于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存在腰腹部绞痛,伴随血尿等症状;③神志清晰,沟通顺畅。排除标准:①同时参与另一研究;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③神志模糊,沟通受阻;④中途退出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39~66岁,平均年龄(52.50±8.00)岁;结石直径0.9~2.5 cm,平均结石直径(1.70±0.20)cm;病程3~6个月,平均病程(4.50±0.70)个月;结石部位:上段7例、中段15例、下段11例。试验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53.50±8.50)岁;结石直径1.0~2.6cm,平均结石直径(1.80±0.30)cm;病程4~7个月,平均病程(5.50±0.80)个月;结石部位:上段8例、中段14例、下段11例。两组性别、年龄、结石直径、病程、结石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均衡可比。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试验组 行URSL:患者采取截石位,行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将Wolf8/9.8F输尿管镜经尿道插入膀胱,在电视监视下插入患侧输尿管腔内,将0.17~1.2 mm气压弹道碎石子弹体通过从输尿管镜工作通道置入患侧输尿管结石处,末端与空气压缩机相连并通过手柄进气。在气压为1.7~2.2 kPa,选取单个脉冲或连续脉冲式碎石,将结石粉碎为3~5 mm大小后,取出或套出,并采取异物钳夹将并发息肉取出。

1.2.2对照组 行ESWL:手术前一晚行肠道准备,口服250 ml的20%甘露醇溶液,哌替啶100 mg肌注镇痛。患者采取俯卧体位,采用国产HB-ESWL-V型复式脉碎石机,工作电压为12.0~14.0 kV,冲击次数为1000~2500次,将结石定位在椭球体第二焦点上进行碎石,术后进行抗感染、解痉等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一次性清除率、有效率、再次手术率)、排石时间、疼痛评分(采取VAS疼痛指数进行判定,使用1根长度10 cm的游标尺,10个刻度,两端分别是0、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疼痛剧烈,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肾绞痛、恶心呕吐、发热、血尿)、绞痛复发率、止痛使用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一次性清除率、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再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排石时间、疼痛评分比较 试验组排石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排石时间、疼痛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排石时间、疼痛评分比较()

组别 n 排石时间(d) 疼痛评分(分)试验组对照组30 30 tP上中段5.41±0.75 8.72±1.11 11.589 0.000下段4.28±0.62 7.23±0.86 13.051 0.000上中段1.74±0.11 2.78±0.33 14.023 0.000下段1.41±0.08 1.87±0.17 11.484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肾绞痛、恶心呕吐、发热、血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术后TNF-α、IL-6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4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组别 n TNF-α(pg/L) IL-6(μg/L)试验组对照组30 30 tP术前1.47±0.21 1.52±0.24 0.901 0.186术后1.84±0.32 2.18±0.45 3.537 0.000术前8.01±1.02 7.94±0.96 0.287 0.387术后9.42±1.21 11.04±1.37 5.091 0.000

2.5 两组绞痛复发率、止痛使用率比较 试验组绞痛复发率、止痛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绞痛复发率、止痛使用率比较[n(%)]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将结石取出,令输尿管腔尿液引流恢复通畅,缓解肾绞痛,同时控制尿路感染,保护肾功能。截至目前,传统开放手术已被腔镜技术逐步代替,90%以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会选择URSL、ESWL进行治疗[5]。ESWL约问世30年,截至目前仍是临床治疗该疾病常用手段,此术虽无需侵入、操作简单,且疗效显著,但仍存在结石清除率较差等劣势,因此患者再次治疗率较高[6]。

URSL属于近年广泛应用临床的腔内碎石技术,碎石过程中热量释放较少,周围组织不会产生热损伤,因此安全性较高。且随新型小口径半硬性、软性输尿管镜的临床推广,进一步提升了输尿管镜技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经改良的现代半硬性输尿管镜,存在重量情、口径小等多项优势[7,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一次性清除率、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再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排石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TNF-α、IL-6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认为,URSL是通过碎石针对结石撞击而达到击碎结石目的,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指数,减轻炎症反应。此外,对于ESWL难以治愈的嵌顿性结石、较大较硬结石或肉芽组织包裹的结石,URSL也可有效清除。同时,URSL对于患者体型要求较小,定位容易,部分较大石屑可被套取、钳取,进一步避免了结石的形成,加快结石的排出[9]。

肾积水、感染等皆为输尿管结石常见并发症,严重时还易损害肾功能。若结石体积较小可自行通过药物保持治疗,经尿液排出。但多数情况下,结石很难自行排出,需干预治疗。手术属于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传统手术创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影响整体预后[10]。ESWL以无需住院、无创伤等优势在临床广泛应用,但该方式治疗过程中易受到结石部位、结石组成成分等因素的影响,例如若结石被息肉包围或是周围合并息肉时,该方式无法将结石排出,需采取其他治疗方式[11,12]。本研究中试验组肾绞痛、恶心呕吐、发热、血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绞痛复发率、止痛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提示URSL治疗不同部位结石疗效优于ESWL。分析可知,URSL将气压转为机械能的过程中并不产生电能、热能,从而进一步避免了输尿管给机体造成损伤,且碎石功能高于超声碎石的50倍,与液电碎石效果相当,因此存在较高安全性、碎石率。除外,部分患者术后会留置双J管或输尿管导管,可助于结石碎屑的进一步排除,减轻URSL对输尿管黏膜的损伤,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URSL治疗输尿管不同部位结石的疗效确切,可提高一次性清除率,同时加快排石时间,降低疼痛指数,减轻炎症反应,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猜你喜欢
绞痛排石输尿管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间苯三酚联合曲马多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如何通过运动排出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体外物理振动排石与药物排石治疗<2.5 cm肾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
绞痛不是脚痛
教你一套排石操
绞痛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