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阈下本科英语课程思政的四维路径

2023-01-08 08:31
智库时代 2022年30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许 敏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有针对性地在本科英语教学开展过程中渗透融入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至关重要。近年来,课程思政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越来越多的院校及专业学科都引入了课程思政,利用课堂教学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同时深入挖掘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特征优势、内涵价值,有针对性地将文化自信渗透融入到整个教学环节及教学过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技巧,同时拓宽其视野,使其在未来自觉主动地肩负起自身责任,以此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一、文化自信与本科英语课程思政的相关概述及内在联系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国家的灵魂。所谓文化自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人们在进行文化反省的过程中,对于自身国家文化价值、文化力量产生的一种认同感,而这样的力量本质上是个体在生活工作学习以及方方面面所感受并认知到的民族文化。文化自信是现阶段最基础、最广泛的自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国家发展,实现文化安全,提高民族精神独立性。

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更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涵盖了传统优秀文化,同时也包括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艺术传统文化是近百年来民族发展文明智慧的重要沉淀和灿烂瑰宝,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高效整合、协同发展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文化主要体现在核心价值观以及与我国当前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内容都是提高学生文化自信的前提。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于普通的专业课程、文化课程教学具有更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涉及到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缺乏对其的正确认知,基于显性教育的工具载体过于单一,而在专业课堂教学中也没有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认知,在教学工作中被广泛推广运用。所谓课程思政,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部分:一是课程,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二是思政,思政则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基础。总的来讲,课程思政进一步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任务,有针对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融入到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每一门专业课程都必须肩负起自身的职责,通过实践学习,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爱国之情、人文素养,强化其责任意识,在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此搭建起全过程、全员、全课程育人的教育格局。

(三)文化自信与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逻辑联系

高校的英语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将语言学习与价值引领无缝衔接。众所周知,英语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性和通识性,这为课程思政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基础和前提,而英语教学的国际性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渗透课程思政的重要现实意义。英语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本质上是为了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技能型人才,因此课程的教学应当紧密围绕这一目标任务。跨文化交际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知识、相关技能,同时要自觉主动地肩负起传播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重任,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化传播者。与此同时,文化自信的相关内涵内容与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任务不谋而合。长期以来,语言都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理念、文化素养,因此具有极强的渗透性特征,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途径。众所周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效传播多元文化,而文化自信能够加强学生对我国文化的理解认知,激发起自豪感、归属感,即便当前社会充斥着多元价值理念,学生也能够从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分析能力、鉴赏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与英语教学的目标任务无缝衔接。

二、目前本科英语课程思政树立文化自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过于重视教学工具,忽略英语的人文特征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仍然有部分高校在开展英语教学时过于重视教学工具的运用,忽略了人文素养的传播。部分教师认为听说读写译等基础技能仍然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英语教学本身的人文价值,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并提高其道德素养,导致英语教学无法发挥自身的育人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语言的学习本身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基础技能的掌握十分重要,但语言学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整个过程需要学生进行文化判断、文化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课程的开展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以外的世界,而是要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交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手段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高校英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滞后的教学模式,不能以单一的工具性为目标,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教师及学生缺乏足够的中华优秀文化沉淀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部分英语教师缺乏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文化知识的积累严重不足,导致其本身的文化素养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有的教师随着自身的发展对英美文化较为认同,这样的认同甚至超过了对我国文化的认同,导致学生对中华文化缺乏足够的认知。据调查,部分高校学生没有扎实的英语技能基础,无法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完整系统地表达出来,其文化传播能力有待提高。而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文化传播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中充斥着大量的多元文化,同时受到网络信息技术、自媒体技术的影响,部分学生无法坚定自身理想信念,逐渐失去了对文化的正确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甚至个别学生受不良思想的侵袭对西方文化盲目自信,树立起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等错误理念,学生逐渐丧失其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三)中外文化输入与输出严重失衡

众所周知,文化交流并不是单向的文化输出,而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双向互动。但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对英语文化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逐渐将教学重心转移至目的语文化。换而言之,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过于强调英语文化的输入,没有在其中渗透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文化输出能力,导致整体教学工作出现了一边倒的尴尬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输入与输出无法保持在一定的平衡状态,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表现出极度不自信,甚至阻碍了其正常交际活动的开展。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本科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四维路径

(一)明确师生的主客体关系,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

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对书本知识进行宣讲即可,而是要发挥自身的价值作用,对整个课堂进度进行合理把控,加强对学生的正确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语言及文化的教育传播。因此,教师应当是课程思政有效贯彻落实的实践者,也是推动课程育人功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切实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第一,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提升自我、充实自我,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历史进程等,通过一定的对比分析,从母语及目的语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对两种文化的理解能力,有意识地提高自身母语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从真正意义上将我国传统文化、外交思想等思政元素与英语课堂教学无缝衔接、高效融合。第二,在把握好显性教学的基础上,还应当利用隐性教学的方式方法推动学生的创新发展。具体而言,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学理念、教学认知都是课程思政的隐性教学内容,因此为了以身作则,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形象,教师必须端正态度,利用批判性的眼光正确看待西方文化的相关理念。只有教师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英语素材中深入挖掘思政相关元素,整合教育资源,以此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中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而是要以课堂合作者的身份主动参与其中。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并不是相互对立的群体,而是主客体关系,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提升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省自身,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也是教学的主体,能够举一反三,加强对优秀文化的理解认知,从而树立文化自信。

(二)高效整合优化课程思政资源,体现教学内容的多维度

教材是一切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极其核心的资源体现。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基础知识、相关技能本质上也来源于教材内容,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多元化的知识,提高英语认知,丰富技能储备。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地渗透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得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能够下意识地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国家的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我国文化,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也能够强化其爱国主义精神。众所周知,我国的优秀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基于此,教材内容的编写也应当与时俱进,不仅要体现出传统优秀文化,还应当结合社会发展现状汲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研究成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例如,核心价值理念、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当迎合改革的实际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时注重工匠精神的弘扬。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英语教师应当深入分析现有教材的特征优势以及不足,结合教学体系、教学机制,基于教材内容的相关主题寻求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有效切入点,深入挖掘思政相关元素。与此同时,在明确文化内涵及文化价值的同时,还应当拓展教学的原始形态,建设立体化教材,利用多媒体、新媒体等资源,采用线上教学、网络教学等多元化的方式手段打造数字化教学平台。

(三)利用课堂教学与隐性教育,切实提高学生文化自信

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将我国优秀文化渗透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中,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影响学生、熏陶学生。而学生在这种背景下也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分析,明确二者的内涵价值以及异同,正确分析鉴别外来文化,并深入了解我国优秀文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当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全面客观地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播的方式,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协同发展。英语课程思政的开展则应当充分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需求,迎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任务,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引入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案例教学、任务教学等多元化的方式手段,营造出良好和谐的思想政治教学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行业英语的教学来讲,教师应当在职业英语知识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得学生深入感知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而端正职业态度。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的知识传递不能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精品教材为基础,例如,中国文化英语课程等,利用英语知识对我国优秀文化进行介绍,以此帮助学生搭建起健全完善的知识框架,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教学任务。与此同时,隐性教学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文化实践活动、教学情景为主要载体,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逐步帮助其树立价值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多元化的教学考核机制

教学考核评价一直是教学工作的难点。在文化自信背景下,要全面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育人原则和教学宗旨,应当有针对性地将文化自信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基于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技能技巧的掌握明确规定,不断优化教学环节、教学基础,有效凸显出英语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实现英语课程思政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英语考试的功能,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考核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高效的调整优化自身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为英语课程思政的高效发展提供可靠的内生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考试应当有针对性的增加我国优秀文化的相关内容,同时加强学生跨文化语言运用的基础能力,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全面系统化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科高校的英语教学应当明确师生的主客体关系,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高效整合优化课程思政资源,体现教学内容的多维度,利用课堂教学与隐性教育,切实提高学生文化自信,创设多元化的教学考核机制。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