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表演心理学在声乐舞台表演实践中的作用

2023-01-08 08:31杨镜伊
智库时代 2022年30期
关键词:表演者心理素质心理学

杨镜伊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音乐表演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中的一部分,也是声乐表演者舞台表演的心理依据。近几年来,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刻,更多的表演者认识到音乐心理学对音乐表演的影响。一场完美的声乐舞台表演,不仅需要表演者声乐技术技巧上的支持,也需要强大的内心做支撑,才必会避免出错。音乐表演心理学作为理论支撑,充分的了解声乐表演的心理活动特点,科学有效地为表演者疏通心理,克服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良好的声乐表演效果。因此,音乐表演心理学在声乐舞台表演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表演心理学的基本概述

(一)音乐表演心理学的定义

音乐表演心理学主要是指音乐表演者在进行音乐表演活动时的心理过程以及心理变化情况等内在关系的总和。让声乐表演者通过对音乐表演心理学的了解,帮助表演者运用科学的方式减轻我们的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帮助表演者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声乐演出。发挥音乐表演心理学的作用,增加表演者的自信心,提高表演者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表演者的专业能力,获得优秀成绩。

通过心理学原理研究表明,声乐表演艺术中人的心理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把这一规律统称为音乐表演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音乐表演心理学主要作用于声乐表演者的心理方面,为表演者在声乐舞台表演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提供理论依据。我们都知道好的心态,对于表演者来讲非常重要。音乐表演心理学,就是根据表演者的活动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帮助表演者拥有良好的心态,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表演学习的效率。让表演者可以发挥出正常或超常的水平,从而获得优异的成绩。

(二)音乐表演心理学对声乐舞台表演影响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心理活动与实际行动是直接相关的。因此唱歌也是如此,在声乐演出的背后,不仅需要强大的唱歌技巧,还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用积极阳光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好的歌唱表演需要配合有节奏地呼吸,肌肉的协调配合,以及肢体动作的全面表演。众所周知,不良的心理状态,会打乱表演者的呼吸节奏,造成肌肉紧张,因此良好的声乐表演心理状态,是声乐舞台表演的重要部分,声乐表演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了表演者的发挥。音乐心理学就是基于对表演者心理状态的研究,利用音乐表演心理学的知识帮助表演者缓解紧张的心理情绪,从而提升表演者的专业能力。

二、影响声乐舞台演出质量的心理因素

表演者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将肢体语言,动作语言,声音这三种语言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进行全方位的表达。因此表演者心理活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演唱中的发挥,直接影响表演行为。演员的表现力对于一个表演者来说,不仅考验的是音乐的技巧,更考验的是强大的内心素质。表演者在演唱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原因影响声乐舞台表演的演出质量。

(一)个人情绪影响演出质量

声乐演唱是通过人的大脑支配发声系统,听觉系统,呼吸系统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声乐演唱的好坏与嗓音条件,歌唱技巧有关,也受情感等客观因素影响。所以,声乐演唱不仅考验的是表演者音乐技巧,更考验的心理素质。只有用积极的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对待演出,才能将音乐的魅力展现出来。

声乐演唱的效果和情绪是分不开的,情绪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情绪,一种是消极的情绪。歌声是情感的表达,因此一个人的情绪在歌声中会展现出来。通常积极的情绪会给人阳光向上的感觉,让听众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感同身受,提高舞台的感染力。然而消极的情绪,同一首歌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效果,歌声中,带着情感的变化。有些歌手,在演唱者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情绪不佳,所导致表演的过程中,出现颤音,高音上不去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表演的质量。还有一些表演者由于休息不好,声音出现惰性,无法带动现场气氛等。这样因个人情绪而影响声乐演唱水平的情况时有发生。

巧妙的利用心理学知识,拿捏好情绪,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将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让听众深深地陶醉在音乐之中。情绪一直以来是声乐的主导,歌手的情绪会从歌声中表现出来。因此,良好的情绪是演唱表演的前提。歌手对情绪的精准把握,也对演唱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表演者的内心不同,所表达出来的情绪和意志力都不相同。积极的表现主要包括自豪、兴奋、沉着等,这有助于提高演唱水平。消极的情绪则表现为烦躁、紧张、焦虑、懒惰,这严重影响了演唱的质量。

(二)性格原因形成紧张情绪

一般来说,性格对于表演者演出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影响。性格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向性格和内向性格。相比较而言,外向的性格更容易接受舞台,拥有良好的心态。而性格内向的人则更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影响演出质量。性格内向的人,由于心思细腻,对周围的人比较敏感。所以在表演的过程中会观察大家的反应,增加心理负担,产生不自信感。越不自信,就越紧张,越容易形成了严重的紧张情绪。不仅如此,环境对于表演者演唱来说,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表演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先对环境适应,才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性格外向的人很容易适应环境。但有些性格内向表演者,由于对环境接受力能力弱,由于对演出环境的不适应所产生大舞台的孤独感,会影响演出效果。作为一个好的表演者,要从心理出发,习惯“孤独感”,接受陌生环境,避免因为“孤独感”而产生心理不适应,影响演出效果。我们大多数人的性格,都在内向和外向之间混淆不清。因此,表演者要先适应环境,适应舞台,控制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加自信心,才能更好地演出。

(三)意识对声乐舞台表演的影响

“不由自主”这个词语是对意识的很好诠释,人的很多行为动作是受意识决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意识可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两种表达方式。比如说,有些人因为他们渴望被认可,表演者在演唱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好胜心强,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迫切地想要追求一个好的表演效果,从而导致压力过大,增加心理压力负担。这样的心理压力,会导致表演者的神经高度紧张,这种压力是自身给予的。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明明在台下表现得很充分,但是在台上发挥不稳定,会出现声音颤抖,吐字发音不准,忘词,肢体僵硬等现象,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表演过程不自然,呈现紧绷的状态。有些表演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在内心紧张的心理状态,不自觉提高了大脑的觉醒水平,形成了亢奋的效果。音乐表演心理学表明,大脑的觉醒水平和兴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由于过于紧张,呈现出兴奋的感觉。这些行为都是通过大脑意识的支配的,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协调配合,一些大幅度的动作用显意识练习,而一些随意自然的动作用潜意识练习,以达到完美的演出效果。

三、音乐表演心理学克服紧张的方法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紧张的心理状态通常会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节奏紊乱,嗓子由于肌肉紧绷发干,手脚会不自觉地轻微颤抖。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表演者心理状态严重紧张,容易发生跑调,忘词,肢体不协调等问题。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根据音乐表演心理学的理论有效地缓解表演者心理压力。具体方法如下:

(一)充分做好表演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有效地克服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的紧张情绪,这就要求表演者在演出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如果表演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对作品不够熟练,表演者会对自己没有信心,压力过大,带着这样的心理压力进行支援,势必会产生不好的效果。俗话说,家中有粮,人不慌,要想克服紧张情绪,表演者要提高对作品的熟练度,提前做好充分的练习,这样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才能从容自信。俗话说,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声乐舞台演出也是这个道理,表演者在日常练习的过程中,要扎实基础,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巩固练习,不断进步,不断积累表演经验,掌握歌唱技巧,反复推敲每一个旋律,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我们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只有充分做好表演前的准备工作,才能在演出时有信心,呈现出更好的表演。

(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音乐的表演者,要想提高舞台的表现力,首先要增加自信心。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直接关乎到表演者的在舞台上歌唱的表现。因此表演者在表演之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舞台,熟悉环境,巩固表演内容。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后,应该建立强大的自信心,避免表演者因自我否定,陷入紧张的情绪。由于表演者在舞台上,由于经验不足容易产生大舞台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会给表演者带来紧张的情绪。这就需要表演者,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这样的心理压力,通过自己坚强的意志力进行自我控制,从而化解在表演中的不足。同样,在表演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例如,忘词,跑调,没跟上节奏等。再遇到这一突发性的事情,表演者要建立心理防线,进行心理暗示,勇敢地直接面对紧张,想办法克服紧张。可以采取大声弹唱的方式,增加自己的意志力,提高自己的专注力。用强烈的意志力来指导自己的身体,从而克服紧张的情绪。因此作为音乐表演者,做好准备工作是前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基础,强大的意志力是从容自信的精神支柱。

(三)增强舞台经验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脱离了自己熟悉的环境,心理状态会产生不适感,容易引起焦虑,不安等消极的心理状态。所以,缓解紧张的心情,提高表演者对舞台的归属感就显得非常重要。表演者站在舞台上,面对台下的观众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表演者的感官从而产生心理和情绪上的波动,进一步影响了演出效果。因此增加舞台的表演经验,增加实践经验,让表演者对舞台有归属感,有利于减少紧张情绪,放松心态。有些表演者,由于舞台经验不足,在舞台上比较兴奋,不自觉地加快了节奏。在拥有这样的经历了以后,第二次上台表演者就会根据上一次的经验总结,放慢自己的速度,尽可能地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每一次上台都是经验的积累,最好的演出永远是在下一次。为了让身体更快地适应大脑因外界环境而受到的刺激,我们要接受这一变化,习惯这一变化,放平自己心态,增强舞台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四、音乐心理学在舞台实践中的应用

音乐表演心理学作为理论依据,在声乐表演舞台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所有的身体行为都是在心理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音乐表演心理学,就是帮助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做好调节自我控制,克服性格中的不利因素,培养强大的意志力,从而提高表演者的演出水平。将音乐心理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从实践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全面提高表演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表演者的专业水平。

(一)音乐表演心理学对实践学习起到指导的意义

音乐表演心理学对于舞台表演者起到了心理指导的作用,让表演者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自信心,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众所周知,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制胜的法宝,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够让事情达到最佳的效果。声乐表演也是如此,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同时,要利用科学的引导,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以达到最佳的效果。音乐表演心理学研究表示,由于表演者的心理状态不佳,产生紧张感,在表演发声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颤音等,个别身体僵硬者还会出现羊音等现象。声音的颤抖是由气流的推动,在声带松弛的情况下发出的自然波动,在发声唱歌的过程中是一种毛病。形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表演者不自信,心理素质较差导致的。而音乐表演心理学正是为声乐舞台表演者提供强大的心理理论指导,和缓解情绪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声乐表演是人类对客观生活情感抒发的一种表现,因此音乐与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表演心理学作为理论依据,帮助表演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心理特征,客观理性地帮助表演者面对唱歌时心理过程,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因此,要想提高商业表演的舞台技巧,要先根据音乐表演心理学的知识,建立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多参加舞台表演活动,积累宝贵经验,这样在表演的过程中,才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歌唱中去,提升表演效果。

(二)音乐表演心理学与实践相互合作

音乐表演心理学,对于音乐学习和表演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实践中,音乐表演心理学发挥着心理引导的作用,增强表演者的信心,坚定表演者的意志,是表演者坚强的后盾。一首歌表演得好与坏与歌唱者的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心理所呈现出的音域,音色以及情感的处理都各不一样。因此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让声乐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比如说:在演唱“军营飞来一只百灵”这首歌时,我们都知道结尾“啊”在演唱时要活泼轻巧,不能拖拖拉拉,影响效果。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演唱者从内心出发,用积极的心态以及音乐的技巧将歌曲的情绪饱满。然而有些表演者,自身嗓音条件很好,如果心理素质好,稳定发挥的情况下,可以很好的演唱这首歌曲。但由于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状态不佳,情绪低落,使声音充满懈怠感,影响表演效果。因此,要想全面提高声乐舞台表演的水平,就要将音乐表演心理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用实践出真知,增强表演者的自信心,建立强大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五、结论

声乐舞台表演演出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演唱技巧,更取决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声乐与情感是分不开的,任何一个表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紧张的心理过程,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克服紧张的心理,积极调节好心态,梳理良好的情绪才能充分发挥演唱者的水平。为了在表演的过程中,能有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最积极的心态面对演出,表演者必须要利用科学的理论依据,克服不同的心理障碍。不仅如此,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多的参与到表演中来,从表演中收获经验,吸取教训,不断的自我吸收,自我总结,加强自身心理的控制力,从而全面提升声乐表演者舞台表演的专业能力。

猜你喜欢
表演者心理素质心理学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完善心理素质,实施快乐教育
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的培养研究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手称扑克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