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部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专业+创业”一体化研究与实践*
——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面点制作技术》课程为例

2023-01-08 20:51宋雪娇杨洁
智库时代 2022年21期
关键词:思政专业课程

宋雪娇 杨洁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纲要深刻揭示了我国未来教育的方向。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并且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际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拥有精湛的技术,灵活的思维,敏锐的视角,敬业爱业乐业的精神。这些能力需要润物细无声地在课程中渗透,使得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还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

(一)高校课程思政现状

一说起思政教育,以前的高校教师都认为这是思政工作部门和学工部门的事情,和专业课八竿子打不着。但是近年来国家对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教育观念转变,要求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专业课教师们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将思政元素更加完美地融入课堂中,毕竟课程思政要实现国家观、民族观教育,通过学科专业知识去更科学地认识国家和民族的本质和作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更科学地认识社会关系和人的本质,更好地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合作。

(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实践

从人与学科专业的关系看,课程思政要实施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通过学科专业知识去坚定学科专业思想和职业目标。结合笔者讲授的《面点制作技术》课程,一开始在做课程思政的时候也很迷茫,感觉没有抓手和落脚点,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课程思政相关培训,了解了课程思政的内涵之后,才发现原来思政元素在课程中无处不在,尤其是在《面点制作技术》这种操作性比较强的技能型课程中,爱业乐业的工作态度,认真踏实的学习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折不挠的求真精神,包括打扫实训室卫生都是一门学问,要眼里有活,学会统筹利用时间,如何将所有工具和材料摆放整齐美观,都是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无声地影响和引导着学生们的习惯养成。理解了思政融入点后,《面点制作技术》这门课程的思政融入开始变得游刃有余了。从原材料的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到用匠心制作每一道面食点心,再到如何做好课后卫生清理,在劳动中养成好的职业习惯,都成了思政映射点,让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在学生的每一节课程中。《礼记·大学》中写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环境和集体对个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而且这种影响是悄无声息的,在日复一日中,这种习惯和影响会变成个人的一部分,再也无法割裂开来,思政也是要以这样“化盐于水”的方式来浸润学生内心,帮助其成长。

二、课程创新创业教育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和东部均衡发展,这就要求西部高校要抓紧培养出有知识、高技能、能创新的劳动者大军。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意见》颁布以来,全国高校积极探索和实践,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一大批典型案例,并且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性。只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实质和概念界定,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路径还没有形成典型范式,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很好地厘清。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方式,是工业化时代在教育领域的集中反映,深化创新创业教育非常有必要开展。

(一)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萌芽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具备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人,当时被称为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开始走出舒适区,下海创业,成为了国内第一波创业先锋。相对而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一直处于滞后状态,社会觉得在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们不必太早接触到“铜臭味”。毕竟创业这件事,如果不落实到数钱上,是不能真正意义上称之为成功的。一直到了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的举办,才标志着我国创业教育的帷幕被正式拉开;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和加快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明确指出了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给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还提倡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作为科研技术和实践技能的一线前沿力量,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将所研究的内容转化。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一批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也正式启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和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方针指导,让大学师生创业有法可依,有理有据,扎扎实实推进创新创业发展。

(二)专创融合课程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以更具多方向、实践性、个性化的方式,来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每一位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共性问题,可以通过请教前辈、专家来找到答案,同时还会遇到一些个性问题,没有前车之鉴,只能自己通过摸索找答案,寻求解决的办法,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又可以从中凝练出新的知识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体系更新,也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的丰富理论内涵是随着实践的丰富而丰富的,是不断发展和丰富的。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了很多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分为了意识培育、专创融合和实战锻炼三个阶段,依托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孵化园,鼓励有特长的教师成立23个教师工作室,引进了十余家企业,形成了集培训、孵化、实践、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结合学科专业、面向行业产业,认真分析行业现状和创新创业需求,尝试建设了专创融合课程,试点实施创新创业改革专业,强化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部装修工程”。

《面点制作技术》作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核心主课程之一,在2019年被设立为专创融合课程,主要是考虑到餐饮赛道,细分领域之后会有很多的单品店,这些店面具有“小而美”的特点,产品特性鲜明,宣传效果更好,极具辨识度,同时正是因为产品单一,更容易建立标准化体系,在一个品类上深挖,对其每一个细节都足够了解,也更容易控制成本,形成标准化,复制起来比较简单,进而提高利润。相对而言,投资不大,收益可观,容易推广开设分店。面点制作技术这门课程中,有众多制品都具备以上优势,所以在设置课程体系和内容中,笔者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引入众多双创案例,比如云南的“罗小馒”,沈阳的“大娘水饺”、遍布全国的“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后起之秀“伏牛堂米粉”“小面鲜生”、老字号企业“庆丰包子铺”“稻香村点心”,还有风靡世界的本土代表“兰州拉面”,这些餐饮店面主营项目特色明显,让顾客能够记住“去你那里能吃什么”,作为创业案例再合适不过了,通过讲解其品牌由来,运营、产品、品控等相关知识,融入相关创业知识,同时给学生心中种下创业的种子,使其了解创业要素,知道创业并不是遥不可及;比如讲到“兰州拉面”的时候,首先从兰州拉面的起源讲起,两百多年来几代人传承着这项古老的技艺,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不断研究改进工艺,使得兰州拉面有了“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美誉,成为中式快餐试点推广品种之一,这和勤劳的拉面从业人员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一碗小小的拉面,蕴含着手艺人莫大的心意,同时也是他们的信仰和坚持;然后从专业的角度学习拉面的知识,面团如何调制,汤如何吊制,不同形状的面条怎么拉制等,学会制作“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牛肉面;最后再了解牛肉面产业的发展,随着甘肃大力推动这一碗面,牛肉面已经成为了一个产业,带动着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兴旺,同时也更加规范化、职业化、产业化。运用学过的KAB课程知识,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方式,模拟要开一家牛肉面店,需要在前期做哪些准备工作,中期如何做品控,后期如何推广连锁发展,从市场调研、店面选址、装修设计、人员选聘、产品研发、经营管理、企业推广、市场加盟等方方面面来预设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小组讨论给出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对创意落地有了更加具象的体会。课后布置作业,去吃三家以上不同的牛肉面店,回来后多维度分享不同的牛肉面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使课程教学更加接地气。结合国内外已有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模式,构架创新创业教育提档升级、内部精装修的“思、专、创”一体化课程培养模式,加速形成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促进行业产业优化市场环境,打造强硬的技术技能,探索可推广、实践性强的课程。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创新创业教育在后疫情时代下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新时代赋予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内涵和新要求,为“思、专、创”一体化课程研究奠定理论依据。

三、“思、专、创”一体化课程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的基础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聚焦西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方向,形成“思、专、创”一体化课程的理论模型导向和实践教育探索抓手。一方面依据“一带一路”、“双高”项目实施和高校文旅专业群建设的特殊性,探索“思、专、创”一体化课程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实现一部分学生创业需求和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宏观上使创新创业进课本、进课程、进课堂、进市场,从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型思政、专创课程体系建设、优质型实践平台搭建、质量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探索融合的有效方式,形成“思、专、创”一体化课程。

本研究对学校多年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做法和经验总结进一步提升,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始终贯穿于专业教育中,对影响和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部位精装修工程”的因素进行全面剖析,对创新创业教育多元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依据理论和实践教育过程提出调整策略。

(二)解决的问题

(1)构建了具有西部特色的“思、专、创”一体化课程和实践教学模式。

(2)落实“三教改革”,优化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教材,提升“双师”素质。

(3)探索具有西部特色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多元融合、特色发展的实践路径。

(三)创新点

深化学校“三阶四维”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了“一体两翼一载体”的“思、专、创”一体化课程和实践教学模式;“一体”即专业教育为主体;“两翼”即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一载体”即具有工匠精神、技艺技能等的典型教学案例;以两届大赛(即专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两个平台(即产教融合专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两门课程(即“思、专、创”一体化课程和就业创业课程)、两个教师(即专业教育类师资和创新创业类师资)为抓手,重构了专业课程教法,创新使用集聚“思、专、创”一体化课程的“活页式”等教材,打造了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实践的“双师”教师团队。

(四)项目实施后的具体成效

(1)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本项目的实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相关专业的学生将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在专业中创新创业,从创新创业中增强学习专业的主动性,从而培养一大批专业功底扎实、又能创新创业的新时代大学生创客。

(2)师资培养成效显著。本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激发专业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提高专业课教师对本行业最前沿知识和动态的敏感度和把握度,提升专业课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增强专业课教师教授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本领。

(3)示范辐射效果明显。本项目的实施将对高职院校,特别是西部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将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提供了借鉴和范式,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或更大范围内的院校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思政专业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