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塑造国家安全”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

2023-01-09 07:38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安全观战略国家

王 林

(西北政法大学 国家安全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3)

一、塑造国家安全理念的提出及沿革

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上述“五个统筹”是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的最新表述[1]。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理论,其核心内涵是“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五对关系”是指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2]。和“五对关系”相比,“五个统筹”去掉了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增加了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五个统筹”的提出是对总体国家安全理论认识的深化,也是与时俱进的时代产物,迎合了在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出现新变化、新特点的情况下,维护国家安全的新需要。有学者对“五个统筹”安全理念的内在逻辑进行了论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总体目标、统筹开放和安全是价值导向、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是基本要求、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是重要支撑、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是根本方法[3]。“五个统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综合体、整体,要用系统论的思维看待和把握“五个统筹”理论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五个统筹”中作为根本方法存在的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具有方法论的意义。维护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普遍的、长期存在的诉求,和维护国家安全相比,塑造国家安全是全新的提法,也具有更加丰富的理论内涵。通过梳理塑造国家安全理念的提出及沿革,有利于更加全面把握塑造国家安全理念,有利于把握塑造国家安全的理论内涵,也有利于实现更高层次的安全,推动实现大安全格局。塑造国家安全的理念在其形成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

(一)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018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正确把握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牢靠安全保障。如何实现上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坚持立足于防,又有效处置风险;坚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坚持科学统筹,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合力[4]。这是党和国家在2014年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将国家安全问题提高到显著重要地位,加大维护国家安全的力度后,第一次提出了塑造国家安全的理念。塑造国家安全理念的提出标志着党和国家对国家安全问题认识的深化,是对维护国家安全领域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完美把握,我们党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我们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维护和塑造的内在联系,分别从层次和视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与维护国家安全相比,塑造国家安全层次性更高、视野更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

(二)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在“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部分中提到“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5]。《建议》中提到的塑造国家安全,一方面,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和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以及安全发展并列论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始提倡安全发展融合思想,不再刻意区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而是将安全和发展真正融为一体,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真正做到了统筹一体。

(三)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

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了十点要求,在第九点要求中提到“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法治思维,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提高运用科学技术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不断增强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能力”[6]。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但是此点要求单独提出了“塑造国家安全态势”。塑造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态势在含义上没有差别,不过此点要求强调的是塑造国家安全的能力,具有更强烈的方法论意义。从塑造国家安全到增强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能力,在塑造国家安全问题上,认识更加深入和具体。

(四)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

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是我国国家安全理论的集大成者,也总结提炼了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实践的最新理论成果。《决议》在维护国家安全部分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同形势任务要求相比,我国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不足,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能力不强,维护国家安全的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党中央强调,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决议》将“三个统筹”扩展为“五个统筹”,增加了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两个因素。《决议》中的国家安全思想出现了一些新的表达、新的观点和新的变化,体现出党对国家安全问题和解决国家安全问题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7]。“五个统筹”的提出,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日臻完善,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处在“五个统筹”中的托底位置,是根本方法。

塑造国家安全是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更高层次的要求,塑造国家安全的理念被党中央提出、阐释和完善,经历了一个理论成长和实践验证的过程。目前学界对塑造国家安全理念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相关研究成果还比较少,这与官方对其的重视程度不成正比。笔者将塑造国家安全单独拿出来进行理论阐释,探究其理论内涵以及实现路径,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将研究引向深入。

二、塑造国家安全理念的内涵

塑造是指通过培养、改造使人或事物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8]。从塑造的语义解释来看,塑造包括手段和目的两个部分,培养和改造是手段,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是目的。塑造国家安全应该是指通过培养、改造的手段,达到预定的国家安全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二条给“国家安全”下的定义,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因此,塑造的对象不但包括状态,还包括能力。通过塑造国家安全,构建大安全格局,促进国际安全和世界和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为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证。塑造国家安全理念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主动塑造国家安全

塑造国家安全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主动性,和对国家安全的被动维护是相对的。塑造国家安全不但要求把握国家安全领域的客观规律,还要积极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塑造国家安全的能动性是在探寻和遵循客观规律前提下的积极作为。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主动塑造国家安全也是该原则的要求。重视事后应对是被动维护国家安全的特征,在出现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事件后,如果只是局限于被动地应对处置,出现一起解决一起,无法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最后就只能陷于疲于应对的不利局面。而主动塑造国家安全则是要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动权,不但要及时有效地应对已经出现的国家安全威胁,还要在国内,通过主动塑造总体有利的国家安全态势,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同时在国际上,还要主动塑造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在国内和国际层面的主动塑造,最终达到预防危害国家安全事件发生,以及从根本上治理危害国家安全威胁的目的。

(二)更高层次塑造国家安全

塑造国家安全也是广义上的维护国家安全,是在更高层次上的维护,这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从国际上来看,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大国讲维护,而强国讲塑造。我国目前处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转型期,维护国家安全的理念也要及时更新。从单纯的维护国家安全升级到更高层次的塑造国家安全,做到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塑造就是基于已有的实践经验以及凭之产生的现有认识打造一种有利于国家安全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的塑造等。通过塑造方式获得的国家安全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国家安全,也是更长远的国家安全,是得到制度保障的国家安全。

(三)更具前瞻性塑造国家安全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我们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做好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社会上、外交上、军事上各种斗争的准备,层层负责、人人担当”[9]。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不但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国家安全思想,也是当代维护国家安全要坚持的指导思想。如要更具前瞻性塑造国家安全,就要求我们将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线向前提,将危害国家安全的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恐怖主义是我国面临的一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在反恐领域,党和政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惩防结合的方针政策,一方面,将反恐纳入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中,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在刑事司法领域,通过贯彻预防性的反恐刑事立法政策,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害后果。简单来讲,更具前瞻性地塑造国家安全就是消除国家安全威胁产生的要素和条件,使国家安全形势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三、塑造国家安全理念的实现路径

通过梳理塑造国家安全理念所具有的主动性、更高层次性和更具前瞻性的理论内涵,可以更好把握“塑造国家安全”这个概念,可以更好理解“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的矛盾。但是对塑造国家安全理念的理论内涵探讨,要将其落脚点设定为探讨塑造国家安全理念的实现路径。

(一)理念: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在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的理念,塑造国家安全是更高层次的维护国家安全,塑造国家安全也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理论体系,无论从最初的11种国家安全领域扩展到16种国家安全领域,还是从“五大要素”“五对关系”到“五个统筹”,以及“十点要求”“大安全格局”等理念的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都是与时俱进的,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也不断从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这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不断完善的源泉。为了塑造国家安全,将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就要在理念上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而且,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塑造国家安全提供的指导是宏观和整体的。为了更好发挥总体国家安全在理念上对塑造国家安全的指导,有必要继续加大对总体国家安全观丰富理论内涵探讨的深度和力度。

(二)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解决了理念的问题,还要解决道路的问题,道路是对理念的贯彻实施。塑造国家安全,在道路上不能偏离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是国家安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美结合,不但遵循国家安全的一般规律,而且充分考虑中国特色、中国国情和中国风格。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积极塑造国家安全,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国家安全治理的共同体,提升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国家利益至上是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首要原则;坚持人民安全为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宗旨;坚持共同安全是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准则;促进民族复兴是国家安全工作的终极目标[10]。

(三)战略:完善国家安全战略

战略思维是最基本的战略要素之一,反映了一个国家带有根本性的安全与利益需求,构成了国家安全观念演变的内在逻辑线索,并以潜在、复杂的方式决定着国家安全战略的选择行为。战略思维是一套由国家战略决策体系内成员共享的、以稳定的战略价值观为基础的特定思维方式,它根源于战略价值观,形成于具体的战略实践和经验当中,左右着战略行为及其走向[11]。国家安全战略是塑造国家安全的顶层设计,国家安全战略为塑造国家安全提供宏观的理论指导,确保塑造国家安全不偏离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五条和第六条规定,研究制定和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是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法定职责之一。国家也要制定并不断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全面评估国际、国内安全形势,明确国家安全战略的指导方针、中长期目标、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政策、工作任务和措施。截止到目前,我国共出台两个国家安全战略,一个是2015年的《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另一个是《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由于其“纲要”的定位,2015年的《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并没有对外公布具体的内容,但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纲要》,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12]。中共中央政治局2021年11月18日召开会议,审议了《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会议指出,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构建新的安全格局。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实现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相统一;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边疆、边境、周边安定有序;坚持安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坚持总体战略,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协调[13]。和2015年的《国家安全战略纲要》相比,2021年的《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更加具体。

通过发布《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是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安全强国的传统,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1987年,里根政府发布了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在之后近30年时间里,美国历任总统又陆续发布了16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从历史上看,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经常随历任总统内外执政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2017年,特朗普政府发布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系统阐述了支撑美国国家安全的四大支柱及地区战略,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先行动计划。2017年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长达68页,除了开篇和结语外,共分为五部分。前四部分主要论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四大支柱为:保卫美国人民、国土及生活方式,促进美国繁荣,以实力捍卫和平,以及提升美国影响力。第五部分阐述了美国在世界主要地区的安全战略[14]。2021年,拜登政府公布《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在分析全球安全形势的基础上,论述美国国家安全重点事项。在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反恐领域,为了重点打击美国国内恐怖主义,拜登政府公布了《打击国内恐怖主义国家战略》。同美国相似,俄罗斯也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安全形势。2015年,俄罗斯就颁布了《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2021年,俄罗斯颁布了新版的安全战略。新版《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集中回应了近6年来俄内外安全环境的变化,对未来国家安全保障领域的重要利益、优先方向和政策目标作了详细规划。相比上一版,新版在内容上作了大幅修订,特别是对国际格局和俄内外安全环境的战略判断有了新的变化,提出了国家安全保障领域的八大利益和九大优先方向[15]。

通过梳理美国、俄罗斯等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还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第一,除了需要保密的情形,应该及时向公众发布战略的具体内容。无论是《国家安全战略纲要》还是《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都没有做到。对外发布战略的具体内容,一方面,可以培养民众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前瞻性、宏观性、大局性意识,形成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意识合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民众对《国家安全战略》实施监督,在国家安全领域充分贯彻群众路线,进一步完善《国家安全战略》。第二,要细化、具体化《国家安全战略》。我国目前的《国家安全战略》过于“粗放”,为了提高可操作性,有必要进一步精细化,可以对国家安全保障领域的重要利益、优先方向和政策目标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划。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学的要求,国家安全战略一般要包括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战略目标与指导原则、战略决策、战略实施、战略评估、战略能力建设等部分[16]。维护国家利益是国家安全战略的根本目的,我国的战略文本也要比照国家安全战略学的一般性要求,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统筹一般性和特殊性,完善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实现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根本目的。

(四)基础:科技、情报等具体制度支撑

为了塑造国家安全,除了在理念、道路、战略等宏观层面进行构建,还需要在科技、情报等具体制度层面夯实基础。国家安全情报工作是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重要手段,应重新定位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国家健全统一归口、反应灵敏、准确高效、运转顺畅的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和使用制度,要建立情报信息工作协调机制,实现情报信息的及时收集、准确研判、有效使用和共享。国家安全工作应该以科技安全为保障,用科技塑造国家安全的物质技术基础,鼓励国家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作用。强化关键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改变其他国家对我国技术“卡脖子”的被动局面,塑造有利的科技安全局面,提升我国塑造国家安全的能力[17]。我国的《反恐怖主义法》第七十七条也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反恐怖主义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和推广使用先进的反恐怖主义技术、设备。在反恐领域,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不断提升反恐工作能力,塑造有利的反恐局面。

(五)方法:坚持系统思维

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集体学习中提出要“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从方法论角度看,系统思维为塑造国家安全提供基本方法指导。有学者对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原理进行论述:一是把握和理解其实践要素和理论视野的开放性原理;二是充分认识其各要素的有机统一也就是整体性原理;三是注重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以分析其层次性原理;四是重点关注其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中产生的动态性原理[18]。笔者认为,在塑造国家安全的过程中,要把握国家安全的整体性、国家安全的功能性和关系性、国家安全的多级层次性和复杂性[19]。在塑造国家安全的过程中,坚持系统思维方法,不但要系统把握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的关系,还要系统把握和其他“四个统筹”的关系。只有通过发展获得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塑造国家安全的条件和依靠,同时塑造国家安全的效果也要通过发展来检验,如果不能为发展提供安全的环境,就要及时调整塑造国家安全的手段、方式和策略。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长期坚持不动摇,塑造国家安全是为了给开放创造稳定的国内外安全环境,同时也要在开放中检验、淬炼和升华。我国的国家安全威胁已经从单一的传统安全威胁到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共生并存的阶段,而且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在某些领域已经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二者剥离,因此,塑造国家安全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要注意到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区别的相对性,特别要注意塑造传统和非传统安全交叉、交融领域的安全。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安全问题不再仅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事,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塑造国家安全的思想就是要一方面用自身的国家安全成果为国际共同安全作出贡献,另一方面,积极地创造公平、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塑造安全的国际环境,进一步反哺国内的国家安全建设。

(六)学科:推进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十点要求”中强调,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七十四条也指出,国家采取必要措施,招录、培养和管理国家安全专门人才和特殊人才。塑造国家安全最终还是要靠人,特别是要靠专门的国家安全人才,而专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目前,国家安全学是“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出于构建国家安全治理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应该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国家安全学办学机制;国家安全学学科要走“精英化”道路;优化“小而精”的发展模式[20]。两百年来,西方世界一直主导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交汇之际,我国要加强国家安全学“三大体系”建设力度,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国家安全学,为塑造国家安全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目前,关于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理论界还存在争议,官方也还处在探索阶段,学科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都还没有完善。现阶段来说,需要厘清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所统辖的二级学科,只有具备了完备的二级学科体系,才能开展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学界目前对国家安全一级学科应该统辖的二级学科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以为,可以用两种模式构建国家安全学的二级学科体系:一是纵向模式,依据维护国家安全的纵向时间顺序,将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分解为国家安全思想史、国家安全基础理论、国家安全战略学、国家安全管理学、国家安全保障学、国家安全法学等二级学科。可见,纵向模式是比较大的模块分割,以解决国家安全中的问题为主线,将具体的国家安全领域融入其中,各个模块间的联系比较紧密,依靠任何一个单独的模块都无法完整解决系统性的国家安全问题,各个模块也都无法独立存在。但是纵向模式的优点也比较明显,就是其具有精简性,避免了学科体系的繁杂、臃肿。二是横向模式,依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对具体国家安全领域的划分,将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分解为政治安全学、军事安全学、国土安全学、经济安全学、社会安全学、生态安全学、网络安全学、科技安全学、资源安全学、文化安全学、生物安全学、海外利益安全学、核安全学、太空安全学、深海安全学、极地安全学等二级学科体系,而且这种二级学科体系是动态的,可以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进行合理增减。这种横向的模式划分也有其优缺点,优点是覆盖面比较广,各个模块间相对比较独立,模块间的抵消性影响比较弱,可以将一个模块对另一个模块以及整体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但是横向模式并不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维护各个领域的国家安全还需要将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法学、国家安全管理等融入其中。由于横向模式划分的模块比较小,不可避免造成国家安全学的学科体系变得膨胀和臃肿,而且还需要依据国家安全形势及时进行修正,这无疑会破坏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的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成本。综合考虑,笔者赞成主要用纵向模式来构建国家安全学的学科体系,横向模式可以作为必要的补充。

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最终要服务于国家安全学专业人才培养,而国家安全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是高校。现阶段,我国已经有不少高校成立了国家安全学院,开设了国家安全学专业,已经开始尝试培养国家安全学学士、硕士、博士层次完备的专业人才,例如西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国防大学等。由于国家安全学是全新的交叉学科,在课程设置、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各个高校都没有前例可循,还都处于摸索阶段。一方面,我们要鼓励高校积极发展国家安全学专业,积极探索学科发展路径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试点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另一方面,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在试点成熟后,适时出台政策和文件,从官方层面确定国家安全学的二级学科体系和国家安全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起到统一思想、定分止争的作用。

(七)意识:培养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专业主导、专群结合是我国塑造国家安全的过程中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除了要重视国家安全专门人才的培养,还要塑造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我国通过立法的形式,将每年的4月15日设立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通过培养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在全社会塑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就是对国家安全意识的塑造,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是,我国民众的国家安全意识还需要加强,典型的表现有两个:一是,由于国家安全意识不强,出现了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等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由于国家安全意识淡薄,违法犯罪行为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危害了国家安全,但是实际上已经给国家利益造成了重大的损害。二是,有些人会觉得维护国家安全只是国家安全机关等专门机关的事情,自己并没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面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不制止,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线索不揭露、不举报,最终可能会酿成危害国家安全的后果。应当培养全民国家安全意识,一方面,要让全体民众认识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个人息息相关,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从而培养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同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政府也要创新培养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方式,不但要积极进行舆论宣传,还要对民众提供危害国家安全违法犯罪线索等的行为提供物质和精神奖励,建立培养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长效机制。

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塑造国家安全也要把握好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塑造国家安全。在国际安全维度中要主动塑造新型国际关系,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通过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核心的全球安全倡议,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为国内安全塑造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

猜你喜欢
安全观战略国家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若干思考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